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一个学校的发展应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为此,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确立了“发展学校优先发展教师,发展教师优先发展干部”的办学思想。学校通过建立发展机制、实施四大工程、科研兴校、拓展交流渠道,来提升教师发展水平。
关键词:教师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03-2
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才有高品位的学校。教师幸福成长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就是以人为本,拓贤为师,形成群英荟萃的教师群体。这条生命线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学生要发展,教师先发展”的理念,把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学校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即在学校内部构建起来的和睦、协调、融洽、有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教师提供一个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通过“读名著”、“拜名师”、“访名校”、“寻名胜”增长教师的学识魅力;通过“师德”、“理念”、“语言”、“行为”、“文字”、“外貌”等形象方面的塑造,提升教师的形象魅力;通过“质疑”、“对比”、“归纳”、“换位”等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魅力。学校以“市333工程”为引领,以推行“校内教师职级制”为抓手,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建立发展机制,打造教师发展空间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发展定位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品牌学校。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我校果断提出了“以优先发展教师促进学校的高位发展”这一思路。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结合“市333工程”,从学校实际出发,成立了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名师工作室,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亲自抓,由名师工作室具体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相继制定出台了《教师职级制》、《“名师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学校高层次人才评选考核办法》等教师发展机制,打造教师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这一系列教师发展机制的引领培养下,学校的名师引领效果显著。在“市333名师工程”两个批次评选中,学校共有55人入选,其中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人数达13人,这一人数在同级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根据校《教师职级制》中“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评选办法,学校已评选出首批三个层次的教师41人,占学校教师总数三分之一的优秀教师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高品位,深内涵发展。
二、实施四大工程,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在我的建议下,学校出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工程”,即:教学视导工程,青蓝结对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全员读书工程,为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搭建发展平台。笔者向全校教师提出了“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要求,并带头践行着。通过教学视导工程,紧盯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青蓝结对工程”,制定培养青年教师一揽子计划,多方面打造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名师引领工程”,彰显骨干教师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鼓励全体教师争先创优,提高专业素养,引领学校科学发展;通过“全员读书工程”,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激发教师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反思,最终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在实施“四大工程”活动中,学校注重把握好“一个方向”,抓好“两个关键”,确保“三个落实”。把握好“一个方向”就是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抓好“两个关键”,一是强化过程管理,二是提升科研含量。确保“三个落实”,即对象落实,责任落实,活动落实。近年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赵立新老师在2012年省基础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姚峰老师在2011年江苏省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获城市组一等奖;另有7人在2011、2012年连云港市基础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
三、科研兴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十二五”伊始,学校把“打造市内一流、省内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学校”作为五年办学的宏观目标。学校出台了《教科研奖励办法》、《教科研管理办法》、《科研课题评价标准》、《教研组管理条例》及《优秀教研组评选规则》。这些管理制度为“十二五”以来学校取得各项科研成果产生了制度性的奠基作用,2011年学校初中语文、数学教研组被市教育局评为“最具影响力教研组”,有八位教师获市级科研奖。
“十二五”以来,学校引领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外”字当头的校本特色,先后邀请了大批专家来校讲学,开拓了教师的科研视野,激发了教师的科研兴趣,指引了教师的科研方向,催生了一大批“草根式”课题。“十二五”以来,学校各类市级课题立项四十余项,2012年,学校获市教育局颁发的“课题立项突出进步奖”。此外,学校领导登高望远,引领教科研骨干教师关注中央教科院、省教科院、省教研室的“十二五”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全国、省级课题立项工作中已经打开了新的局面。这样,全国、省级规划课题、市级中长期规划课题以及短期课题的草根化研究就构成了富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宏观、中观、微观的课题研究框架,在这一框架的支撑及指引下,学校教师教科研热情空前高涨,仅2011年,教师在市级以上主流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在省“师陶杯”、“五四杯”、市“五四杯”等论文大赛中共计六十余人次获奖,2011年市“五四杯”论文大赛中获奖奖次及人数列全市前茅。
四、拓展交流渠道,提升教师发展水平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笔者和其他校领导多方位拓展交流渠道,发挥个人关系,多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到我校培训教师。仅今年上半年学校就邀请了全国外语特色学校理事长孙宝泉、原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导许家金、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尤建中等专家来校讲学,跟进指导,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专业成长。选派多批教学骨干前往南京外国语学校、温州二十一中、南通海门中学、苏州立达中学等校学习考察。学校还组建了以校长为团长的“新课改后优化教学策略研讲团”,近50位骨干教师自愿参加了研讲团,先后与云南省南华县民族中学等省市内外的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虽是针对大学而言,我认为同样适用于中学教育。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以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一个学校的发展应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正是有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支撑起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这座真正意义上的“高楼大厦”,正是有了一支优秀教师团队的发展与提升,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这所港城名校才得以健康高位发展。
关键词:教师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03-2
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才有高品位的学校。教师幸福成长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就是以人为本,拓贤为师,形成群英荟萃的教师群体。这条生命线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学生要发展,教师先发展”的理念,把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学校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即在学校内部构建起来的和睦、协调、融洽、有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教师提供一个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通过“读名著”、“拜名师”、“访名校”、“寻名胜”增长教师的学识魅力;通过“师德”、“理念”、“语言”、“行为”、“文字”、“外貌”等形象方面的塑造,提升教师的形象魅力;通过“质疑”、“对比”、“归纳”、“换位”等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魅力。学校以“市333工程”为引领,以推行“校内教师职级制”为抓手,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建立发展机制,打造教师发展空间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发展定位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品牌学校。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我校果断提出了“以优先发展教师促进学校的高位发展”这一思路。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结合“市333工程”,从学校实际出发,成立了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名师工作室,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亲自抓,由名师工作室具体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相继制定出台了《教师职级制》、《“名师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学校高层次人才评选考核办法》等教师发展机制,打造教师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这一系列教师发展机制的引领培养下,学校的名师引领效果显著。在“市333名师工程”两个批次评选中,学校共有55人入选,其中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人数达13人,这一人数在同级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根据校《教师职级制》中“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评选办法,学校已评选出首批三个层次的教师41人,占学校教师总数三分之一的优秀教师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高品位,深内涵发展。
二、实施四大工程,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在我的建议下,学校出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工程”,即:教学视导工程,青蓝结对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全员读书工程,为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搭建发展平台。笔者向全校教师提出了“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要求,并带头践行着。通过教学视导工程,紧盯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青蓝结对工程”,制定培养青年教师一揽子计划,多方面打造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名师引领工程”,彰显骨干教师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鼓励全体教师争先创优,提高专业素养,引领学校科学发展;通过“全员读书工程”,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激发教师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反思,最终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在实施“四大工程”活动中,学校注重把握好“一个方向”,抓好“两个关键”,确保“三个落实”。把握好“一个方向”就是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抓好“两个关键”,一是强化过程管理,二是提升科研含量。确保“三个落实”,即对象落实,责任落实,活动落实。近年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赵立新老师在2012年省基础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姚峰老师在2011年江苏省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获城市组一等奖;另有7人在2011、2012年连云港市基础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
三、科研兴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十二五”伊始,学校把“打造市内一流、省内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学校”作为五年办学的宏观目标。学校出台了《教科研奖励办法》、《教科研管理办法》、《科研课题评价标准》、《教研组管理条例》及《优秀教研组评选规则》。这些管理制度为“十二五”以来学校取得各项科研成果产生了制度性的奠基作用,2011年学校初中语文、数学教研组被市教育局评为“最具影响力教研组”,有八位教师获市级科研奖。
“十二五”以来,学校引领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外”字当头的校本特色,先后邀请了大批专家来校讲学,开拓了教师的科研视野,激发了教师的科研兴趣,指引了教师的科研方向,催生了一大批“草根式”课题。“十二五”以来,学校各类市级课题立项四十余项,2012年,学校获市教育局颁发的“课题立项突出进步奖”。此外,学校领导登高望远,引领教科研骨干教师关注中央教科院、省教科院、省教研室的“十二五”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全国、省级课题立项工作中已经打开了新的局面。这样,全国、省级规划课题、市级中长期规划课题以及短期课题的草根化研究就构成了富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宏观、中观、微观的课题研究框架,在这一框架的支撑及指引下,学校教师教科研热情空前高涨,仅2011年,教师在市级以上主流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在省“师陶杯”、“五四杯”、市“五四杯”等论文大赛中共计六十余人次获奖,2011年市“五四杯”论文大赛中获奖奖次及人数列全市前茅。
四、拓展交流渠道,提升教师发展水平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笔者和其他校领导多方位拓展交流渠道,发挥个人关系,多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到我校培训教师。仅今年上半年学校就邀请了全国外语特色学校理事长孙宝泉、原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导许家金、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尤建中等专家来校讲学,跟进指导,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专业成长。选派多批教学骨干前往南京外国语学校、温州二十一中、南通海门中学、苏州立达中学等校学习考察。学校还组建了以校长为团长的“新课改后优化教学策略研讲团”,近50位骨干教师自愿参加了研讲团,先后与云南省南华县民族中学等省市内外的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虽是针对大学而言,我认为同样适用于中学教育。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以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一个学校的发展应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正是有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支撑起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这座真正意义上的“高楼大厦”,正是有了一支优秀教师团队的发展与提升,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这所港城名校才得以健康高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