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既精通语言文学和广播电视传播等专业理论又能顺利开展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促进我国播音主持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包括社会人文科学、艺术语言创作、播音创作、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还要精通即兴口语表达的方法、电视节目语言应用技能以及电视设备操作等实践技巧。而目前社会所需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上述能力,还需要具备敏锐、准确把握社会实时热点的能力。因此,探究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促进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升温,中国众多院校开设该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有近百余所,平均每年招生5000人左右,不同院校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重点不同。但很多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技巧、音质和音色等专业素养的训练。显而易见,这种培养模式并不符合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
二、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策略
1.制订培养目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各院校或机构需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根据社会各方不同的需求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2.课程设置
(1)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人才培训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学校首先应设置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术水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发展。其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应以能打造学生坚实的、综合的相关理论基础为前提,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2)实践性课程设置
经过实践,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学校除了要设置专业理论课程,还要设置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则是培养策略的关键环节。学校可以通过岗位虚拟、创新赛事以及参与校媒实践等方式设置实践性课程。
3.培养方法
(1)基础教学
教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在计划实施前向学生介绍该计划的内容、目的以及执行办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是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另外,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基础教学方式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糟粕,结合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加强与学生互动,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
實践教学包括岗位虚拟、创新赛事以及参与校、社媒实践三种模式。其中岗位虚拟是指教师在课堂或教学实验室配备与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机构相类似的办公环境,设置所有与播音与主持专业有关的基本岗位,并向学生介绍整个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创新赛事是指设置与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关的创新大赛,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形成创新团队。在比赛期间导师要提出创新课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进行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学期末对各团队创新课题进行评比。参与校、社媒实践是指培养机构与社会媒体机构合作,或者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校媒体,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真实环境下理论知识的运用。该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单一的专业理论与虚拟环境桎梏中走出,了解社会对播音与主持人才的真正需求,从而得到锻炼和自我提高。
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高度的注意力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能力。设置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要从培养目标着手,摒除“只为培养各宽泛理论知识过关的播音主持人员”的传统观念,提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要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进行科学设置,进而提出岗位虚拟、创新赛事以及参与校、社媒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夏青.培养主流价值观的创新传播者——对传媒类普通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2(15):73-74.
[2]吴岩.播音主持艺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6):57-60.
[3]林玉佳.差异化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新闻知识,2014(11):6-8.
[4]陈昕瑜.论播音与主持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新闻界,2012(4):66-76.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包括社会人文科学、艺术语言创作、播音创作、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还要精通即兴口语表达的方法、电视节目语言应用技能以及电视设备操作等实践技巧。而目前社会所需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上述能力,还需要具备敏锐、准确把握社会实时热点的能力。因此,探究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促进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升温,中国众多院校开设该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有近百余所,平均每年招生5000人左右,不同院校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重点不同。但很多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技巧、音质和音色等专业素养的训练。显而易见,这种培养模式并不符合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
二、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策略
1.制订培养目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各院校或机构需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根据社会各方不同的需求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2.课程设置
(1)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人才培训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学校首先应设置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术水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发展。其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应以能打造学生坚实的、综合的相关理论基础为前提,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2)实践性课程设置
经过实践,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学校除了要设置专业理论课程,还要设置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则是培养策略的关键环节。学校可以通过岗位虚拟、创新赛事以及参与校媒实践等方式设置实践性课程。
3.培养方法
(1)基础教学
教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在计划实施前向学生介绍该计划的内容、目的以及执行办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是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另外,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基础教学方式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糟粕,结合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加强与学生互动,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
實践教学包括岗位虚拟、创新赛事以及参与校、社媒实践三种模式。其中岗位虚拟是指教师在课堂或教学实验室配备与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机构相类似的办公环境,设置所有与播音与主持专业有关的基本岗位,并向学生介绍整个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创新赛事是指设置与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关的创新大赛,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形成创新团队。在比赛期间导师要提出创新课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进行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学期末对各团队创新课题进行评比。参与校、社媒实践是指培养机构与社会媒体机构合作,或者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校媒体,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真实环境下理论知识的运用。该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单一的专业理论与虚拟环境桎梏中走出,了解社会对播音与主持人才的真正需求,从而得到锻炼和自我提高。
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高度的注意力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能力。设置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要从培养目标着手,摒除“只为培养各宽泛理论知识过关的播音主持人员”的传统观念,提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要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进行科学设置,进而提出岗位虚拟、创新赛事以及参与校、社媒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夏青.培养主流价值观的创新传播者——对传媒类普通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2(15):73-74.
[2]吴岩.播音主持艺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6):57-60.
[3]林玉佳.差异化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新闻知识,2014(11):6-8.
[4]陈昕瑜.论播音与主持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新闻界,2012(4):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