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亲日分子吗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ergbe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还原真实孙中山
  孙中山在早期,有过大量的亲日言论以及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多次向日本人承诺:帮助我革命,事成之后,我把满洲(东北三省)委托给你们日本治理。
  于是,有不少历史爱好者,说孙中山是个亲日派、汉奸、卖国贼……
  但其实在1915年“二十一条”事件发生之后,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已经逐渐由“亲近”走向了反感、防范,甚至是对抗。
  那么,怎么证明孙中山在他人生的后期走向了反日呢?我们都知道,亲日也好,反日也罢,都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很难做到准确证明的,唯一有迹可寻的,就是孙中山在他生命最后几年间的涉日言论。我们没有办法窥探孙中山的内心,但是孙中山的言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心理活动。
  不妨通过史料,看看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间,发表过什么样的“涉日”言论。
  第一条“涉日”言论,是刊登在1919年6月24日《民国日报》的一篇访谈文字,名为《孙中山先生答<朝29
  日新闻>记者书》。在这篇访谈中,孙中山对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发表了自己对日本扩张国策的反感,以及对日本收敛其国策的期望。
  在该篇访谈报道中,日本记者问孙中山:“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恨日本?有没有办法调和两国人民的感情?”对此,孙中山给出了一篇很长的回答,大意是:日本军阀逞帝国主义的野心,向中国发展侵略政策,两国的国策在根本上不能相容。例如,日本在(1914年)攻克青岛的时候,曾经对外宣称,会将青岛归还中国,但是在巴黎和会上,日本竟然食言,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殖民权益。这无异是出卖中国人的举动。中国人能不恨日本吗?日本的政府和军阀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但同时又幻想中国人民不和他对抗,反而和他亲善,那岂非是白日做梦?!希望日本能悬崖勒马,对中国从根本上取消扩张政策,东亚才能和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对日本,已经是充满了微词,他对日本已经不如辛亥革命之前那样亲近,而是充满了警惕、防范甚至是对抗的情绪。
  《新韩青年》1920年3月1日创刊号,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前大总统孙逸仙氏对日本谈》的文章,其内容是孙中山于1920年1月1日接受东京《大正日日新闻》记者的访谈。
  在这篇访谈中,《大正日日新闻》一名姓“大江”的日本记者对孙中山说:“希望先生您不要将我看作日本人,请您将我看作亚洲人”。
  不料,孙中山很不礼貌地回了他一句:“你们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亚洲人”。
  大江记者大吃一惊,问孙中山为何这样说。
  对此,孙中山也给予了很长的回答,其大意是:你们日本人是亚洲的侵略者,你们自称为亚洲人,那么请你们将东三省的殖民权利(指大连、旅顺、南满铁路等)还给中国,另外,也请你们将朝鲜半岛还给朝鲜人民!
  可见,到了1920年的时候,与辛亥革命前后大不相同,孙中山已经不再谈什么“将满洲委托给日本”,而是恰恰相反,要求日本人从满洲(大连、旅顺、南满铁路)滚出去。
  此时的孙中山,其对日本的态度,已经和十年前有了天壤之别。
  这还不算,《民国日报》于1929年7月9日刊登了一篇名为《孙中山致日本陆相书》的文章,是孙中山于1920年6月29日写给日本陆军大臣田中义一的一封公开信,在这封公开信中,孙中山谴责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并规劝日本改正。
  由于其行文较为简短、浅显,其中关键部分的文字如下:
  ……近代日本对于东亚之政策,以武力的、资本的侵略为骨干,信如世人所指。而对于中国,为达日本之目的,恒以扶植守旧的、反对的势力压抑革新运动为事。始则极力援助袁世凯,酿成民国四、五年间之乱事。帝制问题既发生,中国人民排袁势力勃然爆发,日本舆论亦反对袁氏。日本当局知袁氏绝不能再维持国民信用,欲与中国排袁之势力相结纳,以图伸张日本在中国之势力,而又不欲民主主义者获得中国政权。因利用一守旧顽固且甚于袁氏之官僚如岑春鬃者,使主南方政局;而在北方,则又假宗社党人金钱武器,贻后日无穷之祸。此中经过,先生为主要当事者之一人,当尚能记忆也……
  可见,到了1920年的时候,孙中山确实已经对日本的国策不以为然,并公开反对了。
  不到两个月之后的1920年8月5日,孙中山在上海接待了一个“美国议员团”,并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被命名为《中国问题之解决:孙中山先生在美国议员团欢迎席上演说》,被刊登在1920年8月7日、8日的《民国日报》上。
  在这篇演说中,孙中山大声疾呼:废除中日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反对日本的扩张国策,其原文摘录如下:
  ……我已经看出了如何才能够停止中国现在的混乱。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废除二十一条款。如果这二十一条款能够废除,就再没有混乱了……
  这二十一条款所决定的,差不多完全把中国主权让给日本了。在这种协定底下,中国就要成了日本的附属国、日本的陪臣国,恰和日本从前在高丽所用方法一样……
  不论现在有什么商量在这里进行,我们对于留存二十一条款的提件万不承认。二十一条款和军事协约是日本制的最强韧的铁锁链,来绑中国手脚的。实行二十一条款之统一的中国,就是日本把中国整个征服去了。我们革命党一定打到一个人不剩,或者二十一条款废除了才歇手。中国的大混乱是二十一条款做成的,如果废除了它,就中国统一马上可以实现……
  再将时间的坐标往后推移四年———1924年。
  1924年12月1日,在日本门司,孙中山接待了来访的日本记者,这篇访谈,在史料里被称之为《与门司新闻记者的谈话》。
  访谈的内容很长,其中最为“反日”的部分,是孙中山公开呼吁、要求日本废除“二十一条”的言论。这一部分的原文如下:
  (日本记者)问:先生要废除中国同外国所立的不平等条约,对于日本所希望的是废除哪几种条约呢?
  (孙中山)答:如海关、租界和治外法权的那些条约,只要是于中国有害的,便要废除,要来收回我们固有的权利。
  (日本记者)问:先生对于日本同中国所立的二十一条要求,是不是也要改良呢?
  (孙中山)答:所有中国同外国所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都是要改良,不只是日本所立的二十一条的要求;二十一条要求也当然是在要改良之列。中国的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若美国对于日本也有二十一条的要求,你们日本是不是情愿承受呢?当然是不情愿的。既是自己不情愿,拿出恕道心和公平的主张出来,当然不可以己所不情愿的要求,来加之于中国。你们日本便应该首先提倡改良!
  从这一篇访谈中,也可以读出来,孙中山要求废除中、日两国之间一切的“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是亲日分子”说法被推翻
  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在北伐的过程中,出于对日本殖民主义国策的警惕,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口号,正是继承了孙中山的思想。蒋介石说他自己是“总理信徒”,至少从北伐时期他的表现看,这话并不过分,因为当时的蒋介石继承了孙中山晚年的救国思想,要以铁腕手段与列强对抗,也就是所谓的“革命外交”。
  历史的悲剧之处在于,国民党在北伐以及定都南京之后,高喊收回大连、旅顺、南满铁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巧碰上了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和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日本军阀受到经济上和国防上的双重刺激。
  那时,日本一方面不甘心失去既得殖民利益,另一方面出于对苏联南下的国防恐慌,日本军阀悍然以武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并由此引发了延绵14年之久的中日战争。
  历史虽然不容假设,但是从孙中山生命最后几年间的反日言论中,可以看得出,假如孙中山没有那么早去世,日后在抗日战场上率领全中国人民打日本的,也许就不是“蒋委员长”,而是“孙委员长”了。
  所以,“孙中山是亲日分子”的说法,并不准确,以上他的言论才表明了他对日的态度。
其他文献
1971年9月6日,对林彪、叶群、林立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天。他们从两条渠道获悉了毛泽东南巡谈话的绝密情报,林立果、叶群陷于惊恐之中。9月7日,林立果向“联合舰队”T达“一级战备”的命令,9月8日晚,林立果乘256号专机回北京,同周宇驰、王飞、江腾蛟等人秘密谋划着暗杀阴谋……  密报惊魂  1971年8月15日,78岁高龄的毛泽东,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十一次南巡。林彪对毛泽东的南巡,对中央召开三中全
期刊
深得周恩来的信任  1961年,周荣鑫被调到教育部任副部长,1962年调国务院任代理秘书长,1964年经人代会批准任秘书长。周荣鑫出任国务院秘书长时只有40多岁,是当时最年轻的部长,他的虚心和对老同志的尊重爱护使他得到了各方面的信任。  周荣鑫上任后,下令取消了政协礼堂,即每个星期六给干部和其家属们安排的电影晚会。那时,每个星期六晚上,政协礼堂都会上映最新的国内外电影,而到社会上公映往往会在半年到
期刊
视察引起个人崇拜风  1977年9月22日下午,华国锋在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吴德的陪同下,先后视察了红星养鸡场和实验猪场。  在视察结束时,北京市实验猪场主任程少平请华国锋题词。华国锋兴致勃勃地挥笔题词:“总结经验把机械化养猪养鸡事业发展起来满足人民需要。”  10月4日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传达华国锋视察北京市红星养鸡场和北京市实验猪场时所作的关
期刊
庐山会议后,林彪因委屈、郁闷而想找毛泽东谈话,为此,他甚至去找一向不对眼的江青帮忙,但最终未能见到毛泽东。吃闭门羹后他放弃努力,对毛泽东心生怨恨,最后不惜冒和毛泽东摊牌的风险决意和毛泽东对抗到底,这就是庐山会议以来林彪的心路历程……  林立果的“教导队”和“战斗小分队”  制定完《“571工程”纪要》,开罢“三国四方”会议,整个三四月份,林立果在上海呆了较长时间。同以往来去匆匆、风风火火不同,这一
期刊
红二代出身军旅12年  1951年3月8日,任志强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红色高干家庭。业内和坊间普遍认为,开发商中像任志强这么敢说可谓绝无仅有,这与其家庭背景,以及因此造成的性格有极大关系。  有关任志强的父亲身份一直比较神秘。2009年左右有过一轮网络猜议,最终确定的信息是任志强的父亲为任泉生。据2007年任泉生去世时新华社的消息称,任泉生1918年7月生于山东省掖县,1937年参加革命,曾是新四军干
期刊
毛泽东十分信任周恩来  粉碎林彪集团后,毛泽东积极支持周恩来领导全国批判林彪集团的罪行,纠正一些“左”倾错误。但他也经常重申“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不喜欢看到“右”的倾向。  在批林初期,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信任大于不满意。1971年10月,经毛泽东批准,撤销了由林彪集团控制的军委办事组,成立了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毛泽东指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凡讨论重大问题,要请总理参加。毛泽东
期刊
因不受重用决心改换门庭  李必达,出身很苦,解放前是个孤儿,曾被卖给人家。解放后翻了身,直到上了大学。像他这样的出身经历,在那个年代自然属于“根红苗正”,备受信任。  1965年,李必达大学毕业后分到部队,没在基层经受什么锻炼,便很快调到广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任秘书,后来成了黄永胜的秘书。  1968年3月黄永胜调京,李必达也跟了来。  黄永胜夫人项辉方对李必达十分信任,关怀有加,一度甚至想把他介绍
期刊
支持邓小平复出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成员相继被隔离控制,没有一颗子弹一滴血,10年狂热的“文革”以最小的代价结束。华国锋、叶剑英和汪东兴是其中最核心的人物。代总理华国锋是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掌握着军队指挥权,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掌握中南海警卫部队。叶剑英的特殊作用在于,能将被打倒的老干部,与华国锋、汪东兴联合起来,他们共同促成了这次重大行动。  10月10日,“四人帮
期刊
上海会议毛泽东敲打彭德怀  1959年,共和国进入第10个年头。3月24日,彭德怀根据中央的通知,赴上海参加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住在瑞金二路5号院。恰好陈云也住在这里,两位老战友在一起亲切交谈,对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完全一致。  当时,西藏的形势十分紧张,彭德怀在住处召开会议,听取总参作战部汇报西藏部队的战备情况,总参谋长黄克诚传达了中央研究的西藏部队平叛作战方针。彭德怀满脑子都是关于西藏的军情,所以
期刊
解放思想,解放人:到中组部上任,有人放了鞭炮  1977年3月,胡耀邦出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职务,不过让胡耀邦复出的叶剑英说,“在那里是可以搞出点名堂来的。”  此时的中国正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四人帮”被打倒了,不过政策并未为之一变。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以维护毛泽东的权威。这年初夏,胡耀邦对朋友说,诸如“一句顶一万句”这样的话,禁锢了民族的创造力。  混沌中才有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