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容易分散。如何正确把握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个环节。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写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者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者电阻。)改變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在电路中?(答:串联。)
  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路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者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我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
  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规律;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应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
  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解答。
  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试验,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
  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学生分析问题。
  (江苏省东海县双店中学)
其他文献
小语“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努力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何为语感呢?语感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反映;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
期刊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賴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那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树立创新意识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创造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强烈的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要激励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
期刊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而青少年是在做人的过程中逐步成人的,因此,优化学校环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优化学校环境就是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文化。  就是着眼于 学生的未来,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际意识、具有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具有与人合作和参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开拓进取的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人文的力量    在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科教背后是人文的力量
期刊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 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教学大纲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就如何转变思想
期刊
现今的中招考试单项填空命题的测试内容广泛,而且试题越来越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试题不仅涉及英美人的语言习惯,中英文的表达差异,还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果平时教学中注意这些情况,教学将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近几年来的中招考题谈一下单项填空中常见的测试模式,以期待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考查英美人的生活、文化等习惯    ——Do you think it's
期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叶老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  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我认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为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在此我就语
期刊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的价值首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欣赏课已经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  “物发于外而情动于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始能具备。  美术欣赏教学就是直接从古今
期刊
摘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优势,通过体育运动和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学      一个民族的活力和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这个民族的创造力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解决的难题。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传统体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