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变异是指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运作规则,违背这些规则的表达方式就是变异。语言变异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文体功能,运用恰当能更好地表达和加强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本文运用语言变异理论,对小说《围城》的语言变异现象及语用目的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语言变异 语音变异 词汇变异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对围城的研究从来都是丰富多彩,大部分文章侧重于对文章本身的研究,修辞手法,讽刺是大部分作者爱侧重的部分,而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变异理论来研究作品的表现手法。
二 何谓“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内涵,语言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有它使用的规则,包括语音和语义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会遵循和默许语言的这些规则。但文学作品是为了赢得读者的心,作者就会故意偏离常规而使用特殊的表达方式,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于是便诞生了语言变异。作家通过变异形成自己的语言,变异就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可以与本来的语言不同,可以变换语言的顺序,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可以说,没有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作家不变异,就没有新的文学语言及形式。所以,变异就是发展。正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所指出的:“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三 《围城》语言变异及语用目的
作者只有通过别出心裁,挖空心思才能把语言创新,增加语言的情趣,从而达到和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我们现在来看看《围城》中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及语用目的。
1 语音变异
语音变异就是通过对一些词语谐音,同音异议的手段来达到变异的目的,提高文章的修辞效果。语音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给人第一感觉。所以,利用这一点来引起读者注意是最为有效的手段,语音变异就是这样产生的。
语音变异在《围城》中的体现表现在:汉语语音借用;谐音双关。
(1)汉语语音借用
钱钟书老先生年轻时也是海归,字里行间都容易流露出对英文的留恋。这些海归经历也在他的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围城》主人翁方鸿渐也是众多海归中的一位,可是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辉煌,但又希望能在语言间体现自己的留学经历,所以便时不时冒出些英文的字眼。
例1:“东坡”两个字给鲍小姐南洋口音念得好像法国话里的“坟墓”(tombeau)(钱钟书,1991:5)
例2:李梅亭拿出一匣名片……背面是花体英文字:“professor May Din Lea.”……辛楣狠命把牙齿咬嘴唇,因为他想着“Mating”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义”。(钱钟书,1991:155)
例1中作者把对东坡的憎恨写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鲍小姐是南洋口音,所以她的口音和其他的留学生还不一样。“东坡”二字对于鲍小姐来说会有点难度。因为发音不准,倒是个巧合,和法语的tombeau很是相似,而tombeau翻译成汉语是“坟墓”的意思。中国人特别忌讳“死亡”之类的词语,这也让鲍小姐和苏小姐二人的关系立马鲜明了起来。为两位女人的斗争埋下伏笔。
例2中李梅亭个人印制了一张很诗意的名片,把自己的名字翻译成了英文,显得国际化了一点,意思是五月天草地教授,可是对于方鸿渐来说,这样的行为足以让他恶心。恰巧赵辛楣把May Din发音成了mating,中文翻译为“交配”的意思。国人对交配也是有些避讳的,归结为不雅之词,所以讽刺得描述了李梅亭的迷恋美女,勾搭寡妇等一些卑劣的行为。
(2)谐音双关
例3:“他给女人迷错了头,全没良心,他不想想不靠我们周家的栽培,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周太太也先前并不知道鸿渐和唐小姐很熟,她可能是因为“酥糖”这个名词很熟,说“酥”顺口就把“糖”顺带出来了。巧合顺口,却一语道破天机,语言学家未免都是这样的。
这段句子读起来就像吃糖一样甜蜜,因为有“酥”和“糖”。可是如果这句话是出自一个正在吃醋的岳母大人口里的话你就会觉得充满了醋意和怀恨的心情。文章里的“酥”是指“苏小姐”,“糖”是指唐小姐。方鸿渐的岳母得知方鸿渐已经另有新欢,很是气愤,现在自己的女儿已经去世,方鸿渐不能再成为自己的女婿,他又喜欢上了别人。真是醋坛子打翻,非常生气。意味着是酥糖把方鸿渐给迷了去,因为人人都爱吃糖。钱钟书不愧是语言大师,看着舒心,看完意会其义啊!
2 词汇变异
词语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固定搭配方式,不容易被凭空制造,人们在用词时要规范,但作家在文学作品里,为了达到修辞效果,往往颠倒其中的主宾关系,达到了特定的修辞目的。变异就是对常规的突破,变异是一种美,钱钟书大师在《围城》中运用了变异的这一特点,超常地运用主谓关系,主宾关系,使得在表达中获得新奇,诙谐的语义效果。“换序”就是词汇变异的主灵魂,这一变异美使得文章的内容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审美效果。例如:
例4: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们自己离亲叛众。”(钱钟书,1991:251)
例5:好几个拿了介绍信来见的人,履历上写在外国“讲学”多次。高松年自己在欧洲一个小国里读过书,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话借此学学。(钱钟书,1991:210)
例4句中的“离亲众叛”在字典中无法查到的,可是似乎我们并不难理解它。它和“众叛亲离”的区别就是词语顺序的颠倒,也许就是这个倒序,使得词语的动作发出者就转变了。众叛亲离是大家背叛你,而离亲众叛是你主动背叛别人,这里说明方鸿渐带着虚伪的面具,充分说明方鸿渐结婚后事他主动背离朋友,忽略朋友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评论了婚前婚后的朋友关系及其心理变化。这样一个新词的出现令我们感受到了汉语的伟大造词潜能。 例5:“学讲”在字典里也不能找到此词语,但我们也许能在字面意思中找到它的意思,能把它理解为学生自己学着讲话,或者学着做事。“学讲”是由“讲学”变异而来的。“讲学”是学者体现自己学术水平的活动,而高松年却不是在“讲学”,而是在“学讲”。很明显讽刺了他作为一位学者但不学无术的品质,彻彻底底一个伪学者。不太懂外国话,才开始学着讲讲呢。
(1)词语拆用
用词规范,不突然改变词语的顺序,不任意改变词语的搭配,不可任意在词语中添加词语。但是,为了表达出特定的效果,钱钟书先生有时故意在词语中添加字词成分,形成了字典里查不到的新词,这形成了一种语言变异现象。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为了表达某种效果,故意组成一些字典里没有的新词,把一些词语拆开使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6:一千年后,这些书准像敦煌石室里的卷子那样名贵,现在呢,他们古而不稀,短见浅识的藏书家还不知道收买。(钱钟书,1991:203)
例7:偏偏结婚的那个星期三,天气是秋老虎,热得利害。我在路上就想,侥天之幸,今天不是我做新郎。(钱钟书,1991:127)
例6描述的是三闾大学的图书馆。一个大学的图书馆本应该藏书甚多,才能经得起学者们的考验,对得起学生的信赖,是说明一个大学好与坏的最好证明。可是,三闾大学的藏书是真对不起观众。“通共不上一千本”,少而精大家也能原谅,却都是“老的,破旧的,无用的”中文教科书。作者用了咱们中国人称“古稀”的词语来讽刺三闾大学的图书馆。古稀之年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是高寿而且很有阅历,很有经验的年龄。三闾大学的图书“古”,形容很古老,很无用,我们知道学术要前沿,要尖端。“稀”本应该是珍稀,可是用在这形容并不“珍稀”而是“稀少”。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三闾大学的藏书却是“古而不稀”。词语结构骤然拆开,给人一种陌生但又能猜出词义来,语义也发生偏离。“古而不稀”指的是古老而又不稀奇,陈旧而又没有价值。“一千年后,这些书准像敦煌石室的卷子那样名贵”,可是藏书家还是不知道要收藏起来,这句话明显是反语,描述出战后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样避免了直接说出作者的愤怒之情,又能起到戏谑嘲讽的功效,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7是赵辛楣对方鸿渐说自己参加曹元朗和苏文纨的婚礼时的情景。赵辛楣对苏文纨情有独钟,追求多年却没能抱得美人归。苏文纨最终嫁给了曹元朗,赵辛楣的心中充满了醋意。结婚当天是秋老虎,一对新人本应高高兴兴,可是被这大热天,秋老虎伤的是大汗淋漓。曹元朗穿着黑呢子西装,白领圈都被汗包围和汗湿了。而且人也被高温给弄得懒洋洋的,没有结婚的喜庆劲头。看见新郎新娘这样,赵辛楣有种说不出的快感。“侥天之辛”一词就是由“侥幸”通过添加词语变异而来。结构新颖,词义推陈出新,合情合理,符合情景,形象地描述了赵辛楣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一种醋意以及幸灾乐祸的失意感和玩世不恭的性格。
这样的拆解词语法在《围城》中很常见,先“拍了人家半天马屁”,“咳几声例嗽”,“吃什么隔壁醋”,等等,都别有一番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钱钟书这位词语大师的功力。
(2)词语翻造
语言变异美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词语的变化,词语翻造是变异的一种特色形式。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异就是对常规说不。钱钟书先生大胆地打破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灵活地使用成语和词语,而且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围城》中,翻造词语的现象很多,有的变动词语中的某一个字,有的变动其中一个形声字,音同异义。使得语言变得生动活泼,给人以新鲜的面貌,带来前所未有的语言享受。例如:
例8:赵辛楣住在租界里,不能变房子的戏法,自信一表人才,不必惆怅从前有多少女人看中他,只说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
例8中的赵辛楣非常虚荣,当他得知其他教授们都是女儿成堆,他也不甘示弱,如果他当时不是为了追求苏文纨而留下来,他也许现在早就升官发财,汉语里,升官一半用“上”。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听起来有点像官变小了。所以钱钟书换了个“做上去”,满足了赵辛楣的虚荣之心,并且预言官越做越大,讽刺了当年的官僚制度。“做上去”一次翻造得的确精辟。
例9:方鸿渐同舱的客人早收拾好东西,鸿渐还躺着,想跟鲍小姐后会无期,无论如何,要礼貌周到送行。
例9中的“后会无期”是由“后会有期”翻造而来,“后会有期”指的是两人分手后还会再见面,“后会无期”翻造后其意思应该也很明显,以后再也不要见面了。鲍小姐和方鸿渐在渡轮上发生过肉体关系,两人并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方鸿渐出于对鲍小姐的一夜情的愧疚,也隐隐希望鲍小姐能对自己说声“再见”,可是鲍小姐下轮船就奔向男友,让本来有点歉意的方鸿渐还生了醋意,也就觉得“后会无期”了。这个翻造的词语用来讽刺方鲍二人的关系最合适不过了,鞭挞了他们没有灵魂的肉体之爱和玩世不恭的伦理丧失。
四 结语
风格是对常规的突破,变异就是不流于平淡,变异就是语言的突破。在《围城》中,语言变异的实现就是通过对人们每天使用的语言中突破出来的。对旧的话语中提炼出新的意义。幽默诙谐,作者的意图需要读者思考、品味,比直接说出字面意思要深刻、隐晦,而且更耐人寻味。
注:本文系2013年株洲市社科联项目:大学生语用创新研究(ZZSK1334)。
参考文献:
[1] 祝婉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 冯广艺:《变异修辞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刘毓容,女,1978—,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工作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语言变异 语音变异 词汇变异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对围城的研究从来都是丰富多彩,大部分文章侧重于对文章本身的研究,修辞手法,讽刺是大部分作者爱侧重的部分,而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变异理论来研究作品的表现手法。
二 何谓“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内涵,语言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有它使用的规则,包括语音和语义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会遵循和默许语言的这些规则。但文学作品是为了赢得读者的心,作者就会故意偏离常规而使用特殊的表达方式,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于是便诞生了语言变异。作家通过变异形成自己的语言,变异就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可以与本来的语言不同,可以变换语言的顺序,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可以说,没有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作家不变异,就没有新的文学语言及形式。所以,变异就是发展。正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所指出的:“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三 《围城》语言变异及语用目的
作者只有通过别出心裁,挖空心思才能把语言创新,增加语言的情趣,从而达到和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我们现在来看看《围城》中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及语用目的。
1 语音变异
语音变异就是通过对一些词语谐音,同音异议的手段来达到变异的目的,提高文章的修辞效果。语音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给人第一感觉。所以,利用这一点来引起读者注意是最为有效的手段,语音变异就是这样产生的。
语音变异在《围城》中的体现表现在:汉语语音借用;谐音双关。
(1)汉语语音借用
钱钟书老先生年轻时也是海归,字里行间都容易流露出对英文的留恋。这些海归经历也在他的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围城》主人翁方鸿渐也是众多海归中的一位,可是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辉煌,但又希望能在语言间体现自己的留学经历,所以便时不时冒出些英文的字眼。
例1:“东坡”两个字给鲍小姐南洋口音念得好像法国话里的“坟墓”(tombeau)(钱钟书,1991:5)
例2:李梅亭拿出一匣名片……背面是花体英文字:“professor May Din Lea.”……辛楣狠命把牙齿咬嘴唇,因为他想着“Mating”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义”。(钱钟书,1991:155)
例1中作者把对东坡的憎恨写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鲍小姐是南洋口音,所以她的口音和其他的留学生还不一样。“东坡”二字对于鲍小姐来说会有点难度。因为发音不准,倒是个巧合,和法语的tombeau很是相似,而tombeau翻译成汉语是“坟墓”的意思。中国人特别忌讳“死亡”之类的词语,这也让鲍小姐和苏小姐二人的关系立马鲜明了起来。为两位女人的斗争埋下伏笔。
例2中李梅亭个人印制了一张很诗意的名片,把自己的名字翻译成了英文,显得国际化了一点,意思是五月天草地教授,可是对于方鸿渐来说,这样的行为足以让他恶心。恰巧赵辛楣把May Din发音成了mating,中文翻译为“交配”的意思。国人对交配也是有些避讳的,归结为不雅之词,所以讽刺得描述了李梅亭的迷恋美女,勾搭寡妇等一些卑劣的行为。
(2)谐音双关
例3:“他给女人迷错了头,全没良心,他不想想不靠我们周家的栽培,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周太太也先前并不知道鸿渐和唐小姐很熟,她可能是因为“酥糖”这个名词很熟,说“酥”顺口就把“糖”顺带出来了。巧合顺口,却一语道破天机,语言学家未免都是这样的。
这段句子读起来就像吃糖一样甜蜜,因为有“酥”和“糖”。可是如果这句话是出自一个正在吃醋的岳母大人口里的话你就会觉得充满了醋意和怀恨的心情。文章里的“酥”是指“苏小姐”,“糖”是指唐小姐。方鸿渐的岳母得知方鸿渐已经另有新欢,很是气愤,现在自己的女儿已经去世,方鸿渐不能再成为自己的女婿,他又喜欢上了别人。真是醋坛子打翻,非常生气。意味着是酥糖把方鸿渐给迷了去,因为人人都爱吃糖。钱钟书不愧是语言大师,看着舒心,看完意会其义啊!
2 词汇变异
词语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固定搭配方式,不容易被凭空制造,人们在用词时要规范,但作家在文学作品里,为了达到修辞效果,往往颠倒其中的主宾关系,达到了特定的修辞目的。变异就是对常规的突破,变异是一种美,钱钟书大师在《围城》中运用了变异的这一特点,超常地运用主谓关系,主宾关系,使得在表达中获得新奇,诙谐的语义效果。“换序”就是词汇变异的主灵魂,这一变异美使得文章的内容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审美效果。例如:
例4: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们自己离亲叛众。”(钱钟书,1991:251)
例5:好几个拿了介绍信来见的人,履历上写在外国“讲学”多次。高松年自己在欧洲一个小国里读过书,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话借此学学。(钱钟书,1991:210)
例4句中的“离亲众叛”在字典中无法查到的,可是似乎我们并不难理解它。它和“众叛亲离”的区别就是词语顺序的颠倒,也许就是这个倒序,使得词语的动作发出者就转变了。众叛亲离是大家背叛你,而离亲众叛是你主动背叛别人,这里说明方鸿渐带着虚伪的面具,充分说明方鸿渐结婚后事他主动背离朋友,忽略朋友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评论了婚前婚后的朋友关系及其心理变化。这样一个新词的出现令我们感受到了汉语的伟大造词潜能。 例5:“学讲”在字典里也不能找到此词语,但我们也许能在字面意思中找到它的意思,能把它理解为学生自己学着讲话,或者学着做事。“学讲”是由“讲学”变异而来的。“讲学”是学者体现自己学术水平的活动,而高松年却不是在“讲学”,而是在“学讲”。很明显讽刺了他作为一位学者但不学无术的品质,彻彻底底一个伪学者。不太懂外国话,才开始学着讲讲呢。
(1)词语拆用
用词规范,不突然改变词语的顺序,不任意改变词语的搭配,不可任意在词语中添加词语。但是,为了表达出特定的效果,钱钟书先生有时故意在词语中添加字词成分,形成了字典里查不到的新词,这形成了一种语言变异现象。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为了表达某种效果,故意组成一些字典里没有的新词,把一些词语拆开使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6:一千年后,这些书准像敦煌石室里的卷子那样名贵,现在呢,他们古而不稀,短见浅识的藏书家还不知道收买。(钱钟书,1991:203)
例7:偏偏结婚的那个星期三,天气是秋老虎,热得利害。我在路上就想,侥天之幸,今天不是我做新郎。(钱钟书,1991:127)
例6描述的是三闾大学的图书馆。一个大学的图书馆本应该藏书甚多,才能经得起学者们的考验,对得起学生的信赖,是说明一个大学好与坏的最好证明。可是,三闾大学的藏书是真对不起观众。“通共不上一千本”,少而精大家也能原谅,却都是“老的,破旧的,无用的”中文教科书。作者用了咱们中国人称“古稀”的词语来讽刺三闾大学的图书馆。古稀之年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是高寿而且很有阅历,很有经验的年龄。三闾大学的图书“古”,形容很古老,很无用,我们知道学术要前沿,要尖端。“稀”本应该是珍稀,可是用在这形容并不“珍稀”而是“稀少”。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三闾大学的藏书却是“古而不稀”。词语结构骤然拆开,给人一种陌生但又能猜出词义来,语义也发生偏离。“古而不稀”指的是古老而又不稀奇,陈旧而又没有价值。“一千年后,这些书准像敦煌石室的卷子那样名贵”,可是藏书家还是不知道要收藏起来,这句话明显是反语,描述出战后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样避免了直接说出作者的愤怒之情,又能起到戏谑嘲讽的功效,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7是赵辛楣对方鸿渐说自己参加曹元朗和苏文纨的婚礼时的情景。赵辛楣对苏文纨情有独钟,追求多年却没能抱得美人归。苏文纨最终嫁给了曹元朗,赵辛楣的心中充满了醋意。结婚当天是秋老虎,一对新人本应高高兴兴,可是被这大热天,秋老虎伤的是大汗淋漓。曹元朗穿着黑呢子西装,白领圈都被汗包围和汗湿了。而且人也被高温给弄得懒洋洋的,没有结婚的喜庆劲头。看见新郎新娘这样,赵辛楣有种说不出的快感。“侥天之辛”一词就是由“侥幸”通过添加词语变异而来。结构新颖,词义推陈出新,合情合理,符合情景,形象地描述了赵辛楣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一种醋意以及幸灾乐祸的失意感和玩世不恭的性格。
这样的拆解词语法在《围城》中很常见,先“拍了人家半天马屁”,“咳几声例嗽”,“吃什么隔壁醋”,等等,都别有一番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钱钟书这位词语大师的功力。
(2)词语翻造
语言变异美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词语的变化,词语翻造是变异的一种特色形式。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异就是对常规说不。钱钟书先生大胆地打破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灵活地使用成语和词语,而且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围城》中,翻造词语的现象很多,有的变动词语中的某一个字,有的变动其中一个形声字,音同异义。使得语言变得生动活泼,给人以新鲜的面貌,带来前所未有的语言享受。例如:
例8:赵辛楣住在租界里,不能变房子的戏法,自信一表人才,不必惆怅从前有多少女人看中他,只说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
例8中的赵辛楣非常虚荣,当他得知其他教授们都是女儿成堆,他也不甘示弱,如果他当时不是为了追求苏文纨而留下来,他也许现在早就升官发财,汉语里,升官一半用“上”。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听起来有点像官变小了。所以钱钟书换了个“做上去”,满足了赵辛楣的虚荣之心,并且预言官越做越大,讽刺了当年的官僚制度。“做上去”一次翻造得的确精辟。
例9:方鸿渐同舱的客人早收拾好东西,鸿渐还躺着,想跟鲍小姐后会无期,无论如何,要礼貌周到送行。
例9中的“后会无期”是由“后会有期”翻造而来,“后会有期”指的是两人分手后还会再见面,“后会无期”翻造后其意思应该也很明显,以后再也不要见面了。鲍小姐和方鸿渐在渡轮上发生过肉体关系,两人并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方鸿渐出于对鲍小姐的一夜情的愧疚,也隐隐希望鲍小姐能对自己说声“再见”,可是鲍小姐下轮船就奔向男友,让本来有点歉意的方鸿渐还生了醋意,也就觉得“后会无期”了。这个翻造的词语用来讽刺方鲍二人的关系最合适不过了,鞭挞了他们没有灵魂的肉体之爱和玩世不恭的伦理丧失。
四 结语
风格是对常规的突破,变异就是不流于平淡,变异就是语言的突破。在《围城》中,语言变异的实现就是通过对人们每天使用的语言中突破出来的。对旧的话语中提炼出新的意义。幽默诙谐,作者的意图需要读者思考、品味,比直接说出字面意思要深刻、隐晦,而且更耐人寻味。
注:本文系2013年株洲市社科联项目:大学生语用创新研究(ZZSK1334)。
参考文献:
[1] 祝婉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 冯广艺:《变异修辞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刘毓容,女,1978—,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工作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