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55-0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加左金丸加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于标准四联[PPI+2种抗生素+铋剂]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西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自从幽门螺杆菌[Hp]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粘膜组织发现幽门螺杆菌[hp]并在1983年顺利的从人体中分离出来,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IARC]正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重要课题。目前,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国内报道仅70%。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内科脾胃肠病症的痞症范畴,病位在胃腕,病变脏腑在脾胃,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症状迁延,西医治疗差,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中医辨征中属脾胃湿热证居多,这符合六淫病中湿邪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滯,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优于单纯用西医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本院患者80例。随给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应用标准四联治疗各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0~55岁平均37.5岁,西医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0岁。
1.2 选例标准,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电子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湿热证。
1.3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组服药方法,给于标准四联,[PPI+2种抗生素+铋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左金丸和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饭后服,两组均治疗四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
1.5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中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西医治疗组40例,显效29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
讨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西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全球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估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及不良卫生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成正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无例外的引起胃粘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因此,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病率與该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是平衡的。
治病求本,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方法。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大力提倡和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就餐习惯,是预防消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一方面,奥美拉唑具有强大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另一方面,中药黄连、黄芩、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除了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外还可提高机体抗幽门螺杆菌的能力,苍术、吴茱萸、半夏、陈皮、藿香、茯苓、厚朴具有理气健脾、祛湿之效,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抑杀幽门螺杆菌。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徐艺、叶柏、单兆伟等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螺杆菌 抑菌作用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3]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加左金丸加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于标准四联[PPI+2种抗生素+铋剂]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西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自从幽门螺杆菌[Hp]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粘膜组织发现幽门螺杆菌[hp]并在1983年顺利的从人体中分离出来,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IARC]正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重要课题。目前,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国内报道仅70%。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内科脾胃肠病症的痞症范畴,病位在胃腕,病变脏腑在脾胃,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症状迁延,西医治疗差,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中医辨征中属脾胃湿热证居多,这符合六淫病中湿邪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滯,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优于单纯用西医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本院患者80例。随给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应用标准四联治疗各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0~55岁平均37.5岁,西医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0岁。
1.2 选例标准,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电子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湿热证。
1.3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组服药方法,给于标准四联,[PPI+2种抗生素+铋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左金丸和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饭后服,两组均治疗四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
1.5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中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西医治疗组40例,显效29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
讨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西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全球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估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及不良卫生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成正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无例外的引起胃粘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因此,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病率與该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是平衡的。
治病求本,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方法。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大力提倡和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就餐习惯,是预防消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一方面,奥美拉唑具有强大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另一方面,中药黄连、黄芩、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除了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外还可提高机体抗幽门螺杆菌的能力,苍术、吴茱萸、半夏、陈皮、藿香、茯苓、厚朴具有理气健脾、祛湿之效,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抑杀幽门螺杆菌。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徐艺、叶柏、单兆伟等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螺杆菌 抑菌作用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3]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