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目标
1.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教学关键
通过直观演示及动手操作,理解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20个圆片、代表四种运动项目的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图,感知“凑十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那好,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大屏幕一起到比赛现场去看一看。(屏幕出现加工后的主题图画面)
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比赛项目?参加每项比赛的分别有几个小朋友?(学生说出一种比赛项目,教师就把这种比赛项目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把每项比赛的人数写在对应图片的右边)
师:从画面上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还看到了一些饮料)
师:是呀,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喝了一些,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这样吗,为了使同学们看更清楚,我们把这部分画面放大。(画面上出现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边有4盒饮料)
师:谁来说说还有几盒饮料?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方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外面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学生边口述,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凑十”的过程,即从外边拿出一盒放在箱子里)
师: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但前边两种数数法在10以内加减法中我们已经都会了,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问题,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板书:9加几)
[设计意图]如果教学只强调从经验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就有可能使学生停留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也就失去其意义,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种最一般的方法“凑十法”,明确学习重点。
二、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凑十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到比赛现场。(画面切换到主题图)
让学生根据这些比赛项目和各项比赛的人数,提出一个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教师完成板书:9 7或9 6、9 3)
师:指导学生用小棒把“凑十”的过程摆出来。(边摆边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师:离开小棒怎样用“凑十法”计算呢?(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为离开实物也能思考出“凑十”的过程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便于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
三、应用“凑十法”口算
1.出示9 2、9 5、9 8、9 9(先独立口算然后全班交流,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讲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9加几的进位加法都说出来。(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成板书:9 2、9 3……9 9)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讲计算过程,一方面巩固“凑十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9加几的加法排列出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通过“凑十”把9加几变成了学过的10加几,这种方法叫做“转化法”。“转化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它会帮助我们解决好多好多的问题。
[总体设计意图]教学中,教者注意将“9加几”的计算置于学生熟悉、生动的生活背景中,提供发现数学问题的条件,重视提供多种算法相互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在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自主探索,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责任编辑:张华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目标
1.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教学关键
通过直观演示及动手操作,理解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20个圆片、代表四种运动项目的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图,感知“凑十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那好,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大屏幕一起到比赛现场去看一看。(屏幕出现加工后的主题图画面)
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比赛项目?参加每项比赛的分别有几个小朋友?(学生说出一种比赛项目,教师就把这种比赛项目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把每项比赛的人数写在对应图片的右边)
师:从画面上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还看到了一些饮料)
师:是呀,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喝了一些,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这样吗,为了使同学们看更清楚,我们把这部分画面放大。(画面上出现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边有4盒饮料)
师:谁来说说还有几盒饮料?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方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外面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学生边口述,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凑十”的过程,即从外边拿出一盒放在箱子里)
师: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但前边两种数数法在10以内加减法中我们已经都会了,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问题,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板书:9加几)
[设计意图]如果教学只强调从经验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就有可能使学生停留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也就失去其意义,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种最一般的方法“凑十法”,明确学习重点。
二、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凑十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到比赛现场。(画面切换到主题图)
让学生根据这些比赛项目和各项比赛的人数,提出一个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教师完成板书:9 7或9 6、9 3)
师:指导学生用小棒把“凑十”的过程摆出来。(边摆边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师:离开小棒怎样用“凑十法”计算呢?(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为离开实物也能思考出“凑十”的过程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便于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
三、应用“凑十法”口算
1.出示9 2、9 5、9 8、9 9(先独立口算然后全班交流,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讲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9加几的进位加法都说出来。(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成板书:9 2、9 3……9 9)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讲计算过程,一方面巩固“凑十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9加几的加法排列出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通过“凑十”把9加几变成了学过的10加几,这种方法叫做“转化法”。“转化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它会帮助我们解决好多好多的问题。
[总体设计意图]教学中,教者注意将“9加几”的计算置于学生熟悉、生动的生活背景中,提供发现数学问题的条件,重视提供多种算法相互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在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自主探索,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