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然困扰着课堂,教师教法陈旧,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学习被动,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鉴于此,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分层教学法、多媒体的利用、栏目设置、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分层教学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其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处理和深化。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听到有人叹息初中数学难教难学。其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是数学科的特点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初中生处于智力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主观因素上是现今的数学课堂大多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主观因素寻找解决的办法。下面,笔者联系一些成功的教学实践,从分层教学法、多媒体的利用、栏目设置、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探究优化课堂的策略,希望能为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一、分层教学优化课堂策略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师生间全面互动的过程。优质的数学课堂表现在学生能尽情投入,教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进步与收获。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外,还应该顾及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何才能做到这个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分层教学及学生间互批的课堂最有效。
在学生间互批及帮教的同时,教师随堂点拨辅导,调动学生多改,从反复的互改中取长补短、加深认识。最后是课堂反馈和小结,教师应在小结中鼓励学生平时能自觉训练,互批互学。这样做既能全面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述方法既充分体现了老师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学生互帮互学。应用这种方式优化了数学课堂,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的教学成绩之所以能在同类学校中屡获前茅,归功于上述教学模式的娴熟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策略
在数学课堂实践中,通过设计教学课件将多媒体用于数学教学,更易达到满意的效果。课堂上,笔者喜欢将多种解题方法的演练呈现在幻灯上,再发放训练题给学生训练,最后在幻灯片上演练训练题,训练与演练相结合。
这样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教学便利,重复往返,熟知解题方法,不仅省时高效,而且加深学生的记忆。这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在传递信息、激发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示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多媒体数学课堂优势尽显
1 从数学科的特点看,多媒体对数学教学优势明显。利用多媒体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成为可能,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学数据得到直观表示,而且还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数学对象和关系的变化,这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并为理解这些本质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达到优化效果。
2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传授《圆周角》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熟悉的“足球射门”的幻灯片,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圆周角”概念。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课堂优化
1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呈现动态直观的模拟数学形象。例如在探讨旋转的性质时,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旋转的性质,使教学重难点轻松突破。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及主干尽早的突出,使学生掌握得较扎实,让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2 运用多媒体,突出数学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如在传授《圆周角》时,利用《几何画板》的拖动功能,直观形象地演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理解知识,更直观通晓教学意图,在探索、观察图形变换活动中,发展几何直觉,突出数学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3 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选择媒体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教学过程、数学知识特征、学生心理结构特点等,并要求教师要理清形象生动与抽象运算、实验归纳与演绎推理、人机交互与情感交流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数学教学完美结合,达到多媒体课堂的最大优化。
三、利用栏目设置内容优化课堂策略
我们中学的数学教材设置了许多的栏目,数学课堂栏目的设置打破了数学教材仅仅作为知识载体的观念,不仅体现了数学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开放性,贯彻了新课程理念,而且使数学教材真正成为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工具。
(一)调整栏目教学顺序,使数学内容得到整合
数学栏目设置实现了教材本身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目的是促进学生发散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数学思维的形成。为了实现这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然而这种开放性的教学,依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教学。预设性的教学需要坚持有序性原则,动态生成的教学需要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产生。否则,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随心所欲、杂乱无章,不能有效地体现教学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只有有原则地调整教学顺序,才能使教学内容达到整合。
(二)细化栏目设置数学问题,使主干更突出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探讨”、“旁栏思考题”等栏目都设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但由于数学教材本身的限制,有些栏目提出的问题过于粗旷或跨度过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细化。细化栏目设置数学问题,可以降低学生思维障碍,减少思考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数学主干更为突出。
四、开展数学活动促进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开展数学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数学化”过程,逐步构建和发展了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将更为有效。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需要学生有心理的投入、身体的投入,通过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等方式,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把客观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成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一)开展问题教学活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最直接手段,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好的教师总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所谓“有效问题”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答或回应,且这种回答或回应能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教学活动的开展终归要优化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必须联系知识的实质,具有一定的深度,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回应,这样才能激活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本要素。
(二)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学探究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活动全过程,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获得丰富的思考,而这些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必将促进学生对数学“三基”理解。它也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价值。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在探究活动中,随着探究的不断展开,新目标、新问题、新发现会不断产生。通过探究,学生不断提出不同寻常、独特、新颖的见解,创造火花不断进发,创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得到逐步形成。
总之,任何学科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优化。构建高效、精彩、师生互动、学生喜爱、充满魅力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创新。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的优化策略,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
(责任编校:白水)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分层教学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其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处理和深化。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听到有人叹息初中数学难教难学。其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是数学科的特点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初中生处于智力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主观因素上是现今的数学课堂大多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主观因素寻找解决的办法。下面,笔者联系一些成功的教学实践,从分层教学法、多媒体的利用、栏目设置、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探究优化课堂的策略,希望能为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一、分层教学优化课堂策略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师生间全面互动的过程。优质的数学课堂表现在学生能尽情投入,教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进步与收获。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外,还应该顾及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何才能做到这个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分层教学及学生间互批的课堂最有效。
在学生间互批及帮教的同时,教师随堂点拨辅导,调动学生多改,从反复的互改中取长补短、加深认识。最后是课堂反馈和小结,教师应在小结中鼓励学生平时能自觉训练,互批互学。这样做既能全面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述方法既充分体现了老师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学生互帮互学。应用这种方式优化了数学课堂,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的教学成绩之所以能在同类学校中屡获前茅,归功于上述教学模式的娴熟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策略
在数学课堂实践中,通过设计教学课件将多媒体用于数学教学,更易达到满意的效果。课堂上,笔者喜欢将多种解题方法的演练呈现在幻灯上,再发放训练题给学生训练,最后在幻灯片上演练训练题,训练与演练相结合。
这样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教学便利,重复往返,熟知解题方法,不仅省时高效,而且加深学生的记忆。这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在传递信息、激发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示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多媒体数学课堂优势尽显
1 从数学科的特点看,多媒体对数学教学优势明显。利用多媒体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成为可能,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学数据得到直观表示,而且还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数学对象和关系的变化,这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并为理解这些本质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达到优化效果。
2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传授《圆周角》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熟悉的“足球射门”的幻灯片,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圆周角”概念。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课堂优化
1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呈现动态直观的模拟数学形象。例如在探讨旋转的性质时,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旋转的性质,使教学重难点轻松突破。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及主干尽早的突出,使学生掌握得较扎实,让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2 运用多媒体,突出数学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如在传授《圆周角》时,利用《几何画板》的拖动功能,直观形象地演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理解知识,更直观通晓教学意图,在探索、观察图形变换活动中,发展几何直觉,突出数学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3 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选择媒体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教学过程、数学知识特征、学生心理结构特点等,并要求教师要理清形象生动与抽象运算、实验归纳与演绎推理、人机交互与情感交流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数学教学完美结合,达到多媒体课堂的最大优化。
三、利用栏目设置内容优化课堂策略
我们中学的数学教材设置了许多的栏目,数学课堂栏目的设置打破了数学教材仅仅作为知识载体的观念,不仅体现了数学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开放性,贯彻了新课程理念,而且使数学教材真正成为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工具。
(一)调整栏目教学顺序,使数学内容得到整合
数学栏目设置实现了教材本身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目的是促进学生发散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数学思维的形成。为了实现这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然而这种开放性的教学,依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教学。预设性的教学需要坚持有序性原则,动态生成的教学需要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产生。否则,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随心所欲、杂乱无章,不能有效地体现教学的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只有有原则地调整教学顺序,才能使教学内容达到整合。
(二)细化栏目设置数学问题,使主干更突出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探讨”、“旁栏思考题”等栏目都设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但由于数学教材本身的限制,有些栏目提出的问题过于粗旷或跨度过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细化。细化栏目设置数学问题,可以降低学生思维障碍,减少思考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数学主干更为突出。
四、开展数学活动促进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开展数学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数学化”过程,逐步构建和发展了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将更为有效。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需要学生有心理的投入、身体的投入,通过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等方式,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把客观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成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一)开展问题教学活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最直接手段,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好的教师总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所谓“有效问题”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答或回应,且这种回答或回应能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教学活动的开展终归要优化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必须联系知识的实质,具有一定的深度,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回应,这样才能激活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本要素。
(二)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学探究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活动全过程,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获得丰富的思考,而这些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必将促进学生对数学“三基”理解。它也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价值。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在探究活动中,随着探究的不断展开,新目标、新问题、新发现会不断产生。通过探究,学生不断提出不同寻常、独特、新颖的见解,创造火花不断进发,创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得到逐步形成。
总之,任何学科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优化。构建高效、精彩、师生互动、学生喜爱、充满魅力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创新。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的优化策略,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