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兄弟姐妹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源起还得从一位大眼睛的小女孩祎祎说起。
  “怎么了?不高兴了?”
  “我想我妈了。”
  “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妈妈吗?”
  “我妈不让我跟她睡觉!”
  “为什么啊?”
  “让我自己睡一屋,我就想跟她睡!”
  “妈妈是在培养你的独立性,很多小朋友都自己睡呀!”
  “哼!”祎祎转身走了……
  我这样劝看来不太合她心意。祎祎家新添了一个小弟弟,才四五个月大,经常看到祎祎妈妈带着小弟弟来接祎祎。所以,我大概能猜到祎祎不能和妈妈睡的原因。
  晚上,祎祎妈妈抱着弟弟来到了教室门口。我决定和她聊一聊。
  “弟弟好可爱啊!祎祎妈妈,您知道吗,闺女这几天在园状态不太好,跟我说想妈妈,想晚上和您睡!”妈妈为难地一笑,告诉我,自己还在哺乳期,每天要带二宝睡觉,不是没尝试过和两个孩子一起睡,但是大宝睡觉不老实可能会压到弟弟,而二宝夜里还会醒、会哭,为了保证两个孩子都能够睡得安稳,只能是现在的状态了。从妈妈的表情和语言中,我看出了她对大宝的心疼和愧疚,我心里也酸酸的:“是这样啊,行,没事,找时间我好好跟闺女说说。你们在照顾二宝的同时也别忘了陪伴我们祎祎啊!”此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我们班那一个个家里的老大,不忍心想象他们“吃醋”的样子。这时,孩子们陆续走出班级,他们对小宝贝的到来有着发自内心的好奇与惊喜,想摸摸,却又不敢用力。祎祎妈妈和我对视,我们都笑了。
  “那是我弟弟,你们别动!”祎祎飞奔过来,张开手臂,下意识地护着弟弟。
  “祎祎,你可真幸福,有个这么可爱的小弟弟!”我说。祎祎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第二天,祎祎再次和我倾诉小烦恼时,很多孩子围了过来,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给祎祎支招。由此,“我妈妈生了个小弟弟”这个话题,在孩子们的闲暇聊天间展开。
  畅谈兄弟姐妹
  “宝贝儿们,你们家里都有兄弟姐妹吗?”
  随着问题的抛出,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
  1.你有兄弟姐妹吗?
  2.他是你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
  3.你和他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4.不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孩子们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用图示、图画等形式进行记录,带到幼儿园来分享。随后大家计数统计后发现,我们班家里有二宝的有6人,有意思的是,他们全都是小弟弟。其余很多孩子记录了自己和堂(表)兄弟姐妹的事情。小小的调查活动让孩子们回顾了自己的已有经验。
  “那么,你们喜欢兄弟姐妹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喜欢,他可以陪我玩。”“我可以保护他。”“我还可以给她讲故事。”“我不喜欢,他会和我打架。”“会和我抢玩具。”“女孩子就不会。”我接着问:“哦?那你们喜欢男孩还是女孩啊?”孩子们有的说喜欢女孩,因为“我可以给她梳小辫子”“女孩不淘气”“女孩像公主,很可爱”……有的说喜欢男孩,因为“男孩可以保护我”“男孩会功夫”“男孩和我的声音不一样,一起唱歌会很好听”……
  孩子们都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自由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确立了方向,建立了信心。
  记录兄弟姐妹的故事
  “如果说到和兄弟姐妹在一起,你一下子就能想到的事情是什么呢?”
  孩子们将和兄弟姐妹在一起的瞬间记录在绘画纸上。仔细翻阅,一起玩滑梯、躺在一张小床上睡午觉、牵手去动物园看动物、搭积木、过马路……无一不是开心温暖的事。
  “好有意思,那我们可以把弟弟带到幼儿园吗?”京远的这个请求轰动了班级的所有人。“当然,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欣然接受的态度让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还小,来幼儿园需要爸爸妈妈陪着吗?”
  “他们要是哭我们怎么办?”
  “需要给宝宝带什么东西来?”
  “我们在幼儿园做哪些准备呢?”
  ……
  带弟弟来上学
  孩子们对于如何带弟弟上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将自己的想法以绘画的方式分享出来。经过商讨,我们决定以“接待”“仪式”“加餐”“游戏”“离园”五大环节来组织活动,并围绕这几个环节做计划和准备。尽管这个活动听起来激动人心,可准备起来一点也不简单。
  “谁来负责?”
  “接待几个家庭?”
  “怎么接待? ”
  “谁来主持?”
  “弟弟们喜欢看节目吗?”
  “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吃的?弟弟们能吃什么?”
  “弟弟们可以在哪儿玩?玩什么?”
  ……
  琐碎的问题需要逐一解决,孩子们出谋划策,有条不紊地为活动的开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接待环节的准备中,我们首先决定为这几位小嘉宾制作名片,方便所有班级成员提前熟悉。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这几位小宝的哥哥姐姐,借助家长资源,亲子共同制作小宝的名片。谁愿意当接待员呢?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当。最后他们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了几位接待员。为做好接待工作,小小接待员们组织自己的接待语言,反复演练,包括接待时的语气和手势等。与此同时,我们的小记者也练习着自己的拍照技能,为更好地抓拍精彩瞬间而努力。
  欢迎仪式的准备中,我们也秉承着公平、自主的原则,通过投票确定了主持人。讨论节目的过程是最为激烈的,讲故事、说古诗、唱歌、跳舞……小弟弟那么小,什么节目适合他们呢?“要不然咱们拿串铃唱歌吧,我弟弟特爱玩摇铃。”孩子们乐开了花,纷纷表示同意。
  游戏活动的准备就不那么容易了。孩子们觉得,除了大滑梯,益智区、科学区的玩具那么小的孩子是不会喜欢的。“孩子们,你们觉得小弟弟们喜欢什么玩具,有没有见到过小寶贝玩玩具呢?”我问。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了:“我觉得男孩子会喜欢恐龙!”“汽车也喜欢,我们家有好多。”“我们家也有,我可以带来啊!”孩子们纷纷表示愿意将家里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给小宝玩。我接着问:“那么你们准备的玩具,小弟弟玩安全吗?卫生吗?”孩子们想了想,说:“我们可以挑小的,软的。”“洗一洗,用湿纸巾擦一擦。”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孩子们对于活动开展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终于,这一天到来了,小弟弟真的来到了丰台一幼,来到了我们班。介绍来宾、亲昵拥抱、牵起小手,直到最后恋恋不舍地合影道别,活动中有辛苦,有努力,有欢笑,也有作为哥哥姐姐的自豪。活动结束后,我和孩子们就这几个问题进行了交流:“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你观察到活动中家长在做什么,你又想说什么?”“今后的你会怎样做呢?”孩子们畅所欲言,此时此刻他们又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他们说能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也表达着自己能做的事,愿意去承担的事,期待去体验的事。也是在活动的当天,班级微信群里家长们纷纷与大小朋友分享了宝贝在家的生活照片,洗袜子、洗碗、收拾房间、帮奶奶打下手,家长们开心得不得了!我也为孩子们的懂事和成长感到幸福与感动!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不少家庭有了二宝,关注大宝的情绪变化,让他们乐观接受家庭中新生命的到来,体会妈妈对子女的疼爱与期待,建立积极的情感,这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大三班的故事未完待续,经历了“家有兄弟姐妹”的课程之旅,我相信孩子们能够更真切地爱身边的人,爱美好的事,爱自己的家人。
其他文献
最近,收到来自新疆昌吉姚老师写的学习故事《闪亮的星星》,我看到姚老师为了能够走进孩子心里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非常感动。这样的努力会带来温暖和满足,当然,过程中也会带来纠结和遗憾。  “一早,你从一进大门,就开始不停地叫我,跟我说早上好。我迎上去,给你了一个拥抱,你把头深深地埋在我的怀里,把我抱得更紧了。”孩子知道早上来园要和老师问好。“不停地叫我”表现出孩子的急切、兴奋和喜爱,他是多么想姚老师关注他
目前,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整理环节,话题中的现象的确常见,尤其在小班阶段较为突出。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反思:幼儿是不是真的缺乏整理方法?我们教的整理方法真的适合孩子吗?近期,我们在小班的自主游戏中尝试了“整理环节游戏化”策略,尝试将“整理任务”变成“游戏”,利用音乐、情境等元素把乏味的整理环节变得有趣,从幼儿的反应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先引后导,采用有趣的游戏形式,  萌发幼儿整理意识  如何在整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积极探索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活动中渗透价值观的引导,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集体教学游戏提升幼儿的价值认识。本文以大班教学游戏“翻转垫子”活动为例。  活动目标  1.体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乐趣。  2.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游戏中,发展同伴互相沟通理解、配合互助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垫子各2块,计分板;有
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我园以坚持每日户外两小时为基础保障,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按照“室内计划(In-room Planing)——户外游戏(Outdoor Play)——室内回顾(In-room Review)的三段式结构开展户外游戏,有效地推进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活动,支持孩子们的有效学习。  教师在孩子们自主游戏前,通过提问等鼓励和启发孩子们制定游戏计划,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在户外自主游
《苹果与蝴蝶》是一本无字绘本,由艾拉·马俐和她的丈夫恩佐·马俐共同创作。这是一本既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又不失科学性的知识绘本,能引导幼儿在欣赏、思考中了解大自然生命演变的过程。  1.解读绘本,寻找线索。  《苹果与蝴蝶》画面简单清晰,却包含了众多的线索:1.苹果生长的过程;2.蝴蝶的一生;3.一年四季的轮回;4.虫卵是怎样到苹果里去的;5.绘本是可以循环反复进行阅读的。如此多的内容该如何取舍、如何
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拉康先生说:“人是言说的存在。”当我们言说的时候,也是我们精神流动、情感流动的时候,所以言说是“人”精神最基础的东西。儿童的言说包括说话、表情、身体形象特点(比如灵活还是僵硬),还有他的各种行为举止等等。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老师开始认识到儿童绘画具有丰富的心理意义,并试图通过绘画来理解儿童: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完善,而绘画也是他们言说的一种重要方式。  儿童的绘画确
通过姜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可以看出:姜老师与班级的孩子长期处于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姜老师所带的大班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较强。因此,当个别孩子提出“我不喜欢音乐活动”,想要换一个活动时,姜老师完全可以就这个“换”还是“不换”音乐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首先,教师放低姿态,交代背景,抛出话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一个音乐活动,有的小朋友不喜欢,问老师能不能换一个,老
在游戏中,有些孩子“疯”,是因为精力充沛,体内许多能量需要释放;有些孩子“疯”,是因为在游戏中突然找到了感兴趣的材料或游戏方式,生发了“奇思妙想”,看似“疯”,其实是生发了想要探索的游戏活动。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独特个性需求,满足每一位孩子积极游戏的欲望,充分释放他们的天性。如户外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探索沙包的各种玩法。突然,梦梦和程程兴奋地扔起沙包,越扔越起劲,越扔越“疯”,扔出的沙包差点砸到旁
过去,凭着印象,我和很多老师一样,认为涵涵是班里的“捣蛋王”,注意力不集中,规则意识也比较淡薄。但是,随着持续观察和定期记录、反思,我发现,我眼睛里的涵涵变了,也许不是涵涵变了,而是我看他的视角变了,我更懂他了。我记录的系列故事,也通过不同人的解读,对我理解涵涵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意义。  房子、孩子、暴风雨  时间:2014年3月20日  背景:平时,涵涵很难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情上。很多老师认为,
为了改进教研方式,我们曾对幼儿园老师做过一个小调研,问题只有一个:“你喜欢教研吗?请把理由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几十位老师,给出的答案(见下表)出奇的一致。可以看出,“有用”是决定教师对教研喜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  教师给出的喜欢 /不喜欢教研的理由列表  过渡环节的组织也可以成为科研课题  某新建幼儿园工作年限在1~2年的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一天,保教主任在巡班时发现,各班过渡环节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