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边,别有一番天地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444w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将进入高中的你,是否想知道在遥远的或者毗邻的某个国家,和你同龄的孩子即将面临的高中生活是怎样的?是和你一样,繁忙地穿梭在家与学校之间,写着堆积如山的作业;还是悠闲地享受着青春的时光,课外活动远远多于课后作业?
  也许,打开世界之窗看看外面,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截然不同的生活
  ——美国高中生
  
  中美文化差异不可谓不大,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我们看看太平洋的对岸,美国高中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吧。
  中国的学生堪称是世界上最用功的学生,美国学生则可谓是世界上最喜欢玩的学生。中国学生学业基础扎实,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也最多。美国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更喜欢参与,思想也比较活跃。所以有美国的教育家感叹,如果美国学生能有中国学生一半的用功,那将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反过来说,如果中国学生能有美国学生一半的注重参加各种活动和个性的发挥,那也将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学生。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美两国教育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大环境不同,学生所走的道路自然也不同。
  中国常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国人可能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灌输式”或是“填鸭式”,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而美国高中生最不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理由是他们无法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老师讲、学生听,最后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调查显示,只有25%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46%的学生则不喜欢。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最能引起美国中学生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积极投入呢?美国高中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与优秀的同学一起合作和相互学习,比如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论、小组集体研究项目。60%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和辩论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样,学生的小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有60%的学生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自己能够亲身参与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很喜欢,比如43%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做研究报告介绍,42%的学生喜欢在小组研究课题中充当独特的角色,48%的学生喜欢参加艺术和戏剧的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高中生在学习中十分关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是否能引起自己的兴趣,而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其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美国高中生对高中教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评论。“我喜欢学校,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老师和管理人员对待我们像成年人一样,学校教育我们的很多事情都有助于我们毕业。我们在学校学到许多知识,而且校园也很安全。”有志向的学生会对高中母校寄予深情,称学校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有的学生喜欢学校的多元化,有的学生则高兴能在校园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摘自乔磊的博客)
  
  编者的话:记忆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记忆的目的。有一天,当知识的记忆和实践真的紧密无间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就真正的成功了。
  邻居的孩子——日本高中生
  日本与我们一衣带水,日本的文化中也渗透着很强的中国文化的色彩。但我们对于这个“邻居”国家的孩子究竟知道多少呢?他们的高中生活又是如何呢?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1997年实施的“高中生通讯媒体状况调查”中,列举了一些规范意识的问题,日本高中生的回答结果与美国和中国的高中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认为“不能反抗老师”的日本高中生为21.0%,“不能反抗父母”的为15.2%,而近八成的高中生则认为“可以随个人的自由”;美国和中国高中生的回答则完全不同,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均有超过80%的高中生认为不能反抗父母和老师。父母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在日本遽然降低,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实在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父母、教师曾是道德、伦理的榜样和教育者,反抗父母和教师在伦理上是不允许的。现在的日本父母有多少人会给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呢?更重要的是,“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都没有了准确的答案,既不是“宁可自己受损也要帮助他人”,也不是“为社会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和中国的高中生还有这样的理念,父母和教师的权威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日本的中学生将自己封闭在个人的小世界之中,对他人、周围的事物、社会乃至国家很少关心,到了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更是对人与人协力合作开展的活动漠不关心。
  据日本总务厅对世界11个国家的比较调查结果,日本年轻人为国家想做点贡献的心情在世界上是最淡漠的。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尔认为,在以标记为主导的消费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关系是冷漠的关系。
  只对自己身边的事、朋友的事关心,除此之外则毫无兴趣,这是当今日本年轻人的特点之一。而且即使是自己身边的事,也限于极其表面的方面,对于个人生活则采取秘密主义态度,这已在许多调查中得以证实。对奥运会不感兴趣的高中生占到高中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此外,对本国选手获胜时是否感到兴奋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日本高中生的爱国之心和国家归属意识比较低,至少是缺乏“发扬国威”的意识。
  下表反映的是奥运会上本国选手获胜时的心情。在奥运会上,本国选手获胜时“非常兴奋”的日本高中生虽多于美国,但比中国少很多。此外,为国做贡献的意识也在这11个国家中排列倒数第一,为国家而牺牲自己的观念在日本高中生的脑海里似乎不存在,他们好像没有“自己国家”这一意识。
  奥运会上本国选手获胜时的心情(%)
  


  二战时,“日本”这个国家极大地伤害了其他许多国家,这一负面印象是造成年轻人国家意识淡薄的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目标,而新的目标和理念尚未产生,这对年轻人的价值观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日本从产业大国、工业大国变为消费社会、信息化社会,期间理念丧失、个人主义增强,为他人做点什么的奉献精神失去了价值,而如何确保自己的利益却成了关注的对象。结果,日本高中生对国家的体育运动不关心、对国家没有忠诚心,在朋友之间设置屏障,时刻注意不发生摩擦和纠葛,于是发展到即便看到同学受欺辱,也只是袖手旁观、视而不见。
  (摘自《日本高中生的规范意识与生活价值观》,千石保,有删改)
  
  编者的话:日本学生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曾经团结得极为紧密的国家,如今年轻人为何如此孤立?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避免日渐疏远的心灵和日渐冰冷的情意?
其他文献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常常是建立数学模型,再应用相关模型来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模型要恰当。
期刊
初中毕业,面临着一次人生的选择,读普通高中,还是上职业学校?  上高中再考大学,当然是一条理想的道路。很长时间,大学生被奉为“社会精英”,拥有一张大学文凭,便可以轻松成为白领阶层。然后,这条道路并非唯一,也并不平坦。即使考上大学,也完全不能说就可以一劳永逸。  与此同时,曾经被喻为蓝领工人摇篮的职业教育,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行业分工越来越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
期刊
初中生世界:  我是一名初中刚毕业的女生。以前我和爸爸妈妈无话不说,可是现在,我和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看到我张口闭口只谈学习,真的好讨厌好烦。中考考完后,他们马上就安排我学习高中的内容。我觉得他们不了解我,不爱我,只注重学习,我不喜欢他们的这种施压方式。我希望他们可以关心关心我的思想和生活。为此我们吵了很多次,我该怎么办?   ——夏雨  夏雨同学:  你好。天下的父母都是为自己的孩子着
期刊
迪华朋友:  你好!  很高兴遇到你这样一位不甘失败和落后的朋友,换句话说,你喜欢探索人生的道路。  你说感觉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成绩滑坡,自己不知道理想和信念是什么,不知道人要做一些什么。要说人生的信念和理想这个话题,我也确实感到非常为难,因为人生遇到的很多问题,千奇百怪,复杂多样。这里只能就个人的偏颇观点,泛泛而谈。  我想以“树立人生最为平实的志向”这一话题为中心说起。  人的理想,按照过去的
期刊
初中生世界:  我是连云港的一名初三学生,我很喜欢一个女生,她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为了她我恶补语文,考很高的分数让她知道我。后来我们就是很好的朋友了,我们一起回家,一起聊天,互相倾诉。前几天我向她表白了,她却说她不喜欢我,还说父母不允许她早恋,让我不要这样。我很郁闷,回去和父母说,他们也不理解我,把我骂了一顿,我很难过,我觉得我之前对于语文的努力都白费了,全世界都要塌了。没有人理解我,我该怎么做
期刊
方法决定时间,时间影响成绩,选择适当的方法很重要;推理必须有据,不可随意增添假设,否则就会出现推理上的错误。
期刊
案例:15岁的小王是一名初三学生,初一时因为和班主任老师发生矛盾,担心老师为难自己,在初一学年结束后,强烈要求家长为其转学,说换一个新环境,他就会下定决心重新开始正常学习。当时,家长认为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就给孩子办了转学。然而,时隔一年,小王又因为和两位主课教师发生摩擦,再次提出转学。这时,家长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又动用关系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可是,小王升入初三后,一直不能适应新的
期刊
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2)班的王汝一同学刚从高手如林的化学竞赛国家集训队回来,但他仍然自谦地说自己只是“无名小卒”。其实成绩优异的他已经被保送北京大学,并且即将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中学生化学竞赛了。    自我评价:满载荣誉仍谦虚    王汝一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不太喜欢吵闹,平时比较沉默,但是有时也有惊人之语。“我比较豁达,有足够强的心理承受力,这也许是受了高二时看的《庄子》的影响,也许
期刊
在青涩与成熟的转型期,电影为我们提供了心灵的栖所。我们在光移影动中感受着青春的激情,在欢声笑语中挥霍着青春的洒脱,在柔情似水中享受着青春的浪漫,在沉稳凝练中进行着青春的蜕变……  别嘲笑年少轻狂。我们不是不知道,靠一个人的肩膀不可能真正挽世界于狂澜,灾难片若转为现实就不会有诺亚方舟也不会有007;我们不是不知道,爱情是基于现实的家庭而不是罗曼蒂克式的空中楼阁,真正的画皮妖魅不会用自己修行上千年的道
期刊
王继安,男,1957年生,江苏徐州人,高中就读于徐州五中。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教授,美术学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有《草书教程》《十七帖》《古代书迹》等9本著作和教材。曾获法国巴黎莫菲斯教育特别奖、全国书法兰亭奖教材奖、江苏省高校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拿起就放不下的书法情结    一壶龙井,两首小诗,三寸阳光,面前的王继安呷了一口茶,鬓角的几缕银丝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