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是会计信息的内在要求,而会计信息的失真,恰是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系统、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看似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实则成因不一、背景复杂,既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作风不细、粗枝大叶问题,也有不当政绩观所致的虚假数字;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是个务须源头溯因、多措并举的管理学命题,惟其做实选人、用人、制度、监管等系统性堵漏工作,方能超前防范、本源根治。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成因 对策
随着军财软件的日臻完善与不断升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虽得以源头围剿、系统监控,但缘于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一时难以彻底根除。现结合财务工作实践,就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危害及对策,浅析如下。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
1.1原始凭证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缘于原始凭据有假,原始凭据真实,只要输入过程无误,结果信息必真实可靠。以礼品为例,按会计制度要求,本无法入帐,但个别单位却以办公用品之名入账,导致凭据失真。还有虚列数额失真,但在原始凭据失真中,确有成本上的故意少写,但购物发票上少写的却没有。
1.2凭证科目填错。在账簿设置和科目的使用上,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和切确性,使资金的收支渠道不能正确地被划分,致使会计信息发生人为偏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接待为例,理应列入特支费里,但会计下账时一看特支费已超支,便列入业务费里,此为科目填写失真。会计之所明知不可,却又惯性填写,无非是想平衡预算,不至于单项预算超支。求实而论,凭证科目填写错误,无外乎主观的无意或有意,无意者极少或没有,多为有意而为之。
1.3会计报表失真。每一份帐、表不符的背后,皆有其特定的隐情:①低收高报,少列成本。此类帐、表,意在彰显阶段性政绩,故而在报表、汇报材料中,故意虚报数字。②高收低报,多列成本。此类帐、表,一般都是多收少報、私设金库、体外循环。③虚列项目,成本注水。本来没有的项目,却编出一个项目。总之,会计账、表失真,要么是少做成本、多做收入;要么少报收入、多报成本。
1.4帐目打点杂乱。账目杂乱,泛指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其成因:①记帐时科目乱记。②本应及时催讨的债务,却借由不予清理。③该清理的呆死帐目,不予清理。④外欠往来帐或资金,虽催讨回来了,却未入帐,更未予清理,欠帐仍挂着。帐目打点杂乱,概分三种心理:①惰性心理,唯恐给自己带来麻烦、责任。②从中渔利,浑水摸鱼。③故意混乱,使之难辨。但凡帐目打点杂乱者,多属于明知故犯。
1.5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失真主要指虚列开支;①虚增成本。以维修为例,本来只花3.2万元,却报账4.5万,多报出的1.3万元,从背后流入私囊。②虚降成本。为彰显自己的工作魄力,账面上有意高本底报。此外,在账目支出上,也不乏虚列支出者。其伎俩:要么多列,以套取现金;要么少列,借以显示政绩。
1.6资产信息失真。资产信息失真主要指:①单位核算不正规,购买的物品不进行资产核算。②虽说进行了资产核算,却资产去向不明,等于帐上有,实物却没了。财务规定,凡使用一年以上,价值500元以上的公物,皆应列为单位资产;够资产而不进行资产核算的,无论资产的价值多大,都属违反财务规程。资产信息失真,分两种情形:一是帐上没有登记的,大都随使用者调出而物随人流;即便实物还在,也大多账上少、实物多。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1信息失真,决策失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财务工作必须遵从、恪守的职业规则。无可否认的是,基于会计自身业务素质或其它因素,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时还很难根除,并给相关决策带来一定隐患。诚然,会计信息失真不一定是多大的数额,有的仅表现为数字的渐次升、降,或仅为一组趋势性的信息。
2.2监管失察,滋生私欲。求实而论,尽管在财务制度防范上,业已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监督制度、牵制制度,从经费收支、资金存放、借款垫款,到领导监督、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均有一套完善的业务制度,并配以领导与部门、财务与部门、财务内部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但实际工作中难免监管流于形式,为不法行为提供了机遇与土壤。
2.3公物私占,资产流失。单位资产来自三个方面——上级配发、单位购建和社会馈赔。其中购置和建造是部队资产的主要渠道,也是资产管理的重点。就制度而言,尽管财务部门在资产价值总量的核算与控制上,从预算管理、资产购建,到资产变动、资产处置,均有明确的要求与程序,但在执行过程中仍不乏公物私占、资产流失现象,并助长了私欲的膨胀。
2.4群众积怨,组织失信。财务信息失真,无论是低收高报、少列成本,还是高收低报、多列成本,都使然于某种私欲。纵使假帐做得再滴水不漏,但假的毕竟是假的,终有水落石出、东窗事发之日。对此,最为敏感的莫过于群众,即便是组织失察,也难脱众怨,并失之于群众的信任。
2.5虚报数字,德正不端。毋庸讳言,除个别信息失真于属于财务人员素质因素外,多数系授意于他人的政绩需要,即基于迎检、考核、评比、晋职等现实需要,而虚报数字、蒙混过关;要么是虚列项目,图谋一己之私。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所不允许的,即便所呈的虚假数字无个人私利,也应坚决予以杜绝。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严把会计选任入口。在财务人员的选任上,务必挑选责任心强、业务过硬、原则性强的人。一个出色的会计,必须具有原则面前、不徇私情的正直感,哪怕是得罪单位主管,也照样原则面前不让步。当然,选后的培训、教育,也必须跟上。
3.2管住原始凭据源头。消除和修正不法会计行为,必须从原始凭据源头入手:一是要强化会计的职责意识,筑牢人为造假壁垒;二是除科学、准确记帐外,会计必须勇于抵制一切违返财务制度的行为,哪怕是单位主管的违规苗头;三是坚持疏堵并举,可以财务专题教育的方式,宣讲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要求,营造真实、规范的会计环境。 3.3做实党委理财末端。基层理财,必须健全监督机制,对各项经费的流向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三位一体式监管,随时掌握和了解本级财经状况。一是党委要带头学习相关财务制度,增强依法理财观念;二是发扬经济民主,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维护财经纪律;三是督导财务人员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科学理财。
3.4严格财务审计监督。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做实本级财务监管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上级的检查与审计;上级检查组,要勇于叫真章、不怕得罪人,以期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进而以透明理财、依法理财真正保护干部。遗憾的是,缘于怕得罪人的心理,个别检查徒走形式与过程。
3.5抓好会计在职教育。应正视的是,有的财务人员尽管主观上无造假帐之念,但由于自身业务素质、从业经验之故,导致账账之间、账实之间、账表之间数字不符。可见,无论出于何种情形,财务人员的在职教育尤其不可缺位,务必使其不断充电、提高素质、防患未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6尽力保持会计稳定。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既有益于单位针对瓶颈、科学决策,避免理财纰漏,也有利于防止资产的人为流失。就此而言,财务人员每有更换,前任累积的财务信息,继任者很难全部承接、续办,甚至是新人不理旧帐。当然,强调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对个别私欲重、品德差者的包容,而是以德才兼备、纯洁队伍为前提。
四、结语
限于诸多现实因素,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尽管很难一时得以根治,但只要做实做细三个层面的防范工作——财务人员的守德展才、单位考评的客观公允、业务监管的常態精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便失去了或存土壤。诚然,欲从本源上归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尚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且需持之以恒、功在不舍。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中国外资,2013(09):161+163.
[2]黄福基.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11):149-150.
[3]张翠娟.会计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改进探析[J].财会通讯,2017(34):102-105.
作者简介:
王静雅(1991-)女,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会计学),研究方向:部队财务管理。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成因 对策
随着军财软件的日臻完善与不断升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虽得以源头围剿、系统监控,但缘于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一时难以彻底根除。现结合财务工作实践,就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危害及对策,浅析如下。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
1.1原始凭证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缘于原始凭据有假,原始凭据真实,只要输入过程无误,结果信息必真实可靠。以礼品为例,按会计制度要求,本无法入帐,但个别单位却以办公用品之名入账,导致凭据失真。还有虚列数额失真,但在原始凭据失真中,确有成本上的故意少写,但购物发票上少写的却没有。
1.2凭证科目填错。在账簿设置和科目的使用上,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和切确性,使资金的收支渠道不能正确地被划分,致使会计信息发生人为偏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接待为例,理应列入特支费里,但会计下账时一看特支费已超支,便列入业务费里,此为科目填写失真。会计之所明知不可,却又惯性填写,无非是想平衡预算,不至于单项预算超支。求实而论,凭证科目填写错误,无外乎主观的无意或有意,无意者极少或没有,多为有意而为之。
1.3会计报表失真。每一份帐、表不符的背后,皆有其特定的隐情:①低收高报,少列成本。此类帐、表,意在彰显阶段性政绩,故而在报表、汇报材料中,故意虚报数字。②高收低报,多列成本。此类帐、表,一般都是多收少報、私设金库、体外循环。③虚列项目,成本注水。本来没有的项目,却编出一个项目。总之,会计账、表失真,要么是少做成本、多做收入;要么少报收入、多报成本。
1.4帐目打点杂乱。账目杂乱,泛指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其成因:①记帐时科目乱记。②本应及时催讨的债务,却借由不予清理。③该清理的呆死帐目,不予清理。④外欠往来帐或资金,虽催讨回来了,却未入帐,更未予清理,欠帐仍挂着。帐目打点杂乱,概分三种心理:①惰性心理,唯恐给自己带来麻烦、责任。②从中渔利,浑水摸鱼。③故意混乱,使之难辨。但凡帐目打点杂乱者,多属于明知故犯。
1.5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失真主要指虚列开支;①虚增成本。以维修为例,本来只花3.2万元,却报账4.5万,多报出的1.3万元,从背后流入私囊。②虚降成本。为彰显自己的工作魄力,账面上有意高本底报。此外,在账目支出上,也不乏虚列支出者。其伎俩:要么多列,以套取现金;要么少列,借以显示政绩。
1.6资产信息失真。资产信息失真主要指:①单位核算不正规,购买的物品不进行资产核算。②虽说进行了资产核算,却资产去向不明,等于帐上有,实物却没了。财务规定,凡使用一年以上,价值500元以上的公物,皆应列为单位资产;够资产而不进行资产核算的,无论资产的价值多大,都属违反财务规程。资产信息失真,分两种情形:一是帐上没有登记的,大都随使用者调出而物随人流;即便实物还在,也大多账上少、实物多。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1信息失真,决策失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财务工作必须遵从、恪守的职业规则。无可否认的是,基于会计自身业务素质或其它因素,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时还很难根除,并给相关决策带来一定隐患。诚然,会计信息失真不一定是多大的数额,有的仅表现为数字的渐次升、降,或仅为一组趋势性的信息。
2.2监管失察,滋生私欲。求实而论,尽管在财务制度防范上,业已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监督制度、牵制制度,从经费收支、资金存放、借款垫款,到领导监督、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均有一套完善的业务制度,并配以领导与部门、财务与部门、财务内部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但实际工作中难免监管流于形式,为不法行为提供了机遇与土壤。
2.3公物私占,资产流失。单位资产来自三个方面——上级配发、单位购建和社会馈赔。其中购置和建造是部队资产的主要渠道,也是资产管理的重点。就制度而言,尽管财务部门在资产价值总量的核算与控制上,从预算管理、资产购建,到资产变动、资产处置,均有明确的要求与程序,但在执行过程中仍不乏公物私占、资产流失现象,并助长了私欲的膨胀。
2.4群众积怨,组织失信。财务信息失真,无论是低收高报、少列成本,还是高收低报、多列成本,都使然于某种私欲。纵使假帐做得再滴水不漏,但假的毕竟是假的,终有水落石出、东窗事发之日。对此,最为敏感的莫过于群众,即便是组织失察,也难脱众怨,并失之于群众的信任。
2.5虚报数字,德正不端。毋庸讳言,除个别信息失真于属于财务人员素质因素外,多数系授意于他人的政绩需要,即基于迎检、考核、评比、晋职等现实需要,而虚报数字、蒙混过关;要么是虚列项目,图谋一己之私。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所不允许的,即便所呈的虚假数字无个人私利,也应坚决予以杜绝。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严把会计选任入口。在财务人员的选任上,务必挑选责任心强、业务过硬、原则性强的人。一个出色的会计,必须具有原则面前、不徇私情的正直感,哪怕是得罪单位主管,也照样原则面前不让步。当然,选后的培训、教育,也必须跟上。
3.2管住原始凭据源头。消除和修正不法会计行为,必须从原始凭据源头入手:一是要强化会计的职责意识,筑牢人为造假壁垒;二是除科学、准确记帐外,会计必须勇于抵制一切违返财务制度的行为,哪怕是单位主管的违规苗头;三是坚持疏堵并举,可以财务专题教育的方式,宣讲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要求,营造真实、规范的会计环境。 3.3做实党委理财末端。基层理财,必须健全监督机制,对各项经费的流向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三位一体式监管,随时掌握和了解本级财经状况。一是党委要带头学习相关财务制度,增强依法理财观念;二是发扬经济民主,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维护财经纪律;三是督导财务人员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科学理财。
3.4严格财务审计监督。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做实本级财务监管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上级的检查与审计;上级检查组,要勇于叫真章、不怕得罪人,以期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进而以透明理财、依法理财真正保护干部。遗憾的是,缘于怕得罪人的心理,个别检查徒走形式与过程。
3.5抓好会计在职教育。应正视的是,有的财务人员尽管主观上无造假帐之念,但由于自身业务素质、从业经验之故,导致账账之间、账实之间、账表之间数字不符。可见,无论出于何种情形,财务人员的在职教育尤其不可缺位,务必使其不断充电、提高素质、防患未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6尽力保持会计稳定。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既有益于单位针对瓶颈、科学决策,避免理财纰漏,也有利于防止资产的人为流失。就此而言,财务人员每有更换,前任累积的财务信息,继任者很难全部承接、续办,甚至是新人不理旧帐。当然,强调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对个别私欲重、品德差者的包容,而是以德才兼备、纯洁队伍为前提。
四、结语
限于诸多现实因素,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尽管很难一时得以根治,但只要做实做细三个层面的防范工作——财务人员的守德展才、单位考评的客观公允、业务监管的常態精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便失去了或存土壤。诚然,欲从本源上归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尚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且需持之以恒、功在不舍。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中国外资,2013(09):161+163.
[2]黄福基.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11):149-150.
[3]张翠娟.会计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改进探析[J].财会通讯,2017(34):102-105.
作者简介:
王静雅(1991-)女,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会计学),研究方向:部队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