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着重从老子《道德经》的角度给出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存在问题的途径,用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人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经》;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8)05-0072-03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了每个人一生的学习生涯,它的主旨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人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包含了对文化素养的高要求,因此,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要对文化多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而且必须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批判地继承、吸收,更要融合其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都存在明显缺失的现象。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余年的发展,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都缺少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涉及传统文化的选修课,而在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里几乎找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严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师,他们大多数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偏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不足,学术功底相对薄弱,无法有效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而其中少数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比较深厚的教师,则主要是专门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与专家,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功底又相对薄弱,在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缺乏相应的综合研究能力。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严重缺乏相关方向的具有较高专业综合素质并能有效地将其传授给学生的教师,这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创新发展,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阻碍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严重,研究者缺乏对这一方向持续性和深入性的研究意识,对具体流派的创新性不足,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等,这些都成为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因素。
三、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
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督促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和积淀。鉴于笔者对老子《道德经》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就以此为例,谈谈老子《道德经》给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和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借鉴的内容。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思想是国人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老子的德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以及学习的价值。
(一)学习老子德育思想有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正确态度
态度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观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丰富自己的学识,对事件正确与否的分析把握,逐步积累实践经验去筑牢思想的堤坝,从而构筑正确的价值系统理念。
1.诚信不欺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指做人要以本来面目示人,人们应不逐利,不弄巧,保持纯朴的天性。“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指待人要真诚,说话要讲求诚信,是老子诚信不欺的德育思想。“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轻诺必寡信”,轻易地许下诺言必然不会信守。诚信是人的基本品格,是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条件,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山西的晋商之所以在明清时期可以兴盛五百年,是因为诚信赢得了天下。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告诉当代大学生要呼唤质朴纯真的道德。
2.安静沉稳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稳重是飘然的根基,宁静是狂躁的主宰。因轻浮而失去道德根本,因狂躁而失去主宰地位。做一个“安静沉稳”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有利于内心沉稳宁静。内心和谐是指人心里平衡愉悦、和谐统一。只有内心沉稳平静,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才能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不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另一方面,有利于内心宽容。宽容不仅仅是一种肚量,一种远见,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内心宽容,才能“利万物而不争”,才能“处众人之所恶”而不感到厌恶,才会“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才能有容乃大,犹“道之在万物”,犹“川谷之于江海”。怎样才能有一颗宽厚仁爱的心呢?最重要的是内省。人并非生下来就会宽容,怎样能达到宽容的境界,怎样能提高自身修養呢?就要不断地内省。只有不断地内省,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用真实战胜虚假,用宽容战胜狭隘。而且经常内省有助于不断进步,进而做一个宽容仁厚、心胸开阔的人。
3.空杯心态
“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指有形状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状在起作用。现实社会,人们只做有关、有用、有利的事,殊不知,有时无关、无利、无用的事其实也有作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其实是为了下一阶段工作效率的提升;紧张的考试后,适当休息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保持身心和谐;把身段放低,是因为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该向“无”学习,一方面,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空杯”心态,不断向优秀的老师、学者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做一个新时代的思政人。另一方面,也要向同辈、晚辈学习,学习他们的积极心态和进取精神,做一个终身学习,并可以时刻进步的新时代教育者。 (二)学习老子德育思想有助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确的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和人有关的工作,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不言之教
自古及今,教师是世人尊崇的行业,要为人师首先要了解师道。师道的智慧是身教重于言教。“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原意是指社会的上层阶级对于下层的老百姓而言,过多的发号施令不如把政令保持在一个适当的状态。但用它来指导教师之行为也颇有深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指说话少而精,几句话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核心,其他的通过受教育者自己的观察和感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原理。老子说天地万物都不辞辛劳在造作,但造作后虽然生长不已,但并不据为己有,所以人们应该效法自然法则处理人事。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要教导学生就应以身作则,让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比教师直接告诉或教导来得更为深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也从另一个层面告诉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应多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而不要过多地说教,身体力行更有说服力。
2.以柔胜刚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这些都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处理,这方面老子给出了解决之道。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达到领悟的目的。“柔弱胜刚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有感情作为工作基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打开受教育者的心灵之门。
3.由表及里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指出研究“道”的学问,减损自己的经验知识。减少又减少,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表象到本质的过程,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需要经过“减损又减损”的过程,不断地舍弃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社会和时代的极速变迁和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实际工作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透过事件的表象,启发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三)学习老子德育思想有助于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生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为社会主义国家培育优秀的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领受教育者发挥自身所长,通过不断学习把自己锻造成卓越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
1.上善若水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水的胸怀去包容与接纳受教育者。“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像水一样,善于滋养受教育者而不与其相争,并承载学生对自己和这门学科的非议,净化学生的心灵,扭转学生的思想,真正给到学生帮助和鼓励,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引领学生成为思想健康、有自主和自觉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厚德载物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大丈夫宁愿处于敦厚淳朴的地方,不愿居住于忠信浅薄的地方,宁愿与朴实无华为伴,也不愿意居住在繁文缛节的热闹地方。因此,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如果要去教育别人,没有比身体力行更有说服力的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常思己过,多宽恕别人,做人要大气,做人要淳朴,做事要厚道,像深厚的大地一样去接纳受教育者,用光明磊落、善良真诚、朴实无华的心去感召受教育者。
3.被褐怀玉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其实是要把人的工作做好。“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高校的管理者、老师、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传播者和落实者,这些教育者的思想层次、人格修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广度、知识的储备程度决定了他们如何做工作、如何去讲授一门课程、如何去管理学生。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思想,有时不会被人理解,但越是不被理解而又正确的思想,就更有必要讲究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修炼自己的人格情操、提升专业学识,做到被褐而怀玉,不注重外表的华丽,只在乎自己是否具备真才实学,这恰恰是最为可贵的,这样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事虚怀若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老子经历过中国社会大动荡、大改革的时期,阅历丰富,见识广泛,思绪缜密而深刻,提出许多精辟独到的德育思想,如今仍能给我们极深的启迪。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信,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融合,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动力和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丹明子.道德经的智慧[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2]李金刚.大智慧道德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3]徐永春.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6.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经》;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8)05-0072-03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了每个人一生的学习生涯,它的主旨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人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包含了对文化素养的高要求,因此,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要对文化多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而且必须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批判地继承、吸收,更要融合其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都存在明显缺失的现象。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余年的发展,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都缺少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涉及传统文化的选修课,而在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里几乎找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严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师,他们大多数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偏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不足,学术功底相对薄弱,无法有效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而其中少数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比较深厚的教师,则主要是专门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与专家,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功底又相对薄弱,在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缺乏相应的综合研究能力。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严重缺乏相关方向的具有较高专业综合素质并能有效地将其传授给学生的教师,这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创新发展,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阻碍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严重,研究者缺乏对这一方向持续性和深入性的研究意识,对具体流派的创新性不足,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等,这些都成为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因素。
三、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
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督促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和积淀。鉴于笔者对老子《道德经》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就以此为例,谈谈老子《道德经》给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和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借鉴的内容。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思想是国人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老子的德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以及学习的价值。
(一)学习老子德育思想有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正确态度
态度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观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丰富自己的学识,对事件正确与否的分析把握,逐步积累实践经验去筑牢思想的堤坝,从而构筑正确的价值系统理念。
1.诚信不欺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指做人要以本来面目示人,人们应不逐利,不弄巧,保持纯朴的天性。“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指待人要真诚,说话要讲求诚信,是老子诚信不欺的德育思想。“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轻诺必寡信”,轻易地许下诺言必然不会信守。诚信是人的基本品格,是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条件,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山西的晋商之所以在明清时期可以兴盛五百年,是因为诚信赢得了天下。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告诉当代大学生要呼唤质朴纯真的道德。
2.安静沉稳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稳重是飘然的根基,宁静是狂躁的主宰。因轻浮而失去道德根本,因狂躁而失去主宰地位。做一个“安静沉稳”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有利于内心沉稳宁静。内心和谐是指人心里平衡愉悦、和谐统一。只有内心沉稳平静,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才能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不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另一方面,有利于内心宽容。宽容不仅仅是一种肚量,一种远见,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内心宽容,才能“利万物而不争”,才能“处众人之所恶”而不感到厌恶,才会“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才能有容乃大,犹“道之在万物”,犹“川谷之于江海”。怎样才能有一颗宽厚仁爱的心呢?最重要的是内省。人并非生下来就会宽容,怎样能达到宽容的境界,怎样能提高自身修養呢?就要不断地内省。只有不断地内省,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用真实战胜虚假,用宽容战胜狭隘。而且经常内省有助于不断进步,进而做一个宽容仁厚、心胸开阔的人。
3.空杯心态
“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指有形状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状在起作用。现实社会,人们只做有关、有用、有利的事,殊不知,有时无关、无利、无用的事其实也有作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其实是为了下一阶段工作效率的提升;紧张的考试后,适当休息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保持身心和谐;把身段放低,是因为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该向“无”学习,一方面,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空杯”心态,不断向优秀的老师、学者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做一个新时代的思政人。另一方面,也要向同辈、晚辈学习,学习他们的积极心态和进取精神,做一个终身学习,并可以时刻进步的新时代教育者。 (二)学习老子德育思想有助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确的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和人有关的工作,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不言之教
自古及今,教师是世人尊崇的行业,要为人师首先要了解师道。师道的智慧是身教重于言教。“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原意是指社会的上层阶级对于下层的老百姓而言,过多的发号施令不如把政令保持在一个适当的状态。但用它来指导教师之行为也颇有深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指说话少而精,几句话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核心,其他的通过受教育者自己的观察和感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原理。老子说天地万物都不辞辛劳在造作,但造作后虽然生长不已,但并不据为己有,所以人们应该效法自然法则处理人事。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要教导学生就应以身作则,让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比教师直接告诉或教导来得更为深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也从另一个层面告诉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应多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而不要过多地说教,身体力行更有说服力。
2.以柔胜刚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这些都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处理,这方面老子给出了解决之道。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达到领悟的目的。“柔弱胜刚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有感情作为工作基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打开受教育者的心灵之门。
3.由表及里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指出研究“道”的学问,减损自己的经验知识。减少又减少,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表象到本质的过程,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需要经过“减损又减损”的过程,不断地舍弃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社会和时代的极速变迁和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实际工作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透过事件的表象,启发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三)学习老子德育思想有助于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生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为社会主义国家培育优秀的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领受教育者发挥自身所长,通过不断学习把自己锻造成卓越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
1.上善若水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水的胸怀去包容与接纳受教育者。“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像水一样,善于滋养受教育者而不与其相争,并承载学生对自己和这门学科的非议,净化学生的心灵,扭转学生的思想,真正给到学生帮助和鼓励,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引领学生成为思想健康、有自主和自觉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厚德载物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大丈夫宁愿处于敦厚淳朴的地方,不愿居住于忠信浅薄的地方,宁愿与朴实无华为伴,也不愿意居住在繁文缛节的热闹地方。因此,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如果要去教育别人,没有比身体力行更有说服力的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常思己过,多宽恕别人,做人要大气,做人要淳朴,做事要厚道,像深厚的大地一样去接纳受教育者,用光明磊落、善良真诚、朴实无华的心去感召受教育者。
3.被褐怀玉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其实是要把人的工作做好。“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高校的管理者、老师、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传播者和落实者,这些教育者的思想层次、人格修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广度、知识的储备程度决定了他们如何做工作、如何去讲授一门课程、如何去管理学生。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思想,有时不会被人理解,但越是不被理解而又正确的思想,就更有必要讲究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修炼自己的人格情操、提升专业学识,做到被褐而怀玉,不注重外表的华丽,只在乎自己是否具备真才实学,这恰恰是最为可贵的,这样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事虚怀若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老子经历过中国社会大动荡、大改革的时期,阅历丰富,见识广泛,思绪缜密而深刻,提出许多精辟独到的德育思想,如今仍能给我们极深的启迪。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信,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融合,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动力和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丹明子.道德经的智慧[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2]李金刚.大智慧道德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3]徐永春.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