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不尽相同,对事物的认知、认同、践行等能力也各有先后。构建校本特质的学科成长能级,可以完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成长能级;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王宣艳(1983.05-),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成长能级”是对“学科育人”的一个聚焦和校本化架构,是一个纵横体系概念。“能”是一个横坐标,是指育人目标的横向规定性,“能”是能力、品格。“级”是一个纵坐标,指的是一个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进阶状态。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要教会学生灵活应用一些方法,从主题或目标出发,积累应对困难的策略和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已有方法的应用,学会总结新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英语课堂中“合作探究”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能级在课堂上的落地。
一、整体架构,主动学习能质疑
据笔者参与的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英语学习中,存在8.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般或者没有兴趣;有13.1%的学生偶尔有学习目标或者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目标。24.3%的学生表示在目前的学习中小组学习不是很多或者几乎没有,17.7%的学生表示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一般不会用到课外的英语学习中;77.9%的作业形式为抄写、读背、做练习题。问卷结果还表明,在英语课上,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是口头表扬,占81.9%,其次是教师和同学肯定的动作或者眼神,占65.5%,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合作表演,占78.48%,其次是小组活动占65.8%。
在学生访谈过程中,20%的同学反映,教师会经常使用中文来辅助教学,有15%的同学反映只是偶尔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大多数时候会感觉课堂学习比较无聊或对课堂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成就感。在作业的布置上,40%的同学表示教师只会偶尔或者从来没有进行过分层作业。
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作为终极目标,遵循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围绕学生成长目标,横向结合具体指标,纵向按低、中、高年段,从“认知、认同、践行”将英语教学目标依次进行分解,整体架构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提升的纵横坐标体系。
1. 明确学习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英语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需要注重培养其学科核心能力,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细化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的诸多要素有条不紊地安排,制订清晰、准确、 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理解学习任务。
2. 激发问题意识。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工具和辅助技术,充分利用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传达信息,养成展示信息的习惯。通过多样化的回应和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熟悉的、人数较少的交流团队,其威胁、干扰将会被最小化,个人选择权和自主权将获得最大化,从而更利于选择与主题场景更适切的表达,能更大胆地提出问题,其真实性也将获得最大化。
3. 创设教学情境。基于场景的学习是一种利用交互式场景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英语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不同认知对象,创造适合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理悬念,激发求知欲。如设置日常生活情景、节日活动情景、文化交流情景、环保主题情景等,设置的不同情景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要求不一致,但各有侧重,目的都是鼓励学生独立、合作、交际,在自我思考、独立观察、动手实验、综合归纳总结中解决语言实践中的问题, 并使自己的认知需求得到满足。
二、过程建构,积极思维乐实践
“学生成长能级”的学科课程渗透与转化是英语课程化的体现和建构,是属于内容性的,将“学生成长能级”向英语学科进行转换,在英语学科体现出来进行落实。
1. 运用合作技能。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可以贯穿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之中。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根据小组成员的基础和能力,自由选择学习方式:work together,play in roles, practise one by one...打破由教师独自的、单一、枯燥的讲解,让學生在体验中学习英语,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别人的想法、分享到别人想法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能级”的落地。
2. 创新语言实践。要让学生充分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情景。
如Unit 3 “Holiday fun”的教学,在组织学生分享彼此的假期生活之后,通过教师在英国游学期间拍摄的一组照片创设了情境,进入Culture time的教学情境。教师出示问题:There’re three main school holidays in the UK. What are they? 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师提供的照片信息,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紧接着提问:What do British do on these holidays?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三位来自英国的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式介绍三个节日:绘本形式的Christmas holiday;短文形式的summer holiday以及视频形式的Easter holiday。三个节日不同的展示方式和拓展内容,提供了不同难度的三个学习材料。通过自学之后,学生对能满足自己学习需求的节日,以“节日文化推广大使”的身份,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在创造性的交流中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自己的语用能力,拓展新知。 通过创新性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且能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欲望,最终获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3. 实现异质互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知识储备都是不同步的,小组讨论容易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范围、深度影响学生能力提高与知识内化的程度。
如小口诀、顺口溜、速记法等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更大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知识网络中的不足,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完善。
怎样记忆,怎样迅速提取有用的信息,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借助符号表达等等,学生会有很多独特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认知冲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内化延伸,适度拓展会迁移
在“学科育人”背景下,结合“学生成长能级”目标,要充分设计出指向“学生成长能级”发展的英语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梳理凸显英语学科相匹配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路径和方法;注重跨领域有机融合,通过丰富的学习方式连接交叉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深化文化认同。英语教学中能通过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来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开阔文化视野,能以积极的态度拥抱世界。如 “Holidays and festivals”的教学,教师紧扣节日主线,对中西方节日文化进行无痕渗透,将文化与语言进行有序对接。再通过中西方不同节日活动的整体呈现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The activitie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festivals. Why? 提升学生对异国节日文化和本国节日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从而理解Different festivals, different culture。通过对不同节日的信息交流,了解这一主题下的文化和情感內涵:Most of them mean Fun, Reunion, Blessing and memory. We will spend them with fun and love. 学生在对不同文化的体验,不同活动的了解,多样情感的表达后,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打好为后续相关主题语言交流的自觉输出的准备。
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对世界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行多元文化欣赏,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了解世界的全球性问题和国际形势。
2. 探究调控策略。学生在自学书本和教师提供的学案,合作讨论学习某一章节后,各小组自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以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予以反思、调控和总结。
如 “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教师通过在课堂最后“Can a good student have some bad habits?”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各自意见,并提炼出小组的核心观点进行全班碰撞。除了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之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换挑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第一组创设一个主题场景给第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际,如此类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同时,各小组之间还要评估每个小组所出的主题是否合理,难度是否过大,对不合理的场景或者不合理的交流,小组要作出解释,并进行组内或者组际的优化。
3. 发展多元评价。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辩,使他们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于问题的认识。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可以科学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采用的“学生过程性评价表”,评价结合每一单元最后的“Ticking time”来实施,变简单的知识过关为每一单元的综合性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班干部评价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长感和成功感,不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学科之魂、学科之眼与学科之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6):1.
[2]马宏,吴倩,李永强,潘南,李杰.巴蜀小学校: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J].人民教育,2019(Z1):11-15.
[3]赵连杰.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52-56.
[4]崔宝玉.学科育人的内在向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9):11-15.
[5]郅庭瑾.论学科育人的时代挑战与现实回应[J].现代教学,2013(Z2):11-13.
【关键词】合作学习;成长能级;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王宣艳(1983.05-),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成长能级”是对“学科育人”的一个聚焦和校本化架构,是一个纵横体系概念。“能”是一个横坐标,是指育人目标的横向规定性,“能”是能力、品格。“级”是一个纵坐标,指的是一个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进阶状态。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要教会学生灵活应用一些方法,从主题或目标出发,积累应对困难的策略和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已有方法的应用,学会总结新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英语课堂中“合作探究”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能级在课堂上的落地。
一、整体架构,主动学习能质疑
据笔者参与的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英语学习中,存在8.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般或者没有兴趣;有13.1%的学生偶尔有学习目标或者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目标。24.3%的学生表示在目前的学习中小组学习不是很多或者几乎没有,17.7%的学生表示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一般不会用到课外的英语学习中;77.9%的作业形式为抄写、读背、做练习题。问卷结果还表明,在英语课上,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是口头表扬,占81.9%,其次是教师和同学肯定的动作或者眼神,占65.5%,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合作表演,占78.48%,其次是小组活动占65.8%。
在学生访谈过程中,20%的同学反映,教师会经常使用中文来辅助教学,有15%的同学反映只是偶尔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大多数时候会感觉课堂学习比较无聊或对课堂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成就感。在作业的布置上,40%的同学表示教师只会偶尔或者从来没有进行过分层作业。
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作为终极目标,遵循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围绕学生成长目标,横向结合具体指标,纵向按低、中、高年段,从“认知、认同、践行”将英语教学目标依次进行分解,整体架构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提升的纵横坐标体系。
1. 明确学习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英语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需要注重培养其学科核心能力,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细化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的诸多要素有条不紊地安排,制订清晰、准确、 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理解学习任务。
2. 激发问题意识。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工具和辅助技术,充分利用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传达信息,养成展示信息的习惯。通过多样化的回应和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熟悉的、人数较少的交流团队,其威胁、干扰将会被最小化,个人选择权和自主权将获得最大化,从而更利于选择与主题场景更适切的表达,能更大胆地提出问题,其真实性也将获得最大化。
3. 创设教学情境。基于场景的学习是一种利用交互式场景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英语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不同认知对象,创造适合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理悬念,激发求知欲。如设置日常生活情景、节日活动情景、文化交流情景、环保主题情景等,设置的不同情景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要求不一致,但各有侧重,目的都是鼓励学生独立、合作、交际,在自我思考、独立观察、动手实验、综合归纳总结中解决语言实践中的问题, 并使自己的认知需求得到满足。
二、过程建构,积极思维乐实践
“学生成长能级”的学科课程渗透与转化是英语课程化的体现和建构,是属于内容性的,将“学生成长能级”向英语学科进行转换,在英语学科体现出来进行落实。
1. 运用合作技能。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可以贯穿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之中。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根据小组成员的基础和能力,自由选择学习方式:work together,play in roles, practise one by one...打破由教师独自的、单一、枯燥的讲解,让學生在体验中学习英语,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别人的想法、分享到别人想法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能级”的落地。
2. 创新语言实践。要让学生充分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情景。
如Unit 3 “Holiday fun”的教学,在组织学生分享彼此的假期生活之后,通过教师在英国游学期间拍摄的一组照片创设了情境,进入Culture time的教学情境。教师出示问题:There’re three main school holidays in the UK. What are they? 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师提供的照片信息,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紧接着提问:What do British do on these holidays?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三位来自英国的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式介绍三个节日:绘本形式的Christmas holiday;短文形式的summer holiday以及视频形式的Easter holiday。三个节日不同的展示方式和拓展内容,提供了不同难度的三个学习材料。通过自学之后,学生对能满足自己学习需求的节日,以“节日文化推广大使”的身份,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在创造性的交流中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自己的语用能力,拓展新知。 通过创新性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且能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欲望,最终获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3. 实现异质互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知识储备都是不同步的,小组讨论容易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范围、深度影响学生能力提高与知识内化的程度。
如小口诀、顺口溜、速记法等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更大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知识网络中的不足,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完善。
怎样记忆,怎样迅速提取有用的信息,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借助符号表达等等,学生会有很多独特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认知冲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内化延伸,适度拓展会迁移
在“学科育人”背景下,结合“学生成长能级”目标,要充分设计出指向“学生成长能级”发展的英语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梳理凸显英语学科相匹配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路径和方法;注重跨领域有机融合,通过丰富的学习方式连接交叉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深化文化认同。英语教学中能通过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来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开阔文化视野,能以积极的态度拥抱世界。如 “Holidays and festivals”的教学,教师紧扣节日主线,对中西方节日文化进行无痕渗透,将文化与语言进行有序对接。再通过中西方不同节日活动的整体呈现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The activitie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festivals. Why? 提升学生对异国节日文化和本国节日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从而理解Different festivals, different culture。通过对不同节日的信息交流,了解这一主题下的文化和情感內涵:Most of them mean Fun, Reunion, Blessing and memory. We will spend them with fun and love. 学生在对不同文化的体验,不同活动的了解,多样情感的表达后,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打好为后续相关主题语言交流的自觉输出的准备。
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对世界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行多元文化欣赏,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了解世界的全球性问题和国际形势。
2. 探究调控策略。学生在自学书本和教师提供的学案,合作讨论学习某一章节后,各小组自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以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予以反思、调控和总结。
如 “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教师通过在课堂最后“Can a good student have some bad habits?”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各自意见,并提炼出小组的核心观点进行全班碰撞。除了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之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换挑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第一组创设一个主题场景给第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际,如此类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同时,各小组之间还要评估每个小组所出的主题是否合理,难度是否过大,对不合理的场景或者不合理的交流,小组要作出解释,并进行组内或者组际的优化。
3. 发展多元评价。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辩,使他们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于问题的认识。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可以科学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采用的“学生过程性评价表”,评价结合每一单元最后的“Ticking time”来实施,变简单的知识过关为每一单元的综合性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班干部评价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长感和成功感,不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学科之魂、学科之眼与学科之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6):1.
[2]马宏,吴倩,李永强,潘南,李杰.巴蜀小学校: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J].人民教育,2019(Z1):11-15.
[3]赵连杰.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52-56.
[4]崔宝玉.学科育人的内在向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9):11-15.
[5]郅庭瑾.论学科育人的时代挑战与现实回应[J].现代教学,2013(Z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