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家庭和社会的需要和问题进行的课程,利用教师、家长自身的优势,结合社区的资源,为学生道德情操的体验、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补充了学校教育资源,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家庭发展的需要,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打开了另一扇视窗。
【关键词】联合办学;兴贤护苗;家校互助;体验探究;德育实践
家校互助德育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家长的参与帮助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德育学习的活动,这是结合教师和家长和优势,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应用的德育实践性课程。
东莞市凤岗镇政府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将兴贤、三联、五联、天堂围、竹塘、竹尾田六所村办小学一起并入中心小学,学生由原来的800多人增加到1900多人,老师从原来30人增加到100多人。当地户籍的学生占了40%,新莞人子女占了60%,这些农村和城镇学生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的家庭结构有什么特点?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对于联合办学的学校来说,家教互助显得尤为迫切。
家校互助德育课程是时代对新型家长价值观的呼唤。现代社会的功利取向和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孩子考到高分,而忽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所以,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家校互助的形式有助于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德育实践活动更好地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1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课程的特点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家庭和社会的需要和问题进行的课程,利用教师、家长自身的优势,结合社区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补充了学校教育资源,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家庭发展的需要。因此,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1 家庭现实生成性: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具有很强的家庭现实生成性。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从学生的家庭出发,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具有现实生成。这样,德育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家庭现实和实际,学生能从他所能接触的生活情景和资源中收集到有用的资料,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活动的目的更有成效。 在家校互助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家庭经历和父母的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并让学生获得实际发展性的体验,并且通过父母的共同参与和老师的必要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操、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1.2 家校互动互助性:我校自从联合办学以来,加上近几年积分入学的学生,学校学生的总人数近有2000人,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四二一型的家庭结构,就是一个家庭由孩子、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家庭成员组成的。这样,家长的人数就是学生人数的6倍,家长的文化水平在高中毕业或以上学历的达90%以上,我们初步统计出,每个家庭都有很好的教育资源。比如: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四年级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客家黄酒的功效和酒后驾驶的危害,就是在家长的参与和帮助之下完成的,我们了解到有几个家长是医生,而且是学中医的,对黄酒的酿制和疗效都很熟悉,于是我们邀请这位医生参与我们的德育实践课题实践研究,指导帮助我们完成了研究了黄酒的“色、香、味”,以及黄酒的功效。学生通过在家校互助、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过程中体验黄酒的酿制,学习研究黄酒的特性,提高了学生互动互助合作意识。因为家长的文化结构多种多样,有层次高、知识渊博的家长,有工程技术一流的家长,有消防能力的家长,有管理跨国企业的家长,也有参加过东江纵队的老前辈家长。正是有这些文化结构多样、分布于社会各个行业、阶层的家庭,组成了在联合办学背景的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可利用家长的个人优势,在老师和家长、学生的互助互动下,更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职业、面向社会的广阔德育空间。
1.3 家校优化统一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们知道,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家庭、社会和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的要素是彼此交融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研究处理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样需要家校互助结合。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密切家校关系,由此形成家庭与学校一致的教育意见,更好地实现了家校互助、和谐统一。我们在开展《进村入户 感知敬老》的德育实践活动课题中,充分考虑了家校优化统一性,把《进村入户 感知敬老》课题的情感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和学生家庭成员的尊老、爱老、敬老的感恩意识,从而营造孝顺老人的社会风气。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动员家长参与到感知老人的各项活动中,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通过到凤岗镇政府的社会事务中心采访本镇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到敬老院探望慰问老人,深入村委会了解调查采访老人节的举办,走访孝顺老人的典型模范家庭等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家长代表从他们所接触的情景和资源中收集活动方案的资料,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以点带面,达到家校教育优化统一性的教育效果。
2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设计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主要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重点,利用家长的优势,把社区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课程的内容关注家庭、社区存在的现实问题,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体现当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在社区生活中提出活动的内容主题,学生和家长代表一起参与社区情景和社会活动,体验社会成员的生活和活动,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在联合办学的背景下,家校互助的德育实践课程包括有交通堵塞、中国式过马路、环境污染、耕地减少、人口增长、老龄化、住房紧张、家庭种植养殖、家庭帮手、家庭特色菜、青少年活动场所、公园、当地的工业园特色、本地社区的风俗、特产、传统节日、人文景观、殊荣人物等等。 在我校在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中,处处彰显着家校的互助和谐。比如四年级德育实践活动主题《和家人一起学礼仪》,充分体现了家校互助课程的特点,《和家人一起学礼仪》德育实践活动需要负责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在酒店当经理的家长、开礼仪公司的家长的协助。在《和家人一起学礼仪》的体验活动中,还要利用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分年级队全体全校家长培训和学习。
这是2012至2013学年学校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安排。
3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的实效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视窗,点燃了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探究实践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道德情操,也树立了家长的正面的教育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牵起家长的手,一起关心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几年,通过实施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家长的志愿服务人数从原来的10人增加到168人,2012年9月家长志愿服务队正式命名为兴贤护苗志愿服务队。兴贤护苗志愿服务队分为安全护卫组、后勤保障组、综合教学组、心灵关爱组。这两年,家长志愿队积极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得到学校和社会一致好评,2012年东莞市凤岗镇授予其“东莞市优秀志愿服务队”光荣称号。这几年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的获奖明显增加,2010年至2012年,学生获奖人次从36人增加到56人,家长的家庭教育知晓率从原来的25%提高到90%。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架起了学生和家长、学生和生活、学生和社会的密切联系的桥梁。
在交往和活动中,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有了很到提升,这两年,在红旗班评比中,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一个学期的扣分逐年减少(起点从100分扣起,扣完为止),说明学生的文明礼仪纪律不断好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下是2010至2012学年的6个学期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纪律扣分统计图
从统计图看出,2010年上学期至2012年下学期,6个学期全校学生文明礼仪纪律扣分依次是81,72,68,62,59,55,曲线向下,说明了扣分逐年减少,反映出学生的习惯养成处于良好的趋势,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在联合办学背景下,实施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之,在实施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过程中,发挥了家庭和社区的优势,学生能够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从生活、社会现实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提出主题,开展各种采访、调查和研究,发展了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联合办学;兴贤护苗;家校互助;体验探究;德育实践
家校互助德育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家长的参与帮助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德育学习的活动,这是结合教师和家长和优势,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应用的德育实践性课程。
东莞市凤岗镇政府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将兴贤、三联、五联、天堂围、竹塘、竹尾田六所村办小学一起并入中心小学,学生由原来的800多人增加到1900多人,老师从原来30人增加到100多人。当地户籍的学生占了40%,新莞人子女占了60%,这些农村和城镇学生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的家庭结构有什么特点?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对于联合办学的学校来说,家教互助显得尤为迫切。
家校互助德育课程是时代对新型家长价值观的呼唤。现代社会的功利取向和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孩子考到高分,而忽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所以,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家校互助的形式有助于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德育实践活动更好地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1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课程的特点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家庭和社会的需要和问题进行的课程,利用教师、家长自身的优势,结合社区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补充了学校教育资源,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家庭发展的需要。因此,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1 家庭现实生成性: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具有很强的家庭现实生成性。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从学生的家庭出发,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具有现实生成。这样,德育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家庭现实和实际,学生能从他所能接触的生活情景和资源中收集到有用的资料,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活动的目的更有成效。 在家校互助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家庭经历和父母的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并让学生获得实际发展性的体验,并且通过父母的共同参与和老师的必要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操、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1.2 家校互动互助性:我校自从联合办学以来,加上近几年积分入学的学生,学校学生的总人数近有2000人,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四二一型的家庭结构,就是一个家庭由孩子、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家庭成员组成的。这样,家长的人数就是学生人数的6倍,家长的文化水平在高中毕业或以上学历的达90%以上,我们初步统计出,每个家庭都有很好的教育资源。比如: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四年级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客家黄酒的功效和酒后驾驶的危害,就是在家长的参与和帮助之下完成的,我们了解到有几个家长是医生,而且是学中医的,对黄酒的酿制和疗效都很熟悉,于是我们邀请这位医生参与我们的德育实践课题实践研究,指导帮助我们完成了研究了黄酒的“色、香、味”,以及黄酒的功效。学生通过在家校互助、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过程中体验黄酒的酿制,学习研究黄酒的特性,提高了学生互动互助合作意识。因为家长的文化结构多种多样,有层次高、知识渊博的家长,有工程技术一流的家长,有消防能力的家长,有管理跨国企业的家长,也有参加过东江纵队的老前辈家长。正是有这些文化结构多样、分布于社会各个行业、阶层的家庭,组成了在联合办学背景的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可利用家长的个人优势,在老师和家长、学生的互助互动下,更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职业、面向社会的广阔德育空间。
1.3 家校优化统一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们知道,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家庭、社会和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的要素是彼此交融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研究处理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样需要家校互助结合。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密切家校关系,由此形成家庭与学校一致的教育意见,更好地实现了家校互助、和谐统一。我们在开展《进村入户 感知敬老》的德育实践活动课题中,充分考虑了家校优化统一性,把《进村入户 感知敬老》课题的情感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和学生家庭成员的尊老、爱老、敬老的感恩意识,从而营造孝顺老人的社会风气。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动员家长参与到感知老人的各项活动中,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通过到凤岗镇政府的社会事务中心采访本镇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到敬老院探望慰问老人,深入村委会了解调查采访老人节的举办,走访孝顺老人的典型模范家庭等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家长代表从他们所接触的情景和资源中收集活动方案的资料,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以点带面,达到家校教育优化统一性的教育效果。
2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设计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主要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重点,利用家长的优势,把社区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课程的内容关注家庭、社区存在的现实问题,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体现当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在社区生活中提出活动的内容主题,学生和家长代表一起参与社区情景和社会活动,体验社会成员的生活和活动,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在联合办学的背景下,家校互助的德育实践课程包括有交通堵塞、中国式过马路、环境污染、耕地减少、人口增长、老龄化、住房紧张、家庭种植养殖、家庭帮手、家庭特色菜、青少年活动场所、公园、当地的工业园特色、本地社区的风俗、特产、传统节日、人文景观、殊荣人物等等。 在我校在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中,处处彰显着家校的互助和谐。比如四年级德育实践活动主题《和家人一起学礼仪》,充分体现了家校互助课程的特点,《和家人一起学礼仪》德育实践活动需要负责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在酒店当经理的家长、开礼仪公司的家长的协助。在《和家人一起学礼仪》的体验活动中,还要利用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分年级队全体全校家长培训和学习。
这是2012至2013学年学校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安排。
3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的实效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视窗,点燃了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探究实践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道德情操,也树立了家长的正面的教育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牵起家长的手,一起关心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几年,通过实施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家长的志愿服务人数从原来的10人增加到168人,2012年9月家长志愿服务队正式命名为兴贤护苗志愿服务队。兴贤护苗志愿服务队分为安全护卫组、后勤保障组、综合教学组、心灵关爱组。这两年,家长志愿队积极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得到学校和社会一致好评,2012年东莞市凤岗镇授予其“东莞市优秀志愿服务队”光荣称号。这几年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的获奖明显增加,2010年至2012年,学生获奖人次从36人增加到56人,家长的家庭教育知晓率从原来的25%提高到90%。联合办学背景下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架起了学生和家长、学生和生活、学生和社会的密切联系的桥梁。
在交往和活动中,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有了很到提升,这两年,在红旗班评比中,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一个学期的扣分逐年减少(起点从100分扣起,扣完为止),说明学生的文明礼仪纪律不断好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下是2010至2012学年的6个学期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纪律扣分统计图
从统计图看出,2010年上学期至2012年下学期,6个学期全校学生文明礼仪纪律扣分依次是81,72,68,62,59,55,曲线向下,说明了扣分逐年减少,反映出学生的习惯养成处于良好的趋势,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在联合办学背景下,实施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之,在实施家校互助德育实践课程过程中,发挥了家庭和社区的优势,学生能够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从生活、社会现实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提出主题,开展各种采访、调查和研究,发展了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