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9月,长江防护堤塌陷,朱 基怒批: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
2001年2月,北京巨人大厦烂尾楼收购,史玉柱:巨人大厦哪儿象是办企业人建的?更象幼儿园一群人在那里拍板。
2004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建总公司党组书记张青林:全国工程款拖欠高达3800亿元!拖欠工程款问题急需解决!
似乎所有的困惑都围绕着建筑工程。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建筑大国,我们的建筑工程怎么了?
一位美国人的惊讶也许恰好点了题:中国9000多个亿的建筑工程量,却没有一套完整的信用保障体系,这简直太可怕了!
不过还是有人勇于破题……
2004年7月15日19时,北京。即将竣工的尚都国际中心,楼顶冷却塔突然起火。浓浓的黑烟如蘑菇云似的1公里以外都看得清清楚楚。4个消防中队21辆消防车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经过调查,是施工人员操作不慎导致的。然而,作为该工程的开发商,华远集团的总裁任志强却一点也不着急。
不久前,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他摆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是承包商的施工安全问题,不是他该关心的事。“市长打个电话给我,说你为什么不到现场?我说我去干吗?我有担保,爱着不着,烧没了都没关系,有人赔我钱。” “好比我委托你加工一个杯子,这个杯子烧炸了,炸了之后你受伤了还得我负责吗?”
华远并没有因这次突发事故受到任何损失。
“又比如我们和渤海铝(盈都大厦的玻璃幕墙施工单位),盈都已经装了好大一片玻璃幕墙了,我们一看,和我们的图纸不符。就告诉他拆了,而且损失你自己赔。我根本就不跟你打官司。”渤海铝来人以后换了所有的现场玻璃,自己担着损失,还得把延误的工期抢回来。“华远天天给对方发违约通知,扣他担保费。”任志强一脸严肃的说。
任志强所动用的武器就是工程保证担保(以下简称工程担保)。
工程担保让华远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种种问题迎刃而解。任志强也因此成为国内地产界工程担保实践的第一人。
工程保证担保,准确的定义是引入保证人作为第三方,对建设工程中一系列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并对违约承担责任。通俗地说,就是在建筑工程的环节中有第三人为相对方做担保,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违约责任先由担保公司承担,后担保公司再追加相对方的责任。它是一种促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守信履约的风险管理机制。
华远地产的工程担保曾一度让业界津津乐道。全国的房地产项目,作担保的到目前为止,华远是开发商中的第一个。尽管在国外工程担保已实行了100多年。
事实上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就连该工程项目经理孙怀杰也如此。然而任志强说,“下面再不理解也要实施”。
任志强的这种坚决背后曾有着惨痛的教训。1995年,华远在北京丰台某地买了一处楼,接收的时候却发现6栋楼只有5栋楼有合格证。结果引发已经入住的业主们写标语,上街游行。后来北京市政府下令要丰台区重盖一片楼让业主们先住下,把原来的房子加固以后再入住。
建设部规定,开发商所售房屋出了质量问题,责任要开发商负。换而言之,质量出了问题开发商要赔钱。作为开发商,任志强却不以为然,“凭什么?我又没拌混凝土,那是施工单位的事啊!”但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发商与施工单位从签订合同开始就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最后他拿出了强制性工程担保,将这一风险合理转嫁到了施工单位头上。
事实上这种转嫁恰好合理监督并规范了施工方的施工管理与质量。它制约着施工方必须按照合同施工,必须守信履约。
螃蟹不是那么好吃的,况且华远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发商。直至现在,孙怀杰回忆起来还摇头:“当时确实很难,非常难,因为许多单位根本就不跟你合作”。工程担保这个新鲜的词在施工单位那里不好使,你还什么都没给我呢,我就要先付钱?凭什么?“你既要找到好的施工单位,还要让人家跟你做担保。很多单位一听直接就走了”,孙怀杰敲着桌子对《建造师》说。再难,该做的还要做! 大厦在精装修阶段,华远决定使用“房屋保修担保”。它的直接受益人是业主,如果维修不及时或修不好,几次之后,业主可以直接获赔。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华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华远的工程负责人、承包商、长安担保、律师等6、7个人3天一次工程担保碰头会,一边研究,一边行动。
最后终于磕磕绊绊的完成了从白皮书(工程担保简介)到蓝皮书(操作指南)再到红皮书(业主手册)的过程。
海润之后,华远一鼓作气。下面是尚都国际中心,盈都大厦和昆仑公寓等等,从这几个项目开始已经不再是一种担保了,而是从开始开工到最后入住的全程担保。
“工程担保就好像原子弹一样,威慑力是巨大的,”首旅酒店物业管理公司项目经理刘文彬说。迄今为止,盈都大厦没有出现一次担保理赔事件,因为维修公司慑于担保的威力,行动都非常及时,就一个字“快”。
担保不仅仅对业主来说是个定心丸,对华远自己,也同样。
吃了工程担保的螃蟹后,华远的“胃口”大开,继续吃下业权。同样是国内首创。
业权是物权的一部分,是特指在房地产领域内,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业,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那天老总笑着跟我说,华远的那个业权分配还真兑现了,我们分了5000多块钱,一年的停车位租金就出来了。这就好像一个圣诞礼物一样”——盈都大厦的业主闫鹏和事后回忆起来这样形容业权。
之后还有“三全”服务理念和产品标准。华远所做的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房地产商应该做的。按照建设部原副部长郑一军的话说,他们做了政府应该做的事,难得啊!
“我们现在所作的担保、业权、产品标准研究,无一不是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任志强感慨道。
“我们的目的很清楚,这两项工作就是为了促进立法”。任志强说,“如果这个变成立法了,别人要学,到那时候可能大家首先买的是我的房子。”
“做这个东西就是为了业主,但是形成了良性循环以后,会出现品牌效应,公司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孙怀杰这样解释担保对华远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华远依然是孤军奋战。华远地产内刊主编张念萍说:“曲高自然和寡”。
孙怀杰说:“不管别人,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做好”。
“现在更多的人是没有看到担保的好处”,任志强这样解释到。华远所做的事情,表面看来是一个公司行为,但是一旦形成标准,就会对整个行业今后几十年产生重大影响,它起的是表率和推动作用。而任志强认为这都是大事,这才是事业。
2004年4月13日,华远作为国内唯一的地产商代表,参与国际专业工程担保研讨,标志着华远这一套工程担保体系已得到行业认可。
2004年6月25日,华远将工程担保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公诸于世,成为行业典范。
2001年2月,北京巨人大厦烂尾楼收购,史玉柱:巨人大厦哪儿象是办企业人建的?更象幼儿园一群人在那里拍板。
2004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建总公司党组书记张青林:全国工程款拖欠高达3800亿元!拖欠工程款问题急需解决!
似乎所有的困惑都围绕着建筑工程。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建筑大国,我们的建筑工程怎么了?
一位美国人的惊讶也许恰好点了题:中国9000多个亿的建筑工程量,却没有一套完整的信用保障体系,这简直太可怕了!
不过还是有人勇于破题……
2004年7月15日19时,北京。即将竣工的尚都国际中心,楼顶冷却塔突然起火。浓浓的黑烟如蘑菇云似的1公里以外都看得清清楚楚。4个消防中队21辆消防车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经过调查,是施工人员操作不慎导致的。然而,作为该工程的开发商,华远集团的总裁任志强却一点也不着急。
不久前,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他摆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是承包商的施工安全问题,不是他该关心的事。“市长打个电话给我,说你为什么不到现场?我说我去干吗?我有担保,爱着不着,烧没了都没关系,有人赔我钱。” “好比我委托你加工一个杯子,这个杯子烧炸了,炸了之后你受伤了还得我负责吗?”
华远并没有因这次突发事故受到任何损失。
“又比如我们和渤海铝(盈都大厦的玻璃幕墙施工单位),盈都已经装了好大一片玻璃幕墙了,我们一看,和我们的图纸不符。就告诉他拆了,而且损失你自己赔。我根本就不跟你打官司。”渤海铝来人以后换了所有的现场玻璃,自己担着损失,还得把延误的工期抢回来。“华远天天给对方发违约通知,扣他担保费。”任志强一脸严肃的说。
任志强所动用的武器就是工程保证担保(以下简称工程担保)。
工程担保让华远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种种问题迎刃而解。任志强也因此成为国内地产界工程担保实践的第一人。
工程保证担保,准确的定义是引入保证人作为第三方,对建设工程中一系列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并对违约承担责任。通俗地说,就是在建筑工程的环节中有第三人为相对方做担保,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违约责任先由担保公司承担,后担保公司再追加相对方的责任。它是一种促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守信履约的风险管理机制。
华远地产的工程担保曾一度让业界津津乐道。全国的房地产项目,作担保的到目前为止,华远是开发商中的第一个。尽管在国外工程担保已实行了100多年。
事实上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就连该工程项目经理孙怀杰也如此。然而任志强说,“下面再不理解也要实施”。
任志强的这种坚决背后曾有着惨痛的教训。1995年,华远在北京丰台某地买了一处楼,接收的时候却发现6栋楼只有5栋楼有合格证。结果引发已经入住的业主们写标语,上街游行。后来北京市政府下令要丰台区重盖一片楼让业主们先住下,把原来的房子加固以后再入住。
建设部规定,开发商所售房屋出了质量问题,责任要开发商负。换而言之,质量出了问题开发商要赔钱。作为开发商,任志强却不以为然,“凭什么?我又没拌混凝土,那是施工单位的事啊!”但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发商与施工单位从签订合同开始就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最后他拿出了强制性工程担保,将这一风险合理转嫁到了施工单位头上。
事实上这种转嫁恰好合理监督并规范了施工方的施工管理与质量。它制约着施工方必须按照合同施工,必须守信履约。
螃蟹不是那么好吃的,况且华远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发商。直至现在,孙怀杰回忆起来还摇头:“当时确实很难,非常难,因为许多单位根本就不跟你合作”。工程担保这个新鲜的词在施工单位那里不好使,你还什么都没给我呢,我就要先付钱?凭什么?“你既要找到好的施工单位,还要让人家跟你做担保。很多单位一听直接就走了”,孙怀杰敲着桌子对《建造师》说。再难,该做的还要做! 大厦在精装修阶段,华远决定使用“房屋保修担保”。它的直接受益人是业主,如果维修不及时或修不好,几次之后,业主可以直接获赔。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华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华远的工程负责人、承包商、长安担保、律师等6、7个人3天一次工程担保碰头会,一边研究,一边行动。
最后终于磕磕绊绊的完成了从白皮书(工程担保简介)到蓝皮书(操作指南)再到红皮书(业主手册)的过程。
海润之后,华远一鼓作气。下面是尚都国际中心,盈都大厦和昆仑公寓等等,从这几个项目开始已经不再是一种担保了,而是从开始开工到最后入住的全程担保。
“工程担保就好像原子弹一样,威慑力是巨大的,”首旅酒店物业管理公司项目经理刘文彬说。迄今为止,盈都大厦没有出现一次担保理赔事件,因为维修公司慑于担保的威力,行动都非常及时,就一个字“快”。
担保不仅仅对业主来说是个定心丸,对华远自己,也同样。
吃了工程担保的螃蟹后,华远的“胃口”大开,继续吃下业权。同样是国内首创。
业权是物权的一部分,是特指在房地产领域内,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业,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那天老总笑着跟我说,华远的那个业权分配还真兑现了,我们分了5000多块钱,一年的停车位租金就出来了。这就好像一个圣诞礼物一样”——盈都大厦的业主闫鹏和事后回忆起来这样形容业权。
之后还有“三全”服务理念和产品标准。华远所做的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房地产商应该做的。按照建设部原副部长郑一军的话说,他们做了政府应该做的事,难得啊!
“我们现在所作的担保、业权、产品标准研究,无一不是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任志强感慨道。
“我们的目的很清楚,这两项工作就是为了促进立法”。任志强说,“如果这个变成立法了,别人要学,到那时候可能大家首先买的是我的房子。”
“做这个东西就是为了业主,但是形成了良性循环以后,会出现品牌效应,公司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孙怀杰这样解释担保对华远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华远依然是孤军奋战。华远地产内刊主编张念萍说:“曲高自然和寡”。
孙怀杰说:“不管别人,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做好”。
“现在更多的人是没有看到担保的好处”,任志强这样解释到。华远所做的事情,表面看来是一个公司行为,但是一旦形成标准,就会对整个行业今后几十年产生重大影响,它起的是表率和推动作用。而任志强认为这都是大事,这才是事业。
2004年4月13日,华远作为国内唯一的地产商代表,参与国际专业工程担保研讨,标志着华远这一套工程担保体系已得到行业认可。
2004年6月25日,华远将工程担保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公诸于世,成为行业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