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根据教育要求相应明确了新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学习语文学科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无形之间构建起一道沟通的文化桥梁。西方文化的不断流入,使得人们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到外来的文化上,而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面对这种现状,我国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定期举办有关的传统文化活动等,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列入主要教学计划当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经典诵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从小对于传统文化养成一种正确的观念,让经典诵读与其他学科一起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及民族精神。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教学,学校不再只注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的培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经典诵读虽然不同于其他科目被列入考试中,但能够满足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需求,使学生能够拓展书本外的学习范畴。有句古话叫“少年强则国强”,在小学时期加强对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及民族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孩子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和修养。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开展经典诵读的初期,激发学生们诵读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是困难的,他们的好奇心强,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疑问。所以,语文老师应当对原本单一的诵读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对于经典文学诵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文字较多、内容较难理解的文学作品,以图文结合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种生动的诵读模式更容易激发孩子们诵读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加以思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2加强监督和引导,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
除了在课堂中要渗透经典文学诵读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诵读习惯的养成也十分重要。现如今大多数家长会在孩子课余时间安排兴趣爱好的学习,加上学校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在课余時间里学生很难有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为了能够打破这种现状,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家长们明确学习经典文学的重要性。语文老师应当与家长相互配合,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们经典文学诵读的监督与引导,共同完成经典文学诵读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经典诵读主题班会,让学生们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诵读,这样可以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及诵读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点评与分析,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可以给予一些学习方面的奖励,对于表现稍差一点的同学不应当加以批评,而是要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鼓励,了解同学们对于文学诵读的所感所想,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经典诵读的良好习惯。
3多举办文学类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为了能够巩固和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文学类的活动。比如在课堂中举办经典诵读大赛、经典文学分享会等等,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浓厚的诵读氛围。这些活动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进行。在进行诵读之前让学生要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这一类文化活动增加知识储备,更深刻地理解经典文学传承的意义所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其中,也可以要求家长一起帮助孩子们完成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亲子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4加强教师经典学习,树立榜样作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和指引性作用。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加强教师自身对古诗文的学习,提高教师对古诗文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古诗文内涵的教学输出。其次,由于经典诵读这门课程没有具体的严格的课程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才能够给学生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为此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提供发展和检测的平台。学校需要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经典诵读培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更为学校强而有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必要时可以对教师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助力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5 合理分配诵读时间,养成诵读习惯
小学生只有拥有了经典诵读时长的量的积累,才能够达到阅读理解能力的质的飞跃。因此在经典诵读的课堂上,教师要重新规划和分配诵读与讲解的时间,适当延长小学生进行诵读的时间。并且经典诵读不能局限于课堂中,教师也应该在课下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鼓励和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规划来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诵读计划。在保证诵读总时长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规划和选择的权利。并且经典诵读的阅读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改和规划。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可以对经典诵读的难度和时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对经典诵读的时间规划管理,也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典文学诵读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小学语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提高文学素养,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们应当重视对于孩子文学素养的培养,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经典文学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文课堂生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经典诵读对于孩子文学知识的培养发挥重大的作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蔡勤.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J].学周刊,2017(2):179-180.
[2]林锋.乡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之我见[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51.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无形之间构建起一道沟通的文化桥梁。西方文化的不断流入,使得人们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到外来的文化上,而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面对这种现状,我国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定期举办有关的传统文化活动等,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列入主要教学计划当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经典诵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从小对于传统文化养成一种正确的观念,让经典诵读与其他学科一起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及民族精神。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教学,学校不再只注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的培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经典诵读虽然不同于其他科目被列入考试中,但能够满足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需求,使学生能够拓展书本外的学习范畴。有句古话叫“少年强则国强”,在小学时期加强对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及民族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孩子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和修养。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开展经典诵读的初期,激发学生们诵读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是困难的,他们的好奇心强,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疑问。所以,语文老师应当对原本单一的诵读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对于经典文学诵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文字较多、内容较难理解的文学作品,以图文结合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种生动的诵读模式更容易激发孩子们诵读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加以思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2加强监督和引导,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
除了在课堂中要渗透经典文学诵读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诵读习惯的养成也十分重要。现如今大多数家长会在孩子课余时间安排兴趣爱好的学习,加上学校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在课余時间里学生很难有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为了能够打破这种现状,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家长们明确学习经典文学的重要性。语文老师应当与家长相互配合,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们经典文学诵读的监督与引导,共同完成经典文学诵读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经典诵读主题班会,让学生们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诵读,这样可以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及诵读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点评与分析,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可以给予一些学习方面的奖励,对于表现稍差一点的同学不应当加以批评,而是要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鼓励,了解同学们对于文学诵读的所感所想,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经典诵读的良好习惯。
3多举办文学类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为了能够巩固和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文学类的活动。比如在课堂中举办经典诵读大赛、经典文学分享会等等,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浓厚的诵读氛围。这些活动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进行。在进行诵读之前让学生要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这一类文化活动增加知识储备,更深刻地理解经典文学传承的意义所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其中,也可以要求家长一起帮助孩子们完成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亲子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4加强教师经典学习,树立榜样作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和指引性作用。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加强教师自身对古诗文的学习,提高教师对古诗文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古诗文内涵的教学输出。其次,由于经典诵读这门课程没有具体的严格的课程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才能够给学生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为此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提供发展和检测的平台。学校需要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经典诵读培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更为学校强而有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必要时可以对教师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助力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5 合理分配诵读时间,养成诵读习惯
小学生只有拥有了经典诵读时长的量的积累,才能够达到阅读理解能力的质的飞跃。因此在经典诵读的课堂上,教师要重新规划和分配诵读与讲解的时间,适当延长小学生进行诵读的时间。并且经典诵读不能局限于课堂中,教师也应该在课下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鼓励和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规划来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诵读计划。在保证诵读总时长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规划和选择的权利。并且经典诵读的阅读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改和规划。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可以对经典诵读的难度和时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对经典诵读的时间规划管理,也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典文学诵读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小学语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提高文学素养,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们应当重视对于孩子文学素养的培养,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经典文学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文课堂生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经典诵读对于孩子文学知识的培养发挥重大的作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蔡勤.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J].学周刊,2017(2):179-180.
[2]林锋.乡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之我见[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