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中理解,朗读中渐染,习作中运用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目标之一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里的“有关词语”不仅包括指向实在意思的实词,也应该包括指明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本文就关联词语的教学提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联词语使用误区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批改作文时,我发现有学生这样写道:“只有不畏艰险,就能克服困难。”很显然,他混淆了“只有……才……”和“只要……就……”这两个关联词语,造成了关联词搭配不当。
  2.关联词语的错用。本该用甲关系却错用了乙关系,如:“他不但学习努力,而且成绩优秀。”“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而“学习努力”和“成绩优秀”显然是因果关系,学生在这句话中用错了关联词。
  3.关联词语滥用。在不需要用关联词语的地方用了,就会使句子生硬啰嗦,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语意。例如:“小明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因而对数学很喜欢。”这句话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没有必要使用关联词语。
  
  二、关联词的教学方法
  
  1.语境理解法。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关联词语呢?我尝试在一些练习中进行讲解,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关联词教学的第一个突破口——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说来就是利用阅读教学,抓住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加深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
  例如,在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讲到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在肖邦临别时对他说:“孩子,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而是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我提问:“肖邦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学生回答:“任何情况下!”“当他饥寒交迫时,当敌人威逼利诱时,当生命垂危时,他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么?”“不能!”学生齐答。这时,我进行小结:“这就是说,任何条件都不能使肖邦忘记自己的祖国。‘无论……都……’就是表示条件的关联词语。”接下来,我要求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替代。学生由于理解得比较透彻,很快就说出“不管……都……”和“任凭……也……”这些关联词语。最后,通过用“无论……都……”造句,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了。
  又如,在《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有一个表示承上启下的过渡段:“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在这里“不仅……而且……”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先要求学生先结合上下文理解“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两句哪一句的意思更深一些。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不仅……更……”是表示一层比一层意思更深的关联词语,即表示递进关系。与此同时,我还提示学生,这是一个过渡段,请学生体会“不仅”说的就是“承上”的内容,“更”说的是“启下”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关联词语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作文过渡得更加自然。
  2.朗读渐染法。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它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就是最好的形式。
  小学生掌握的词汇比较少,句式也很有限,因而学习的方法不仅是理性的分析,更多的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文章读得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可以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
  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读书抓牢抓实,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发现:千法万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根本之法。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潜移默化,从而形成对语言文字不再陌生的感觉。当学生不再为了写作文而挠头的时候,他们的语感就已经增强了,熟练运用关联词语就更是不在话下!
  3.习作运用法。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关联词语与写作联系起来,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的教学,对小学生,尤其是在中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在理解关联词的基础上,由句到段再到多层次的组合使用关联词语,很容易灵活运用,并掌握成章成篇的习作技法。
  例如,在教中低年级的学生作文时,我常用“对话接力作文,活用关联词语”的形式进行教学。即针对某一具体题目,根据需要,我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或修辞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描述的共同思维活动。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命题作文《我的妈妈》,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如果……就……”“不论……都……”“虽然……但是……”,要求学生作文中至少选用三个以上,且语句要恰当通顺,然后分组进行接力对话训练。以下是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你的妈妈长什么样?
  甲生说:我的妈妈很漂亮。她不但长了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乙生说:我的妈妈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心地很善良。
  此时师引导:妈妈“虽然……但是……”,该部分可以化为第二部分,即以启下为重点,强调妈妈的善良。
  师:你们的妈妈肯定很爱你们,她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呢?
  甲生说:如果我生病了,妈妈就会送我去医院。不论是怎样的天气,不论时间有多晚,她都会立刻送我去医院。
  乙生说:如果下雨了,妈妈就会来给我送伞。虽然妈妈自己淋湿了,但是她一点也不在乎,使劲把伞往我这边推。因为妈妈这么关心、爱护我,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让妈妈高兴。
  关联词语,看似不起眼,却能让学生尽量放飞想象,积极对答,看谁想象得最合理,说得最准确生动。这样先说后写,以说激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用笔划出自己写的关联词语。经过比较,我发现:没有要求前,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较少或没有,句子简单;布置要求后,学生使用关联词语数量增多,句子连贯。即使有少数学生在写作中使用不当的,通过训练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习作更加通顺和有条理了。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式,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之美。
  总之,关联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可以迅速培养小学生说话、写作的逻辑性。笔者希望通过对它的关注,能引起大家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愿用、乐用,在学习中尽情享受语文固有的乐趣,从而切实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
  
  作者简介: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今天,举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座谈会”,我因年老体弱,不能亲临,以书面发言代替口头发言。敬请原谅,敬请指正!  “五四”运动(1919)以来,中国语文进入一个新时期,称为“语文现代化”。主要工作有:普及普通话、推广白话文、简化汉字、制订拼音字母、发展信息技术,提高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科学水平。这些成果都要记录在辞书里面,于是辞书事业一步一步更新和发展起来。  19
期刊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那个黄昏更美丽的。黄昏了。  那时我正在一所乡镇中学读初二,那时候的乡镇,自然是比不了现在的乡镇,似乎所有的小摊、店铺都要与那所中学联系上,不喧嚣、不热闹,甚至有些沉寂和破败。  那时候,下课铃的声音也是由入控制,敲钟人是校长的女婿。只要他的身影在我们对面教室的屋檐下闪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下课了,后来,我们就私下叫他“敲钟人”或者叫“鼓丧钟的”,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突然翻到海明
期刊
老话重提,不得不提。  北京青年报说,“最该读的书,没人读;最该读的人,不去读;最该读的时候,没在读”,这种现象虽是社会一痛,也是语文教学之痛。  反思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社会公众的厌读,是不是也该负些责任,甚至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看我们的语文课,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呆若木鸡百无聊赖,语文学习无滋无味。每课每节,长年累月,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做着繁琐甚至是无聊的拆解分析,有几人顾及到了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
大学生生活结束后。我留校任教。在中文系资料室的大桌子上睡了一段时间,汪文顶来找我,问我愿不愿意到现代散文史研究室去工作,给系主任俞先生当资料员。这份工作无须坐班,自由度大。想想这一段时间,人总是在一个位置上坐着,整理文字卡片,腻味透顶,又不能在台面上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时间长了,没有不被扭曲的。就我知道的许多生性灵动的人,坐班坐坏了性情,年纪轻轻已是老气横秋,连行路的姿态都显示了死板。这样的人生,当
期刊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之说,在文言文教与学中,也是非常恰当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效果不好。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并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之中,已迫在眉睫。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
期刊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有人文教育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力主语文的本质是“工具”论者其实也并不否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盖儒者之争皆在名实”,分歧在于对人文性的理解以及人文性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呈现。  “人文性”的基本含义当指一种精神品质,是以人为对象的思考,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要培养学生自发的向上之心和向善之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养成一种德性。在学校的各科
期刊
父亲有一辆“永久牌”单车,从我记事起,他就骑着它摇摇晃晃地上街,嘴里吹着口哨。母亲说,父亲和她谈恋爱时,坐的就是这辆单车。母亲说时,脸上有一圈红晕。我便在脑海里想象,父亲骑着单车带着母亲行驶在春草弥漫的小路上,父亲为母亲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么美丽的歌曲。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听说这辆单车是爷爷送给父亲的。父亲当了三年的兵,退伍后,爷爷就送了他一辆单车。其实爷爷对父亲并不好,他最
期刊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他时常游山玩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和尚智仙结为好友。为便于欧阳修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第二年,欧阳修携客去丰山游览,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将亭命名为“丰乐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姊妹篇——
期刊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但在现实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现象,致使语文变成瘸腿,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语文的“人文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是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领悟文章内涵,认识生活,了解世间百态,感悟人生,提升自我。我以《送
期刊
2010年9月14日17时40分,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7岁。许多年,许多次了,晚年的他反复地跟前去看望他的“小朋友”们念叨:“我的朋友部走了,我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这种感受在范用先生的爱人丁仙宝10年前突发脑溢血去世后变得愈发强烈。爱人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经常坐在床上,连饭也不想吃。1989年,范用先生体检时疑患胰腺癌,自拟了一份讣闻,还留下话:“匆匆过客,终成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