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但在现实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现象,致使语文变成瘸腿,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语文的“人文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是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领悟文章内涵,认识生活,了解世间百态,感悟人生,提升自我。我以《送行》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来剖析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走进文本,探究主题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下面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思考本文的主旨究竟是哪一个?
  (出示投影)这篇课文的主旨至少有四种理解:1.反对繁文缛节,主张真情实感。2.说明“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人生哲理。真正送行者反而尴尬,扮演的送行者却能动真情。真与假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3.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虚伪。4.说明只要根据市场需求,找到合适的岗位,并在岗位上付出真情,就能获得成功。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第一种。因为文中第一部分写的是真正的送别,饯行过了,再到车站去送行实在没有必要,否则只能使彼此尴尬。
  生2:我认为是第二种。勒罗的送别不是真的,但谁又能认为他不是真的呢?他比我们真正的送别更为动人。
  生3:我同意第三种。我觉得他跟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是一样的,一切必须透过现象来看本质。
  生4:我同意第四种观点。虽然勒罗已不在舞台上表演,但他在站台上的表演无疑是精彩的,也让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师:同学们讲的都有道理。那么这几种理解有没有共同点呢?
  学生再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得出结论:人与人的沟通,需要真情实感。
  
  二、品读细节,透视内涵
  
  师:同学们,勒罗以送行为职业,在送行中充满感情,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勒罗是个真诚的人,从他送别客人时的表现可以看出。
  生2:勒罗是个热情的人,从他看到“我”后的反应可以看出。
  生3:勒罗是个讲诚信的人,因为他至今都没有忘记还“我”的钱。
  生4:勒罗是个工作认真的人,这从他以前做演员和现在在站台送别的表现都可以看得出来。
  师:很好,勒罗不是真的送别者,但他却将自己变成了真的送别者,打动着所有的人。勒罗感人之处不仅在于其有真情,更有行动,特别是通过细节,让人感受到其送行是真诚的。请勾画并反复品读描写细节的句子,想一想勒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生1:第7段中的“他正给予最好的忠告,他眼神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写出了勒罗的精彩表演。
  生2:第10段里的“双手仍紧抓着”“他确实泪水盈眶”,可见勒罗的送行是动了真情。
  生3:勒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走进了送别者与被送别者的内心世界,他知道只有真情沟通才能打动对方。所以,他在细节上下工夫,通过细节来表达真情。
  师:说得多好啊。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特别是真情沟通越来越少。同学们,请永远记住:只有真情沟通、真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最真的。
  
  三、鼓励质疑,深化理解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没有疑问。
  生1:我国目前有没有这样的职业?这样的职业会不会流行起来?
  生2:我们的送别充满繁文缛节,可是为什么我们每次还要受这些束缚呢?
  生3:……
  学生一连提出了十来个问题。
  师:提得很好,这些问题究竟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形成小组结论。
  学生热烈讨论,小组内交流,全班评析。
  师:是啊,文中的送行真是一出滑稽戏,扮演的送行者如此打动人心,这说明我们需要彼此之间的真心相待,真诚沟通,这是人类永远都需要的共同情感,真心希望同学们都能以诚待人,用真心去与人沟通。不仅要懂得,更要行动。
  
  四、联系生活,提升自我
  
  你平常是怎样与老师、父母、同学沟通的,今后有什么打算?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教学反思]
  
  一、课堂应关照学生心灵的成长。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正在逐步形成。语文课应抓住教材中的各种因素,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指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语文课应该以广阔的生活为背景。语文课不能仅仅以文本为本,还应该以生活为本,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学习生活。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悟到人生的哲理,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三、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写自己与人沟通的做法,是对文本所获情感的迁移,这是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这样学生的体验就会更深刻。有一个同学写每次打’电话回家的情形,因为妈妈总是急着接电话,有几次都差点摔倒,所以他们约定第一次电话铃响三声,再等十秒打第二次,这样妈妈就不着急了。这样的文字富有真情实感,读来令人动容。
  这篇课文蕴含的人文性都是通过对话而发掘的,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与照本宣科,而是把领悟权、思考权、质疑权、实践权都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学生自然体验深刻、理解透彻,情感收获颇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通过对话方式来体悟文章的人文性与审美性,真正体现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他文献
1952年的这一天,我和平常一样早起,给麻风病人服药,嘱咐他们先准备一下,马上就要作弥撒。  这里是圣帕布罗麻风病院,与其他医院不同之处在于一条亚马逊河,把南岸的患者和北岸的医生、护士等医院的职工及修女隔绝开了,一边是垂死挣扎的灵魂,一边是充满希望、怀揣理想的生命。  在这雨林环绕的小岛上,阳光能遍及每一个角落,驱散每一丝阴湿的空气。  弥撒之后,已近中午,总管把两个医学志愿者带来南岸,并由我领他
期刊
“还可以吧,我有进步吧。”走下评课讲台的长华歪着头问我。听着这二十多年不变的怯怯问话,看着那二十多年不变的率真眼神,你会感到,他,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还是“他”——武汉六中语文组的小帅哥,我的小同行。  “进行教学科研的目的就是带出一支队伍,因为我们是实践第一线的科研,研究的过程就是课题组成员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十二五’期间,能踊跃申报课题,并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在一
期刊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今天,举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座谈会”,我因年老体弱,不能亲临,以书面发言代替口头发言。敬请原谅,敬请指正!  “五四”运动(1919)以来,中国语文进入一个新时期,称为“语文现代化”。主要工作有:普及普通话、推广白话文、简化汉字、制订拼音字母、发展信息技术,提高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科学水平。这些成果都要记录在辞书里面,于是辞书事业一步一步更新和发展起来。  19
期刊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那个黄昏更美丽的。黄昏了。  那时我正在一所乡镇中学读初二,那时候的乡镇,自然是比不了现在的乡镇,似乎所有的小摊、店铺都要与那所中学联系上,不喧嚣、不热闹,甚至有些沉寂和破败。  那时候,下课铃的声音也是由入控制,敲钟人是校长的女婿。只要他的身影在我们对面教室的屋檐下闪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下课了,后来,我们就私下叫他“敲钟人”或者叫“鼓丧钟的”,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突然翻到海明
期刊
老话重提,不得不提。  北京青年报说,“最该读的书,没人读;最该读的人,不去读;最该读的时候,没在读”,这种现象虽是社会一痛,也是语文教学之痛。  反思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社会公众的厌读,是不是也该负些责任,甚至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看我们的语文课,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呆若木鸡百无聊赖,语文学习无滋无味。每课每节,长年累月,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做着繁琐甚至是无聊的拆解分析,有几人顾及到了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
大学生生活结束后。我留校任教。在中文系资料室的大桌子上睡了一段时间,汪文顶来找我,问我愿不愿意到现代散文史研究室去工作,给系主任俞先生当资料员。这份工作无须坐班,自由度大。想想这一段时间,人总是在一个位置上坐着,整理文字卡片,腻味透顶,又不能在台面上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时间长了,没有不被扭曲的。就我知道的许多生性灵动的人,坐班坐坏了性情,年纪轻轻已是老气横秋,连行路的姿态都显示了死板。这样的人生,当
期刊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之说,在文言文教与学中,也是非常恰当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效果不好。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并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之中,已迫在眉睫。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
期刊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有人文教育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力主语文的本质是“工具”论者其实也并不否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盖儒者之争皆在名实”,分歧在于对人文性的理解以及人文性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呈现。  “人文性”的基本含义当指一种精神品质,是以人为对象的思考,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要培养学生自发的向上之心和向善之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养成一种德性。在学校的各科
期刊
父亲有一辆“永久牌”单车,从我记事起,他就骑着它摇摇晃晃地上街,嘴里吹着口哨。母亲说,父亲和她谈恋爱时,坐的就是这辆单车。母亲说时,脸上有一圈红晕。我便在脑海里想象,父亲骑着单车带着母亲行驶在春草弥漫的小路上,父亲为母亲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么美丽的歌曲。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听说这辆单车是爷爷送给父亲的。父亲当了三年的兵,退伍后,爷爷就送了他一辆单车。其实爷爷对父亲并不好,他最
期刊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他时常游山玩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和尚智仙结为好友。为便于欧阳修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第二年,欧阳修携客去丰山游览,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将亭命名为“丰乐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姊妹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