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言语形式是语文课最本质的追求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oyo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应该着眼于言语形式。任何一部言语作品都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学习言语形式才能真正内化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文就言语形式的涵义、言语形式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 言语形式
  
  一、什么是言语形式
  
  去年下半年,我有幸成为浙江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名学员,聆听了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老师的课,并拜读了王老师的《语言·言语·言语形式》一文。王老师指出,“语文之外的其它学科所教学的是教材的言语内容,而语文学科则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对此话,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解读:数学课教的是数学知识,历史课教的是历史知识,而语文课教的就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应该教承载着语文知识内容的言语形式。
  那么,如何理解言语形式?
  王尚文老师认为:任何一部言语作品都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任何言语内容不可能脱离一定的言语形式,任何有效的言语形式也都不可能不表现一定的言语内容,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但两者又不互相等同,言语形式是言语作品外部的方面,表现为有形的线性结构,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知觉,属于物质的范畴;而言语内容则是一个言语作品内部的方面,是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本身无形、无色、无臭、无声,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之中。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言语内容,就是语文课应教的内容。我们教师不应只关注字词句的学习,而是关注课文本身,搞清楚“怎么说”这一问题,而不仅仅只关注课文“说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靠讲明语言的运用和作者的思路——思维的发展来讲内容,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不那么说,为什么用这一个词而不用那一个词,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而不用那种口气,所有这些都跟文章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可见学习言语形式,不是为了抛开文章的内容,而恰恰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词句、句式、结构、文体、修辞、逻辑、标点等各方面的运用,都蕴涵着作者的思维、思想情感、价值判断与人文精神,只有关注了言语形式,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因此,立足言语形式是语文课最本质的追求。
  
  二、学习言语形式的基本策略
  
  (一)诵读
  王尚文老师对诵读一词的看法是:诵读不包括背诵,也不是朗读,“它是在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黎锦熙先生也认为,“诵读就是儿童将声音与意义结合的一种‘发表’。……要注意词类和句法的断续和轻重。”诵读不仅仅只是“朗声”、“响亮”地读,而应是音义结合的。这是王老师与黎先生的共识,黎先生还提出了诵读要注意停顿、轻重、高低、语调等几种技巧,这些技巧恰恰就是学习语文表现形式基本的方法。
  技巧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喜怒哀愁发之于声,各有不同的特点。声音甚至还可塑造不同的性格,忠厚木讷、奸邪狡诈,声音一定会不同的。这一切,教师在教学中不一定要做系统的讲解,但在朗读训练中,却应适时点拨。诵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让学生感悟作品美好的情味,进入作品优美的意境。不识结构,不明句意,就无法确定停顿、重音。要想不读破句,读准重音,处理好停顿,就要弄清句法结构、句子含意。将句子读完整,处理好停顿、重音,应是朗读的最低要求。
  感情深挚的语言,意境深远的作品,不读无从感悟。像《春》欣喜热情的感情,《黄河颂》磅礴宏大的气势,《风筝》无奈沉痛的心情,《山中访友》清新淡雅的意境,不读是难以真切地感受得出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声情并茂,也就真正感悟到了作品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这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也是一种人格的陶冶。
  (二)改写
  改写训练有好多种方式,比如长短句的互改,整散句的互改,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句式改写,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的人称改写等等。我在这里主要谈谈由“委婉表达”改为“直接表达”的改写法。汉语言表达讲究含蓄隽永,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忌平淡无味的表达。而学生作文常常平铺直叙,语言苍白无力,不会含蓄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进行“由曲变直”的改写练习,让学生切实体会委婉语、含蓄语的表达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社戏》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平桥村的豆最好吃,赵庄的戏最好看吗?显然不是,那么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让学生说出作者的言外之意:那里有我最为难忘的童年时光,那里充满着浪漫的理想色彩,这些将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两相对照,学生对委婉表达的妙处就切实领悟了:前者诱发了读者的联想,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不知不觉中读者已经用自身的人生经历去补充和证实了作家的感受,而后者直白无力,再没了进一步品味的空间。
  (三)想象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的比重较大。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怎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语言符号感受到作品丰厚的形象呢?这就要靠想象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写道:“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很显然,此话以修辞取胜,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上课时我让学生想象体会并描绘一树难成林和森林枝繁叶茂两种不同的情景,一棵树和一片森林在抵御狂风、暴雨时,它们扎根土地的坚固程度完全不同,前者势单力薄,后者团结力量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共产党在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状况。
  (四)换词比照
  这也是学习语言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此法简便易行。当阅读到重要词语,特别是关键的动词、形容词时,试着列举若干个与之近义或同义的词语,分别去替换,然后从语意轻重、范围大小、前后照应、语体风格等多角度加以辨别、比较、分析,从而充分领悟作品语言的准确、鲜明、得体,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例如,《天上的街市》中的一句诗:“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中的“朵”是极其平常的一个量词,用在此处好在哪里?不妨让学生把“朵”更换为“颗”试一试,经过比较品味,学生会意识到,改成“颗”虽然顺嘴,但读到“朵”时产生的那种奇妙的联想———流星如行云般的大而慢、如鲜花般的美而灿的感觉就找不到了。
  当然,言语形式绝不简单等同于技巧。技巧只是一种手段,技巧要为我所用。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将是语文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版
  [3] 王德俊,《新课程教学设计》[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4]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5] 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J],《浙江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
其他文献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这些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打折,甚至失效。因此,给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是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复习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进而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但是,有些错误从学习新课开始,老师就能预见到(比如去分母),直到初三,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会出现同样的错误,甚至一些在数学方面表现很好的学生也逃
期刊
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引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融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根蒂。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使其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生物课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学生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甚至学校大班容量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每况愈下,沦为差生群体。这些学生成绩虽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考个好分数,以便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学的青睐。如何提高数学差生的学习成绩,这是令每位数学老师头痛的事,因而作为数学工作者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国际化的逐步加强,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改革    近几十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我
期刊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何为激励?前苏联的学者斯拉斯捷宁有过精辟的解释:“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人动力、唤起愿望。”由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化学老师能充分运用激励这一魔法,就一定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现将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用到的激励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兴趣激励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们深思熟虑、千锤百炼而成。大象版初中地理教材就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标》规定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教材内容的选择安排、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设计等,适用于不同教育水平和地区使用。它是教材编写的典范。  大象版初中地理教材由学习行动、正文、图像和阅读四个模块组成,其中教材中学习行动的内容所占的比例最大,教材通过学习行动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
期刊
倡导课程向少年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课程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类新课型。它的设置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最大限度上创设了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它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但是,初中语文综
期刊
在地理教学中,有些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要轻松地学好地理,必须学会识地图。它如同一把金钥匙。金钥匙的贵重不在于钥匙本身的价值,而在于能开启地理宝库的大门,引导人们得到取之不尽的宝藏,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即引导学生先阅读图名、图例、注记,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地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然后,培养学生对观察
期刊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认为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它虽表面看似枯燥单调,内涵却极其丰富,因此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每位政治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一、结合生活实际,巧妙设计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并赋予教与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而且应用计算机网络还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很方便地获取各种物理学知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用它来辅助物理学教学,能使教者、学者轻松愉快,全面提高物理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学科上,若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