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是老师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关键词: 历史;学生;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授课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因此,在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意义重大。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知识发展顺序的了解相对比较多一些,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关注还是少了一些。如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宽,他们的资料来源越来越广,只有随时了解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才能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实现有效的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学生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学生家庭、当地社区等校外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态度与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学生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人格品质以及在教师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学生的每一个回应包括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其本人经验的反映,都是一种课程资源。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经验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后的结果。所以学生本人就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二、为什么要重视学生课程资源
1.学生发展的需要
1984年,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学者都提出21世纪人素质的基本内涵,即:积极进去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有多种个性、特长;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从培养21世纪人才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教师的教学,更好的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担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的任务,课堂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3.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服务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将课程内容视为国家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误认为教材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这样不仅放弃了大量鲜活的课程资源,还使原有教材的传授显得格外枯燥乏味,过于抽象化。这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三、历史课如何开发学生课程资源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历史史料、历史故事、网络资源、影视资源以及乡土资源,信息资源等都为历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资料。这些静态的历史资源都可以为学生所用,学生可通过校内外图书馆,博物馆,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变成自己的学生课程资源在历史课堂上运用。
为了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学生动态资源的开发,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已知”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无法预设的。因此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并从学生的已知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或认识上的误区,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找准教学的起点,并注意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积极的,有价值的引导作用。
2.将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作为课程资源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课前教师将课堂上所需的资料让学生回家查找、准备,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3.将学生在课堂的生成作为课程资源
(1)利用学生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问题做为再生资源。普多塔戈说过:“人脑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新的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过程,正是头脑被点燃的过程。
(2)利用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再生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比如,说到曹操,很多同学会立即说他是三国时期的人。以此错误为开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最后学生自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
(3)利用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碰撞作为课程资源。在新课程中,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课前会预测学生信息的走向,并预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心智互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又充满了灵性,它稍纵即逝,也可以说是可与而不可求的。教师如果能把握机会,引导学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重视。从世界的角度看,凡是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是很高的。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大大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完善,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历史;学生;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授课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因此,在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意义重大。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知识发展顺序的了解相对比较多一些,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关注还是少了一些。如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宽,他们的资料来源越来越广,只有随时了解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才能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实现有效的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学生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学生家庭、当地社区等校外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态度与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学生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人格品质以及在教师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学生的每一个回应包括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其本人经验的反映,都是一种课程资源。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经验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后的结果。所以学生本人就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二、为什么要重视学生课程资源
1.学生发展的需要
1984年,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学者都提出21世纪人素质的基本内涵,即:积极进去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有多种个性、特长;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从培养21世纪人才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教师的教学,更好的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担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的任务,课堂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3.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服务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将课程内容视为国家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误认为教材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这样不仅放弃了大量鲜活的课程资源,还使原有教材的传授显得格外枯燥乏味,过于抽象化。这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三、历史课如何开发学生课程资源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历史史料、历史故事、网络资源、影视资源以及乡土资源,信息资源等都为历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资料。这些静态的历史资源都可以为学生所用,学生可通过校内外图书馆,博物馆,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变成自己的学生课程资源在历史课堂上运用。
为了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学生动态资源的开发,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已知”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无法预设的。因此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并从学生的已知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或认识上的误区,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找准教学的起点,并注意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积极的,有价值的引导作用。
2.将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作为课程资源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课前教师将课堂上所需的资料让学生回家查找、准备,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3.将学生在课堂的生成作为课程资源
(1)利用学生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问题做为再生资源。普多塔戈说过:“人脑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新的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过程,正是头脑被点燃的过程。
(2)利用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再生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比如,说到曹操,很多同学会立即说他是三国时期的人。以此错误为开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最后学生自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
(3)利用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碰撞作为课程资源。在新课程中,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课前会预测学生信息的走向,并预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心智互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又充满了灵性,它稍纵即逝,也可以说是可与而不可求的。教师如果能把握机会,引导学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重视。从世界的角度看,凡是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是很高的。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大大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完善,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