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的态度、情感、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一个人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因此,小学的品德課尤为重要。
一、牢记品德课的责任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把握思品课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理清教材中内在的逻辑联系。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实际,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盛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二、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认知
小学思想品德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运用趣味性方式,让课堂在一开始就充满新奇和妙趣,从而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在学生猜测之后,播放古代人用烽火传军情的视频,这样,课堂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活跃,并通过现在与古代的鲜明对比,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给人们今天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在情理交融中指导学生明辨是非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明辨是非。老师可以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从而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第一,培养正确的情感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其年龄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的很多事还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道德的标准也就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行为。此外,在道德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具有高尚道德品德的人或事迹的分析和讲解,如:文天祥的爱国,苏武的坚贞不屈等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从而产生对高尚的理解。第二,动情晓理,明辨是非。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老师的认知水平,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时,把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学生情感充分暴露,老师再在此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学生就会对是非问题的感受更深,从而增加其面对是非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比如,老师让学生辨析“进口产品比国产产品质量好”。面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激烈的争论,老师可以在学生的辨论之后,为学生总结:劣质产品伤人伤己,优质产品为国争光,进口的产品未必都好,我国也有优质产品。不仅让学生对是非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辨析中得到激发。总之,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兴趣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生学文明理中激发其正确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在情理交融中指导学生明辨是非,从而用以指导自身正确的行为。
四、守住品德课的主阵地
《品德与社会》课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社会》课是在课堂教育中利用教材,经过教学、示范、学习与实践,塑造人规范的行为,培养起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的基地。《品德与社会》课上,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如《同在阳光下》一课,同学们通过模仿残疾人的生活,切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帮助残疾人的意思。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心教育。坚持既教书又育人,言传身教,自觉地通过教学这个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熏陶,心灵受到净化,使之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情感情操,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五、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可见好的思想品质使人受益一生。
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地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总之,在小学阶段,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思想道德教育更不可忽视,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作为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不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同学对别人都有一份爱心, 让思想道德教育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一、牢记品德课的责任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把握思品课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理清教材中内在的逻辑联系。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实际,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盛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二、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认知
小学思想品德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运用趣味性方式,让课堂在一开始就充满新奇和妙趣,从而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在学生猜测之后,播放古代人用烽火传军情的视频,这样,课堂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活跃,并通过现在与古代的鲜明对比,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给人们今天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在情理交融中指导学生明辨是非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明辨是非。老师可以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从而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第一,培养正确的情感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其年龄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的很多事还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道德的标准也就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行为。此外,在道德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具有高尚道德品德的人或事迹的分析和讲解,如:文天祥的爱国,苏武的坚贞不屈等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从而产生对高尚的理解。第二,动情晓理,明辨是非。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老师的认知水平,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时,把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学生情感充分暴露,老师再在此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学生就会对是非问题的感受更深,从而增加其面对是非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比如,老师让学生辨析“进口产品比国产产品质量好”。面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激烈的争论,老师可以在学生的辨论之后,为学生总结:劣质产品伤人伤己,优质产品为国争光,进口的产品未必都好,我国也有优质产品。不仅让学生对是非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辨析中得到激发。总之,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兴趣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生学文明理中激发其正确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在情理交融中指导学生明辨是非,从而用以指导自身正确的行为。
四、守住品德课的主阵地
《品德与社会》课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社会》课是在课堂教育中利用教材,经过教学、示范、学习与实践,塑造人规范的行为,培养起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的基地。《品德与社会》课上,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如《同在阳光下》一课,同学们通过模仿残疾人的生活,切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帮助残疾人的意思。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心教育。坚持既教书又育人,言传身教,自觉地通过教学这个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熏陶,心灵受到净化,使之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情感情操,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五、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可见好的思想品质使人受益一生。
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地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总之,在小学阶段,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思想道德教育更不可忽视,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作为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不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同学对别人都有一份爱心, 让思想道德教育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