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0年前,五卅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和群众性政党建设的实践源头。从五卅运动中汲取的宝贵历史经验,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五卅运动;爱国主义;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6-0032-0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和优良传统。90年前,因不堪忍受帝国主义的蛮横欺辱,亿万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怀着满腔的愤怒、赤诚的热血,掀起反帝、爱国的巨大浪潮,沉重地打击了侵略势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高擎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群众路线的正确道路,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五卅运动中获取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新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便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践踏。在上海这座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通过治外法权、领事裁判,租界早已成为“国中之国”,而代表帝国主义势力的工部局仍大肆越界筑路、抽捐赠税,并放任外国厂主盘剥奴役中国工人,引发市民群众的强烈不满。1925年初,反对租界越界筑路、反对工部局“四提案”和纱厂工人“二月罢工”等三股反帝潮流,成为五卅运动的前奏。5月,日商纱厂资本家残忍杀害顾正红,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抗议民众酿成五卅惨案,激起国人无限愤慨,拉开五卅运动的序幕。此后,历经6月的高潮,至9月逐渐平复,五卅运动之声势不仅遍及全国,也引发全球关注,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大事件。而纵观前后,反帝和爱国始终是五卅运动无可置疑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成为各地、各阶层民众的普遍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五卅运动为营造反帝爱国的舆论氛围赢得了时机。五卅之前,“废不平等条约”、“争主权”的呼声早已有之,但范围、影响有限。顾正红烈士的牺牲和五卅惨案的发生,将帝国主义的强权和蛮横直观地呈现在国人面前,大大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国人普遍认为,五卅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不平等条约所产生的必然结果”。[1]各类社团、集会不约而同地在其宣言、致电中强调“废不平等条约”、“争主权”。全国学总发表宣言:“不平等条约不废除,中国人民永无自由之余地。”[2]北京国民大会发表宣言强调:“夫为中国民族之独立与自由之害者,外国帝国主义历次强迫所订之不平等条约为最烈。此次英日帝国主义者惨杀同胞之兽行, 其明证也。”[3]上海学生联合会在致段祺瑞及各省电中表示,“国权沦丧,外侮频仍,推源祸始,皆在于不平等条约,五卅惨案,症结在此。”[4]这一系列的爱国宣传通过报刊、传单、演讲、集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各地、各阶层的民众中,甚至“波及于穷乡僻壤”。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租界、收回治外法权等爱国主张,因五卅而“为一般群众所了解”。正如瞿秋白所说,五卅之前,“只有几千几万人知道帝国主义的罪恶, 知道国民革命的必要”,而五卅之后,“至少已经增加到几百万几千万人”[5]。
第二,五卅运动为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五卅之前,反帝爱国运动仅及于少数革命分子。五卅运动唤醒了民众,凝聚了人心,使反帝爱国成为各地、各阶层群众的一致目标,在此基础上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参与主体看,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上海地委、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全国学联、上海学联、上海各工会组织、各马路商联会、商总联会,以及各大团体均纷纷集会,制定反帝方案,并迅速形成以工人阶级为中心、联合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从影响范围看,五卅运动发端于上海,磅礴于全国。在短短3个月内,北京、广州、南京、重庆、天津、青岛、汉口等300余个大中小城市、1700万民众投身“三罢”运动和反帝浪潮,建立起空前规模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五卅运动为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6]五卅运动中,北洋军阀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济南、奉天(沈阳)等地逮捕和杀害工人、学生领袖、新闻记者,殴打群众,封闭工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激起各阶层民众的强烈愤怒,“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响遍全国,“推翻卖国政府”、“组织人民政府”[7]之要求成为民心所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迫害,也使得许多反帝运动的积极分子、骨干成员纷纷奔赴广东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或报考广东革命军、进黄埔军校继续学习,或加入省港大罢工等,为国民革命提供了大量人员、干部储备。此外,五卅运动中,各阶层民众、各类组织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民主革命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五卅前,上海有群众基础的工会仅有24个,“五卅”期间则增加到117个,有组织的罢工工人20多万人,[8]为之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革命形势迅速高涨。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为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成为共产党人面临的重要问题。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虹口召开,从党的理论探索、群众运动、组织建设等方面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随之而来的五卅运动,为党在群众运动和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贯彻践行群众路线开辟了新篇章。
第一,中共四大制定“深入群众”的重要策略,成为党指导群众运动的总方针。会议确定了对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工作方针和政策,并反复强调“深入群众”:一是深入群众,加强对群众的指导。《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强调,“对于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组织在我们共产党指导之下”,“力求深入群众”。《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指出:“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争斗。”《对于青年运动议决案》明确,青年运动必须在党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的活动。《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要求,“各地党部亟应设立妇女部”,专门负责妇女运动。二是深入群众,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对“党的宣传和阶级教育未得输入工人群众,以致基础不固,完全经不得摧残”以及“群众中的政治宣传,常常不能深入”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制定了整顿宣传工作的具体措施。对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的议决案也分别对加强面向不同群众的宣传教育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三是深入群众,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共四大将党的组织建设上升到极端重要的高度。《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明确提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提出,“在工人群众中吸收党员已成为刻不可缓的工作”,并要求“真正深入群众”,着手开展工厂小组工作以及工会工作等。《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强调,“各地党部应注意介绍女党员”,“吸收妇女中进步分子组织无党的妇女团体”。 第二,“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成为党领导五卅运动的总路线。瞿秋白认为,“五卅运动的第一点特性,便是使中国的政治运动第一次群众化。”蔡和森也认为,“党的政策是运用得很好的,假如没有共产党的政策,决不会有五卅运动的发生。”的确,五卅运动能够有效组织起来的关键,正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贯彻了“深入群众”的指导方针,使群众路线成为五卅运动的总路线。一是从群众中来,充分尊重群众、听取群众意见。顾正红烈士牺牲发生后,中共上海地委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一度作出“以不扩大罢工为要”之判断[9]。但同时,又派李立三赴小沙渡工厂区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在了解和掌握工人群众反抗要求强烈,内外棉五、七、八、十二厂8000多工人奋起罢工的具体情况后,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定扩大罢工,并“号召一个反对日本的大运动”[10]。五卅惨案发生后,抗议学生被捕,民众反帝情绪激昂,党中央和上海党组织又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充分讨论学生、工人、雪耻会、国民党方面的具体情况,作出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发动各阶层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正确决策。二是到群众中去,切实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五卅运动的战斗一线,充斥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身影:五卅的演讲示威由党组织坐镇指挥,各爱国团体中亦有党的骨干分子积极推动;五卅运动的公开指挥机关——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是在中共中央的倡议和指导下成立的;五卅运动中最有力的工人大罢工,由中共中央成立的上海总工会直接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广大爱国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及时了解形势变化,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第三,五卅运动的伟大实践,深化了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中共四大提出建设群众性政党的目标仅仅4个月后,五卅运动就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在实践中审视、检验这些纲领和目标的机会。一是深化了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理解。五卅运动充分展现了无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领导力量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能量。在这场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中,全国共有50多万产业工人参加罢工,上海有20多万工人罢工。面对危机时,“工人并无退缩之表示”,其“反帝国主义的奋斗,最能坚决”[11]。由此,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了“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领导地位”的必要性。二是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快了由政治小团体向群众性政党转变的进程。五卅运动“使各阶级群众深信共产党不仅为工农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并且为全中国被压迫民族而奋斗”[12],从而使党的基础迅速扩大,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四大召开时,党员人数仅为994人;五卅运动后,党员人数增至3000多人;至1925年底,全国党员人数达1万人,一年之内增长了10倍。过去,党组织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长沙等地;五卅运动后,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以外,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党组织或有了党员。到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有160多个,拥有有组织的工人约54万。在广东,已有20余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20多万人,并建立了全省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推动和影响下,各地学生联合会也十分活跃,会员达数百万人。
90年前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反帝爱国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终形成夯实基础,而“这样的普遍性的运动是中国从来所没有的”。[13]
9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获取力量。以五卅运动为实践源头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和群众性政党建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提供坚强保证,也为党发展成为拥有8600万名党员的真正的群众性政党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只有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才能团结最广大的人民,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才能真正地植根于人民、取信于群众,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的宏伟事业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相连。
参考文献:
[1]速起研究不平等条约[A].五卅痛史[M] . 1925. 174-175.
[2]学生总会对沪惨杀工学案宣言[N] . 民国日报(广州), 1925-06-04.
[3]北京国民大会宣言[A]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北京[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89.154 .
[4]请根本废除不平条约[N] . 民国日报(上海), 1925-07-02.
[5]瞿秋白. 帝国主义之“ 五卅”屠杀与中国的国民革命[J] . 向导(第119 期),1925 -06 -22.
[6]邓中夏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09.
[7]上海市民举行反段大会[N] . 时事新报,1925-12-07.
[8]任建树,张铨. 五卅运动简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28.
[9]中共上海地委1925年5月15日会议纪要
[10]中央通告第三十三号
[11]刘少奇.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Z].
[12]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
[13]张太雷. 五卅运动之分析及纪念之意义[J] . 人民周刊(第12期), 1926 -05 -26.
作者单位:中共四大纪念馆
■ 责任编辑:周奕韵
[关键词]五卅运动;爱国主义;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6-0032-0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和优良传统。90年前,因不堪忍受帝国主义的蛮横欺辱,亿万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怀着满腔的愤怒、赤诚的热血,掀起反帝、爱国的巨大浪潮,沉重地打击了侵略势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高擎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群众路线的正确道路,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五卅运动中获取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新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便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践踏。在上海这座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通过治外法权、领事裁判,租界早已成为“国中之国”,而代表帝国主义势力的工部局仍大肆越界筑路、抽捐赠税,并放任外国厂主盘剥奴役中国工人,引发市民群众的强烈不满。1925年初,反对租界越界筑路、反对工部局“四提案”和纱厂工人“二月罢工”等三股反帝潮流,成为五卅运动的前奏。5月,日商纱厂资本家残忍杀害顾正红,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抗议民众酿成五卅惨案,激起国人无限愤慨,拉开五卅运动的序幕。此后,历经6月的高潮,至9月逐渐平复,五卅运动之声势不仅遍及全国,也引发全球关注,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大事件。而纵观前后,反帝和爱国始终是五卅运动无可置疑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成为各地、各阶层民众的普遍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五卅运动为营造反帝爱国的舆论氛围赢得了时机。五卅之前,“废不平等条约”、“争主权”的呼声早已有之,但范围、影响有限。顾正红烈士的牺牲和五卅惨案的发生,将帝国主义的强权和蛮横直观地呈现在国人面前,大大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国人普遍认为,五卅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不平等条约所产生的必然结果”。[1]各类社团、集会不约而同地在其宣言、致电中强调“废不平等条约”、“争主权”。全国学总发表宣言:“不平等条约不废除,中国人民永无自由之余地。”[2]北京国民大会发表宣言强调:“夫为中国民族之独立与自由之害者,外国帝国主义历次强迫所订之不平等条约为最烈。此次英日帝国主义者惨杀同胞之兽行, 其明证也。”[3]上海学生联合会在致段祺瑞及各省电中表示,“国权沦丧,外侮频仍,推源祸始,皆在于不平等条约,五卅惨案,症结在此。”[4]这一系列的爱国宣传通过报刊、传单、演讲、集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各地、各阶层的民众中,甚至“波及于穷乡僻壤”。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租界、收回治外法权等爱国主张,因五卅而“为一般群众所了解”。正如瞿秋白所说,五卅之前,“只有几千几万人知道帝国主义的罪恶, 知道国民革命的必要”,而五卅之后,“至少已经增加到几百万几千万人”[5]。
第二,五卅运动为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五卅之前,反帝爱国运动仅及于少数革命分子。五卅运动唤醒了民众,凝聚了人心,使反帝爱国成为各地、各阶层群众的一致目标,在此基础上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参与主体看,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上海地委、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全国学联、上海学联、上海各工会组织、各马路商联会、商总联会,以及各大团体均纷纷集会,制定反帝方案,并迅速形成以工人阶级为中心、联合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从影响范围看,五卅运动发端于上海,磅礴于全国。在短短3个月内,北京、广州、南京、重庆、天津、青岛、汉口等300余个大中小城市、1700万民众投身“三罢”运动和反帝浪潮,建立起空前规模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五卅运动为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6]五卅运动中,北洋军阀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济南、奉天(沈阳)等地逮捕和杀害工人、学生领袖、新闻记者,殴打群众,封闭工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激起各阶层民众的强烈愤怒,“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响遍全国,“推翻卖国政府”、“组织人民政府”[7]之要求成为民心所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迫害,也使得许多反帝运动的积极分子、骨干成员纷纷奔赴广东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或报考广东革命军、进黄埔军校继续学习,或加入省港大罢工等,为国民革命提供了大量人员、干部储备。此外,五卅运动中,各阶层民众、各类组织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民主革命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五卅前,上海有群众基础的工会仅有24个,“五卅”期间则增加到117个,有组织的罢工工人20多万人,[8]为之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革命形势迅速高涨。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为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成为共产党人面临的重要问题。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虹口召开,从党的理论探索、群众运动、组织建设等方面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随之而来的五卅运动,为党在群众运动和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贯彻践行群众路线开辟了新篇章。
第一,中共四大制定“深入群众”的重要策略,成为党指导群众运动的总方针。会议确定了对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工作方针和政策,并反复强调“深入群众”:一是深入群众,加强对群众的指导。《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强调,“对于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组织在我们共产党指导之下”,“力求深入群众”。《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指出:“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争斗。”《对于青年运动议决案》明确,青年运动必须在党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的活动。《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要求,“各地党部亟应设立妇女部”,专门负责妇女运动。二是深入群众,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对“党的宣传和阶级教育未得输入工人群众,以致基础不固,完全经不得摧残”以及“群众中的政治宣传,常常不能深入”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制定了整顿宣传工作的具体措施。对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的议决案也分别对加强面向不同群众的宣传教育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三是深入群众,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共四大将党的组织建设上升到极端重要的高度。《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明确提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提出,“在工人群众中吸收党员已成为刻不可缓的工作”,并要求“真正深入群众”,着手开展工厂小组工作以及工会工作等。《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强调,“各地党部应注意介绍女党员”,“吸收妇女中进步分子组织无党的妇女团体”。 第二,“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成为党领导五卅运动的总路线。瞿秋白认为,“五卅运动的第一点特性,便是使中国的政治运动第一次群众化。”蔡和森也认为,“党的政策是运用得很好的,假如没有共产党的政策,决不会有五卅运动的发生。”的确,五卅运动能够有效组织起来的关键,正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贯彻了“深入群众”的指导方针,使群众路线成为五卅运动的总路线。一是从群众中来,充分尊重群众、听取群众意见。顾正红烈士牺牲发生后,中共上海地委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一度作出“以不扩大罢工为要”之判断[9]。但同时,又派李立三赴小沙渡工厂区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在了解和掌握工人群众反抗要求强烈,内外棉五、七、八、十二厂8000多工人奋起罢工的具体情况后,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定扩大罢工,并“号召一个反对日本的大运动”[10]。五卅惨案发生后,抗议学生被捕,民众反帝情绪激昂,党中央和上海党组织又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充分讨论学生、工人、雪耻会、国民党方面的具体情况,作出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发动各阶层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正确决策。二是到群众中去,切实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五卅运动的战斗一线,充斥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身影:五卅的演讲示威由党组织坐镇指挥,各爱国团体中亦有党的骨干分子积极推动;五卅运动的公开指挥机关——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是在中共中央的倡议和指导下成立的;五卅运动中最有力的工人大罢工,由中共中央成立的上海总工会直接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广大爱国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及时了解形势变化,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第三,五卅运动的伟大实践,深化了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中共四大提出建设群众性政党的目标仅仅4个月后,五卅运动就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在实践中审视、检验这些纲领和目标的机会。一是深化了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理解。五卅运动充分展现了无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领导力量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能量。在这场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中,全国共有50多万产业工人参加罢工,上海有20多万工人罢工。面对危机时,“工人并无退缩之表示”,其“反帝国主义的奋斗,最能坚决”[11]。由此,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了“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领导地位”的必要性。二是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快了由政治小团体向群众性政党转变的进程。五卅运动“使各阶级群众深信共产党不仅为工农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并且为全中国被压迫民族而奋斗”[12],从而使党的基础迅速扩大,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四大召开时,党员人数仅为994人;五卅运动后,党员人数增至3000多人;至1925年底,全国党员人数达1万人,一年之内增长了10倍。过去,党组织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长沙等地;五卅运动后,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以外,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党组织或有了党员。到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有160多个,拥有有组织的工人约54万。在广东,已有20余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20多万人,并建立了全省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推动和影响下,各地学生联合会也十分活跃,会员达数百万人。
90年前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反帝爱国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终形成夯实基础,而“这样的普遍性的运动是中国从来所没有的”。[13]
9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获取力量。以五卅运动为实践源头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和群众性政党建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提供坚强保证,也为党发展成为拥有8600万名党员的真正的群众性政党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只有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才能团结最广大的人民,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才能真正地植根于人民、取信于群众,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的宏伟事业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相连。
参考文献:
[1]速起研究不平等条约[A].五卅痛史[M] . 1925. 174-175.
[2]学生总会对沪惨杀工学案宣言[N] . 民国日报(广州), 1925-06-04.
[3]北京国民大会宣言[A]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北京[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89.154 .
[4]请根本废除不平条约[N] . 民国日报(上海), 1925-07-02.
[5]瞿秋白. 帝国主义之“ 五卅”屠杀与中国的国民革命[J] . 向导(第119 期),1925 -06 -22.
[6]邓中夏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09.
[7]上海市民举行反段大会[N] . 时事新报,1925-12-07.
[8]任建树,张铨. 五卅运动简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28.
[9]中共上海地委1925年5月15日会议纪要
[10]中央通告第三十三号
[11]刘少奇.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Z].
[12]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
[13]张太雷. 五卅运动之分析及纪念之意义[J] . 人民周刊(第12期), 1926 -05 -26.
作者单位:中共四大纪念馆
■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