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寻找“亮点”,引发自信,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
丧失信心是学习的大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没打好,便错误地认为自己“笨”,不是学数学的料,于是学习畏难乏劲,逐渐失去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对于这类学生应注意观察、深入了解,一旦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亮点”,就要紧紧抓住契机,激发自信的火花,并把“火”引到学习数学上来。有个学生虽然课堂上挺守纪律,但却不爱动脑筋,作业不会做就偷抄。有一次,我发现他画图画得十分认真仔细、一丝不苟,而且画得很好。我表扬了他,并告诉他:“有些应用题不好理解,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你不是很会画画吗?我们来试一试。”然后,结合他的一道错题启发他做线段图分析,他终于作出该线段图,找到了正确的解法。后来,我又有意安排他到黑板前画线段图,回答有关线段图的画法,渐渐萌发了他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随之上升。
二、创造成功的条件,使学生“想学”
教师应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竞争和成功的条件,促使学生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对课本中“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的口算题,我采用了下列两种比赛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要求学生将口算结果直接填在书上,先算完的,认为没什么问题的学生将课本带上依次站在讲台前,按先后次序,每两位同学自觉组成一组进行检查校对,有错误的同学自觉回到座位,直到留在讲台上的同学十名为止,这时班上口算慢的同学也基本完成,再交换课本全班纠正。教师对全对的同学予以表扬,并为站在讲台上的优胜者发给有名次的小红旗,大家为他们所取得的好成绩鼓掌祝贺。(2)看谁全对的次数多。教师先将一个大题的许多口算题分为几组,每组数题,听算时,教师先报第一组题,全对的同学举手。对做得全对的同学进行表扬,请做错的同学说明原因,然后再做下一组题目,再次争取。这样依次报出,学生学有盼头,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一次不行下次还能争取,这样学生越学越主动。
课堂上要对厌学的后进生多“关照”,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有些同学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上课不思考又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为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常创造条件让他们答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有答对的能力。后来,在回答一些略需思考的问题或进行板演时,我也向他们投去信任的目光鼓励他们。这种“关照”逐步培养了他们举手提问的听课习惯。
三、动手动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学”
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而儿童的认识是由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我就从具体的活动开始,吸引学生从操作中得到形象的感知,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进行抽象思维,获取所学知识。学具的使用寓教于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印象深刻。
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
我们知道良好的学习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学生专心、有效地听。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学生不注意听和对教师所提问题回答不了等情况。怎样处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完成好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呢?我的做法如下:
1、当学生走神时不要批评,而要用暗示、提醒或通过扼要提问来吸引其注意力。
2、当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来时,不要训斥、冷淡,而应耐心启发,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4、组织学生畅谈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和收获。要使学生喜爱数学,教师就要热爱每个学生,树立教师自己的良好形象与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从“厌学”引向“乐学”的轨道,从而让数学这门学科焕发出它原有的新奇、有趣的光彩。
丧失信心是学习的大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没打好,便错误地认为自己“笨”,不是学数学的料,于是学习畏难乏劲,逐渐失去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对于这类学生应注意观察、深入了解,一旦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亮点”,就要紧紧抓住契机,激发自信的火花,并把“火”引到学习数学上来。有个学生虽然课堂上挺守纪律,但却不爱动脑筋,作业不会做就偷抄。有一次,我发现他画图画得十分认真仔细、一丝不苟,而且画得很好。我表扬了他,并告诉他:“有些应用题不好理解,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你不是很会画画吗?我们来试一试。”然后,结合他的一道错题启发他做线段图分析,他终于作出该线段图,找到了正确的解法。后来,我又有意安排他到黑板前画线段图,回答有关线段图的画法,渐渐萌发了他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随之上升。
二、创造成功的条件,使学生“想学”
教师应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竞争和成功的条件,促使学生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对课本中“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的口算题,我采用了下列两种比赛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要求学生将口算结果直接填在书上,先算完的,认为没什么问题的学生将课本带上依次站在讲台前,按先后次序,每两位同学自觉组成一组进行检查校对,有错误的同学自觉回到座位,直到留在讲台上的同学十名为止,这时班上口算慢的同学也基本完成,再交换课本全班纠正。教师对全对的同学予以表扬,并为站在讲台上的优胜者发给有名次的小红旗,大家为他们所取得的好成绩鼓掌祝贺。(2)看谁全对的次数多。教师先将一个大题的许多口算题分为几组,每组数题,听算时,教师先报第一组题,全对的同学举手。对做得全对的同学进行表扬,请做错的同学说明原因,然后再做下一组题目,再次争取。这样依次报出,学生学有盼头,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一次不行下次还能争取,这样学生越学越主动。
课堂上要对厌学的后进生多“关照”,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有些同学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上课不思考又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为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常创造条件让他们答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有答对的能力。后来,在回答一些略需思考的问题或进行板演时,我也向他们投去信任的目光鼓励他们。这种“关照”逐步培养了他们举手提问的听课习惯。
三、动手动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学”
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而儿童的认识是由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我就从具体的活动开始,吸引学生从操作中得到形象的感知,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进行抽象思维,获取所学知识。学具的使用寓教于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印象深刻。
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
我们知道良好的学习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学生专心、有效地听。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学生不注意听和对教师所提问题回答不了等情况。怎样处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完成好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呢?我的做法如下:
1、当学生走神时不要批评,而要用暗示、提醒或通过扼要提问来吸引其注意力。
2、当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来时,不要训斥、冷淡,而应耐心启发,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4、组织学生畅谈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和收获。要使学生喜爱数学,教师就要热爱每个学生,树立教师自己的良好形象与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从“厌学”引向“乐学”的轨道,从而让数学这门学科焕发出它原有的新奇、有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