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学科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育锻炼能够增强青少年体质,使学生变得阳光积极,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相对于考试和分数而言,心理健康显得更加重要。而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绝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方面,而是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体育锻炼会使青少年阳光乐观
青少年每天面临的考试科目已经足够繁多,学业负担压力大,如果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会失去这个年纪应有的朝气。反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会让学生找到一个释放压力的平台,尽情地宣泄身体中快要被书山题海压垮的细胞,使学生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变得自信饱满,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坚持运动的人身上会散发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光芒,这种光芒健康而自然,是由内而外的,使整个人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当然,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会在无形之中逐渐地塑造人的外在和内在,学生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我,飞扬青春,这对于学生而言,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毫无疑问,体育课是青少年最喜欢的课程。因此,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就让我们尽情地创造快乐、享受快乐、传递快乐,让快乐延续在每个青少年的身边吧!
二、体育锻炼会塑造青少年的三观
德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常规教学之中,体育学科也不例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都十分活跃的一个时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三观也正在形成。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并不是像给学生上政治课一样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而是用具体的例子、故事或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怎样做是正确的,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精神传授给学生:运动会前的赛前教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要享受参与的过程,淡化结果;奥运会上体现的家国情怀,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体育课上一个小组中因一个成员的失误而与冠军失之交臂,引导他们只要尽力就好,学生的这种不抱怨不责怪的态度是十分可取的,因为大家是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足够强大。
三、体育锻炼会培养青少年的美好品质
做一件小事并不难,难的是将这件小事坚持下去,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国青少年体质堪忧,关于学生在体能测试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新闻更是频繁出现,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自己体质差的事实并不愿做出改变。面对这样看上去不容乐观的学情,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一想,青少年体质的可塑性也十分强,因为起点低,所以进步空间大,因此一旦取得进步青少年就会成就感满满,在此基础之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下去的好习惯,并且拥有顽强的毅力等等美好的品质,而这些将会帮助我们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学生在未来面对其他事情时也拥有非凡的胆识与魄力。
为此,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当他们取得了些许进步时,我都毫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充分地肯定他们,引导他们摘掉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战胜了自己。
四、体育锻炼会增进青少年间的交流
体育锻炼为青少年提供了共同运动、共同玩耍的机会,而这个过程也是青少年之间增进情感交流与友谊的过程。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只有在集体中才会发挥个人的最大价值。阳光下,一群少年在奔跑、跳跃、追逐的画面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在这期间,也许会因为彼此的一个眼神配合默契而取得了成功、也许会出现因为一个人的失误而惜败的遗憾、也许也会有很多小小的插曲......哭过笑过,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将成为青少年记忆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也将成为他们共同的回忆。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一种长久且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由内而外地全副武装,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甚至是工作。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力量,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并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明舟,孙群群.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综述[J].现代营销,2014(12).
[2]殷荣宾.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8).
[3]陳欢.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的互动因素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25).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相对于考试和分数而言,心理健康显得更加重要。而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绝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方面,而是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体育锻炼会使青少年阳光乐观
青少年每天面临的考试科目已经足够繁多,学业负担压力大,如果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会失去这个年纪应有的朝气。反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会让学生找到一个释放压力的平台,尽情地宣泄身体中快要被书山题海压垮的细胞,使学生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变得自信饱满,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坚持运动的人身上会散发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光芒,这种光芒健康而自然,是由内而外的,使整个人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当然,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会在无形之中逐渐地塑造人的外在和内在,学生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我,飞扬青春,这对于学生而言,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毫无疑问,体育课是青少年最喜欢的课程。因此,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就让我们尽情地创造快乐、享受快乐、传递快乐,让快乐延续在每个青少年的身边吧!
二、体育锻炼会塑造青少年的三观
德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常规教学之中,体育学科也不例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都十分活跃的一个时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三观也正在形成。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并不是像给学生上政治课一样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而是用具体的例子、故事或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怎样做是正确的,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精神传授给学生:运动会前的赛前教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要享受参与的过程,淡化结果;奥运会上体现的家国情怀,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体育课上一个小组中因一个成员的失误而与冠军失之交臂,引导他们只要尽力就好,学生的这种不抱怨不责怪的态度是十分可取的,因为大家是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足够强大。
三、体育锻炼会培养青少年的美好品质
做一件小事并不难,难的是将这件小事坚持下去,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国青少年体质堪忧,关于学生在体能测试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新闻更是频繁出现,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自己体质差的事实并不愿做出改变。面对这样看上去不容乐观的学情,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一想,青少年体质的可塑性也十分强,因为起点低,所以进步空间大,因此一旦取得进步青少年就会成就感满满,在此基础之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下去的好习惯,并且拥有顽强的毅力等等美好的品质,而这些将会帮助我们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学生在未来面对其他事情时也拥有非凡的胆识与魄力。
为此,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当他们取得了些许进步时,我都毫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充分地肯定他们,引导他们摘掉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战胜了自己。
四、体育锻炼会增进青少年间的交流
体育锻炼为青少年提供了共同运动、共同玩耍的机会,而这个过程也是青少年之间增进情感交流与友谊的过程。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只有在集体中才会发挥个人的最大价值。阳光下,一群少年在奔跑、跳跃、追逐的画面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在这期间,也许会因为彼此的一个眼神配合默契而取得了成功、也许会出现因为一个人的失误而惜败的遗憾、也许也会有很多小小的插曲......哭过笑过,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将成为青少年记忆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也将成为他们共同的回忆。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一种长久且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由内而外地全副武装,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甚至是工作。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力量,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并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明舟,孙群群.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综述[J].现代营销,2014(12).
[2]殷荣宾.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8).
[3]陳欢.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的互动因素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