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风云变幻,多少灿烂的文化隐匿其中。这些已消失而又神秘的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探索。宣汉县罗家坝遗址自发掘以来,备受专家瞩目,被称为“巴文化的三星堆”。本文以宣汉县罗家坝遗址为出发点,探索巴文化的精神内涵,找到弘扬和传承优秀巴文化的途径,从而增强宣汉地区人们的文化自信,促进宣汉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健康蓬勃发展。
【关键词】罗家坝遗址;精神内涵;巴文化;保护;传承
罗家坝遗址作为伟大的考古发现,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并在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发掘,遗址出土了青铜器、生活用具等。这些考古器具的发掘,反映了远古时巴人文化的丰富多彩,对探寻古代巴人行踪,窥探巴人社会生活,破解巴文化之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罗家坝遗址研究现状
对于罗家坝遗址是否为巴人遗存,国内专家对其进行了探索,王隆毅(2016)通过发掘的器物,从罗家坝遗址的文化属性、墓制形式和葬式、葬俗等方面着手,认为罗家坝遗址富有强烈的巴文化特征。马幸辛(2004)通过分析罗家坝遗址,指出它是代表川东巴人的一支区域性中心聚落,是巴文化分布于渠江流域的一个地方类型。林向(2004)通过史籍,结合出土文物,认为罗家坝遗址应为巴文化中的“巴賨文化”。彭金祥(2011)认为罗家坝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巴賨文化与中原文化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龚兢业(2016)以建设巴文化高地为主题,认为罗家坝遗址是川渝地区巴文化沉淀之处。
到目前为止,史学家们认为罗家坝遗址属于巴人遗址范畴,所体现出的文化也应当为巴文化,争议在于属于巴文化中的哪一个族群文化。但无论是属于巴文化,还是巴賨文化,都具有共同的精神特质,本文认为这是该遗址具有的最重要的价值。
二、巴人精神特质
1、勇武彪悍
在罗家坝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凡是男子墓都有兵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古代巴人尚武彪悍的性格。曾超在《巴人尚武精神研究》中指出尚武精神是巴人生命发展的神经中枢,是融汇巴人民族精神的红线。巴人的勇猛在历史上都有详细记载,秦昭襄王时,巴人做弩除虎患,与秦王约定“秦犯夷,输黄珑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汉初,巴賨人助汉平定三秦。东汉时,巴賨人数次击退劫掠汉中的羌人。在此后的数次战争中,亦大都借助巴賨人的力量,由此可见巴人的勇猛彪悍了。
2、勤劳自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遗址虽处在交通闭塞的地域,但出土器物丰富精美,这体现巴人的勤劳自强。险恶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炼就了巴人顽强、剽悍的性格。他们自信勇敢、不断拼搏,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自立更生,在荒蛮中开辟了一片天地,在青铜制造、玉器制作、烧陶制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忠贞守信
遗址反映出的巴文化,其精神特质还包括忠和信。《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蔓子将军的事迹,因其无法履行诺言,便自刎以保忠信两全。将军所表现出的是忠贞爱国、坚守信用的崇高气节。巴人的忠信亦在助武王伐纣,助汉王平定三秦的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巴人们信守誓言,勇猛杀敌,才取得了战争的成功。
巴人的精神特质可以用勇、忠、信、勤来概括,是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流,巴人的子孙应传承巴人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传承巴人精神的途径
(一)深入当地学校教育,传承巴人的优良品德
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化的最佳场所。在当地小学、中学教育中开设学习巴文化的课程,从罗家坝遗址开始,由小引大,逐步深入巴文化学习。在大学教育中成立巴文化研究院,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将巴地的神话传说编成话剧让学生参与,让他们从小便熟知巴文化,形成对巴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巴文化的精神内涵成为他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传承勤劳勇敢、正直忠义、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加大新闻媒体对遗址的播报,扩大巴文化影响力
罗家坝遗址在四次发掘时,媒体虽然都进行过报道,但报道范围较小、时间较短,仅仅是引起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关注,没有达到扩大影响力的效果。当地居民要形成对巴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需要外界的认同和支持,人们大都知道四川有蜀文化,但对巴文化了解甚少,这虽与川东巴文化的考古遗址较少、缺乏文献资料有关,但更多的还是缺少媒体对巴文化的关注。遗址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环绕,风景秀丽,可以与宣汉县上游的百里峡及三个土家族自治乡一起拍摄大型短片,融入巴文化元素,并在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介上展示。
(三)政府加大对巴文化的投资,举办巴文化學术研讨会
随着遗址的发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近年来,政府投资1.2亿建设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和公园,并在当地开展了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但这远远不够,遗址自1999年发掘以来,仅举行了一次大型的学术研讨会。要使这片区域真正成为“巴人故里”,需要的不仅是考古遗存,更需要学术界的认同。因而,政府应为川东北地区巴文化学术研究提供更大的支持。
(四)开展巴文化艺术节,展示巴文化魅力
要传承和发扬巴文化的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宣汉县可以定期举行巴文化艺术节,号召艺术家、作家以巴文化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到目前为止,宣汉县还拿不出一件赋有巴文化内涵的代表性作品。人们可以在艺术节上表演“巴渝舞”、渔猎、耕作、制陶等反映社会生活的大型舞台剧,及表现巴人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勤劳勇敢、不畏艰苦的生活场景,以此对当地人们起到教育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璩.华阳国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向、刘歆编著.山海经[M].湖北:崇文书局出版社,2007.
[3]范晔、司马彪.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5]应邵.风俗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王隆毅.宣汉罗家坝遗址东周墓葬文化特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6,16(3).
[7]马幸辛.再论罗家坝遗存[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1).
[8]林向.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05,(4).
[9]彭金祥.从罗家坝等川东考古遗址谈巴賨文化[J].广西社会科学,2011,(7).
[10]龚兢业.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特殊意义及对策[J].中华文化论坛,2016,(12).
【关键词】罗家坝遗址;精神内涵;巴文化;保护;传承
罗家坝遗址作为伟大的考古发现,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并在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发掘,遗址出土了青铜器、生活用具等。这些考古器具的发掘,反映了远古时巴人文化的丰富多彩,对探寻古代巴人行踪,窥探巴人社会生活,破解巴文化之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罗家坝遗址研究现状
对于罗家坝遗址是否为巴人遗存,国内专家对其进行了探索,王隆毅(2016)通过发掘的器物,从罗家坝遗址的文化属性、墓制形式和葬式、葬俗等方面着手,认为罗家坝遗址富有强烈的巴文化特征。马幸辛(2004)通过分析罗家坝遗址,指出它是代表川东巴人的一支区域性中心聚落,是巴文化分布于渠江流域的一个地方类型。林向(2004)通过史籍,结合出土文物,认为罗家坝遗址应为巴文化中的“巴賨文化”。彭金祥(2011)认为罗家坝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巴賨文化与中原文化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龚兢业(2016)以建设巴文化高地为主题,认为罗家坝遗址是川渝地区巴文化沉淀之处。
到目前为止,史学家们认为罗家坝遗址属于巴人遗址范畴,所体现出的文化也应当为巴文化,争议在于属于巴文化中的哪一个族群文化。但无论是属于巴文化,还是巴賨文化,都具有共同的精神特质,本文认为这是该遗址具有的最重要的价值。
二、巴人精神特质
1、勇武彪悍
在罗家坝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凡是男子墓都有兵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古代巴人尚武彪悍的性格。曾超在《巴人尚武精神研究》中指出尚武精神是巴人生命发展的神经中枢,是融汇巴人民族精神的红线。巴人的勇猛在历史上都有详细记载,秦昭襄王时,巴人做弩除虎患,与秦王约定“秦犯夷,输黄珑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汉初,巴賨人助汉平定三秦。东汉时,巴賨人数次击退劫掠汉中的羌人。在此后的数次战争中,亦大都借助巴賨人的力量,由此可见巴人的勇猛彪悍了。
2、勤劳自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遗址虽处在交通闭塞的地域,但出土器物丰富精美,这体现巴人的勤劳自强。险恶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炼就了巴人顽强、剽悍的性格。他们自信勇敢、不断拼搏,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自立更生,在荒蛮中开辟了一片天地,在青铜制造、玉器制作、烧陶制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忠贞守信
遗址反映出的巴文化,其精神特质还包括忠和信。《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蔓子将军的事迹,因其无法履行诺言,便自刎以保忠信两全。将军所表现出的是忠贞爱国、坚守信用的崇高气节。巴人的忠信亦在助武王伐纣,助汉王平定三秦的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巴人们信守誓言,勇猛杀敌,才取得了战争的成功。
巴人的精神特质可以用勇、忠、信、勤来概括,是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流,巴人的子孙应传承巴人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传承巴人精神的途径
(一)深入当地学校教育,传承巴人的优良品德
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化的最佳场所。在当地小学、中学教育中开设学习巴文化的课程,从罗家坝遗址开始,由小引大,逐步深入巴文化学习。在大学教育中成立巴文化研究院,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将巴地的神话传说编成话剧让学生参与,让他们从小便熟知巴文化,形成对巴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巴文化的精神内涵成为他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传承勤劳勇敢、正直忠义、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加大新闻媒体对遗址的播报,扩大巴文化影响力
罗家坝遗址在四次发掘时,媒体虽然都进行过报道,但报道范围较小、时间较短,仅仅是引起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关注,没有达到扩大影响力的效果。当地居民要形成对巴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需要外界的认同和支持,人们大都知道四川有蜀文化,但对巴文化了解甚少,这虽与川东巴文化的考古遗址较少、缺乏文献资料有关,但更多的还是缺少媒体对巴文化的关注。遗址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环绕,风景秀丽,可以与宣汉县上游的百里峡及三个土家族自治乡一起拍摄大型短片,融入巴文化元素,并在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介上展示。
(三)政府加大对巴文化的投资,举办巴文化學术研讨会
随着遗址的发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近年来,政府投资1.2亿建设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和公园,并在当地开展了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但这远远不够,遗址自1999年发掘以来,仅举行了一次大型的学术研讨会。要使这片区域真正成为“巴人故里”,需要的不仅是考古遗存,更需要学术界的认同。因而,政府应为川东北地区巴文化学术研究提供更大的支持。
(四)开展巴文化艺术节,展示巴文化魅力
要传承和发扬巴文化的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宣汉县可以定期举行巴文化艺术节,号召艺术家、作家以巴文化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到目前为止,宣汉县还拿不出一件赋有巴文化内涵的代表性作品。人们可以在艺术节上表演“巴渝舞”、渔猎、耕作、制陶等反映社会生活的大型舞台剧,及表现巴人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勤劳勇敢、不畏艰苦的生活场景,以此对当地人们起到教育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璩.华阳国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向、刘歆编著.山海经[M].湖北:崇文书局出版社,2007.
[3]范晔、司马彪.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5]应邵.风俗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王隆毅.宣汉罗家坝遗址东周墓葬文化特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6,16(3).
[7]马幸辛.再论罗家坝遗存[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1).
[8]林向.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05,(4).
[9]彭金祥.从罗家坝等川东考古遗址谈巴賨文化[J].广西社会科学,2011,(7).
[10]龚兢业.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特殊意义及对策[J].中华文化论坛,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