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的面貌日新月异,建筑结构,构造千变万化,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建造年代,使用年限,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房屋的安全性有待评定。为有效利用既有房屋,准确判断房屋结构的危险程度,及时治理危险房屋,确保房屋结构安全。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及时地对危房进行有效的鉴定,积极的采取措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关键词:危险房屋;加固处理;鉴定;加固措施
引言
房屋因地质环境变化,大气侵蚀材料老化,房屋存在质量缺陷,后期改建、扩建等多种原因,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质量问题,如:基础下沉、梁板开裂、墙体楼板漏水、房屋整体或局部倾斜、防灾构造措施不具备等多种形式,就构成了危房。而危房的检测与鉴定关系到人身安全,鉴定过程中务必实事求是,真实有效的反应房屋本身的危险程度。
定义:
危险房屋:存在危险构件,导致局部或整体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房屋。
危险构件:承载能力、连接构造等性能,及裂缝、变形、腐蚀等损伤指标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
既有房屋 :建成两年以上且已投入使用的房屋。
1房屋初步排查
初步排查的目的是掌握建造历史和现状,明确鉴定内容和处理范围。初步排查的方式有提交材料和现场了解。(一)提交材料包括房屋产权,设计施工资料,地质环境资料。明晰房屋结构形式,材料使用和施工质量,原有地质环境;(二)现场了解主要掌握房屋开裂、下沉、倾斜等危险特征,房屋所处的地质环境及周边地质环境。
2房屋的勘察与检测
勘察是对造成房屋危险的开裂下沉、倾斜三个主要特征进行量化,检测是对房屋构件质量测定,对房屋构件的几何位置进行观测、量化。
2.1危险构件勘察。地基基础开裂、下沉、滑移等变形特征检查,记录裂纹长度、宽度及走向,记录基础滑移、下沉特征,描绘示意图;房屋梁板、柱墙开裂、倾斜、挠曲等变形特征检查,记录混凝土构件挠曲、鼓闪、倾斜等变形指标。袋纹长度、宽度及走向变化,倾斜等危险参数的检查测量,记录,按楼层分别描绘示意图;对房屋危险点、危险构件进行统计。
2.2房屋结构检测。地基基础有危险迹象时,根据情况设置沉降观测点、水平观测点和房屋倾斜观测,对沉降量、滑移进行定期观测,判断基础的变形趋势;对房屋倾斜率进行定期观测,判断由基础变形导致的上部建筑物局部或整体的变化,出现异常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建筑局部或整体倒塌。上部结构检测主要有梁板柱混凝土和墙体检测。梁板柱主要检测混凝十强度、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钢筋数量、位置,钢筋锈蚀状况等;墙体检测砖强度、砂浆强度,必要时应直接检测砌体强度。
3房屋主要构件的危险性分析
房屋的所有荷载是通过传力体系沿一定的路径传递到地基渗入大地,传力体系的承担者主要由地基基础、上部承重构件(梁板、柱、承重墙)。传力体系中的地基基础与上部承重构件安全与否,直接导致是否房屋安全。危险构件分无危险点、有危险点、局部危险、整体危险四个等级(符号表示依次为a、b、c、d)。
3.1地基基础的危险性分析。主要考虑以下方面:观测点所反映的沉降量和水平滑移量变化,基础是否稳定;房屋倾斜率变化,上部结构裂纹大小及变化趋势;采取加固修复措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判断地基基础的危险等级。
3.2上部承重结构危险性分析。房屋上部结构由(坚向承载构件)和梁板(水平构件)组成。
3.3柱墙危险性分析。柱墙危险性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柱墙裂纹长度、宽度、形态,柱墙的倾斜率;柱混况土强度、碳化深度,钢筋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墙体有效截面大小,风化脱落情况;墙体是否与柱设置有效拉结,墙体组砌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砌体材料、砂浆强度大小。通过对柱墙的材料强度、截面大小,裂纹情况和构造连接分析,综合判断柱墙危险性。
3.4梁板構件的危险性分析。梁板为钢筋混凝土,其危险性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梁板裂纹大小、数量、位置;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数量、锚周长度,钢筋锈蚀程度;梁板的挠曲、位移变形大小;构件的使用环境。
4两阶段、三层次综合评定
4.1两阶段
两阶段:第一阶段,地基危险性鉴定(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土体位移等);第二阶段,基础及上部结构危险性鉴定。
4.2三层次
三层次:第一层次,构件危险性鉴定,区分危险构件和非危险性构件;第二层次,楼层危险性鉴定,评定为Au、Bu、Cu、Du四个等级;第三层次,房屋危险性鉴定,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
4.3房屋危险性等级鉴定
在第一阶段地基危险性鉴定中,当地基评定为危险状态时,应将房屋评定为D级;当地基评定为非危险状态时,应在第二阶段鉴定中,综合评定房屋基础及上部结构(含地下室)的状态后做出判断。(A级,无危险构件;B级,个别构件为危险构件;C级,几部危房;D级,整栋危房)
5抗灾构造措施的评定
5.1抗震设防分类与要求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
一般工业、民用建筑为标准设防类(是大量满足“大震不倒”设防目标这个要求的建筑,简称丙类。),抗震措施的核查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5.2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
确定后续使用年限分别按A类、B类建筑抗震鉴定,A类通过第一级鉴定、第二级鉴定;B类通过抗震措施鉴定(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承重墙材料强度等级、整体性连接构造等)和抗震承载力验算、抗震能力综合评定。
6加固基本原则与要求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将地下整牢靠,地上捆结实,内部残损构件补强,房屋外皮修复。
简言之,通过捆绑、支撑、牵拉、紧固、纠偏、注浆、抹面等方式,让房屋强筋健骨,延年益寿。
7结束语
既有房屋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对既有房屋危险性鉴定及加固处理,以避免对房屋造成安全隐患,为相关部门分析处理事件、保障房屋安全使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2016).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危险房屋;加固处理;鉴定;加固措施
引言
房屋因地质环境变化,大气侵蚀材料老化,房屋存在质量缺陷,后期改建、扩建等多种原因,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质量问题,如:基础下沉、梁板开裂、墙体楼板漏水、房屋整体或局部倾斜、防灾构造措施不具备等多种形式,就构成了危房。而危房的检测与鉴定关系到人身安全,鉴定过程中务必实事求是,真实有效的反应房屋本身的危险程度。
定义:
危险房屋:存在危险构件,导致局部或整体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房屋。
危险构件:承载能力、连接构造等性能,及裂缝、变形、腐蚀等损伤指标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
既有房屋 :建成两年以上且已投入使用的房屋。
1房屋初步排查
初步排查的目的是掌握建造历史和现状,明确鉴定内容和处理范围。初步排查的方式有提交材料和现场了解。(一)提交材料包括房屋产权,设计施工资料,地质环境资料。明晰房屋结构形式,材料使用和施工质量,原有地质环境;(二)现场了解主要掌握房屋开裂、下沉、倾斜等危险特征,房屋所处的地质环境及周边地质环境。
2房屋的勘察与检测
勘察是对造成房屋危险的开裂下沉、倾斜三个主要特征进行量化,检测是对房屋构件质量测定,对房屋构件的几何位置进行观测、量化。
2.1危险构件勘察。地基基础开裂、下沉、滑移等变形特征检查,记录裂纹长度、宽度及走向,记录基础滑移、下沉特征,描绘示意图;房屋梁板、柱墙开裂、倾斜、挠曲等变形特征检查,记录混凝土构件挠曲、鼓闪、倾斜等变形指标。袋纹长度、宽度及走向变化,倾斜等危险参数的检查测量,记录,按楼层分别描绘示意图;对房屋危险点、危险构件进行统计。
2.2房屋结构检测。地基基础有危险迹象时,根据情况设置沉降观测点、水平观测点和房屋倾斜观测,对沉降量、滑移进行定期观测,判断基础的变形趋势;对房屋倾斜率进行定期观测,判断由基础变形导致的上部建筑物局部或整体的变化,出现异常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建筑局部或整体倒塌。上部结构检测主要有梁板柱混凝土和墙体检测。梁板柱主要检测混凝十强度、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钢筋数量、位置,钢筋锈蚀状况等;墙体检测砖强度、砂浆强度,必要时应直接检测砌体强度。
3房屋主要构件的危险性分析
房屋的所有荷载是通过传力体系沿一定的路径传递到地基渗入大地,传力体系的承担者主要由地基基础、上部承重构件(梁板、柱、承重墙)。传力体系中的地基基础与上部承重构件安全与否,直接导致是否房屋安全。危险构件分无危险点、有危险点、局部危险、整体危险四个等级(符号表示依次为a、b、c、d)。
3.1地基基础的危险性分析。主要考虑以下方面:观测点所反映的沉降量和水平滑移量变化,基础是否稳定;房屋倾斜率变化,上部结构裂纹大小及变化趋势;采取加固修复措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判断地基基础的危险等级。
3.2上部承重结构危险性分析。房屋上部结构由(坚向承载构件)和梁板(水平构件)组成。
3.3柱墙危险性分析。柱墙危险性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柱墙裂纹长度、宽度、形态,柱墙的倾斜率;柱混况土强度、碳化深度,钢筋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墙体有效截面大小,风化脱落情况;墙体是否与柱设置有效拉结,墙体组砌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砌体材料、砂浆强度大小。通过对柱墙的材料强度、截面大小,裂纹情况和构造连接分析,综合判断柱墙危险性。
3.4梁板構件的危险性分析。梁板为钢筋混凝土,其危险性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梁板裂纹大小、数量、位置;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数量、锚周长度,钢筋锈蚀程度;梁板的挠曲、位移变形大小;构件的使用环境。
4两阶段、三层次综合评定
4.1两阶段
两阶段:第一阶段,地基危险性鉴定(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土体位移等);第二阶段,基础及上部结构危险性鉴定。
4.2三层次
三层次:第一层次,构件危险性鉴定,区分危险构件和非危险性构件;第二层次,楼层危险性鉴定,评定为Au、Bu、Cu、Du四个等级;第三层次,房屋危险性鉴定,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
4.3房屋危险性等级鉴定
在第一阶段地基危险性鉴定中,当地基评定为危险状态时,应将房屋评定为D级;当地基评定为非危险状态时,应在第二阶段鉴定中,综合评定房屋基础及上部结构(含地下室)的状态后做出判断。(A级,无危险构件;B级,个别构件为危险构件;C级,几部危房;D级,整栋危房)
5抗灾构造措施的评定
5.1抗震设防分类与要求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
一般工业、民用建筑为标准设防类(是大量满足“大震不倒”设防目标这个要求的建筑,简称丙类。),抗震措施的核查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5.2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
确定后续使用年限分别按A类、B类建筑抗震鉴定,A类通过第一级鉴定、第二级鉴定;B类通过抗震措施鉴定(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承重墙材料强度等级、整体性连接构造等)和抗震承载力验算、抗震能力综合评定。
6加固基本原则与要求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将地下整牢靠,地上捆结实,内部残损构件补强,房屋外皮修复。
简言之,通过捆绑、支撑、牵拉、紧固、纠偏、注浆、抹面等方式,让房屋强筋健骨,延年益寿。
7结束语
既有房屋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对既有房屋危险性鉴定及加固处理,以避免对房屋造成安全隐患,为相关部门分析处理事件、保障房屋安全使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2016).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