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课题实践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乐于表现自我。数学基础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新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研究“教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沟通良好的师生情感,引发学生主动热爱数学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态度和谐的我们要从讲台上走下来,站在学生中间,以充沛的精力、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绪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轻松、愉悦的情感。认真地使用好教材,研究好学材,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是先让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到教室里溜达、溜达,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唉,刚才这位同学一溜达,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当学生说得五花八门时,我对学生建议说:“能允许老师提一个问题吗?于是我就说:“凯凯你一分钟大约走多少米(100米)?这100米在数学上叫什么?谁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呢?”于是在学生提问下得出以前学过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接下来我又让学生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示“同时、相对、相遇、相距”这四个定义,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才能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当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学得实在,深化学生主体探索意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中,既构建数学知识,又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此,精心设计必不可少。
多让学生主動去思考交流,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更容易使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把握重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和不同的起点出发思考问题,用多种分析方法解应用题,真正理解应用题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73.9÷739”,之后复习回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变成为“739÷73.9”,自然导入新课,并设计提问:“出书有什么特点?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要使商不变,你们有什么办法?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交流,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在交流中多给学生一些赞美,更容易使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把握重点。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教师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教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重视实践操作,切实培养主体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价值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获取他们生活中缺乏而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快乐乐地获得真正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热情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有力的强化和矫正。评价的对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成绩上,更多的应该涉及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综合的能力等各个方面。此外,教师还应该思考是否具有能够根据其他学科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等等。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同时有注重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特长,对学生的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不断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励他们迈相成功,也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研究“教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沟通良好的师生情感,引发学生主动热爱数学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态度和谐的我们要从讲台上走下来,站在学生中间,以充沛的精力、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绪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轻松、愉悦的情感。认真地使用好教材,研究好学材,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是先让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到教室里溜达、溜达,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唉,刚才这位同学一溜达,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当学生说得五花八门时,我对学生建议说:“能允许老师提一个问题吗?于是我就说:“凯凯你一分钟大约走多少米(100米)?这100米在数学上叫什么?谁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呢?”于是在学生提问下得出以前学过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接下来我又让学生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示“同时、相对、相遇、相距”这四个定义,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才能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当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学得实在,深化学生主体探索意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中,既构建数学知识,又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此,精心设计必不可少。
多让学生主動去思考交流,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更容易使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把握重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和不同的起点出发思考问题,用多种分析方法解应用题,真正理解应用题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73.9÷739”,之后复习回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变成为“739÷73.9”,自然导入新课,并设计提问:“出书有什么特点?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要使商不变,你们有什么办法?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交流,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在交流中多给学生一些赞美,更容易使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把握重点。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教师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教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重视实践操作,切实培养主体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价值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获取他们生活中缺乏而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快乐乐地获得真正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热情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有力的强化和矫正。评价的对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成绩上,更多的应该涉及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综合的能力等各个方面。此外,教师还应该思考是否具有能够根据其他学科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等等。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同时有注重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特长,对学生的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不断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励他们迈相成功,也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