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日常的生活素材,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树立数学意识;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意识 数学问题 数学实践 数学兴趣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旨在提高其数学的运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学数学的目的就在于要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
一、利用生活素材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意识。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领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起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的:首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例如: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百分数的产生,数与图的关系,计量的产生,量与单位的关系,公式的产生,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等,)直接地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现实世界的关系,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思想;其次,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通过数的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质数与合数、公倍数和公约数,等与不等的变化、正向与反向、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对立与统一、运动和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初步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悟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数学问题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再次,引导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上思考问题,激发他们运用数学的热情和意识。如生活中(个人、家庭或班级)的购买问题,(家庭或社区)用水、用电问题,工作上的合作问题,运动会上的追击问题等,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问题让他们解决,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事实。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专题队会、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邀请社会有关人士或家长,有目的地介绍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运用,开阔学生开阔的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意识。
二、利用解决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決,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让他们感知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形成数学上的量化意识,然后再提出,“如果你是工头,按现在的材料单价和要求,请你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满足需要,又经济实惠?”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不但能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又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的数学问题,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其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数学课本中的各种问题,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课本中,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习题的解答,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而这些问题的解答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在解决它们的时候,就要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正确的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假设,寻求通向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确定最好的解决方案来处理问题。
三、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和规律,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入手,从儿童的思维水平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得欲望,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只有当学生用圆片、小棒等自己动手去分一分、摆一摆,才能逐步懂得为什么有的能除尽,有的除不尽还有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等。尽管人们对“愉快教育”有不同看法,但它是针对当前学生厌学、苦学的现状提出的,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当然是有益的。兴趣是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的,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可能取得的成果将是无法想象的。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不同层次,是由短暂的兴趣到持久的兴趣,由无意识的兴趣到有意识的兴趣,由外在兴趣到内在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动作、颜色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要多通过活动课和直观教学等形式来培养;到了中年级,就要通过精彩的教学内容和高超的讲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到了高年级,往往是学生通过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的成功的体验来推动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增加了数学的运用的意识,,提高了数学的运用的能力。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教师要不失时机时机地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运用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意识 数学问题 数学实践 数学兴趣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旨在提高其数学的运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学数学的目的就在于要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
一、利用生活素材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意识。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领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起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的:首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例如: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百分数的产生,数与图的关系,计量的产生,量与单位的关系,公式的产生,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等,)直接地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现实世界的关系,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思想;其次,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通过数的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质数与合数、公倍数和公约数,等与不等的变化、正向与反向、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对立与统一、运动和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初步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悟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数学问题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再次,引导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上思考问题,激发他们运用数学的热情和意识。如生活中(个人、家庭或班级)的购买问题,(家庭或社区)用水、用电问题,工作上的合作问题,运动会上的追击问题等,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问题让他们解决,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事实。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专题队会、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邀请社会有关人士或家长,有目的地介绍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运用,开阔学生开阔的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意识。
二、利用解决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決,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让他们感知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形成数学上的量化意识,然后再提出,“如果你是工头,按现在的材料单价和要求,请你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满足需要,又经济实惠?”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不但能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又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的数学问题,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其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数学课本中的各种问题,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课本中,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习题的解答,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而这些问题的解答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在解决它们的时候,就要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正确的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假设,寻求通向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确定最好的解决方案来处理问题。
三、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和规律,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入手,从儿童的思维水平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得欲望,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只有当学生用圆片、小棒等自己动手去分一分、摆一摆,才能逐步懂得为什么有的能除尽,有的除不尽还有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等。尽管人们对“愉快教育”有不同看法,但它是针对当前学生厌学、苦学的现状提出的,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当然是有益的。兴趣是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的,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可能取得的成果将是无法想象的。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不同层次,是由短暂的兴趣到持久的兴趣,由无意识的兴趣到有意识的兴趣,由外在兴趣到内在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动作、颜色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要多通过活动课和直观教学等形式来培养;到了中年级,就要通过精彩的教学内容和高超的讲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到了高年级,往往是学生通过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的成功的体验来推动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增加了数学的运用的意识,,提高了数学的运用的能力。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教师要不失时机时机地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运用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