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理念,主张用真实而复杂的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师支架的辅助下,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并逐步提升其批判思维、独立判断、人际交往和创新思维等全人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为PBL理念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平台,我们在CAT环境中应用了PBL翻译教学模式,研究显示:(1)CAT支持下的PBL翻译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2)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真实翻译问题的驱动下各有所获,可发展出解决真实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学生对
【机 构】
: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理念,主张用真实而复杂的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师支架的辅助下,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并逐步提升其批判思维、独立判断、人际交往和创新思维等全人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为PBL理念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平台,我们在CAT环境中应用了PBL翻译教学模式,研究显示:(1)CAT支持下的PBL翻译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2)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真实翻译问题的驱动下各有所获,可发展出解决真实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学生对翻译真实问题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译文质量.问题认识越清晰,译文质量越高,反之亦然.研究启示,为了更好地在CAT环境下应用PBL翻译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PBL前、中、后各个阶段进行引导,发挥问题支架、方案支架、资源支架的作用.
其他文献
依据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与现状,探索大学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路径.从顶层设计的内涵出发,剖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地区与学校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在国家层面上宏观把控大学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地区层面上对大学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做科学性的、原则性的导向,在大学自身层面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为此,就大学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学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措施,顺应高校足球改革的需求,顺应高校体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同时,丰富其理论基础,拓宽其育人途径,从而达到促进大学校园足球可持续
在特殊群体特殊教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和体质健康化社会特征凸显的双重社会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合人文关怀的视野和特殊群体体质健康问题的个性,对全国9所艺术院校特殊群体体育保健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同时构建特殊群体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模式并尝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特殊艺术群体身心个性需求建构的传统养生运动处方教学符合科学的健身原理和规律,能够改善特殊艺术生身心平静状态,促进身心健康,调理疾病,有利于患者康复.
对于语境中的词义变异现象,学界常冠以“不可捉摸”“变化无常”之名,但这貌似无常的背后,是否依然有章可循?本文基于动词与名词互为语境视角,通过考察动词的语义依赖和语义密度两大属性,揭示动词语境意义变异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有三:一是词义共振原理是动词语境意义变异的机制和动力;二是动词语义因定义缺省,对名词具有依赖性,语境中的动词往往围绕名词进行意义构建,这种词义构建的变异模式体现出行星围绕太阳的类公转型特征;三是动词自身语义密度的高低与类公转型特征的显著性层级成反相关关系.
本文以读者接受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库的方法对霍译和杨译两版《红楼梦》中的经典附加疑问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两个译本中经典附加疑问句的形式与读者审美习惯一致;2)霍译本中经典附加疑问句的数量和言语功能的使用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翻译策略的不同是造成两个译本中经典附加疑问句应用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国典籍翻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倾听汉学家译者的“有声思维”,可为中国典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海外传播与接受提供有效参考.美国犹他大学哲学系何艾克(Eric L.Hutton)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典籍的翻译与教学工作,研究对象包括孔子、荀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及其著作.笔者有幸采访了何教授,请他以《荀子》的教材型翻译为主线,就中国典籍翻译在美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现状,典籍教材的翻译策略、编写特点、学生反馈,以及其个人的翻译经历与计划三个方面深入阐释了观点.希望此次访谈能为中国典籍海外教材的开发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对比方法,考察中外理科学者学术语篇中四词词块的结构和功能异同.研究发现,与国际学者相比,中国学者显著少用四词词块;在结构层面,中国学者过多使用动词词块,对介词和名词词块使用不足;在功能层面,中国学者显示出对文本结构词块的过度依赖,对框架、描述、立场词块等使用不足,且表达方式较为单一.中外学者在表达相同语篇功能时使用词块的结构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对学术英语写作和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报告一项英语教师建构教学研究者身份认同的过程和变化案例研究,聚焦变化过程的复杂动态性.结果表明:1)案例教师研究者身份认同变化表现在其自我形象、自我效能感、工作动机、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任务感知六个方面出现波动,体现了身份认同变化的混沌性和非线性特征;2)部分教师学习活动成为触发变化的典型事件,以“扰动”的方式颠覆教师原有认知、重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3)“扰动”并非必然引起身份认同的良性变化,而是触发教师身份认同的波动起伏,这种非决定性的因果关系体现了教师身份发展的复杂动态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关键土著语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相应的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也逐步引发学界关注.本文基于对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教师课程力的界定,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分析关键土著语言人才培养对通识课程以及教师课程力的需求,分析教师课程力、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与关键土著语言人才之间的关系,进而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课程研究等维度探索教师课程力的发展路径,期望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
保罗·吉尔罗伊基于奴隶制记忆、从“跨民族和文化间性”视角构筑的“黑色大西洋”框架为解读讲述奴隶制和黑人流散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切入点.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美两国黑人文学,缺少对其他国别和区域黑人文学的关注.加拿大著名黑人作家迪翁·布兰德的小说《月满月更之时》对“黑色大西洋”话语有明显介入.该作一方面以想象来回溯奴隶制历史,塑造挑战边界、处于居间状态的人物形象,呼应了吉尔罗伊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彰显女性旅行经验和女性代际维系的家族谱系,描摹出黑人流散的心理轨迹和精神状态,从女性视角对“黑色大西
教学是一种情绪实践,涉及许多情绪体验,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比较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忽略了教师情绪及其调节对教学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情绪及其相关研究说明教师情绪调节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工具性目标与享乐性目标、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减弱情绪与增强情绪目标三大方面探讨了情绪调节目标,最后基于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介绍了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节等五种情绪调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