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即刻尿潜血强阳性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阜外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1 371例,根据患者外科术后入ICU即刻尿常规(干化学法)潜血结果选取尿潜血强阳性(≥+++)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强阳性组),尿潜血阴性患者1 073例为对照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平衡两组患者基本
【机 构】
:
100037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成人外科重症监护室,100037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成人外科重症监护室,100037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即刻尿潜血强阳性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入选阜外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1 371例,根据患者外科术后入ICU即刻尿常规(干化学法)潜血结果选取尿潜血强阳性(≥+++)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强阳性组),尿潜血阴性患者1 073例为对照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平衡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匹配,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AKI及其他不良事件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
结果尿潜血强阳性组和对照组按PSM 1∶1匹配后各组患者212例,强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AKI发生率(AKIN标准:53.8%比42.0%;RIFLE标准:35.4%比25.0%)及严重AKI发生率(9.0%比2.8%)明显增加(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延长(P均<0.05)。强阳性组患者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比3.3%,P=0.036)。
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即刻尿潜血强阳性可以作为手术后AKI及住院期间MACCE的预测因子,与术后机械通气、ICU滞留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相关,对临床医师评估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小脑综合征、慢扫视运动、周围神经病、认知障碍以及其他多个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该基因编码ataxin-2蛋白,编码区内的CAG重复序列扩增突变引起蛋白多聚谷氨酰胺链延伸,从而导致发病。本文就近年来SCA2在临床、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对1例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了胎儿羊水细胞的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分析,探讨SNP-array技术在染色体异常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法分析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白细胞的核型,并采用SNP-array对羊水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高分辨率分析。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
目的报告1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治疗第13个月向t(11;17)(q23;q2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化的病例。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Q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开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为使该项技术更加规范且有效地实施,力求临床诊断的精准和出生子代的安全,经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
巴德-毕氏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为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研究者迄今已发现21种基因(BBS1~21)可独立导致BBS表型。尽管BBS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借助模式生物,研究者已揭示BBS蛋白参与纤毛功能及细胞内运输等,其中BBS7既是BBSome的一个的独立亚基,又可以通过直接结合BBS的分子伴侣形成复合物,参与相关
目的探讨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allister-Killian syndrome,PK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分析Affymetrix CytoScan 750K SNP Array和荧光原位杂志(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36岁孕34+2周高龄孕妇脐血标本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
目的寻找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对该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对该家系的先证者173个遗传性眼病相关基因的序列进行检测,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家系的其他患者与携带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先证者存在X染色体连锁、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的RP2基因第2外显子c.570_571 ins GAAGATGCTGT插入突变,家系中的女性携带者均有
目的探讨1个汉族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家系WAS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PCR扩增WAS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对PCR产物直接进行正、反向测序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有无WAS基因突变以及突变的位点。测定家系成员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BAFF)的水平。结果家系中2例患者均携
目的针对50个不同临床背景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家系,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建立DMD/BMD的个体化产前诊断方案,降低DMD/BMD的发病率。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50个DMD/BMD家系先证者
目的探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无创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dPCR技术对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核酸、羊水DNA进行父源性致病基因位点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羊水DNA进行父源性致病基因位点确认。结果ddPCR技术对孕妇外周血游离核酸检测结果与羊水DNA Sanger测序结果一致,显示两家系胎儿均携带父源性致病基因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