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变”中求胜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虽涉及面广,但较为程式化,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更应不拘一格,“变”中求胜。课堂的“变”可体现在这些方面:一、课型设计要多样化,克服因教材编写的程式化而产生课型设计的程式化;二、活动安排要多样化,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命题方式要多样化,以命题的多样性来充实活动内容;四、最缀的内容多样化,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关键词:课堂设计;教学艺术;经验总结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虽然涉及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但是教材的编写往往是集中的,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为例,初一(七年级)的教材以地理内容为主,初二(八年级)的教材则是历史为主,初三(九年级)教材以时政国情教育为主。无论是地理,还是历史,它的编写基本是有一定规律的,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程式化。特别是初二的课程,作为历史课程的特点,总是围绕事件组织内容,给了教师很大的拓展空间,但教师如果不注意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设计,往往也会产生课型设计的程式化、单一化。每堂课如果都施以相似的教学方式,即使这个课型很好,千篇一律地运用,这样每堂课看似是一堂堂成功的示范课,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感到乏味。“教必有法,教无定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在“变”字上做文章,虽然有许多课很平常,一些课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但一般都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这也许就是青菜、萝卜也有它的可爱之处吧。现就一个“变”字谈点体会,与同仁们商讨。
  
  一、课型的设计要多样化
  
  教师在课型设计上,应博取众长,无论是循循善诱的启发课,还是茶馆式的讨论课,应积极创设和鼓励人人参与的授课情境,发挥各种课型的优势。启发式的课型能诱发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讨论式的课型能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养成对问题深究的习惯;练习式课型则能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述式课型能更大地传授新知识、新概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深浅度等等,先进行单元备课,了解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授课的教学课型,然后再进行备课。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以组织读图、理解的方式解决陆地、岛屿、半岛、海、大洲、大洋等抽象的概念,除了教材中为学生提供的插图之外,另外向学生提供了世界地形图、海陆模型。通过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区分概念,比之由教师抽象地解释概念效果要好得多。从学生课堂练习所反馈的情况看,能基本落实课标要求,这个课型的设计是成功的。再如第二课,其内容涉及到地形、气候,多为学生未亲身体验过的,也很难拿直观的物体来演示,笔者则设计为启发讨论式课型,启发学生运用想象,解决概念,理解现象。如对《气象万千》一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完成p25的两个问题后,设计这样一个大问题展开讨论:气候的差异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一些点拔,如与海洋距离、纬度的高低、风向、地势的影响等,从而理性地认识世界气候分布情况。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善于发现很多问题的,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也能加深理解。本课是全册内容的难点集中之处,通过这种课堂方式来突破难点,从反馈的结果检验,学生的掌握率在70%以上,算是基本成功的。
  人类所创造的历史,尽管它是延续的、发展的,但它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何其相似。而东西方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你也可以设计,或从他人处学来一堂典范的课型应付许多相似的历史事件教学,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典范”不一定受到学生的欢迎。其实,我们可以组织讨论课,讨论有着联系和发展关系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自学课,自学解决如经济文化史这样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以求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
  无论是地理教学,还是历史、经济有关内容教学的课型设计,都可以想出很多“招数”来的。诚然,一堂课也可以是综合课型的,多种教学方式综合使用。笔者认为多张“脸孔”总比一张老“脸孔”强,不论你这张“脸孔”有多好看。
  
  二、活动的安排要多样化
  
  一个课型设计好了,也不是千篇一律地运用,或者程式化地套用,因为教与学的参与者都是人,跟工厂里的生产方式要绝对区分开来,绝对不能像输入电脑程序的生产流水线一样地“生产”。如果说设计好的课型是画好的树干,那么设计好的活动就是为树干添枝加叶,这样的一棵大树就会枝叶茂盛。充满生机了。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帝国新政》一课内容时,让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唐太宗治国和初唐盛世的故事,举办了一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会,学生讲述的故事有魏征的故事、文成公主的故事、科举的故事……看似是一次故事会,通过“故事会”较好地理解初唐时的政治、经济、融洽的民族关系,通过最后五分钟的总结,一堂既生动活泼,又圆满完成课标要求的课,在学生的掌声中结束了。再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行政区划》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进行“正确写下你的通讯地址”活动,看谁写得正确,教师有目的地抽查,明确我国地方的三级行政区划分法,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二是“描图”活动。准备一张白纸,指定描出中国、浙江和任选的一个省的轮廓,然后进行评比;最后举行中国行政区域拼图大赛,使本来较难建立起来的轮廓读图法。以活动代替对抽象概念解说,使抽象的事物在具体的活动中形象化了。
  活动也要讲究“变化”,学会多“变脸”。一个活动可以是多个内容,同样形式的活动可以寻找不同的组织方式、不同的切入点,一堂课可以是多个活动。这些活动安排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活动的安排,无论在量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考虑到传授知识的需要、落实教学目的的要求的需要,不要为了活动而安排活动,形成只重形式而不重实效的恶习。
  
  三、命题的方式要多样化
  
  这里所谈的“命题”,指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命题。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本身就决定了命题的多样化,可以是说的、答的、画的,也可以是游戏的、表演的、参观的;可以是书面的,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也可以以主持人的形式主持开展的。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确定不同的命题方式,使命题多样化。但在同一个活动中,命题也要做到灵活多变。如对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一目的教学时,设计以古希腊文明的发展为线索的活动课,穿过时空隧道,纵览古希腊的文明发展,命题形式有“填”、“讲”、“辩”。“填”:在教学描绘的示意图上填上古希腊文明的发祥地,并用箭头标出古希腊文明中心的转移概况; “讲”:“时空旅游团导游”分别介绍雅典、斯巴达的所见所闻;“辩”举行辩论赛,伯利克利的说法完全正确或是部分正确?在一个以活动为主的活动课型中,以命题的多样化,体现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充实活动的内容。再如在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一课教学中,笔者把课型主要设计为自学课,提供给学生一张自学工作表,内容包括:人物、学派、生活年代、主要思想或主张、地位或影响,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自学;之后分组代表一个学派陈述自己的观点,组织辩论,在课堂上演绎“百家争鸣”。辩论的环节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一堂课不拘束于单纯的“自学”形式之下,把课堂推向高潮。
  
  四、课外点缀的内容要多样化
  
  一堂好课应当有所拓展,社会学科的课堂拓展内容往往是“点缀”式的。正如一个好产品还需要好包装一样,一堂好课如果加上适当的“点缀”,则会显得更加亮丽。点缀的内容应不拘一格,可以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穿插。其目的是或积累知识,或拓宽视野,或陶冶情操,或活跃气氛。
  要能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做到“博学”,真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道德法律、文学艺术,都要略知一二了。如在教授古雅典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联系起来,宣传奥林匹克的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精神,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在教授“商鞅变法”时,与当前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懂得古为今用,学会分析事物的联系性;在教授“焚书坑儒”时,懂得如何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事件,学会客观地看待一切事物;在教西汉“和亲”政策时,借“昭君出塞”,自然带出古代中国的“四大美女”,让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在教授唐文学史时,吟上几句千古绝句,欣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诗的巅峰的时期的传世名句;在教授近代史西方列强对我国侵略、瓜分时,联系上当今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进行国情教育,正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如此等等。
  在课堂拓展的“点缀”中,力求自然,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努力做到准确而又恰到好处,只能起到点缀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画蛇添足,破坏本已完美的东西。
  课堂教学求“变”,已成为广大同仁探索的热门课题。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永无模式的,只要我们永存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思想,我们所创的“艺术”就会被人们所认同。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目标  1.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通过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以及生物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调查人类遗传病情况,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提高生物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级学生对遗传与进化部分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并
摘 要:助力区域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文从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内涵及两者关系出发,从技术、人才、理念、方法与品牌五个方面总结和创新职业教育助力区域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发展 助力 路径  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还不适应我国新时期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等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设想  诚信永远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使他们树立诚信做人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课前活动  诚信小故事演讲比赛  男女生分组竞赛式演讲,课堂气氛活跃,演讲内容丰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准确地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及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中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1.体会质朴的语言中传达出的诚挚、深沉的情感。  2.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学会自我反省,提升人生境界。  导语  这只看似平常的手,就是巴金老人的手印。它镶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大门上,每个进馆的人必须按着这只手,才能步入一座文学的圣殿。就是这只手,在而立之年,为我们带来《激流》、《爱情》三部曲,揭露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
摘 要:校园文化渗透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途径,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途径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一般注重将文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呈现静态、平面的特点,笔者称之为二维课堂。与此相对的三维课堂则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发现创造,构建思维碰撞的“言说场”,进而学生内化成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构建三维课堂的核心是形成思维碰撞,其前提是寻找矛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PK大赛、情境代入和追问到底等方法,构建动态、立体的三维课堂,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灵动而高效。  
悲剧美是相对于喜剧美而言,就是含有悲剧色彩的文章体现出来的一种美,以鲁迅先生的话讲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悲剧美是通过师生课堂情感历程唤起孩子们的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课文中每一个悲剧审美对象,无不承载着“净化”的道德美感。因此,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合理、有效、机智地处理这些悲剧美的教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