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创新是指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有新的见解,在学习中有新的发现;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阶段应重在培养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提高素质,增强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影响下,现代儿童变得非常敏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面对着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面对着学生随时的提问和质疑,我们的教师是嫌烦、哼哼哈哈、不置可否,还是及时评价,去积极地帮助他们一起解决呢?要知道,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提升自我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掌握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上要以一个导演兼演员的身份出现,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再次,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创设民主气氛的“开门锁”——诙谐的语言能够调节学生的疲劳和烦躁的心理,活跃课堂氛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启迪者,是学生学习时的共同探索者,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者。因此,我们要当好学生的“保护人”,及时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即使学生别出心裁得不太合理,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有这样,孩子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当然,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这要靠教师多方指导。因此,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不强求同一结论;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对老师或课本中的看法有异议的可大胆提出,比如:从题目上,课文的语句内容、表现中心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等多方面质疑。一旦学生能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新的见解,那么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三、发挥教学民主,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反之,在消极、低落情绪的影响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新可言。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紧张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做,敢争论,不怕想错、说错、做错,真正体会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行创新。
四、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次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如:在执教中,引导学生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有新的发现,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都注重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一、教师要提高素质,增强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影响下,现代儿童变得非常敏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面对着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面对着学生随时的提问和质疑,我们的教师是嫌烦、哼哼哈哈、不置可否,还是及时评价,去积极地帮助他们一起解决呢?要知道,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提升自我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掌握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上要以一个导演兼演员的身份出现,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再次,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创设民主气氛的“开门锁”——诙谐的语言能够调节学生的疲劳和烦躁的心理,活跃课堂氛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启迪者,是学生学习时的共同探索者,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者。因此,我们要当好学生的“保护人”,及时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即使学生别出心裁得不太合理,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有这样,孩子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当然,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这要靠教师多方指导。因此,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不强求同一结论;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对老师或课本中的看法有异议的可大胆提出,比如:从题目上,课文的语句内容、表现中心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等多方面质疑。一旦学生能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新的见解,那么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三、发挥教学民主,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反之,在消极、低落情绪的影响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新可言。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紧张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做,敢争论,不怕想错、说错、做错,真正体会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行创新。
四、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次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如:在执教中,引导学生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有新的发现,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都注重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