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攀比生自卑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我白天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晚上又常常睡不着。而且怕考试,一听说考试就紧张,对学习没有一点自信,现在都有点不想进教室了,甚至有时感到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老师请你救救我,我都有点绝望了!”这是我收到的一封学生来信,按照信上的联系方式,我见到了她。
  “高一、高二时,我的成绩还不错,可是高三以后,接连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很不理想,特别是理科综合考试就没有一次考好过。对于理科综合的学习,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就是不见有任何起色,或者说没有别人的起色大。以前这三科成绩比我差的同学现在都赶到我前面了,而我却退步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没用,根本就不是考大学的料,可又不甘心放弃。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了,我很害怕,现在脑子里一片混乱……”这是一个文静秀气的女孩,低着头小声叙述。
  “同学们对你的态度和看法跟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听完她的叙述,我问道。她回答:“没感觉到。”“那老师呢?”我又问。“没有,这些主要都是我自己的感受。”她犹豫了一会儿说。
  这个女孩子的问题很典型,“自卑”心理的产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青少年时期是个性稳定性较差的时期,此时,学习能力的大小和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自己在群体中社会地位的认知,影响着他们对自我的综合评价。他们自身的期望与现实存在的差距越大,对自我的评价就越低,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外界的压力和挫折与他们的应对能力之间的差距,也是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女孩子就是因为“高考时间越来越近”的压力、“几次成绩很不理想”的成功经验缺乏和“我越来越没用,根本就不是考大学的料”的不客观的自我评价,导致了自卑情绪的产生。
  自卑是指因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自卑倾向呢?主要看他是否过分地夸大自己的缺点(甚至有可能臆造出一些缺点),是否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具有自卑倾向的人,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以致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做任何事情都缺少信心。自卑情绪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他们对那些稍加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
  当然自卑也不是天生的。当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是不会有自卑心理的。因为,他还没学会比较,不懂得将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做不公平的对比;还没学会将自己的一些缺点任意放大,使其成为一个吞噬自己心灵的心理黑洞;还没学会给自己设计一个想象的圈子,在里面兜来兜去,而忽略了人生的其他境界。因此,自卑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心灵和环境碰撞的过程中,在对自身重新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
  既然自卑是后天形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环境,克服自卑心理。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看待生活中出现的挫折与失误。比如:我们可以认为,平时测试中的偶尔失误对于提高自己的高考成绩是难能可贵的,它让自己及时发现了知识的漏洞,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只要自己有针对性地继续努力,分数的下降、名次的退步都只是暂时的,认真而自信地坚持到最后,才会成为高考真正的赢家。
  其次,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自我评价,增强自信。有一句话说得好:“自信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自信肯定不成功!”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回忆自己以前取得过哪些成绩,多想想这些成功的经历,并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的”、“人家能干的,我也能干,我不比他们差”等等。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感到自信重新回到了自己身上,自卑心理也就被逐步克服了。
  最后,我们要掌握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不断积累和强化自己的成功体验。比如:训练做选择题,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率。一开始,我们通过做一些容易取得成效的事情,努力获取成功,然后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取代。
  让我们学会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失败和不如意,你会发现,成功就在转角的地方等着我们!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向丹
其他文献
同学们都知道审题是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黄老师审题妙招在于:一是切分材料要点,选择切入角度;二是判断题眼的6种表现形式;三是6种实用可行的操作方法。相信同学们学会这三招,则审题关隘,轻松而过!  高考就一般情况而言,审题一旦过关,且有自己的独到发现,这就为获得一个高分迈出了一大步。如何快速审题,稳操胜券呢?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面落实命题要点,快速捕捉命题文眼,掌握几种审题方法。    一、全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这本是较为容易的得分点,可考生得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在答案拟制时没有标准、缺乏规范。依据多年教学教研经验,笔者认为,给诗歌鉴赏题拟制答案有四项基本原则:  首先是描述对象原则。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不外乎是词语品味、语句赏析、手法分析等,归根结底是品赏诗歌的词语和句子,而它们总有自己的描述对象。所以,在拟制答案时,第一要考虑的是,试题要求品赏的词语
期刊
编者语:高考是人生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戏,每一位考生都希望演得尽善尽美。你当然不希望因意外而演砸。然而,当作文时间不够了,交卷时间迫在眉睫,或者写到一半的时候,感觉不大好,发生偏题、跑题……别着急,只要临危不乱,急中生智,就能写出一篇出乎意外的好作文。    考场上常常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处变不惊,稳操胜券?对此有一个心理和措施上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考场作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形,提供一些方法帮
期刊
分析高考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的命题特点,可以发现:该类题型相当稳定,一般是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或题干要求)的选项。这样,解答科技文阅读题可以从排除干扰项(即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人手;而要寻找出干扰项,就必须了解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一般而言,命题者设置干扰项主要是在概念、判断、推理上做文章,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答非所问    指选项表述与题
期刊
落第长安  唐·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杂诗  唐·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 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 不知今夜属何人?    【赏析】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
期刊
高考现代文阅读多为散文和小小说,其中又以散文的考查占大多数。选文的体裁是散文还是小说并不重要,它们都只不过是能力考查的载体,关键在于掌握答题方法。下面是对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部分的出题角度和答题方法进行一些分析总结。    一、常见命题角度    从最近五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文学作品阅读一般设计为4—5个题目,分值在17—22分之间。其常见考查角度通常为以下几类:  1. 理解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考对“正确使用词语”考查的深入,各种新生词、新题型层出不穷。现就“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谈谈自己的浅见。    1.适应新的高考题型    将传统的选择题型改头换面,来达到对“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查目标的考查。其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下面我们就结合一道题目来说:  【例1】(200
期刊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1—4题。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谐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先秦典籍中,尤其是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对和谐观念已有明确论述,并给予了崇高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无限广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饮食讲
期刊
编者语:“文言文概括与分析”题,其选项似是而非,令考生常难以判断。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的困惑:这种题到底应该怎么做?从近年高考文言文命题来看,基本上是要求考生选出错误的一项。那么,从了解错项类别入手,找解题方法,是一条捷径。    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涉及的考点和采用的题型也比较稳定。从近几年全国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题来看,文言文阅读一般设有四道题:文言实词或虚词、信息的筛选、概括与分析
期刊
巨人们的伟大气势不是源于身体的伟岸,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健康的体魄。而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巨人,之所以去崇敬地仰望,是因为他们的灵魂。灵魂的高度早已远远超越肉体的局限,甚至于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局限。这种让人膜拜的高度,是由灵魂支撑着的,那无形的灵魂在悄然中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奇迹,太多太多的惊叹。  “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我想,这不仅仅是托尔斯泰的人生信条,也应该是巨人们的共同信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