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审题,稳操胜券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vina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都知道审题是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黄老师审题妙招在于:一是切分材料要点,选择切入角度;二是判断题眼的6种表现形式;三是6种实用可行的操作方法。相信同学们学会这三招,则审题关隘,轻松而过!
  高考就一般情况而言,审题一旦过关,且有自己的独到发现,这就为获得一个高分迈出了一大步。如何快速审题,稳操胜券呢?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面落实命题要点,快速捕捉命题文眼,掌握几种审题方法。
  
  一、全面落实命题要点是原则
  
  审读一个文题,原则上要有一点答题意识,迅速把题中的内容要素(包括提示要点)切分出来,立意思考时一一落实,并突出重点。请看2005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是面对千万考生命制的,题目一般都能切合学生实际,切合社会现实,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是这道题要看懂它,的确不易。当年跑题的作文实在太多了。不过,我们如果能够冷静下来,找一找命题的要点,快速明白命题意图并不是那么困难。不难看出命题中“出”、“入”、“高致”为关键词。“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是立意角度的切入口,即选择为文、处事或做人某一个角度扣住“出”、“入”、“高致”三个关键词来做就行了。我们将命题涉及的内容要点一一切割,确定关键词句,目的是了解命题的面有多必须顾及其他,彻底丢掉“入”,文章难得高分。
  再看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这是一道半给材料半命题的作文题。命题要点中的一个关键词是“三”。句子有“‘三’必须有意味”,“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不少考生忽视了两个关键句的限制,把命题仅仅视为一个“三”的话题作文,写出了“三叔的故事”之类的文章,得分可想而知。宽,点有多少,然后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将关键词句组合成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立意。如以“读书”为由,将以上三个关键词组合的话,可以组成“沉浸在书里是‘入’,跳得出来是‘出’,阅读如果既能人又能出,就可以读出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可称为高致了”。它可以作为文章的立意点(未必一定要有这样的原话,但要有这样明确的意识)。再以“恋情”为例:“沉浸在绵绵情感之中是‘人’,跳出来,在情感上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出’,能人能出,能出能人,你才会品味到爱情的真谛。”我们有些考生为什么跑题了?全文见不到“出”、“入”、“高致”的影子,如何给分?还有很多作文仅仅抓住一个“出”来做,虽然作文可以侧重一点,但肯定一点
  切分材料要点,确定关键词句,组合词句立意,选择切入角度,我们快速、准确审题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快速捕捉命题文眼最关键
  
  快速审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是把握题眼。题眼是什么?题眼是指命题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是体现命题者意图的主要元素,是写作的切入点。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一题在前,我们如何判断题眼呢?从表现形式来看,题眼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1.修饰语是题眼
  所谓修饰语,在句子中就是定语和状语,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状语来充当的。例如“近墨者未必黑”(1991年全国卷),题眼是状语“未必”。一个“未必”没有否认“近墨者黑”的现实判断,但文章的重心又在“近墨者不黑”的这个角度上,忽视状语“未必”,大作近墨者不黑的文章,就经不起推敲了。像“心灵的选择”(2002年高考全国卷)和单纯的命题“选择”是有很大区别的。忽视了定语的限制意义,作文就可能偏离命题意旨了。
  
  2.中心词是题眼
  对于那些词组(短语)或句子命题,一般来说语意重心落在中心词上。找到并明确了中心词含义,也就抓住了“题眼”。中心词可能是一个偏正结构中的名词:例如“跑的体验”(2005年高考湖南卷)题眼在中心词“体验”上。作文的重心在突出“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启示。“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高考上海卷)句中谓语“想”是题眼,作文要在“想”字上有所突破,要充分揭示“想”的原因,同时“你”是谁,也很重要。
  
  3.关键句是题眼
  有不少作文试题提供了话题背景材料,最近还有不少试题是半材料半话题,甚至是材料作文。在材料中,命题者有时对材料的核心要旨作了提示或暗示,这个提示或暗示也应该看作是题眼。例如2007年高考湖北试卷“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就是很关键的一个句子,作文围绕“母语”这个话题,选择“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或“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某一个角度切入,就很好做了。
  
  4.辩证观是题眼
  写议论文要有辩证观,这是大家知道的,说辩证观是题眼,可能有些令人费解。其实很多题目的题眼就是一种辩证观。这类题目一般是由两个以上的相同、相近、相对或相反意义的词(短语)组合而成的。这类文题应着重分析并列的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的重心也在阐述它们之问的辩证关系。例如2004年全国卷四套试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还有2005年的全国卷三套试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位置与价值”、“铭记与忘记”,采用的全部是关系式话题,哲理思辨是它们的核心要素,作文审题就必须把握命题中的辩证观,作文仅仅只是围绕命题中的一个概念来做,忽视相关的另一面,就很糟糕了。2007年四川试卷“一步与一生”让人想起作家柳青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有时走错一步就影响人的一生。”试想作文把握好了这种哲理感悟,文章不就上了档次吗?
  
  5.抽象义是题眼
  命题概念含义往往包括表面义(本义)和深层义(即比喻义或引申义),那些独词题,抽象意义往往是题眼。例如2006年辽宁试题“肩膀”,如果实写“肩膀”,文章不能算跑题,但优秀文章多半是从 抽象意义上定位。文章写实最好也要过渡到写虚。从抽象意义上思考,由“肩膀”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联想: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牛顿说:“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舒婷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上痛苦一夜。”一是责任,一是谦虚,一是爱情。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或体验。例如父亲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的希望。母亲的肩膀给了我永远的幸福。中华民族的肩膀担起了民族的复兴等等。面对2007年高考福建省作文题“季节”,也应该这样思考。
  
  6.空白处是题眼
  有些命题仅有的文字看不出什么深意,题眼不在字面上,而是在空白处。有人说这样的题目就等于没有题目了,说得有点过激,但也揭示了这类题目的特点,它只有一个引子、一个范围,或者叫做触发点,需要我们在空白处做文章。2008年高考上海作文命题是“他们”。这个“他们”指的是谁?这是命题留给考生的空白,你想写谁就是谁,考生的眼光和境界也在这个空白处产生。今年上海市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写的“他们”是农民工子女。身在国际大都市的考生以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备受众人关注的选题,在演绎“我们”对“他们”的关注的视线中,记录了农民工子女一个个生活的场景。考生关注城市弱势群体,字里行间,透露出考生对被关注者的同情、理解,更多的是赞赏。这种切入的角度,这种独特的观察,这种真切的体验,这种纯真的情感,为本文赢得了满分。
  
  三、掌握几种操作方法很重要
  
  1.大小辩证法。如果命题提供的是一个大题目,我们一定要看出它的“小处”在哪里。如果命题提供的是一个小题目,我们一定要研究它的“大处”在何方。例如把“人生”转换为“性格与人生”、“人生有机遇”、“人生的喜怒哀乐”等;从“细节”中品味出“人生修养”、“事业成败”等。
  2.前后添加法。有些命题为了给考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出示的词语(或短语)省掉了一些成分,我们审题需要在题目的前面加上限制语,或在题目的后面补上相关成分。例如“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可以添加为“在举手投足之间看一个人的素质”,或“在举手投足之间看一个人的修养”等。
  3.虚实互换法。所谓“实题”,指的是有具体实在意义的话题,如“肩膀”、“季节”等等;所谓虚题指的是“情感”、“青春”等比较抽象的题目。我们审题要注意实题中的虚义,虚题中的具体形象。例如“书”,可以转换成“读懂社会这本书”,“父亲是一本书”等;理解“春色”,我们可以借街道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行动作春色,可以借学校师生互教互学等为春色。这样审题立意,可以写出很有个性的文章。
  4.新旧勾连法。题目有新旧之分,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老题目,审题时要思考这个老题在新时代特有的意义;如果接触的是一个新题,或旧题翻新,也不应忘了它固有的传统意义。例如“母爱”,传统内含是仁慈,是奉献,新的意义可不可以包含有严厉,磨砺下一代,给予挫折教育呢?如果用这个内容来诠释母爱,不是很有新意吗?
  5.同异互求法。一道作文命题一般要让绝大多数人有话可说,千千万万考生做同一命题作文,在审题的思维方式上必然大同小异。我们要想获得高分,就应该注意同中求异,即在保持和大家观点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力求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一篇文章中哪怕有一点与众不同,这一个亮点就是你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6.形式转化法。高考命题形式不可能总是沿用传统,有可能出现所谓的“怪题”,例如符号题、图画题、数字题、表格题、字母题、算式题等有人说的“歪题”,其实歪题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它和正题在实质上是一回事。从符号、字母中产生联想,从图画、照片中品味寓意,从数字、表格中发现规律,从算式、游戏中推出结论,我们就完成了转换工作,我们面临的就是一道普通的命题了。
  无论强调的落实命题要点,还是讨论的快速捕捉命题文眼,或是提示的审题操作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从实际了出发,立足于自我,全面认识,综合借鉴,我们审题才能稳操胜券。
其他文献
一、弄清考点内涵    “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是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2007年课改区曾对此做出要求),但作为一个考点,在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因此该考点的复习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  “准确、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这其中的“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具体
期刊
《晋弓工妻》阅读训练    [原文]  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楚庄王臣援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此三君者,仁着于天下,卒享其报,名垂至今。
期刊
我历来有这样一个感受:一回家,我就聪明了,甚至有点儿狡黠,这不,我和水正较上劲儿呢。  仔细一琢磨,水也有分类呀!  家里的水分三种——食用水、泔水和废水。  聪明人当然首选食用水。  她,娴静文雅,熠熠生辉,冰凉清澈,润口舒心。她,圣洁性灵,脉脉含情,总让人想起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放她在锅里,便能在高温下,经油盐的调味,自成一锅美味的汤;装她在热水壶里,便能冲出清香的茶水来;用她还可洗净污浊
期刊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觉解/自觉 教条/教案 慰藉/枕藉 呜咽/哽咽  B 褴褛/镂刻 混沌/混淆 禅宗/禅让 角逐/角色  C 刹车/煞尾 哄骗/起哄 吮血/驯服 干劲/强劲  D 新鲜/鲜见 荒谬/绸缪 挣扎/挣脱 蹊跷/蹊径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遵循 暮蔼 飘零 精疲力
期刊
从高考试题的特点来看,科技说明文关注的重点应是信息的准确和完整。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文中的信息呢?    一、留意关键词语    说明文中,有三类词语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第一类是指代性的词语,如“这些”、“这样”、“如此”、“其”、“那些”、“它”、“此”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这些指代性词语所指称的内容;第二类是修饰限定性的词语,它们表明范围、程度、条件和判断等方面的信息,如“多半”、“
期刊
其一:朗读    老师一声令下,合奏开始。一个个运足底气,拉长音调,教室里顿时山崩地裂,连窗棂都被震得簌簌发抖。男孩子们,如乳虎下山,蛟龙出海,鼓着腮,捋着袖,青筋绽出,一脸兴奋;女孩子们,一手托书,一手指字,如娇莺晨鸣,新燕闹春,羊角辫一翘一翘,眼睛熠熠闪光。偶有一两个胆大心细的起来独奏,脆生生的嗓音如彩蝶般在教室上空翩翩飞舞,其清新爽耳的感觉潮水般漫过心田,直把你整个淹没……    其二:听讲
期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翻开高考满分作文集,以描摹技巧取胜者,满目皆是。熟练掌握描摹的表达技巧,对于增加作文细腻度,扩大作文容量是不无裨益的。  那么,什么是描摹?举个例子,比如放学后,同学们隔着铁门看外面快餐店炒菜,一个同学说:“外面快餐店正在炒菜。”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的“情节”。让我们变换一下表达方式:“快餐店,掌勺的正忙个不停。锅烧得通红,油煎得滚热,活鲜鲜的小白菜,往油锅里一倒
期刊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是万物的主宰,阳光是生命的本源。在阳光的沐浴下,万物孕育滋长,昼夜分明,四季更替,风云雨雪。阳光润泽了我们的身体,使我们茁壮而健康,它还用七色光透射我们的心灵,将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也许你因没有朋友,生活黯然失色,正忍受孤单;也许你与父母存在代沟,欠缺沟通,面临着冷战;也许老师对你期望过高,你却举步维艰;也许一场接一场的考试,你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你感到四面八方都是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冰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正在逐渐消失  不能把冰看作是固态水的简单累积。冰不仅储有大量的水,还是保持地球能量平衡、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举个例子:南极洲被冰层覆盖的表面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到了冬季则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的永久冰层厚度超过3000米,其余都是冰山或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其体积大小在一年中随着四季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结冰或融冰过程中
期刊
文言词汇主要以单音节为主,我们往往把对文言虚词的关注放在单音节虚词上面,而忽略了复音虚词,其实一些常见的文言复音虚词对于理解文章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以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为例,谈谈文言复音虚词的学习。    一、知其源流    语言的发展、演变是其基本规律之一。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观察,有一些双音节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短语结构;反过来说,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短语结构由于语义的相宜,又经常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