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那天起,不断推进和加强党性党风建设就成为党的一项经常性、基本的工作。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性党风建设不断被强调,党的各届代表大会报告都有专门的要求,党的章程都有一些专门的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把握党性和党风内在联系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要求,抓住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要害,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从源头上解决作风问题,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坚持“两个务必”,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使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建立在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
大家知道,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果武装全体党员,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上一步。党的发展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总是与党的理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以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顺利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基本经验。我们党在89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坚持运用这些成果武装全党,极大地推动党性党风建设,不仅党的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显著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既继承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总结实践又提升实践,既关注现实又洞察长远,既包含深刻的理性思维又包含周密的决策部署,既是深邃的理论指导又是具体的行动指南,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党性党风健康发展。
二、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和过硬作风
回顾中国共产党89年的建设历程,我们看到党性党风建设作为党的经常性的基本的工作,具有一贯性、继承性,这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不断被提到議事日程。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党性党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又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不相同的,总是实现和完成了一个中心任务,又提出一个新的中心任务。实现党的总目标、最高纲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又一个中心任务包含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党性党风建设不应该脱离党的中心任务进行。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和扩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力量、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更广泛地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民主革命的伟大斗争,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是那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党性党风建设不可能脱离那个中心任务来进行。再如改革开放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被作为新时期的“中心任务”被提出来。我们党要求广大党员,认识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迫切性。在这个既定的政治路线指引下,进行党性党风建设,以保证党的中心任务顺利推进。这个时期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初期等历史阶段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具体方针、目标显然是迥然不同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新的宏伟目标,也是新的中心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党性党风建设又具有了新的目标,新的工作方针与新的工作内容。党性党风建设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进行。总之,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和过硬作风时,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
三、必须贯彻整风精神,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党的历史,在每一个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都伴随着一场深入的精神整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党通过深入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总体上看,党的各方面建设是好的,首先,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路线,制订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大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给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广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党的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党性弱化和作风不正所导致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若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为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全体党员必须贯彻整风精神,通过整风精神的贯彻落实来推进党性党风党纪建设。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尽快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执政党就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体现其先进性,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然而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内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和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如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以及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考验的腐败问题等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使我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贯彻整风精神是势在必行。
四、必须注重制度建设,确保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经常化制度化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更带有根本性,是因为党章、宪法、法律等是党和人民普遍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对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和一些列重大问题的明确规定。制度更带有全局性,是因为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很大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避免各自为政和各行其是;制度更带有稳定性,是因为科学的制度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具有刚性、规范性和可预期性,不随少数人主观意志的改变和经济社会局部情况的变化而轻易变动,更不能朝令夕改;制度更具有长期性,是因为党章、宪法、法律遵循严格的民主程序制定,以党的最高纪律和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是对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的确认与总结,一经颁布和实施便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导向性,可以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建设本身需要制度化。无论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作风建设,要持之以恒,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以一定的制度来进行规范制约。首先,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坚强的有着铁一般的纪律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他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这三个方面的制度。没有这些制度,党就不可能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其次,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仅仅靠思想教育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指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1992年,他又指出:“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的上述思想表明,确保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经常化制度化必须注重制度建设。
一、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使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建立在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
大家知道,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果武装全体党员,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上一步。党的发展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总是与党的理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以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顺利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基本经验。我们党在89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坚持运用这些成果武装全党,极大地推动党性党风建设,不仅党的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显著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既继承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总结实践又提升实践,既关注现实又洞察长远,既包含深刻的理性思维又包含周密的决策部署,既是深邃的理论指导又是具体的行动指南,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党性党风健康发展。
二、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和过硬作风
回顾中国共产党89年的建设历程,我们看到党性党风建设作为党的经常性的基本的工作,具有一贯性、继承性,这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不断被提到議事日程。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党性党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又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不相同的,总是实现和完成了一个中心任务,又提出一个新的中心任务。实现党的总目标、最高纲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又一个中心任务包含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党性党风建设不应该脱离党的中心任务进行。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和扩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力量、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更广泛地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民主革命的伟大斗争,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是那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党性党风建设不可能脱离那个中心任务来进行。再如改革开放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被作为新时期的“中心任务”被提出来。我们党要求广大党员,认识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迫切性。在这个既定的政治路线指引下,进行党性党风建设,以保证党的中心任务顺利推进。这个时期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初期等历史阶段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具体方针、目标显然是迥然不同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新的宏伟目标,也是新的中心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党性党风建设又具有了新的目标,新的工作方针与新的工作内容。党性党风建设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进行。总之,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和过硬作风时,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
三、必须贯彻整风精神,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党的历史,在每一个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都伴随着一场深入的精神整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党通过深入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总体上看,党的各方面建设是好的,首先,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路线,制订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大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给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广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党的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党性弱化和作风不正所导致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若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为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全体党员必须贯彻整风精神,通过整风精神的贯彻落实来推进党性党风党纪建设。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尽快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执政党就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体现其先进性,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然而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内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和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如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以及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考验的腐败问题等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使我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贯彻整风精神是势在必行。
四、必须注重制度建设,确保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经常化制度化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更带有根本性,是因为党章、宪法、法律等是党和人民普遍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对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和一些列重大问题的明确规定。制度更带有全局性,是因为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很大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避免各自为政和各行其是;制度更带有稳定性,是因为科学的制度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具有刚性、规范性和可预期性,不随少数人主观意志的改变和经济社会局部情况的变化而轻易变动,更不能朝令夕改;制度更具有长期性,是因为党章、宪法、法律遵循严格的民主程序制定,以党的最高纪律和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是对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的确认与总结,一经颁布和实施便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导向性,可以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建设本身需要制度化。无论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作风建设,要持之以恒,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以一定的制度来进行规范制约。首先,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坚强的有着铁一般的纪律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他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这三个方面的制度。没有这些制度,党就不可能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其次,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仅仅靠思想教育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指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1992年,他又指出:“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的上述思想表明,确保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经常化制度化必须注重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