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葛浩文作为翻译者被大部分中国人熟悉还应该是在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而实际上葛浩文从事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工作已有多年,早已是学界著名的翻译家,而且葛浩文翻译的中国作家对象也不仅仅是大家熟知的莫言,还包括萧红、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王安忆、刘震云等一系列作家群,可以说为向英语世界介绍、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下研究葛浩文已成为中国文学界的热点之一,相关探讨葛浩文语篇翻译观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本文在广泛结合其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莫言主要英译者葛浩文的语篇翻译经行较为细致的梳理,以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葛浩文翻译观 语篇
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名Howard Goldblatt,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在全世界享有良好的声誉,目前可以说是英文世界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葛浩文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张炜、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王安忆、刘震云、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五十多部作品,为向英语世界介绍和传播我国文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莫言之所以能够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葛浩文英译作品的作用,而葛浩文的翻译理念也受到了学界的好评,顾彬这样说:“葛浩文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翻成英文。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译,他翻的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葛浩文对作者的弱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为了更好地了解葛浩文的翻译观,本文以下将从几点内容依次阐述和探讨。
我们需要从语篇翻译观的介绍开始。语篇翻译是一个最近十几年学界关注比较多的概念,目前也没有一个比较准备、大家都接受的定义,笔者这里介绍一下李运兴教授对于“语篇”二字的解释:“所谓语篇,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著作节选可称为语篇”。这样的一种解释模式的活跃实际上是语言翻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们都知道,两种语言的互译绝对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语言间的转化,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传统、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转化,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的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更需要译者通篇考虑,翻译的是一个长篇小说,或者一个比较长的段落,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句子。
语篇翻译现在已经形成的共识是要坚持这样几个基本的原则:一、要追求语篇的整体性(unity),所翻译的语篇是一个整体,因此必须保证语篇意义完整、重点明确、叙述具体,前后一致、衔接紧密、和谐流畅,而不应该只是前言不搭后语似的几个片段;二、显示重点是核心(the focusing ofnarration or reasoning),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对通篇的考虑,在翻译的文本中应该呈现出重点来,整个翻译过程要起到凝聚思想的作用;三、逻辑合理(logic orlogical sequence),这点其实跟追求文本的整体性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四、连贯衔接(coherence andcohesion)。因此我们看到,语篇翻译理念最终追求的是整体性,而在这个整体性的呈现过程中就体现着译者一定意义上的主體性。
“译者翻译任何语篇时,必须有对该语篇的文化、历史、现状等有较好或者是粗浅的了解;理解正着手翻译的原文的全部,甚至局部、片段时,译者都要运用这一知识,因为所需翻译的原文涉及的有时不只是该短篇文字字面上所涉及的点滴知识,而且还会旁及使用该国文字的国家的上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当前的社会现状。”(居祖纯)。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需要译者有超群的语言技能,更需要需要丰富的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
语篇翻译观在当今翻译界备受瞩目,从根本原因来说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理念基本符合语言翻译,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规律,文学作品的翻译一定程度上有别于诸如研究文献、报告等,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葛浩文不是有创造性地翻译莫言的作品,而是最忠实地把莫言的作品翻译给英语世界的读者,其最终的效果估计说“对牛弹琴”也不为过,因为文学作品的深处实际上是文化、价值等根深蒂固的因素,那样刻板的翻译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价值。
葛浩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把莫言的作品进行了大幅度的加工,因为他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吸引英语世界国家的视线,因此他在充分尊重莫言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西南财经大学的邵璐老师在《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一文中指出《生死疲劳》的英译本“本并非如学界和媒体所说的精确或忠实,而是通过删减文化负载信息来降低目标文本在目标语言文化中的受阻性,使用"伪忠实"译法凸显中国文化和语言特质,从而传达源文本的异国风情。”,我们可以看一个《生死疲劳》中的例子:
莫言原文:在我连珠炮般的话语中,我看到阎王那张油汪汪的大脸不断地扭曲着。阎王身边那些判官们,目光躲躲闪闪,不敢与我对视。我知道他们全都清楚我的冤枉,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个冤鬼,只是出于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他们才装聋作哑。我继续喊叫着,话语重复,一圈圈轮回。阎王与身边的判官低声交谈几句,然后一拍惊堂木……
葛浩文译文:I watched Lord Yama’s unctuous face undergo many contortions throughout my rapid-fire monologue and saw how the judges around him turned their heads to avert their eyes. They knew I was innocent, that I had been falsely accused, but for reasons I could not fathom, they feigned ignorance. So I shouted, repeating myself,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until one of the judges leaned over and whispered something in Lord Yama’s ear. He banged his to silence the hall.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葛浩文在这段翻译中实际上并没有“忠实”于原文,而他的的目的是让文本在面对英语世界的读者时更有可读性。
【参考资料】
[1]孟祥春,葛浩文论译者——基于葛浩文讲座与访谈的批评性阐释,《中国翻译》,2014年03期。
[2]邵璐,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 《中国翻译》, 2013年03期。
[3]吴霜雾,葛浩文的移植与改写艺术 ——以《檀香刑》英译为例,华东师范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4, 硕士。
[4]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4年1月第28卷第一期。
【关键词】葛浩文翻译观 语篇
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名Howard Goldblatt,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在全世界享有良好的声誉,目前可以说是英文世界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葛浩文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张炜、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王安忆、刘震云、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五十多部作品,为向英语世界介绍和传播我国文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莫言之所以能够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葛浩文英译作品的作用,而葛浩文的翻译理念也受到了学界的好评,顾彬这样说:“葛浩文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翻成英文。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译,他翻的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葛浩文对作者的弱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为了更好地了解葛浩文的翻译观,本文以下将从几点内容依次阐述和探讨。
我们需要从语篇翻译观的介绍开始。语篇翻译是一个最近十几年学界关注比较多的概念,目前也没有一个比较准备、大家都接受的定义,笔者这里介绍一下李运兴教授对于“语篇”二字的解释:“所谓语篇,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著作节选可称为语篇”。这样的一种解释模式的活跃实际上是语言翻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们都知道,两种语言的互译绝对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语言间的转化,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传统、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转化,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的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更需要译者通篇考虑,翻译的是一个长篇小说,或者一个比较长的段落,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句子。
语篇翻译现在已经形成的共识是要坚持这样几个基本的原则:一、要追求语篇的整体性(unity),所翻译的语篇是一个整体,因此必须保证语篇意义完整、重点明确、叙述具体,前后一致、衔接紧密、和谐流畅,而不应该只是前言不搭后语似的几个片段;二、显示重点是核心(the focusing ofnarration or reasoning),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对通篇的考虑,在翻译的文本中应该呈现出重点来,整个翻译过程要起到凝聚思想的作用;三、逻辑合理(logic orlogical sequence),这点其实跟追求文本的整体性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四、连贯衔接(coherence andcohesion)。因此我们看到,语篇翻译理念最终追求的是整体性,而在这个整体性的呈现过程中就体现着译者一定意义上的主體性。
“译者翻译任何语篇时,必须有对该语篇的文化、历史、现状等有较好或者是粗浅的了解;理解正着手翻译的原文的全部,甚至局部、片段时,译者都要运用这一知识,因为所需翻译的原文涉及的有时不只是该短篇文字字面上所涉及的点滴知识,而且还会旁及使用该国文字的国家的上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当前的社会现状。”(居祖纯)。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需要译者有超群的语言技能,更需要需要丰富的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
语篇翻译观在当今翻译界备受瞩目,从根本原因来说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理念基本符合语言翻译,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规律,文学作品的翻译一定程度上有别于诸如研究文献、报告等,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葛浩文不是有创造性地翻译莫言的作品,而是最忠实地把莫言的作品翻译给英语世界的读者,其最终的效果估计说“对牛弹琴”也不为过,因为文学作品的深处实际上是文化、价值等根深蒂固的因素,那样刻板的翻译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价值。
葛浩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把莫言的作品进行了大幅度的加工,因为他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吸引英语世界国家的视线,因此他在充分尊重莫言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西南财经大学的邵璐老师在《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一文中指出《生死疲劳》的英译本“本并非如学界和媒体所说的精确或忠实,而是通过删减文化负载信息来降低目标文本在目标语言文化中的受阻性,使用"伪忠实"译法凸显中国文化和语言特质,从而传达源文本的异国风情。”,我们可以看一个《生死疲劳》中的例子:
莫言原文:在我连珠炮般的话语中,我看到阎王那张油汪汪的大脸不断地扭曲着。阎王身边那些判官们,目光躲躲闪闪,不敢与我对视。我知道他们全都清楚我的冤枉,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个冤鬼,只是出于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他们才装聋作哑。我继续喊叫着,话语重复,一圈圈轮回。阎王与身边的判官低声交谈几句,然后一拍惊堂木……
葛浩文译文:I watched Lord Yama’s unctuous face undergo many contortions throughout my rapid-fire monologue and saw how the judges around him turned their heads to avert their eyes. They knew I was innocent, that I had been falsely accused, but for reasons I could not fathom, they feigned ignorance. So I shouted, repeating myself,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until one of the judges leaned over and whispered something in Lord Yama’s ear. He banged his to silence the hall.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葛浩文在这段翻译中实际上并没有“忠实”于原文,而他的的目的是让文本在面对英语世界的读者时更有可读性。
【参考资料】
[1]孟祥春,葛浩文论译者——基于葛浩文讲座与访谈的批评性阐释,《中国翻译》,2014年03期。
[2]邵璐,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 《中国翻译》, 2013年03期。
[3]吴霜雾,葛浩文的移植与改写艺术 ——以《檀香刑》英译为例,华东师范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4, 硕士。
[4]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4年1月第28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