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学院校“新医科”的教学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现阶段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丰富教学手段和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和归宿,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以健康信息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激励学生在“学”的环节实现既有互动性和探究性,在“学”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高阶性和挑战度,积极探索“新医科”课程教学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健康信息学;新医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208-02
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医学院校“新医科”教学
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最新要求,加强“新医科”建设不仅要理念新,背景新,更需要专业新。探索医学院校本科“新医科”的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质量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意见对金课教学提出了“两性一度”要求。发展“新医科”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上,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以体现其“高阶性”。“新医科”的创新性则要求教学形式具有互动性,学生学习具有探究性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新医科”的挑战度则要求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健康信息学(Health Informatics)的前身是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on)。在新形势下,许多课程都需要创新和改革[2],把“新医科”核心课程健康信息学提高到更新的高度。首先,注重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其次,从表层来看,情感因素决定着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成功或失败,学习情感作用于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是促进学生由“学会求知”向“自我求知”转变的前提条件;从深层来看,情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学情分析,并依据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教学难点、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涵盖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等优质的学习资源。
二、“慕课+大数据实训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美国教育专家科林·博尔提出了新世纪人才素质的三方面能力结构,认为未来人应具有“三本护照”:学术性、职业性和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因此,本课程“新医科”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融合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健康信息学的教学与2018年在教育部立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建设,在“学术性、职业性和开拓能力”上下功夫。从学术性出发,鼓励本科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从职业性出发,教会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等理论和方法以体现其知识的“高阶性”。做法体现在:
(一)强化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
通过校企(浪潮集团)合作共建,一方面让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获得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支撑带动作用。围绕医学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呈现及应用服务全过程,着力开展相关学科的医学数据基础理论和应用的科研、教学和服务工作,并将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新系统融入教学中,在科教结合上形成稳定有效、可持续的培养模式,进一步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方向,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与企业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和完善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
(二)强化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主要做好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如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边讲边练、教师导演学生串演、平行互动、边做边评、生问生答等举措。“教与学”采用“D-3T-P”的方法,问题讨论Discussion、主动思考Thinking、积极发言Talking、小组协助Team、(建模)、积极实践Practice。充分运用中国大学MOOC线上的健康信息学课程,运用“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案例引导实践教学过程。
(三)实践教学反映教学团队的专业特色和要求
“新医科”在线开放课程健康信息学和大数据实训平台的结合,不仅体现其挑战度知识体系,临床医疗数据及研究方向的内容,也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则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实训平台的多媒体大数据资源的教学条件,与教育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将部分大数据的课程内容引入教学实训室,探索课程内容的讲授—示范—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中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把“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融入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机制中
充分利用2020年建设的“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教育部项目及福建省重点教改项目),促进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既传授健康信息学专业知识,也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让学与用紧密结合。 (五)教学法体现多种模式的结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教与学”的简单混合[4],而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真正高度参与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5],是信息化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载体,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提出医学院校本科的“慕课+大数据实训平台”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就是多种模式的结合。
(六)项目实训与教学相结合
依托企业多年行业沉淀及项目经验,将典型的行业案例脱离教学化,把知识点用项目的模式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操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让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课间与课外、理论与实践、项目与实训的全方位结合,多方位培养,做到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主要采取“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混合;课堂理念“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混合;在角色定位上体现“教师主宰”与“学生为主”混合;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课前领任务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将学习计划、重点内容、慕课、PPT等形式的預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内容预习。教师通过整理学生的预习数据,及时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与传统课堂口头布置任务相比,借助课堂教学工具能够保证全员参与课堂互动。在教师的督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端完成签到,课中参与互动
以健康信息学课程为基础成立6个课题方向组: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趋势分析与关键技术实践组、社区与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化理论与案例实践组、医疗大数据理论与案例实践组、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医学知识图谱技术与案例实践组、中医药健康信息化理论与案例实践组、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等理论与案例与实践组。小组每周完成一次小组讨论和报告。这样既保障了完整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需求,又兼顾了各知识点的定向快速学习需求。
(三)课后做作业
每个小组期末须完成一个综合性研究报告或系统性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做论文报告,重点在于构建健康信息学相关信息系统建模学习,学会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用户的健康信息模型。实现疾病预防、早期诊断、个体化诊疗和健康管理等目标。每周须完成课后测试。传统教学评价通常以考试和作业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而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让全过程实时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可能[6]。
(四)教师着重讲重难点,与学生多层次互动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实际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体现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和实训平台发布相关作业。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并进一步组织和规划后续教学,确保达成课程目标。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课前有任务、课中有项目;课后有实践、师生有协作;平台有监测、全程有评价;完成有奖励、时时有交流”。
四、结论
医学院校本科“新医科”的金课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健康信息学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也满足了优秀学生的学习探究性。所有小组分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度,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些措施对于建设高质量和高成效的金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医学院校本科的教学和新医科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谢伟,熊小丽.金课视域下网络课程学习结果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0):82-84,93.
[2]李恒武,耿蕾蕾.金课建设的理论与挑战[J].高教学刊,2020(27):105-108.
[3]常树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210-211.
[4]孙佳佳,高立伟,马博文,等.“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计算机时代,2020(9):120-122.
[5]邢丽丽.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9):135-141.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健康信息学;新医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208-02
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医学院校“新医科”教学
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最新要求,加强“新医科”建设不仅要理念新,背景新,更需要专业新。探索医学院校本科“新医科”的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质量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意见对金课教学提出了“两性一度”要求。发展“新医科”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上,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以体现其“高阶性”。“新医科”的创新性则要求教学形式具有互动性,学生学习具有探究性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新医科”的挑战度则要求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健康信息学(Health Informatics)的前身是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on)。在新形势下,许多课程都需要创新和改革[2],把“新医科”核心课程健康信息学提高到更新的高度。首先,注重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其次,从表层来看,情感因素决定着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成功或失败,学习情感作用于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是促进学生由“学会求知”向“自我求知”转变的前提条件;从深层来看,情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学情分析,并依据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教学难点、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涵盖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等优质的学习资源。
二、“慕课+大数据实训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美国教育专家科林·博尔提出了新世纪人才素质的三方面能力结构,认为未来人应具有“三本护照”:学术性、职业性和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因此,本课程“新医科”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融合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健康信息学的教学与2018年在教育部立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建设,在“学术性、职业性和开拓能力”上下功夫。从学术性出发,鼓励本科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从职业性出发,教会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等理论和方法以体现其知识的“高阶性”。做法体现在:
(一)强化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
通过校企(浪潮集团)合作共建,一方面让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获得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支撑带动作用。围绕医学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呈现及应用服务全过程,着力开展相关学科的医学数据基础理论和应用的科研、教学和服务工作,并将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新系统融入教学中,在科教结合上形成稳定有效、可持续的培养模式,进一步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方向,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与企业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和完善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
(二)强化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主要做好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如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边讲边练、教师导演学生串演、平行互动、边做边评、生问生答等举措。“教与学”采用“D-3T-P”的方法,问题讨论Discussion、主动思考Thinking、积极发言Talking、小组协助Team、(建模)、积极实践Practice。充分运用中国大学MOOC线上的健康信息学课程,运用“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案例引导实践教学过程。
(三)实践教学反映教学团队的专业特色和要求
“新医科”在线开放课程健康信息学和大数据实训平台的结合,不仅体现其挑战度知识体系,临床医疗数据及研究方向的内容,也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则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实训平台的多媒体大数据资源的教学条件,与教育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将部分大数据的课程内容引入教学实训室,探索课程内容的讲授—示范—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中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把“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融入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机制中
充分利用2020年建设的“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教育部项目及福建省重点教改项目),促进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既传授健康信息学专业知识,也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让学与用紧密结合。 (五)教学法体现多种模式的结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教与学”的简单混合[4],而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真正高度参与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5],是信息化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载体,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提出医学院校本科的“慕课+大数据实训平台”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就是多种模式的结合。
(六)项目实训与教学相结合
依托企业多年行业沉淀及项目经验,将典型的行业案例脱离教学化,把知识点用项目的模式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操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让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课间与课外、理论与实践、项目与实训的全方位结合,多方位培养,做到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主要采取“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混合;课堂理念“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混合;在角色定位上体现“教师主宰”与“学生为主”混合;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课前领任务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将学习计划、重点内容、慕课、PPT等形式的預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内容预习。教师通过整理学生的预习数据,及时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与传统课堂口头布置任务相比,借助课堂教学工具能够保证全员参与课堂互动。在教师的督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端完成签到,课中参与互动
以健康信息学课程为基础成立6个课题方向组: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趋势分析与关键技术实践组、社区与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化理论与案例实践组、医疗大数据理论与案例实践组、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医学知识图谱技术与案例实践组、中医药健康信息化理论与案例实践组、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等理论与案例与实践组。小组每周完成一次小组讨论和报告。这样既保障了完整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需求,又兼顾了各知识点的定向快速学习需求。
(三)课后做作业
每个小组期末须完成一个综合性研究报告或系统性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做论文报告,重点在于构建健康信息学相关信息系统建模学习,学会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用户的健康信息模型。实现疾病预防、早期诊断、个体化诊疗和健康管理等目标。每周须完成课后测试。传统教学评价通常以考试和作业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而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让全过程实时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可能[6]。
(四)教师着重讲重难点,与学生多层次互动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实际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体现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和实训平台发布相关作业。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并进一步组织和规划后续教学,确保达成课程目标。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课前有任务、课中有项目;课后有实践、师生有协作;平台有监测、全程有评价;完成有奖励、时时有交流”。
四、结论
医学院校本科“新医科”的金课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健康信息学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也满足了优秀学生的学习探究性。所有小组分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度,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些措施对于建设高质量和高成效的金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医学院校本科的教学和新医科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谢伟,熊小丽.金课视域下网络课程学习结果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0):82-84,93.
[2]李恒武,耿蕾蕾.金课建设的理论与挑战[J].高教学刊,2020(27):105-108.
[3]常树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210-211.
[4]孙佳佳,高立伟,马博文,等.“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计算机时代,2020(9):120-122.
[5]邢丽丽.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9):135-14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