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屏风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更是凝聚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内涵和礼仪制度的文物,在我国家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屏风历史久远,《物原》中有“禹作屏”的说法。《史记·孟尝君列传》中也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作为具备实用功能的物品,屏风在室内起到美化、格挡和协调空间的作用。明代以后,屏风的制作工艺融入了木雕镶嵌手法,精雕细刻,奢华富丽,满足了中国古代家具“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设计要求,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清代更是将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应用在屏风的制作上,屏风艺术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清代屏风的制作采用雕、嵌、描、绘、堆漆、剔犀、镶金、饰件等手法,工艺精湛,锼镂雕剔巧夺天工,表现出大中有小,强弱虚实的对比关系,有“远看大体(轮廓),近看细小(局部)”的效果。
陕西户县现有一架馆藏清代木雕屏风,原为一商贾大户所有。这架屏风形体较大,气魄雄伟,多种工艺结合,多种材料并用,木雕刀法洗练,层次分明,纹样疏密适宜,虚实相生,镶嵌材料精良,虽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基本完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
屏风高348厘米,共12扇,扇宽56厘米,总长672厘米。主材选用核桃木,屏芯为方格型木骨架,以绢绫裱装,可悬挂书画条幅,最外侧两扇格芯旁雕八仙图案。屏芯上下设涤环板,雕饰瓶、杯、炉、盒、棋、文房四宝等博古图案和蟠桃、莲花、如意、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屏风雕刻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阴刻、线描等雕刻工艺,以及骨嵌、木嵌、石嵌、百宝嵌等装饰手法,镶嵌用材质有紫檀、花梨、牛骨、玉石、玛瑙等,巧妙地利用不同材质的色泽和质感,使画面颜色丰富、鲜亮且具有层次。画面构思巧妙,刻画细腻,人物表情各异,神态生动自然,古树苍劲,山石嶙峋,加之多种雕刻工艺和装饰手法的运用,使屏风显得华贵典雅,气韵不凡。
裙板则雕刻有12幅以历史故事、戏剧情节等为题材的浮雕图案,画面宽38厘米,高54厘米。所雕刻的故事主题鲜明,每一个故事旁边还配有一首五言诗,画面分别是漫步游春、隔楹赏莲、拜桃祈寿、偕儿访师、圯桥进履、孟母教子、孔融让梨、云长秉礼、狗咬赵盾、五更谏草、牛角挂书、哭竹生笋等。这十几幅故事图充分表达了古人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真美善的理解以及对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崇尚。例如:
孟母教子图 屋内一妇人坐于圆凳,手持书卷,为面前的孩子讲读。配诗曰:“孟母三迁教,至今有令名,偶临开鲁地,犹听断机声。”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广泛,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坚守志节,含辛茹苦地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牛角挂书图 一农夫肩扛梨杖跟在一头黄牛后边,手持书卷边走边读,远处有一牧童骑于牛背。配诗曰:“志士勤稽古,耕田不廢书,种禾情汲汲,挂角诵徐徐。”牛角挂书讲的是隋末文学家李密的故事。李密少时生性灵活,曾在朝中当差,但是不被隋炀帝赏识,于是便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牛出门看朋友,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且行且读。途中被越国公杨素看见,询问,方知李密正读《项羽传》,杨素不胜赞叹,此事后来被传为佳话。
孔融让梨图 房内坐着一位妇人,桌上放一盘梨,门外阶下有一小孩手举一只梨,递给另一少年。配诗曰:“特达恪恭意,让梨便有才,为思知礼日,四岁一孩童。”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德故事,很多家长都用此故事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谦让。
哭竹生笋图 屋中坐一老妇人,屋外一片竹林,一男子抱竹而哭,地上生出几根竹笋。配诗曰:竹箭各生时,寒冬岂分支,只缘天地格,产处究何缘。哭竹生笋是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三国江夏人宗孟,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云长秉礼图 左侧刻画红面长髯的关羽形象,他右手持偃月刀,左手抚髯,旁边一军士持刀举旗,面前有一妇人和一孩童做拜状。配诗曰:秉礼昭风火,龟蒙压镇东,试思谁创守,庸碌敢争功。三国时关羽和刘备的夫人被曹操软禁在许都,为了试探关羽,曹操只给一间房让他们住,关羽就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对关羽佩服至极,就给关羽居住的院子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狗咬赵盾图 画面正中一条狗正扑咬手持朝笏的赵盾,后边一武士举棍打狗。配诗曰:“晋相为民望,立朝意气扬,谁设观剑计,呼獒吠忠良。”狗咬赵盾是秦腔传统曲目《赵氏孤儿》中的情节。春秋时,晋灵公被弑,景公嗣位,向朝臣问起灵公被刺之事。奸臣屠岸贾乘机上奏,妄称土番所进灵獒能识忠奸,景公命当殿一试。贾早欲加害赵盾,事先雕赵盾形象着以赵盾服装,胸挂羊肉,使獒犬饿而食之。此时獒犬上殿一见赵盾,即扑咬之。秦继明棒打獒犬,当殿被杀。
这架屏风选材精良,技艺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上面雕刻的故事题材寓意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认识。“漫步游春”“隔楹赏莲”“拜桃祈寿”这三则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吉祥事物的美好追求;“孔融让梨”“哭竹生笋”则讲述尊老爱幼、孝悌之道的伦理教义,“孟母教子”“偕儿访师”“牛角挂书”“圯桥进履”教育人勤奋读书,养成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云长秉礼”“狗咬赵盾”“五更谏草”宣扬了大义识礼、公忠为民的操守意志。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有惩恶扬善,激人奋进的教育意义。■
陕西户县现有一架馆藏清代木雕屏风,原为一商贾大户所有。这架屏风形体较大,气魄雄伟,多种工艺结合,多种材料并用,木雕刀法洗练,层次分明,纹样疏密适宜,虚实相生,镶嵌材料精良,虽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基本完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
屏风高348厘米,共12扇,扇宽56厘米,总长672厘米。主材选用核桃木,屏芯为方格型木骨架,以绢绫裱装,可悬挂书画条幅,最外侧两扇格芯旁雕八仙图案。屏芯上下设涤环板,雕饰瓶、杯、炉、盒、棋、文房四宝等博古图案和蟠桃、莲花、如意、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屏风雕刻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阴刻、线描等雕刻工艺,以及骨嵌、木嵌、石嵌、百宝嵌等装饰手法,镶嵌用材质有紫檀、花梨、牛骨、玉石、玛瑙等,巧妙地利用不同材质的色泽和质感,使画面颜色丰富、鲜亮且具有层次。画面构思巧妙,刻画细腻,人物表情各异,神态生动自然,古树苍劲,山石嶙峋,加之多种雕刻工艺和装饰手法的运用,使屏风显得华贵典雅,气韵不凡。
裙板则雕刻有12幅以历史故事、戏剧情节等为题材的浮雕图案,画面宽38厘米,高54厘米。所雕刻的故事主题鲜明,每一个故事旁边还配有一首五言诗,画面分别是漫步游春、隔楹赏莲、拜桃祈寿、偕儿访师、圯桥进履、孟母教子、孔融让梨、云长秉礼、狗咬赵盾、五更谏草、牛角挂书、哭竹生笋等。这十几幅故事图充分表达了古人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真美善的理解以及对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崇尚。例如:
孟母教子图 屋内一妇人坐于圆凳,手持书卷,为面前的孩子讲读。配诗曰:“孟母三迁教,至今有令名,偶临开鲁地,犹听断机声。”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广泛,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坚守志节,含辛茹苦地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牛角挂书图 一农夫肩扛梨杖跟在一头黄牛后边,手持书卷边走边读,远处有一牧童骑于牛背。配诗曰:“志士勤稽古,耕田不廢书,种禾情汲汲,挂角诵徐徐。”牛角挂书讲的是隋末文学家李密的故事。李密少时生性灵活,曾在朝中当差,但是不被隋炀帝赏识,于是便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牛出门看朋友,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且行且读。途中被越国公杨素看见,询问,方知李密正读《项羽传》,杨素不胜赞叹,此事后来被传为佳话。
孔融让梨图 房内坐着一位妇人,桌上放一盘梨,门外阶下有一小孩手举一只梨,递给另一少年。配诗曰:“特达恪恭意,让梨便有才,为思知礼日,四岁一孩童。”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德故事,很多家长都用此故事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谦让。
哭竹生笋图 屋中坐一老妇人,屋外一片竹林,一男子抱竹而哭,地上生出几根竹笋。配诗曰:竹箭各生时,寒冬岂分支,只缘天地格,产处究何缘。哭竹生笋是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三国江夏人宗孟,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云长秉礼图 左侧刻画红面长髯的关羽形象,他右手持偃月刀,左手抚髯,旁边一军士持刀举旗,面前有一妇人和一孩童做拜状。配诗曰:秉礼昭风火,龟蒙压镇东,试思谁创守,庸碌敢争功。三国时关羽和刘备的夫人被曹操软禁在许都,为了试探关羽,曹操只给一间房让他们住,关羽就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对关羽佩服至极,就给关羽居住的院子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狗咬赵盾图 画面正中一条狗正扑咬手持朝笏的赵盾,后边一武士举棍打狗。配诗曰:“晋相为民望,立朝意气扬,谁设观剑计,呼獒吠忠良。”狗咬赵盾是秦腔传统曲目《赵氏孤儿》中的情节。春秋时,晋灵公被弑,景公嗣位,向朝臣问起灵公被刺之事。奸臣屠岸贾乘机上奏,妄称土番所进灵獒能识忠奸,景公命当殿一试。贾早欲加害赵盾,事先雕赵盾形象着以赵盾服装,胸挂羊肉,使獒犬饿而食之。此时獒犬上殿一见赵盾,即扑咬之。秦继明棒打獒犬,当殿被杀。
这架屏风选材精良,技艺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上面雕刻的故事题材寓意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认识。“漫步游春”“隔楹赏莲”“拜桃祈寿”这三则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吉祥事物的美好追求;“孔融让梨”“哭竹生笋”则讲述尊老爱幼、孝悌之道的伦理教义,“孟母教子”“偕儿访师”“牛角挂书”“圯桥进履”教育人勤奋读书,养成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云长秉礼”“狗咬赵盾”“五更谏草”宣扬了大义识礼、公忠为民的操守意志。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有惩恶扬善,激人奋进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