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航航回来了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航的黑白画
  在一次《七色花》教育戏剧的活动中,我们请孩子们想象一下故事的主角珍妮要去的陌生地方是什么样子,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用水彩笔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场景,只有航航小朋友整幅画用黑色水彩笔,画出了布满小窗户的黑色高楼。航航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航航说:“珍妮來到外国森林里天已经黑了,那里面有老虎,还有坏人住的6层楼房,坏人的楼房旁边就是监狱。这时珍妮心情很难过。珍妮是很聪明的,她不会被坏人带走的。”老师:“为什么坏人的楼房旁边是监狱呢?你怎么知道珍妮很聪明?”航航:“如果有小偷做坏事情,警察可以直接把小偷带走的。因为珍妮会像我一样聪明的。”
  我来理解你
  从航航的描述里我听到了“小偷”“监狱”“坏人”等词语,回想起他最近的表现:以前航航对不小心碰到他的小朋友会主动原谅,没有打人现象,最近他特别爱打人,有一次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的胳膊,他特别生气地打了一下小朋友,打完自己一个人在椅子上坐着。也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别的小朋友主动找他玩,他也会拒绝,整天闷闷不乐,后来就没有小朋友再找他玩了。看着眼前的黑白画,更让我确定了航航可能有什么心事。他怎么了呢?
  我把航航这段时间的变化跟航航妈妈说了一下,也想了解孩子最近在家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跟她聊天才知道,原来航航的家庭发生了一些变化——爸爸妈妈分开了,又各自重组了新的家庭。在爸爸妈妈没有离婚前,航航是个想象力很丰富、善于表达并且经常主动帮助别人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各自有了新的家庭后,航航跟随爸爸一起生活,爸爸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来接送孩子上下学,基本上是阿姨或者爷爷奶奶来接。慢慢地,航航的话少了一些、对周围的人或者事变得敏感,如在生活中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他就会打小朋友,也不爱跟小朋友一起玩儿,同伴之间有防御、攻击心理。
  我请心理老师一起帮忙解读航航的画,试图更好地理解航航目前的心理状态:画中的“老虎”“坏人”“监狱”,意味着对于航航来说,陌生的环境大多是危险、令人恐惧和不信任的;“坏人的六层楼房”与“监狱”相邻表达了如果人犯错、或者做了坏事就会进到“监狱”里去;画面上的黑白小人,虽然在陌生环境里,脸上还带着笑容,表明航航仍然乐观自信;“珍妮会像我一样聪明的”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许也映射了航航想要获得爸爸妈妈的关注与肯定,通过自己的“好表现”让爸爸妈妈变得开心……从作品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可能缺少安全感、内心渴望关注与关爱但却很坚强的孩子。在他的意识里,自己是个坚强、有信心保护好自己,充满正能量的孩子。面对这样的航航,老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来帮助你
  教育戏剧的理念认为,在故事和戏剧所提供的假想情境里,儿童可以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去思考和行为,但他所展现的思考和行为,会带着自己不可抹去的原有经验。有了这样的经验体现,我们才能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秘密,航航正是通过教育戏剧中的故事和表演被“看见”的,既然“问题”出现在故事和戏剧中,我们就回到戏剧的情境中去面对、解决。
  根据航航的画和表现,我们决定增加航航与小朋友相处、交流的时间,在教育戏剧活动中通过与小朋友搭建、绘画、大胆表达等形式,让他能够说出心里话,并逐渐感受到同伴、家长和老师对他的爱和支持。
  1.“定格画面”
  即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定格”,请幼儿感受并猜想珍妮到了陌生的环境是怎样的心情,并用身体表现出来。在“定格画面”环节中,小朋友们用肢体和表情表现了自己(角色)的情绪情感,引导者(教师)通过引导关注细节让参与者(小朋友)感受到如何去表达自己,如何去通过阅读动作、表情等“符号”来了解他人。小朋友们“入戏”为“珍妮”后,或是兴奋或是拘谨、或是惊奇或是沉默,都反应了不同孩子的已有经验及当下认知。
  在“珍妮回家”活动中,“入戏”为珍妮的航航抱住“爸爸妈妈”说:“以后再也不想跟你们分开了,遇到了事情要跟爸妈说”。通过定格,航航展现出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担忧、愿望在表演中得到了释放和抒发。
  2.“爱的甜甜圈”
  家庭的变化引发航航对生活的焦虑,更让他担心的是父母的爱会随之离去。重新感受爱和温暖,对化解航航的焦虑有益。于是我们采用了“将故事和戏剧环节融入爱的主题后进行延伸,并与一日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航航感受爱和温暖。故事中珍妮为了爱的人去买甜甜圈,我们可以怎样去向爱的人表达呢?为此,我们安排一次用彩泥等材料制作“甜甜圈”的活动。正如孩子们所说“甜甜圈那甜甜的味道就是爱的味道”,你爱谁?会将珍贵的甜甜圈送给谁?我们鼓励孩子去思考、去行动。孩子们有的送给了家人、老师和朋友,我知道,航航手中的甜甜圈一定凝聚了自己全部的爱,在聆听大家的想法时也一定感受到了大家的爱……
  3.请家长一起来
  在故事和戏剧的分享环节,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心愿。当听到航航说:“我想要老婆婆用魔法棒直接把珍妮变回家,到家里时珍妮的爸爸妈妈做好饭等着珍妮吃饭”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也意识到父母是帮助航航最重要的力量,于是我跟航航的家长沟通了孩子的近况与心愿,航航的爸爸妈妈也意识到了家庭变化后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状态而造成的影响。虽然无法回到从前,但他们都表示会像从前一样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慢慢地,我们重新听到了航航高兴的声音“今天在院里爸爸和我踢球啦,还教了一个新招儿”“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周六一起去国家图书馆”等等。
  原来的航航回来了
  慢慢地,我们看到了航航的变化。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他特别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他很崇拜会用磁力片变魔术的招招,老师鼓励他主动跟招招一起玩,后来在活动区他们一起玩磁力片,还主动跟招招介绍搭好的磁力片,在区域分享时他特别自信地讲给小朋友听,小朋友觉得他拼得特别好,慢慢地又跟航航在一起玩儿了,其他小朋友在拼磁力片遇到问题时主动找他帮忙,他特别开心,也愿意帮助小朋友。
  当萌萌不小心碰倒他的玩具,特别紧张的看着他时,他没有生气而是说:“我知道你不小心,我原谅你了,下次小心一点儿就好了。”在活动区用磁力片拼飞机时,明明说对航航说:“可以一起玩儿吗?”他犹豫了下说:“可以一起玩儿。”在区域分享的时候,他俩还一起进行了分享。
  现在,航航每天和小朋友一起玩,看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越来越多,重新感受到了安全,以前闷闷不乐的他在幼儿园里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航航在故事和戏剧活动中展现了自己,我们也在故事和戏剧活动中看到了航航,通过角色情境去帮助他释放情感,引导他在真实生活中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转变。在戏剧中发现幼儿,让幼儿在情境中释放真我,结合生活,回归生活,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戏剧最有意义的目标之一。
其他文献
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拉康先生说:“人是言说的存在。”当我们言说的时候,也是我们精神流动、情感流动的时候,所以言说是“人”精神最基础的东西。儿童的言说包括说话、表情、身体形象特点(比如灵活还是僵硬),还有他的各种行为举止等等。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老师开始认识到儿童绘画具有丰富的心理意义,并试图通过绘画来理解儿童: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完善,而绘画也是他们言说的一种重要方式。  儿童的绘画确
通过姜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可以看出:姜老师与班级的孩子长期处于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姜老师所带的大班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较强。因此,当个别孩子提出“我不喜欢音乐活动”,想要换一个活动时,姜老师完全可以就这个“换”还是“不换”音乐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首先,教师放低姿态,交代背景,抛出话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一个音乐活动,有的小朋友不喜欢,问老师能不能换一个,老
在游戏中,有些孩子“疯”,是因为精力充沛,体内许多能量需要释放;有些孩子“疯”,是因为在游戏中突然找到了感兴趣的材料或游戏方式,生发了“奇思妙想”,看似“疯”,其实是生发了想要探索的游戏活动。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独特个性需求,满足每一位孩子积极游戏的欲望,充分释放他们的天性。如户外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探索沙包的各种玩法。突然,梦梦和程程兴奋地扔起沙包,越扔越起劲,越扔越“疯”,扔出的沙包差点砸到旁
过去,凭着印象,我和很多老师一样,认为涵涵是班里的“捣蛋王”,注意力不集中,规则意识也比较淡薄。但是,随着持续观察和定期记录、反思,我发现,我眼睛里的涵涵变了,也许不是涵涵变了,而是我看他的视角变了,我更懂他了。我记录的系列故事,也通过不同人的解读,对我理解涵涵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意义。  房子、孩子、暴风雨  时间:2014年3月20日  背景:平时,涵涵很难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情上。很多老师认为,
为了改进教研方式,我们曾对幼儿园老师做过一个小调研,问题只有一个:“你喜欢教研吗?请把理由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几十位老师,给出的答案(见下表)出奇的一致。可以看出,“有用”是决定教师对教研喜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  教师给出的喜欢 /不喜欢教研的理由列表  过渡环节的组织也可以成为科研课题  某新建幼儿园工作年限在1~2年的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一天,保教主任在巡班时发现,各班过渡环节的组织
活动源起还得从一位大眼睛的小女孩祎祎说起。  “怎么了?不高兴了?”  “我想我妈了。”  “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妈妈吗?”  “我妈不让我跟她睡觉!”  “为什么啊?”  “让我自己睡一屋,我就想跟她睡!”  “妈妈是在培养你的独立性,很多小朋友都自己睡呀!”  “哼!”祎祎转身走了……  我这样劝看来不太合她心意。祎祎家新添了一个小弟弟,才四五个月大,经常看到祎祎妈妈带着小弟弟来接祎祎。所以,我大
芬兰幼儿园里的“自由”“慢”生活  如果是第一次进入芬兰幼儿园,许多人肯定会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自由”所震撼。首先,教师是自由的。他们拥有极大的教学自主权,可以自己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材料,园长基本不进教室听课、不检查教学进度。其次,幼儿是自由的。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游戏、交往、探究,可以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方式、同伴,从不被教师催着从一个环节匆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倘若用“自由”且“慢”来形容芬兰幼
在六一活动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后,决定开一次化装舞会。小朋友们各显身手,根据舞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特长,成立了很多小组,比如宣传组、主持组、妆发造型组、现场服务组、道具制作组以及安保组。可晓波虽然和我一起参观了一遍所有的小组,但他还是没想好做些什么。我有点担心,毕竟这是一次集体活动,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有收获、有成长。如果强行分配任务,恐怕有违尊重儿童的教育之道;但是如果一味顺应,难道真的
开学初,我园的建构区大致呈现出这样的景象:幼儿拿着积木敲敲打打,扔得满地都是,建构到一定的高度哗啦一下把积木推倒……建构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我们,对于建构活动又有多少真正的理解与认识呢?应该怎样支持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发展?  基于这样的现状,结合如何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园本教研活动。 
每一个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孩子们的礼物。有一年的教师节,中一班的孩子送给我一支他们亲手用彩纸制作的小花,上面还有一个二维码,扫过二维码,那里有孩子手捧鲜花祝游妈妈节日快乐的祝福。孩子们送花给我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快乐,他们盯着我的眼睛看呀看呀,看我的笑,看我的美,那一刻,我知道孩子们把心交给了我。过了两天,我走在楼道里,送花给我的一个小男孩儿突然拦住了我,问:“游妈妈,那花还在你的办公室里吗?”“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