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筝这种拨弦乐器在我国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经有2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古筝起源于战国,最早只有七弦,在唐宋时有十三弦,后来逐渐发展成二十五弦,弦下设柱,音色柔美、悠扬。本文将浅谈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希望能对古筝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交融
古筝是我国的古典民族乐器之一,在古代常被称为“秦筝”、“十三弦”、“雁柱”、“雁阵”、“瑶琴”、“瑶筝”等,普及古筝教学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将“音乐”与“技术”相交融可以全面提升古筝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但是,在当前的古筝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下需要改善的问题,像音乐文化教育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本文将浅析这两大问题,论述推进古筝教学的措施,并探讨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的方法。
一、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文化教育有待提升
大多数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弹古筝的技巧,但是对古筝和乐曲的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将“音乐”与“技术”相交融,这样虽然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表现不出古筝曲的情感。65%的学生不知道古筝起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不懂古筝被称作“秦筝”、“十三弦”、“雁柱”、“雁阵”、“瑶琴”和“瑶筝”的原因。学生虽然会弹奏大量的乐曲,并不知道古筝曲所讲的故事和表达的感情。例如古筝过了五级的学生基本都会弹《汉宫秋月》这首曲子,但是多数学生不知道这支乐曲原本属于崇明派琵琶曲,也称作《汉宫秋》,整首曲子流露了宫女寂寞、幽怨的心情,望着秋夜皎洁的明月,宫女没有赏月的欢欣,而顿生无限的惆怅,此曲的主旨是表达对宫女的同情。如果学生不理解这首曲子的内涵,即使掌握了弹奏技巧也难以演奏出乐曲的感情基调。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学习古筝的目的是为了考等级证书,不注重学习古筝文化,这也说明古筝教学忽视了对音乐文化教育的普及。
2.教学方法不科学
提高古筝教学效果,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后练琴作业。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倾向于对弹筝技巧的指导,讲课速度较快,缺乏基础性教育,布置的古筝作业过于笼统,也没有告诉学生应科学安排练琴时间,有的学生为了考取等级证书,长时间练琴导致手指出血,腰椎和颈椎受损,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二、如何更好地推进古筝教学
1.挖掘古筝文化
古筝作为古典的民族乐器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充分挖掘古筝的相关文化,做好音乐文化教育,使“音乐”与“技术”达到完美结合。告诉学生最早的古筝只有七根弦,所以称作七弦琴,到了唐宋时期发展成了十三弦,宋代词人张先在《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中写道:“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其中的“十三弦”就是古筝。古筝之所以被称为“雁柱”和“雁阵”是因为古筝上排列的弦柱像一行大雁。中国的古筝装饰精美,一般都镶嵌着玉雕图案,因此被称作“瑶琴”和“瑶筝”,“瑶”就是美玉。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弹奏乐曲时要精心解读曲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把握好乐曲的风格,灵活运用弹奏技巧,演奏出乐曲的感情,例如在弹奏《高山流水》时要注意用指法,演奏出知音相赏和知音难觅的感情。
2.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古筝课堂教学时,应合理控制讲课节奏,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告诉学生初学古筝时要掌握三连音的演奏技巧,熟悉古筝三连音的乐谱,在琴谱中的三连音经常写作:
rrl rrl rrl rrl
llr llr llr llr
lrl rlr lrl rlr
lrr lrr lrr lrr
rll rll rll rll
rrr lll rrr lll
rrr rrr rrr rrr
lll lll lll lll
rrl lrr llr rll
rlr rlr llr lrl
rrr lrr rrr lrr
lll rll lll rll
lrr lrl lrr lrl
rll rlr rll rlr
rrr lrr rlr rrl
lll rll lrl llr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演奏水平分层布置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而且要告诉学生课后练琴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中间要休息10分钟),一定要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练琴。
三、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的方法
古筝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演奏流派和指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应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需要查阅大量的古典文献,让学生学习传统的演奏方法和不同的流派,在《红楼梦》第八十六回,黛玉说琴谱中的“大”字和“九”字是用左手的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一勾加“五”字是用右手勾五弦,还有吟、揉、绰、注、撞、飞、推等不同于现代的手法。黛玉曾强调古筝是圣器,弹筝之前应净手焚香,衣冠整齐,不能辜负了古筝,这说明她品性高洁,非常尊重古筝。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一段描写来丰富弹筝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热衷于学习古筝,体会古筝的内涵文化,从而实现“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及古筝教学,将“音乐”与“技术”相交融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但是,在古筝教学中普遍存在音乐文化教育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不科学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深入地挖掘古筝文化,完善教学方法,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教学营养。
参考文献:
[1]陆媛媛.古筝教学中拇指的技巧与肌能训练[J].艺术百家,2011(5)
[2]张珊.三木稔筝曲创作对我国民族古筝教学的借鉴意义——以《乡音》为例[J].民族音乐教育,2012(3)
[3]朱丹.当前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06)
[4]吴楠.浅论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知识经济,2014(21)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文化馆)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交融
古筝是我国的古典民族乐器之一,在古代常被称为“秦筝”、“十三弦”、“雁柱”、“雁阵”、“瑶琴”、“瑶筝”等,普及古筝教学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将“音乐”与“技术”相交融可以全面提升古筝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但是,在当前的古筝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下需要改善的问题,像音乐文化教育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本文将浅析这两大问题,论述推进古筝教学的措施,并探讨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的方法。
一、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文化教育有待提升
大多数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弹古筝的技巧,但是对古筝和乐曲的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将“音乐”与“技术”相交融,这样虽然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表现不出古筝曲的情感。65%的学生不知道古筝起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不懂古筝被称作“秦筝”、“十三弦”、“雁柱”、“雁阵”、“瑶琴”和“瑶筝”的原因。学生虽然会弹奏大量的乐曲,并不知道古筝曲所讲的故事和表达的感情。例如古筝过了五级的学生基本都会弹《汉宫秋月》这首曲子,但是多数学生不知道这支乐曲原本属于崇明派琵琶曲,也称作《汉宫秋》,整首曲子流露了宫女寂寞、幽怨的心情,望着秋夜皎洁的明月,宫女没有赏月的欢欣,而顿生无限的惆怅,此曲的主旨是表达对宫女的同情。如果学生不理解这首曲子的内涵,即使掌握了弹奏技巧也难以演奏出乐曲的感情基调。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学习古筝的目的是为了考等级证书,不注重学习古筝文化,这也说明古筝教学忽视了对音乐文化教育的普及。
2.教学方法不科学
提高古筝教学效果,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后练琴作业。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倾向于对弹筝技巧的指导,讲课速度较快,缺乏基础性教育,布置的古筝作业过于笼统,也没有告诉学生应科学安排练琴时间,有的学生为了考取等级证书,长时间练琴导致手指出血,腰椎和颈椎受损,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二、如何更好地推进古筝教学
1.挖掘古筝文化
古筝作为古典的民族乐器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充分挖掘古筝的相关文化,做好音乐文化教育,使“音乐”与“技术”达到完美结合。告诉学生最早的古筝只有七根弦,所以称作七弦琴,到了唐宋时期发展成了十三弦,宋代词人张先在《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中写道:“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其中的“十三弦”就是古筝。古筝之所以被称为“雁柱”和“雁阵”是因为古筝上排列的弦柱像一行大雁。中国的古筝装饰精美,一般都镶嵌着玉雕图案,因此被称作“瑶琴”和“瑶筝”,“瑶”就是美玉。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弹奏乐曲时要精心解读曲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把握好乐曲的风格,灵活运用弹奏技巧,演奏出乐曲的感情,例如在弹奏《高山流水》时要注意用指法,演奏出知音相赏和知音难觅的感情。
2.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古筝课堂教学时,应合理控制讲课节奏,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告诉学生初学古筝时要掌握三连音的演奏技巧,熟悉古筝三连音的乐谱,在琴谱中的三连音经常写作:
rrl rrl rrl rrl
llr llr llr llr
lrl rlr lrl rlr
lrr lrr lrr lrr
rll rll rll rll
rrr lll rrr lll
rrr rrr rrr rrr
lll lll lll lll
rrl lrr llr rll
rlr rlr llr lrl
rrr lrr rrr lrr
lll rll lll rll
lrr lrl lrr lrl
rll rlr rll rlr
rrr lrr rlr rrl
lll rll lrl llr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演奏水平分层布置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而且要告诉学生课后练琴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中间要休息10分钟),一定要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练琴。
三、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的方法
古筝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演奏流派和指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应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需要查阅大量的古典文献,让学生学习传统的演奏方法和不同的流派,在《红楼梦》第八十六回,黛玉说琴谱中的“大”字和“九”字是用左手的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一勾加“五”字是用右手勾五弦,还有吟、揉、绰、注、撞、飞、推等不同于现代的手法。黛玉曾强调古筝是圣器,弹筝之前应净手焚香,衣冠整齐,不能辜负了古筝,这说明她品性高洁,非常尊重古筝。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一段描写来丰富弹筝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热衷于学习古筝,体会古筝的内涵文化,从而实现“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及古筝教学,将“音乐”与“技术”相交融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但是,在古筝教学中普遍存在音乐文化教育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不科学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深入地挖掘古筝文化,完善教学方法,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教学营养。
参考文献:
[1]陆媛媛.古筝教学中拇指的技巧与肌能训练[J].艺术百家,2011(5)
[2]张珊.三木稔筝曲创作对我国民族古筝教学的借鉴意义——以《乡音》为例[J].民族音乐教育,2012(3)
[3]朱丹.当前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06)
[4]吴楠.浅论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知识经济,2014(21)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