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国王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上有些书是你早晚都会去读的,这就像和心仪的姑娘只是对视几秒,就微微一怔,然后觉得天地一新。喜欢和不喜欢本来就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而且即便你找到了道理,那也是全无意义。《在路上》对于我来说属于这种。
  没看过这书的人可能会吃惊一本书的腰封竟然敢印着这样的话,“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而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问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这简直是牛气的一塌糊涂。而全本书只是作者杰克·凯鲁亚克以自己和他的朋友们的遭遇再加上不时地糅入的自传和虚构小说的因素而创作的,他试图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要在美国寻找世界新的价值,进而找到真正的自己。
  全书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最后的那段,“每当太阳西沉,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遥望新泽西上方辽阔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所有未经开垦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可思议地走向西部海岸。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衣阿华州,小伙子们总是不停地骚动喧闹,因为是那片土地使他们如此无法平静。今晚,星星将被隐去,你不知道上帝就在大熊星座上吗?在黑夜完全降临大地,隐没河流,笼罩山峰,遮掩最后一处堤岸之前,夜晚的星辰一定会向大地挥洒下她那璀璨的点点萤光。除了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老,没有人知道前面将会发生什么,没有人。我想念迪安·莫里亚蒂,我甚至想念我们从未找到的迪安·莫里亚蒂,我真的想念迪安·莫里亚蒂。”主人公萨尔的灵魂里是有一股焦虑感和孤独感的,看起来放浪形骸,内心却保守悲伤。他惧怕时间带走他的记忆,他的年轻,他的特立独行,他爱的所有人。那么天真,那么孩子气。可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蓝图只是垮掉一代的幻想,我们终将老去。所有的一切最后也只能成为拍上沙滩的浪花,一点一点消失,然后被遗忘。可是幸运的是我们始终坚信:“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也许是因为本身自己就喜欢流浪的感觉吧,或者说“在路上”的状态,蓝天白云,没有尽头的路,只是不停地走,仿佛生命也会随着里程而得以延伸。我甚至一度认为在路上的态度才是对人生的真正自信---从来不害怕失去,也不在乎得到。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会遇到怎么样的人生正如你你不会想到接下来的旅途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想来还真是奇妙原本互不联系的独立个体,会因为种种原因聚在一起,彼此链接,不问来程,不问归途。这种状态禅宗称为“自在”,道家称为“逍遥”,而凯鲁亚克则称之为“在路上”。书中主人公萨尔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上路,不断地通过旅途中遇到的千姿百态的面孔,来更清楚认识这个混账的世界。也许正如凯鲁亚克在书中所言,“在抵达理想的圣地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放任自流和不甘堕落的十字路口继续徘徊。”
  凯鲁亚克还说:“如果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真正拥有广阔的疆土,阳光和空气,一种是国王,另外一种人就是流浪汉。” 只有孩子才有权利不负责任,可真正不羁的灵魂,不在乎这些,因为他们心中住着高贵的国王。他们永远兴致勃勃地把目光投注在远方,在路上。他们永远对一切事物心怀渴望而又毫无倦意,只是燃烧,燃烧,燃烧。
  许多美好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样的状态,出发即意味着相逢,甚至是温暖的邂逅。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路上的心理或许才是人之常情。这里我想到了主人公萨尔,那个永远不会沉迷安稳生活的随时准备出发的行者,还有迪安·莫里亚蒂,那个不管住在哪里永远把行李箱放在床下时刻准备去路上的疯子。虽然离别总是伤感的,可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世界太大了,梦境与希望既然还在,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向前探身,准备迎接天际的下一个冒险吧。毕竟人生除了苟且和将就,还有梦和远方。
  选择远方的人注定会付出一些代价,萨尔他们无疑付出了许多,以至于许多人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诚然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放弃了安稳生活,但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找到这个世界令人信服的新的价值。即便是付出了一些代价,但面对他们这种好奇带来的自我发现,这些付出又算得了什么?面對那些从从车窗前划过的风景,风景旁经过的路,路上遇到的面孔,这些付出又算得了什么?面对书里那些永远走在路上的国王般高贵的灵魂,这些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坦率地说,这不是一本适合很多人读的书,碎片化的描写和流水账似的记录方式等缺点确实存在。即兴式自发性写作还存在整体布局观不严谨,时间空间的转换无逻辑的问题,但也正因为这个读者获得了畅快自由的阅读体验。到底如何评价,仁者见仁。
  好了就写到这里了,不知怎么结束就让它戛然而止吧。就像这本书里写得,“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没头没脑的结束,萨尔就那样草率的和老莫里亚蒂告别,从此再也没见过。一脚刹车,这里就是路的尽头。一切都结束了。”
其他文献
时代呼唤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创造精神。创新教育是一项开发人潜能的工程,创造是人的本质特点,创造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相信他们能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绩,从而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创造人才;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发展是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的,因此对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不能用一个模式培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因此要因材施教;认识到在人的创造因素发展中,教
期刊
摘 要: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现在大部分老师能够保证练习的时间,但是如何提高写字的效率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巧读帖,观其迹;巧示范,习其法;巧练习,得其心;巧评价,悟其道”四个方面谈谈在一年级常态写字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提高写字效率的。  关键词:写字教学;读帖;示范;练习;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
期刊
有人把余华先生比成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我感觉这是尤其的恰当。  余华先生是山东人,出生于杭州。中学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牙医,之后如鲁迅一样“弃医从文”,后进入县城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先生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我想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文学造诣对余华先生的深刻影响就是从这个时期潜移默化地开始的。余华先生于1984年开始创作小说,他的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
期刊
很多学生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老师留的作文就在学生的抱怨中或复制,或摘抄,或者敷衍了事。要让学生成为有“米”可做的巧妇,那就要找“米”,积累“米”,“米”就是生活。  首先,学生的课堂就是写作的“米”。学生能够把自己在各科课堂学到的知识点串起来,就是学术作文;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精彩的表现,用口头表达出来,就是对人事的叙述作文;在课堂上学生用的学习工具,怎么用的,收获了什么,当时的心理感受所得等,就
期刊
摘 要:小学班级教育,班主任管理非常重要,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影响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热爱学生的班主任,也只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基石、爱、管理、班主任  学校是学生寻求知识的载体,班级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全面负责人。21世纪,素质
期刊
摘 要:农村学校与城市相比,硬件上是弱势,这往往成了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个实际阻碍。其实,农村学校自有其开展活动的优势资源:农村学生有活动的愿望;他们更加贴近生活与大自然;农村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教师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大有可能。  关键词:学习 活动 生活  农村学校与城市相比,虽然有其难于克服的弱势,如教
期刊
摘 要:本篇文章所采用的案例是戏剧剧本,该剧本根据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改写而成,文章通过对阅读剧本教学进行研究,讨论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兴趣。  关键词:高中英语;名著阅读;百万英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语言实践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戏剧教学成为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热门方式。学生通过对英文戏剧作品的研究和学习,体会其文化内涵,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
期刊
摘 要: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仪器设备无论在配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成套仪器可以成批购置,自制教具却麻烦又常出毛病,故而自制教具也就逐渐成为教学中被淡忘的“角色”了。笔者认为,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条件困难时值得提倡,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更不能被淡忘。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那些轻视过程与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初中英语听力落后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新课标对听力技能目标的描述为: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圖;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适当作出反应;能针对所听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有计划、
期刊
摘 要:互动式教学是以构建互动的课堂为目的,特点就是师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老师和学生不再有很多的年龄代沟,双方能够很好地实现交流和对话。如今发展的趋势就是将互动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从互动式教学的定义出发,对互动式教学进行探究,并就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互动式教学能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