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阅读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阅读对人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是人们获取消息,增长知识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现代人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选择更加多样化。阅读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不仅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验收与查缺补漏的升华,同时也为学生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研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阅读能力是学习者必需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学时期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加以科学把握,则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令学习者受益终身,这对于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时代高端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失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
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态是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逐篇的讲读课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不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在阅读课堂中,教师担心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不够,所以采用讲读法传播知识而非师生互动下自然生成的教学活动,这样便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长此以往,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过于模式化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讲课仍然墨守成规。这部分教师上课的流程如下:在简短的导入环节后,第一部分对课文中的生字进行正音,生词释义,然后对学生是否掌握字、词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考查;第二部分是读课文,一般流程是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是深入研究课文,分析课文,解读课文,讲解重点句子、段落;第四部分,讲解课后习题或找一些与所授课文相应的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第五部分,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全文,学生学到了什么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去做。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流程是很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的,一旦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度较少,势必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单一的阅读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师不妨增加阅读教学形式,这样既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阅读课文选材丰富,有利于增加阅读教学形式。在讲授《将相和》课文时,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配角色,扮演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旁白等角色,将课文分解成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进行表演。这样将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台上的学生在表演时,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回推敲,加深理解,而台下的观众可以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观察台上演员表演是否符合课文要求。适用表演教学形式的课文还有《草船借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武松打虎》等。
(二)进行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是以基础知识性阅读能力为基础,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深层次的认知过程,既是对全文整体感知,也是对具体语句的分析与理解,两者综合,进而形成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例如,《桂林山水》第一段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桂林的风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自豪感。
(2)探究性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是高层次能力,包含审美力、创造力、评价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适时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点拨,为学生搭建起探究的支架,激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力。例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一句中学生品读出对大海浩瀚无垠的赞美,平静西湖的夸奖,却都不及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从美学动静角度的分析。知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学生品读出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美这是评价。让学生仿写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黄山”为例,“我观赏过冰雪皑皑的长白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山”。
(三)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材料积累的渠道可分为三类:(1)从课本上积累。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与发展相联系。教材是专家学者反复琢磨、精挑细选出的文质兼美的范例,为学生语言的发展、选择、积累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的语言从贫乏走向丰富,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呆板走向生动。课本是学生获得语言的最佳直接来源。(2)课外阅读积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的方法:“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阅读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因其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还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课外读物。(3)生活中积累。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学生每天听校园广播、看电视、与人交流等都是在不断地接触新的阅读材料,不同的言语交际场合都可成为学生学习阅读的环境。这种阅读材料的积累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内容是难预测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
结束语:目前许多的语文阅读课堂中仍旧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参与,不关注学生阅讀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为改进上述问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可以从指导有效阅读方法、丰富阅读教学形式等角度入手,从而增强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希望自己对于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点想法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应太.在文本细读中提升阅读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8(12):1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阅读能力是学习者必需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学时期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加以科学把握,则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令学习者受益终身,这对于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时代高端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失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
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态是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逐篇的讲读课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不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在阅读课堂中,教师担心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不够,所以采用讲读法传播知识而非师生互动下自然生成的教学活动,这样便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长此以往,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过于模式化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讲课仍然墨守成规。这部分教师上课的流程如下:在简短的导入环节后,第一部分对课文中的生字进行正音,生词释义,然后对学生是否掌握字、词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考查;第二部分是读课文,一般流程是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是深入研究课文,分析课文,解读课文,讲解重点句子、段落;第四部分,讲解课后习题或找一些与所授课文相应的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第五部分,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全文,学生学到了什么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去做。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流程是很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的,一旦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度较少,势必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单一的阅读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师不妨增加阅读教学形式,这样既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阅读课文选材丰富,有利于增加阅读教学形式。在讲授《将相和》课文时,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配角色,扮演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旁白等角色,将课文分解成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进行表演。这样将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台上的学生在表演时,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回推敲,加深理解,而台下的观众可以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观察台上演员表演是否符合课文要求。适用表演教学形式的课文还有《草船借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武松打虎》等。
(二)进行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是以基础知识性阅读能力为基础,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深层次的认知过程,既是对全文整体感知,也是对具体语句的分析与理解,两者综合,进而形成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例如,《桂林山水》第一段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桂林的风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自豪感。
(2)探究性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是高层次能力,包含审美力、创造力、评价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适时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点拨,为学生搭建起探究的支架,激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力。例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一句中学生品读出对大海浩瀚无垠的赞美,平静西湖的夸奖,却都不及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从美学动静角度的分析。知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学生品读出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美这是评价。让学生仿写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黄山”为例,“我观赏过冰雪皑皑的长白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山”。
(三)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材料积累的渠道可分为三类:(1)从课本上积累。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与发展相联系。教材是专家学者反复琢磨、精挑细选出的文质兼美的范例,为学生语言的发展、选择、积累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的语言从贫乏走向丰富,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呆板走向生动。课本是学生获得语言的最佳直接来源。(2)课外阅读积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的方法:“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阅读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因其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还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课外读物。(3)生活中积累。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学生每天听校园广播、看电视、与人交流等都是在不断地接触新的阅读材料,不同的言语交际场合都可成为学生学习阅读的环境。这种阅读材料的积累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内容是难预测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
结束语:目前许多的语文阅读课堂中仍旧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参与,不关注学生阅讀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为改进上述问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可以从指导有效阅读方法、丰富阅读教学形式等角度入手,从而增强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希望自己对于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点想法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应太.在文本细读中提升阅读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