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是来自于人的自然生物本性。体验情感是情感教育的最基本方式,体验也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追求一种生命意义的方式。情感体验的方式有:传授式情感体验和关怀式情感体验。无论是哪种体验,它都来自于人的自然生物本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单独运用某种情感体验,而舍弃其他情感体验,应该将不同的情感方式综合地有效的利用,健康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幼儿自然真实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社会价值的传递,培养良好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促进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幼儿 健康发展
现代的独生子女都处在社会的关心爱护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给他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温暖与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自然便产生了满足、依恋、快乐和自信的情感,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极易使幼儿产生孤独、疏离和抗拒心理。幼儿在幼儿园并不只是光想着念儿歌、讲故事、画画、跳舞、唱歌。他们同时也更多地想与同伴交换玩具,与同伴交谈……幼儿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已经能够领会别人的情感信息,并能作出相应反应。如一幼儿的哭声即会迅速被其他幼儿接受而引起共同的悲伤。所以幼儿情感具有易冲动、易转移、易感染等特点。同时情感在幼儿各项活动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也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发展。
体验情感是情感教育的最基本方式,体验也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追求一种生命意义的方式,它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靠组织推动、引导来实现的。音乐能通过促进联想来提高感受力。文学、美术中的形象凝聚着艺术家的情感倾向、模式。使幼儿在意境中让情感释放。因此,通过音乐、美术、文学及大自然等多种形式,可加深幼儿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 传授式情感体验,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
传授式情感体验是指老师有意识的陶冶,特别适用于小班幼儿。小班孩子入园有情绪不稳定,哭闹现象。这是因为陌生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孤独感、疏离感,他们迫切想得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需要,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需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于是在学前我们对每位幼儿进行家访,带上小标签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为毛巾、茶杯等标志,和幼儿接触交谈,彼此相互认识,告诉他们幼儿园里有许多小伙伴,鼓励他们上幼儿园,开学前,我们还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童话剧表演,和妈妈一起来做服装,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这样,孩子们对幼儿园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这儿有这么多的小伙伴,于是开学是幼儿哭闹现象大大减少了。
要使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就要成为他们在幼儿园的好妈妈。因为幼儿年龄小,情感表达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帮助使他们尽快进入集体氛围。如:在讲故事“小兔乖乖”时,老师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更感情投入和教学内容,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说故事中的对话。于是我让他们两人一组进行讲述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加上相应的配音,使幼儿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下一课时中,我们运用道具分角色进行表演,由老师扮演“兔妈妈”,请配班老师扮演“大灰狼”,让幼儿扮演“小兔子”,当“大灰狼”敲门时,“小兔子”们都乖乖地躲着不出声,当“兔妈妈”回来了,“小兔子”们一拥而上,“妈妈,妈妈”叫个不停,“兔妈妈”表扬“小兔子”们,并奖给了萝卜、青菜。当“大灰狼”又来了,“小兔子”们都表现勇敢地和“兔妈妈”一同打跑了“大灰狼”,这时“小兔子”们又围着“兔妈妈”叫个不停。幼儿的归属感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集体的温暖与战胜困难的快乐,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两两相伴讲述也成为交往的一种训练。
二、 关怀式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怀
关怀式情感体验是在温暖、关怀、信任的教育气氛中引起的轻松、愉快的体验。他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中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生物,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把人——生物和人——自然作为共同体而关心,珍惜与爱的情感,欣赏自然界中优美、和谐与崇高的事物,培养与自然美好的体验与眷念之情。
康德说过:“对自然美抱着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我们利用散步时带领幼儿在园里寻找“朋友”,可以主动称呼“桂花树,你好!”“小松树,你好!”孩子们自然而然会和老师一起跟植物朋友打招呼。天冷了,幼儿们会很关心的问:“桂花树的叶子掉光了,它冷吗?”在以后每次散步时,幼儿都会主动向“朋友们”问好。有一次,我和孩子们坐在花坛边,有两三个幼儿在拔植物的叶子玩。我问大家“拔植物的叶子对不对?为什么不能拔?”有的幼儿回答说:“植物的叶子不能拔,因为小花是我们的朋友,你拔它的叶子,它就会生气了,以后就不开花给我们看了。”还有的说:“它们就象我们小朋友的头发一样,你拔它,它会疼的。”大家的说法教育了其他幼儿,使他们认识到感受自然的优美、变化和可爱,用他们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这花真好看,真香!”
记得我们经常在家访时,看见有的幼儿在家里总是把玩具乱扔,不收拾,最多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堆起来。在幼儿园里每次桌面游戏后,地上就开了花,玩具一地却无人问津,在老师的“命令”下才会有人收拾,个别幼儿还会回答说“不是我丢的”。似乎只有自己掉的才能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把玩具送回家”的活动。通过将玩具拟人化、找好朋友的故事来教育幼儿玩玩具要轻拿轻放,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把玩具送回家。慢慢地,幼儿在老师提出要求后,都会把玩具当好朋友和它们对话:“今天我要搭个坦克,你要帮我哦。”当有的幼儿送错家时,他们就会说:“这是谁送的,错了。”“呀!这本书不住第一层的呀!”孩子们不仅和玩具建立了感情,同时也形成了初步的秩序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式的情感体验。但无论是哪种体验,它都来自于人的自然生物本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单独运用某种情感体验,而舍弃其他情感体验,应该将不同的情感综合地有效的利用,健康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幼儿自然真实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社会价值观念的传递,培养良好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促进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幼儿 健康发展
现代的独生子女都处在社会的关心爱护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给他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温暖与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自然便产生了满足、依恋、快乐和自信的情感,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极易使幼儿产生孤独、疏离和抗拒心理。幼儿在幼儿园并不只是光想着念儿歌、讲故事、画画、跳舞、唱歌。他们同时也更多地想与同伴交换玩具,与同伴交谈……幼儿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已经能够领会别人的情感信息,并能作出相应反应。如一幼儿的哭声即会迅速被其他幼儿接受而引起共同的悲伤。所以幼儿情感具有易冲动、易转移、易感染等特点。同时情感在幼儿各项活动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也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发展。
体验情感是情感教育的最基本方式,体验也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追求一种生命意义的方式,它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靠组织推动、引导来实现的。音乐能通过促进联想来提高感受力。文学、美术中的形象凝聚着艺术家的情感倾向、模式。使幼儿在意境中让情感释放。因此,通过音乐、美术、文学及大自然等多种形式,可加深幼儿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 传授式情感体验,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
传授式情感体验是指老师有意识的陶冶,特别适用于小班幼儿。小班孩子入园有情绪不稳定,哭闹现象。这是因为陌生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孤独感、疏离感,他们迫切想得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需要,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需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于是在学前我们对每位幼儿进行家访,带上小标签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为毛巾、茶杯等标志,和幼儿接触交谈,彼此相互认识,告诉他们幼儿园里有许多小伙伴,鼓励他们上幼儿园,开学前,我们还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童话剧表演,和妈妈一起来做服装,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这样,孩子们对幼儿园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这儿有这么多的小伙伴,于是开学是幼儿哭闹现象大大减少了。
要使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就要成为他们在幼儿园的好妈妈。因为幼儿年龄小,情感表达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帮助使他们尽快进入集体氛围。如:在讲故事“小兔乖乖”时,老师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更感情投入和教学内容,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说故事中的对话。于是我让他们两人一组进行讲述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加上相应的配音,使幼儿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下一课时中,我们运用道具分角色进行表演,由老师扮演“兔妈妈”,请配班老师扮演“大灰狼”,让幼儿扮演“小兔子”,当“大灰狼”敲门时,“小兔子”们都乖乖地躲着不出声,当“兔妈妈”回来了,“小兔子”们一拥而上,“妈妈,妈妈”叫个不停,“兔妈妈”表扬“小兔子”们,并奖给了萝卜、青菜。当“大灰狼”又来了,“小兔子”们都表现勇敢地和“兔妈妈”一同打跑了“大灰狼”,这时“小兔子”们又围着“兔妈妈”叫个不停。幼儿的归属感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集体的温暖与战胜困难的快乐,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两两相伴讲述也成为交往的一种训练。
二、 关怀式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怀
关怀式情感体验是在温暖、关怀、信任的教育气氛中引起的轻松、愉快的体验。他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中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生物,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把人——生物和人——自然作为共同体而关心,珍惜与爱的情感,欣赏自然界中优美、和谐与崇高的事物,培养与自然美好的体验与眷念之情。
康德说过:“对自然美抱着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我们利用散步时带领幼儿在园里寻找“朋友”,可以主动称呼“桂花树,你好!”“小松树,你好!”孩子们自然而然会和老师一起跟植物朋友打招呼。天冷了,幼儿们会很关心的问:“桂花树的叶子掉光了,它冷吗?”在以后每次散步时,幼儿都会主动向“朋友们”问好。有一次,我和孩子们坐在花坛边,有两三个幼儿在拔植物的叶子玩。我问大家“拔植物的叶子对不对?为什么不能拔?”有的幼儿回答说:“植物的叶子不能拔,因为小花是我们的朋友,你拔它的叶子,它就会生气了,以后就不开花给我们看了。”还有的说:“它们就象我们小朋友的头发一样,你拔它,它会疼的。”大家的说法教育了其他幼儿,使他们认识到感受自然的优美、变化和可爱,用他们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这花真好看,真香!”
记得我们经常在家访时,看见有的幼儿在家里总是把玩具乱扔,不收拾,最多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堆起来。在幼儿园里每次桌面游戏后,地上就开了花,玩具一地却无人问津,在老师的“命令”下才会有人收拾,个别幼儿还会回答说“不是我丢的”。似乎只有自己掉的才能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把玩具送回家”的活动。通过将玩具拟人化、找好朋友的故事来教育幼儿玩玩具要轻拿轻放,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把玩具送回家。慢慢地,幼儿在老师提出要求后,都会把玩具当好朋友和它们对话:“今天我要搭个坦克,你要帮我哦。”当有的幼儿送错家时,他们就会说:“这是谁送的,错了。”“呀!这本书不住第一层的呀!”孩子们不仅和玩具建立了感情,同时也形成了初步的秩序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式的情感体验。但无论是哪种体验,它都来自于人的自然生物本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单独运用某种情感体验,而舍弃其他情感体验,应该将不同的情感综合地有效的利用,健康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幼儿自然真实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社会价值观念的传递,培养良好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促进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