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三大问题。1999年11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这部法律的目的是想在未成年人犯罪愈来愈严重的情况下,通过综合治理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从根本上减少犯罪。但是该法实施十年之久,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上升的趋势不容忽视,并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在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健全的今天,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出现低龄、“滑坡”现象?现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浅析如下: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
  1.盲目性
  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差,而且情绪不稳定,这些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常常在外界的影响刺激下,做事不想后果,只图一时痛快,一旦犯罪,连自己也不清楚犯罪动机是什么。
  2.团伙性
  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以团伙为主,且大都是比较松散或简单组织的团伙,带有一定的纠合性和偶发性。他们在一起相互壮胆、相互激励。俗话说“一人象老鼠,三人如老虎”,他们以暴力作后盾,敢作大案,胆大妄为,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3.凶残性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着他们做事无所顾忌、不计后果、易于冲动,攻击性强,容易铤而走险,犯罪手段充斥着血腥与残忍。
  4.模仿性
  由于未成年人自我独立意识的逐步增强,加上某些影视书刊等宣传媒体的负面效应,导致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出现成人化倾向,他们不象过去那样幼稚犯罪,犯罪手段成人化,甚至出现了智能犯罪,反侦查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5.低龄化
  当今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都呈下降趋势,我国公安部对此也发出了红色警告。据少管所的资料显示,八十年代少管所在押犯的平均年龄为17.5岁,到2003年少管所在押犯的平均年龄已降到15.3岁。另据有关部门资料反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15-16岁占80%左右,17岁以上不足10%。低龄人口的违法犯罪态势严峻。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上述五个主要特点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我国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越演越烈,犯罪方式的不断升级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话,这些人将会成为社会的消极因素,破坏因素,就会危及社会的安宁,甚至会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二.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素养不足及不良教育
  影响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是导致违法犯罪的土壤。家庭是青少年走向生活的起点,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和家庭的教育同青少年犯罪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有关部门对未成年罪犯进行调查中发现,未成年罪犯主要来自三种家庭:一种是缺陷家庭即父母离婚或父母一方去世,给孩子内心带来痛苦和压抑,特别是父母再婚后,他们感到孤立,家中没有温暖,从而走上社会寻找温情,为坏人教唆提供条件。另一种是不能进行正当教育的家庭;现在未成年人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不少家庭对子女非常溺爱,有求必应。用他们的话说:只要孩子成绩好,其它都好办。与溺爱家庭相反的是對子女打骂家庭(高压型),见子女不对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导致子女与家庭关系恶化,于是一些在家庭得不到温暖的少年离家出走,有的就参加了犯罪团伙,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三种家庭是父母素质低劣的家庭。这里所说的父母素质低劣是指文化程度低下和本身行为不轨两层意思,这些父母业余时间麻将敲敲,舞池泡泡,酒桌闹闹,对子女不闻不问,有些父母甚至自己就有违法犯罪行为。现在还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在农村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者增多,出现了许多“留家少年”,这些未成年人很容易走入犯罪的泥潭。
  2.学校教育的欠缺
  目前,学校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与开放的社会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有人说“学校教育三年功,抵不上社会三分钟。”同时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存在“重智轻德”,“应试教育一手硬,素质教育一手软”的现象,部分学校的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形式多于实效,正面宣传教育形式枯燥乏味,班会课、思品课被文化课取而代之,这非常容易使青少年学生接近法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成年罪犯中“流失生”所占比例竟高达27%,“流失生”犯罪是在校学生犯罪率的十五、六倍,未成年人一旦成为“流失生”便处于“学校管不着,家长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三不管”状态,因而很容易沾染各种恶习,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社会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
  文化市场疏于管理,黄色录像、黄色书刊、黄色网吧屡打不减,各种犯罪形式,暴力手段不断被“纪实”“写真”,将未成年人引入迷乱的境界,误导他们的行为习惯,严重扭曲他们的心灵。很多中学老师感叹“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抵网吧一个镜头”。“教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摊上转一圈”,步步为营的文化沙漠在吞噬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也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学生。
  4.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下,有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而有的却违法犯罪,成为危害社会的人。其中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未成年人自身的缘故。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独生子女比较任性、自私,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手,在没法通过正常途径得到的情况下,就通过非法途径去偷、去抢、去敲诈勒索来获得,结果触犯法律。
  5.文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比较集中的罪行是抢动、强奸、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罪行。不少未成年罪犯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的状况比较严重,错与罪的界线模糊不清。有的未成年罪犯其对法律知识的贫乏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很多少年罪犯文化程度很低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预防犯罪的屏障,愚昧是导致犯罪的根源。不少少年犯初中没上完就流向社会,这些未成年人由于知识低下,精神空虚,于是就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一旦受到外界消极东西的刺激,种种犯罪的怪胎便通过他们炮制出来。
  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1.以学校为主阵地,着力培养未成年人法律素质
  未成年人大都是处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因此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对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尤为重要。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不教育是万万不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要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应从规章制度上予以保障,将法律素质列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其次,学校普法教育的形式应丰富多彩,注重其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开展专题的法制讲座,参加一些刑事审判的旁听,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观看一些法制教育的影片。实践证明,这都是一些切实有效的普法形式,通过生动、直观的教育来对学生施加影响,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法”不知不觉之中交给学生,使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得到增强。
  2.以社会为前沿,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渗透力
  在着力抓好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教育氛围。一是办好家长学校,突出家庭教育。二是在社区、农村成立普法志愿者队伍,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以政法部门的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成立普法志愿者队伍,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3.综合治理,努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学校和家庭是不能完全奏效的,未成年人辩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弱,极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创造一个适应未成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用法律形式明确对青少年进行综合治理的机构。其次,加强对社会综合治理的监督检查。
  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纲要,国家广电总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电视播放电视剧进行了各种约束、限制,正在努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期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共同建筑起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长城。
  (作者通联:445400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检察院)
  
其他文献
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    一.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机械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基本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用鼓励、表扬等激励性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正面引导。”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善于运用鼓励、表扬这些手段,激励学生发挥出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较大的发展。     一.让学生在表扬鼓励中成长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信心,那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因为自信是学习的动力,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航标灯。有时候,及时鼓励和表
期刊
放学了,我照例清点作业本,准备送给老师,却发现有同学未交作业。问其故,一个同学说:“同桌不肯借作业给我抄”。另一个同学说:“今天我心情不好”。  现在各种条件都优越了,舒适环境已惯坏了我们不少同学,像这种不肯动脑,不愿吃苦只图享受的现象并不难找。  古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却不
期刊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曹家沟教学点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距离中心集镇2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寄宿制学校新茶小学也有10多公里。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宝丰镇中心学校在全镇学校布局调整时,保留了这个教学点。由于曹家沟村二年级以上的孩子都集中到新茶小学上学,近年来又有不少孩子随大人外出打工,教学点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这学期只有2名一年级学生和2名学前班学生,承担教学任务的是今年57岁的方世富老师,语文
期刊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1世纪是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探究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也以超越传统的方式给广大科学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要真正实施自主式学习,全面提高科学教师素质迫在眉睫。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无形的,但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师的工
期刊
交往论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只有价值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知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一.师生互动,创设自由安全的环境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
期刊
一年一度,春风秋雨,教师节又姍姍而来。当学生的一张张精美贺卡、一束束芬芳的小花献给我们,并道一声“老师,节日快乐!”的时候,我们的心头就会漾起一股浓浓的暖意,感受到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与自豪。  幸福是一个人一生的不懈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理解幸福呢?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教师也许默默无闻,没有名星族炫目的星光和嘈杂的浮华,没有大亨们骄人的气派和挥金如土的潇洒,教师所拥有的只有爱——给予的爱
期刊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面对老师讲英语非常害羞,不愿积极参与课堂口语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口语活动中有很高的积极性,却不知怎样表达或表达时模糊不清。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说”的要求作了以下明确的描述: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适应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  但作为一个偏远山区的教师,面对的学生所处的环境要在教学实现如此要求的课程标准似乎比较难。这里地处山区,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接受的新鲜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逐步渗透,在语文教学方面,更新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