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与教学理念,对课堂阅读教学中适用的读写结合策略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两大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多费心思的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出发,结合实际学情来整合资源,从而以阅读和写作相互渗透穿插的形式来使学生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读写思维,切实发挥语文课程的应有价值,在优势互补中提高学生的实际素养。
一、依托于教材
1、形成思维
科学有序的思维是写作的必要条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表达,无论是语言整理还是最终表述都需要建立在思维的前提基础上。对此,教师从实际学情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写作训练方法,比如仿写。小学阶段,语文写作中常用到的仿写训练主要包括仿照文章中的精彩之处或点睛之处来进行改写,以其结构框架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通过仿写可以使学生自身的已有认知经验得到充分调动,并且在于文本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互补,最终实现自身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所谓的写作能力。教师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去对文本中的重要段落进行仿写,而段落的仿写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思维,使之真正能够从文章创作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判断如何表达是准确且符合实际的。此外,教师也应该明确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仿写,都应该尽可能地使学生摆脱机械式地模仿,多在写前各环节中下功夫。例如,在“漫画的启示”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漫画资源,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写一写自己从漫画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漫画中引人深思的点在哪里,漫画的表现形式对于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优势等等,最后,在写清楚漫画全部内容的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2、二次创作
所谓二次创作,即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改写,或是借鉴到其中的灵感来进行创作,可以维持原文中的思想感情和中心,也可以改变人称或顺序。无论何种,教师都应该遵循不同体裁文本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到文本的体裁特征,严格按照表达要求来进行。例如,改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小兴安岭各有特色的四季之后,结合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来采用第一人称写一写小兴安岭的导游词等等。
3、续写
续写考察的是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原文中的留白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文本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行续写,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则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起自身的经验,联系实际生活去思考文中故事的发展走向应该是怎样的。续写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文本的主观理解,合理放大,使文本更具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续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文本,教师也应该在此之前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文章中的留白技巧,从而把握续写的使用原则。
4、确定读写结合点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发现,基于新课标理念之下的教材版本更新,使得选文在體裁、文本质量以及与学生之间的契合度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丰富且精美的文本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值得其反复品读和体会。而教材的更新也意味着教师应该教学实践中做到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依托于读写结合训练的设计原则,来对文本进行充分地挖掘,使文本内涵更加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得以从中汲取营养,内化于写作当中。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中,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如何将细致的观察表现为书面语言的。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一重点,就需要对作者连续且细心的观察有所感悟。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 “写观察日记”的写作板块来展开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参考课文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对象,模仿作者的观察和描写顺序来看看如何能够使文本在具备逻辑性特征的同时,产生美的效果。
5、编排层次化
读写结合训练的有序性是设计开展的重要前提。有序性能够确保学生完整地经历从阅读到写作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与能力;在《珍珠鸟》中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挖掘描写对象的内在品质;在《桥》和《穷人》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创作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文本的特殊价值,在阅读中使学生收获知识与方法,进而才能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和创造。
二、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
上文曾提到,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开展需要依托于师生双方对于文本都有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读出文本的内涵和精髓,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对阅读学习中得来的知识与方法加以运用。落实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就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展开对文本的透彻分析,既要讲解有关文本的体裁特点,也要渗透与之相关的表达和创作技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读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帮助其明确接下来的教学主题和方向。朗读可以是文本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产生深厚的感染力,形成画面,而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最终在积累和沉淀中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互化。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读写训练应该做到以教材为依托,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而建构起具有梯度和层次性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实现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晓青.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分析[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2):89-90.
[2]路丽丽.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2):97-98.
[3]雷恒英.“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的现状及有效途径探究[J].读写算,2019(35):8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两大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多费心思的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出发,结合实际学情来整合资源,从而以阅读和写作相互渗透穿插的形式来使学生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读写思维,切实发挥语文课程的应有价值,在优势互补中提高学生的实际素养。
一、依托于教材
1、形成思维
科学有序的思维是写作的必要条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表达,无论是语言整理还是最终表述都需要建立在思维的前提基础上。对此,教师从实际学情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写作训练方法,比如仿写。小学阶段,语文写作中常用到的仿写训练主要包括仿照文章中的精彩之处或点睛之处来进行改写,以其结构框架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通过仿写可以使学生自身的已有认知经验得到充分调动,并且在于文本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互补,最终实现自身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所谓的写作能力。教师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去对文本中的重要段落进行仿写,而段落的仿写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思维,使之真正能够从文章创作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判断如何表达是准确且符合实际的。此外,教师也应该明确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仿写,都应该尽可能地使学生摆脱机械式地模仿,多在写前各环节中下功夫。例如,在“漫画的启示”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漫画资源,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写一写自己从漫画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漫画中引人深思的点在哪里,漫画的表现形式对于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优势等等,最后,在写清楚漫画全部内容的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2、二次创作
所谓二次创作,即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改写,或是借鉴到其中的灵感来进行创作,可以维持原文中的思想感情和中心,也可以改变人称或顺序。无论何种,教师都应该遵循不同体裁文本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到文本的体裁特征,严格按照表达要求来进行。例如,改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小兴安岭各有特色的四季之后,结合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来采用第一人称写一写小兴安岭的导游词等等。
3、续写
续写考察的是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原文中的留白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文本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行续写,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则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起自身的经验,联系实际生活去思考文中故事的发展走向应该是怎样的。续写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文本的主观理解,合理放大,使文本更具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续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文本,教师也应该在此之前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文章中的留白技巧,从而把握续写的使用原则。
4、确定读写结合点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发现,基于新课标理念之下的教材版本更新,使得选文在體裁、文本质量以及与学生之间的契合度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丰富且精美的文本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值得其反复品读和体会。而教材的更新也意味着教师应该教学实践中做到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依托于读写结合训练的设计原则,来对文本进行充分地挖掘,使文本内涵更加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得以从中汲取营养,内化于写作当中。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中,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如何将细致的观察表现为书面语言的。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一重点,就需要对作者连续且细心的观察有所感悟。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 “写观察日记”的写作板块来展开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参考课文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对象,模仿作者的观察和描写顺序来看看如何能够使文本在具备逻辑性特征的同时,产生美的效果。
5、编排层次化
读写结合训练的有序性是设计开展的重要前提。有序性能够确保学生完整地经历从阅读到写作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与能力;在《珍珠鸟》中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挖掘描写对象的内在品质;在《桥》和《穷人》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创作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文本的特殊价值,在阅读中使学生收获知识与方法,进而才能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和创造。
二、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
上文曾提到,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开展需要依托于师生双方对于文本都有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读出文本的内涵和精髓,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对阅读学习中得来的知识与方法加以运用。落实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就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展开对文本的透彻分析,既要讲解有关文本的体裁特点,也要渗透与之相关的表达和创作技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读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帮助其明确接下来的教学主题和方向。朗读可以是文本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产生深厚的感染力,形成画面,而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最终在积累和沉淀中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互化。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读写训练应该做到以教材为依托,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而建构起具有梯度和层次性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实现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晓青.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分析[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2):89-90.
[2]路丽丽.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2):97-98.
[3]雷恒英.“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的现状及有效途径探究[J].读写算,2019(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