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听力是大学生英语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不重视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较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供解决方法作以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教学现状;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改进
【作者简介】曾青青(1988.09-),汉族,江西抚州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是提高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然而,大学公共英语培养的目标向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而相对地对听、说、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乃至整个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作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在很多大学中,英语听力课时有限,周课时仅为二,且多为合班课,一个大班就有2-3个小班合班,人数达80人左右,且各个小班的学生属于不同系别,个人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现有条件下很难提升学生整体的水平。
其次,现在的课堂多以精读为主,偏向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的传授,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应用的能力重视不够,使学生自身对英语听力的重视不够。再加之教师对学生英语听力的教学几乎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极易使学生觉得课堂乏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也不易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最后,由于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对学习目的仅停留在分数上。在他们心目中,只要学习成绩好,能考高分就可以,而且根本不重视学到的知识是否被吸收。这种思想也是阻碍学生重视提高英语听力学习的一个主观原因。
二、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听力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听力教学的改进。一般院校的听力教学课时过少,课程设置一次听力课要上一个半小时,且是在静悄悄的语音室,老师坐在讲台上,对面是一片头戴耳机的学生,然后教师讲解单词、播放录音、核对答案。冗长枯燥是导致听力课堂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听力练习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要对涌入的大量信息迅速进行整理、匹配、解码等,这对脑力的消耗极大。而连续一个半小时的听力,学生早已昏昏欲睡。实践证明,一次大量输入的效率远逊于多次少量输入和重复。因此,缩短听力课时,增加周课时是更有效的办法。
课堂作为英语听力练习的主阵地,对听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遵循着一种固定模式,打开课本,讲解生词,播放磁带或光盘,提问、回答问题,给出答案,教师很少去教学生怎样听,而更多的只是将大量的视听材料“ 灌”给学生。听力课“ 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导致大量学生费时多,效果差。所以教师不能再简单的延续以前的教学方式,必须从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材料来入手,改变目前这种“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授课一开始,要在黑板上写出难词和生词及其读音,扫清语言障碍。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同时提出思考问题。然后播放两遍:第一遍让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遍时要求他们作笔录,以帮助记忆,放完后进行听力理解练习。再次播放时,需要随时控制,边放边讲解,尤其是学生不甚了解的部分,重放一遍甚至几遍,并详细解释,做到学生们都能基本理解。以“慢镜头”方式向学生细致讲授听力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跟进反复的实际操练。
2.注意听力教学的阶段性。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吴祯福( 1991) 指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听到一串声音,对内容毫无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常听,从而对英语语音、语调产生一种语感,这不仅对学生的发言有利,更重要的是学生会逐渐习惯英语的正常语流。在第二阶段,学生可以在一串声音中辨别出一些孤立的、内容相关联的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一些良好的听力习惯,发展学生抓大意、从上下文猜内容的能力。第三阶段,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并通过句型对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谈话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此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短文内容的能力。第四阶段,学生能在语流中辩认出分句或句子,并知其含义,对所谈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阶段,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与题材有关的词汇量不足有关,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有关的词汇或接触与题材有关的录音,并反复多次地听这题材的不同录音材料,使学生从上下文中猜出生词的意思,逐渐扩大词汇量。第五阶段,学生能连贯听懂所谈的内容。但即使学生已达第五阶段,随着题材的变化,学生还往往会回到第三、第四阶段。要使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做第五阶段的听者则需要帮助他们不断吸收新词和知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及捕捉和选择关键词、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是预测的习惯,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或语法结构以及一般常识等来推测生词的大意,指导学生在听前浏览问题,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做出判断;其次是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习惯,在快速语流中,单词发音受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影响,会发生变化,学生不可能听清每个词,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知识,有选择地去听,根据首句、主题句、过渡性词语等,抓住关键并联系上下文, 弄清谁(who)、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间( when)、为什么(why)等问题。猜词悟义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听力理解并非意味着听懂每一个单词,但有些词汇对理解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生词出现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听不懂个别词语是正常现象,但学生有时完全可以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上下文、背景知识等因素对生词的意义做出适当的猜测。
4.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兴趣。传统的听力教学是利用录音材料让学生反复听对话、短文等,然后完成测试题,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的比率为81.7% ,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的比率为 54.6 %。多媒体集声、像、图于一体,学生面对生动的画面和富感染力的声音,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
语音室基本上有成套的多媒体设备,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学生的视、听、说等能力,选用生活中真实的交际材料,生动有趣,更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这就要在材料的选用上多元化。可从其他渠道挑选情景生动、语言地道、富有生活气息的视听材料,如英美影视、人文地理、异域风情、历史文化等,学生们感兴趣,对提高听力有很大帮助。选用材料时要遵循以下几点:第一,内容好,图像健康,言辞干净;第二,语言规范,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第三,选取的材料时间半个小时以内为宜,这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答题讨论,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色彩、声音、语言及影像等环境之中,大大提高了教學的直观性,听力教学的效果最佳。
5.扩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缩小文化差异。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与听力理解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听者对声音的依赖,增强其描述策略能力和推理策略能力,进而正确地理解听音材料。听音材料的内容往往涉及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常识。要提高听力水平,就必须跨越文化障碍,有意识地去了解英、美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了解他们的日常言语行为和语言习惯,有意识地培养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排除本族语的干扰。在听力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增加对所听材料的熟悉度,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
三、结语
听力是一个综合技能,包括单词、句子、语篇水平等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也是人的记忆能力、概括能力、预测能力、语言转换能力的综合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要改变 “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的单一教学模式,要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不仅需要语言能力,而且还需要策略能力。教师应当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现状;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改进
【作者简介】曾青青(1988.09-),汉族,江西抚州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是提高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然而,大学公共英语培养的目标向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而相对地对听、说、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乃至整个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作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在很多大学中,英语听力课时有限,周课时仅为二,且多为合班课,一个大班就有2-3个小班合班,人数达80人左右,且各个小班的学生属于不同系别,个人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现有条件下很难提升学生整体的水平。
其次,现在的课堂多以精读为主,偏向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的传授,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应用的能力重视不够,使学生自身对英语听力的重视不够。再加之教师对学生英语听力的教学几乎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极易使学生觉得课堂乏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也不易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最后,由于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对学习目的仅停留在分数上。在他们心目中,只要学习成绩好,能考高分就可以,而且根本不重视学到的知识是否被吸收。这种思想也是阻碍学生重视提高英语听力学习的一个主观原因。
二、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听力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听力教学的改进。一般院校的听力教学课时过少,课程设置一次听力课要上一个半小时,且是在静悄悄的语音室,老师坐在讲台上,对面是一片头戴耳机的学生,然后教师讲解单词、播放录音、核对答案。冗长枯燥是导致听力课堂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听力练习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要对涌入的大量信息迅速进行整理、匹配、解码等,这对脑力的消耗极大。而连续一个半小时的听力,学生早已昏昏欲睡。实践证明,一次大量输入的效率远逊于多次少量输入和重复。因此,缩短听力课时,增加周课时是更有效的办法。
课堂作为英语听力练习的主阵地,对听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遵循着一种固定模式,打开课本,讲解生词,播放磁带或光盘,提问、回答问题,给出答案,教师很少去教学生怎样听,而更多的只是将大量的视听材料“ 灌”给学生。听力课“ 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导致大量学生费时多,效果差。所以教师不能再简单的延续以前的教学方式,必须从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材料来入手,改变目前这种“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授课一开始,要在黑板上写出难词和生词及其读音,扫清语言障碍。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同时提出思考问题。然后播放两遍:第一遍让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遍时要求他们作笔录,以帮助记忆,放完后进行听力理解练习。再次播放时,需要随时控制,边放边讲解,尤其是学生不甚了解的部分,重放一遍甚至几遍,并详细解释,做到学生们都能基本理解。以“慢镜头”方式向学生细致讲授听力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跟进反复的实际操练。
2.注意听力教学的阶段性。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吴祯福( 1991) 指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听到一串声音,对内容毫无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常听,从而对英语语音、语调产生一种语感,这不仅对学生的发言有利,更重要的是学生会逐渐习惯英语的正常语流。在第二阶段,学生可以在一串声音中辨别出一些孤立的、内容相关联的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一些良好的听力习惯,发展学生抓大意、从上下文猜内容的能力。第三阶段,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并通过句型对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谈话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此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短文内容的能力。第四阶段,学生能在语流中辩认出分句或句子,并知其含义,对所谈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阶段,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与题材有关的词汇量不足有关,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有关的词汇或接触与题材有关的录音,并反复多次地听这题材的不同录音材料,使学生从上下文中猜出生词的意思,逐渐扩大词汇量。第五阶段,学生能连贯听懂所谈的内容。但即使学生已达第五阶段,随着题材的变化,学生还往往会回到第三、第四阶段。要使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做第五阶段的听者则需要帮助他们不断吸收新词和知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及捕捉和选择关键词、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是预测的习惯,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或语法结构以及一般常识等来推测生词的大意,指导学生在听前浏览问题,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做出判断;其次是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习惯,在快速语流中,单词发音受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影响,会发生变化,学生不可能听清每个词,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知识,有选择地去听,根据首句、主题句、过渡性词语等,抓住关键并联系上下文, 弄清谁(who)、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间( when)、为什么(why)等问题。猜词悟义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听力理解并非意味着听懂每一个单词,但有些词汇对理解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生词出现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听不懂个别词语是正常现象,但学生有时完全可以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上下文、背景知识等因素对生词的意义做出适当的猜测。
4.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兴趣。传统的听力教学是利用录音材料让学生反复听对话、短文等,然后完成测试题,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的比率为81.7% ,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的比率为 54.6 %。多媒体集声、像、图于一体,学生面对生动的画面和富感染力的声音,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
语音室基本上有成套的多媒体设备,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学生的视、听、说等能力,选用生活中真实的交际材料,生动有趣,更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这就要在材料的选用上多元化。可从其他渠道挑选情景生动、语言地道、富有生活气息的视听材料,如英美影视、人文地理、异域风情、历史文化等,学生们感兴趣,对提高听力有很大帮助。选用材料时要遵循以下几点:第一,内容好,图像健康,言辞干净;第二,语言规范,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第三,选取的材料时间半个小时以内为宜,这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答题讨论,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色彩、声音、语言及影像等环境之中,大大提高了教學的直观性,听力教学的效果最佳。
5.扩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缩小文化差异。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与听力理解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听者对声音的依赖,增强其描述策略能力和推理策略能力,进而正确地理解听音材料。听音材料的内容往往涉及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常识。要提高听力水平,就必须跨越文化障碍,有意识地去了解英、美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了解他们的日常言语行为和语言习惯,有意识地培养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排除本族语的干扰。在听力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增加对所听材料的熟悉度,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
三、结语
听力是一个综合技能,包括单词、句子、语篇水平等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也是人的记忆能力、概括能力、预测能力、语言转换能力的综合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要改变 “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的单一教学模式,要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不仅需要语言能力,而且还需要策略能力。教师应当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