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对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能完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健全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等价值意蕴,却面临着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元素和技能教学难以融合等问题,据此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应从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思政元素、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同向育人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19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必然,是落实党的教育政策、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为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指明了方向[1]。在课程思政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最为关键、最难解决的部分[2]。长期以来,高校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呈现出重“术”轻“道”的特征,“德”的教育与“才”的教育是分开的。并且受社会偏见、学科内部“术科”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争端以及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对于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而言,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思政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究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旨在使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及养成品性的过程,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3]。
1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的价值意蕴
1.1 思政引领:提升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能有效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中,可以以技能教学为载体,将高尚的体育精神、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展史和文化礼仪有效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不但能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找到自己的政治方向,确立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念,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技能教学能让学生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专业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怀,还能促使体育专业学生形成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规则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态度。
1.2 协同育人:提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体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未来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责任,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我国体育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等现实挑战,体育专业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人才,切实承担起“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责任,一定要有扎实的职业素养、伟大的“家国情怀”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培养合格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4]。
1.3 陶冶情操:促进体育专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现阶段体育专业的培养对象大都是“00”后的青年大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变通、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但也存在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特点。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均容易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现象较为突出。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加深了社会对体育生的偏见。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有助于体育专业学生陶冶积极健康的情操,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会意识等等,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现实困境
2.1 能力之困:体育专业“术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核心素养[5],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师承担着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重任,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体育专业“术科”教师不仅需具备挖掘思政教学内容的能力,还需要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部分“术科”教师从少兒时期便已成为专业运动员,缺少文化课科目的学习,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且缺乏体育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整合能力。面对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的现实要求,体育专业“术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 内容之困: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思政内容挖掘困难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注重身体技能的培养,区别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要在技能教学中挖掘和深入思政内容。但在挖掘思政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政内容难以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导致学生多偏向于技能学习,从而忽略了思政学习;其次,相对于理论课程而言课程思政的融入多以案例分析为主,知识面融入有困难;最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体能训练和身体运动为主的,思维的跨度没有那么大,难以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和价值引领[6]。因此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思政内容挖掘比较困难。
2.3 实施之困: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解能力不足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但由于体育专业宽阔一些,更容易引入,但对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来说,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窄,學生的思想理解能力不足,导致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比较困难。首先,由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把体育专业作为升学的跳板,因此他们的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文化修养相对较弱,也缺少思想政治方面的思考;其次,体育专业学生更多的是把学习重心放在技能学习上,从而容易忽略思政学习的重要性;其三,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比较跳跃,容易受到不良影响,遇到事情情绪波动较大,导致对某些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力[7]。因此,体育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使他们难以高效接收课程思政的内容,导致课程思政融入困难。
2.4 评价之困: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测,是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重点。我们需要将课程评价与现代社会人才建设所需相结合,强化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测,是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重点。我们需要将课程评价与现代社会人才建设所需相结合,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面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政意识和专业技能。以考核和评价的方式使体育专业生在增强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大多数体育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还在建设当中,课程评价都以单一的教师授课、技能考核、考勤等方面为主,缺乏了对课程思政的考核,难以发挥课程评价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作用。
3 高校体育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推进策略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在高校体育专业课教学中,为了能够开设课程思政同向育人,体育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师生素养,在具体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同时,作为体育专业教师也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体现出良好的人文素养,以此来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课程思政内容。一般来说,体育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责任和意识给予充分认知,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在具体教学中能够规范自身的举止和行为,以此来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第二,对于体育专业教师而言,需要对他们的德育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除了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也可以让教师“走出去”,根据体育专业教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体育专业教师形成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针对体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应该与思政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学校也需要结合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挖掘体育专业课教育的德育元素,帮助教师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2 加强专业意识,挖掘思政元素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浅层次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在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对德育元素进行有效的渗透,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体育专业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8]。作为体育专业教师,要在专项训练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比如说,“篮球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融入相应的德育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礼仪,挖掘学生的潜力,禁止使用不文明的用语。在比赛过程中,不管出现任何突发状况都不能够辱骂裁判员以及其他队员。经过德育元素的有效融入,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激情,掌握分寸,与其他的队员相互尊重,将团体利益放在首位,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3 强化思政意识,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对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来说,体育专业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以体育专业学生为本,结合教学大纲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不过,不少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需要将育人理念进行有效的渗透,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多元化体育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体育情怀,从而能够真正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对“跆拳道”进行教学时,体育专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不畏强敌,也要尊重对方,彰显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如此,在体育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政教育,体育专业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精神以及思想境界进行深化,使得学生具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检验思政成果
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的体育人才是体育院校的使命。而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是检测成果的根本。对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来说,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十分重要。针对教学实操评价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应与思政教育部以及学生处等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能够包括学生思想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9]。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各专业教师也需要结合思政课程的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不仅要从学生的技能考核和出勤方面进行评价,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德育素养问题,应在评价体系中加入情感、团结和思政方面的内容。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让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让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还可以由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评价。经过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体育专业“术科”学生的素质修养,也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除此之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也需要注重育人效果、育人态度等,确保教师能够在讲解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快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体育这门课程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工作中,需要提升体育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地进行德育元素渗透,另外,体育专业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思政教育与体育专业教学进行密切融合,使体育专业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爱国精神,让体育专业学生能够立志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真正地实现体育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翔. 做好“课程思政”的供给侧改革[N]. 学习时报,2020-01-10(006).
[2] 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25-31.
[3]许瑛.构建艺术院校“课程思政”立体模式[J].北方文学,2019(08):173-174.
[4] 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46-51.
[5] 赵富学,陈慧芳,李攀飞,等.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6):27-34.
[6] 刘纯献,刘盼盼.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难点与价值引领[J].体育学刊,2021,28(01):1-6.
[7] 高海.从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研究[J].山西青年,2016(12):115.
[8]韦苑.以传播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4):189-190.
[9] 王建伟.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普童话,2018(04):38.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HNJG-2020-0511)。
收稿日期:2021-05-30
作者简介:朱莉莎(1996-)女,河南三门峡人,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讯作者:李理(1982-),女,湖南湘潭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组织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19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必然,是落实党的教育政策、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为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指明了方向[1]。在课程思政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最为关键、最难解决的部分[2]。长期以来,高校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呈现出重“术”轻“道”的特征,“德”的教育与“才”的教育是分开的。并且受社会偏见、学科内部“术科”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争端以及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对于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而言,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思政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究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旨在使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及养成品性的过程,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3]。
1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的价值意蕴
1.1 思政引领:提升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能有效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中,可以以技能教学为载体,将高尚的体育精神、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展史和文化礼仪有效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不但能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找到自己的政治方向,确立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念,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技能教学能让学生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专业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怀,还能促使体育专业学生形成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规则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态度。
1.2 协同育人:提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体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未来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责任,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我国体育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等现实挑战,体育专业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人才,切实承担起“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责任,一定要有扎实的职业素养、伟大的“家国情怀”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培养合格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4]。
1.3 陶冶情操:促进体育专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现阶段体育专业的培养对象大都是“00”后的青年大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变通、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但也存在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特点。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均容易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现象较为突出。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加深了社会对体育生的偏见。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有助于体育专业学生陶冶积极健康的情操,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会意识等等,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现实困境
2.1 能力之困:体育专业“术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核心素养[5],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师承担着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重任,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体育专业“术科”教师不仅需具备挖掘思政教学内容的能力,还需要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部分“术科”教师从少兒时期便已成为专业运动员,缺少文化课科目的学习,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且缺乏体育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整合能力。面对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的现实要求,体育专业“术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 内容之困: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思政内容挖掘困难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注重身体技能的培养,区别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要在技能教学中挖掘和深入思政内容。但在挖掘思政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政内容难以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导致学生多偏向于技能学习,从而忽略了思政学习;其次,相对于理论课程而言课程思政的融入多以案例分析为主,知识面融入有困难;最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体能训练和身体运动为主的,思维的跨度没有那么大,难以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和价值引领[6]。因此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思政内容挖掘比较困难。
2.3 实施之困: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解能力不足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但由于体育专业宽阔一些,更容易引入,但对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来说,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窄,學生的思想理解能力不足,导致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比较困难。首先,由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把体育专业作为升学的跳板,因此他们的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文化修养相对较弱,也缺少思想政治方面的思考;其次,体育专业学生更多的是把学习重心放在技能学习上,从而容易忽略思政学习的重要性;其三,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比较跳跃,容易受到不良影响,遇到事情情绪波动较大,导致对某些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力[7]。因此,体育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使他们难以高效接收课程思政的内容,导致课程思政融入困难。
2.4 评价之困: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测,是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重点。我们需要将课程评价与现代社会人才建设所需相结合,强化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测,是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重点。我们需要将课程评价与现代社会人才建设所需相结合,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面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政意识和专业技能。以考核和评价的方式使体育专业生在增强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大多数体育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还在建设当中,课程评价都以单一的教师授课、技能考核、考勤等方面为主,缺乏了对课程思政的考核,难以发挥课程评价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作用。
3 高校体育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推进策略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在高校体育专业课教学中,为了能够开设课程思政同向育人,体育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师生素养,在具体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同时,作为体育专业教师也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体现出良好的人文素养,以此来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课程思政内容。一般来说,体育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责任和意识给予充分认知,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在具体教学中能够规范自身的举止和行为,以此来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第二,对于体育专业教师而言,需要对他们的德育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除了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也可以让教师“走出去”,根据体育专业教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体育专业教师形成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针对体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应该与思政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学校也需要结合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挖掘体育专业课教育的德育元素,帮助教师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2 加强专业意识,挖掘思政元素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浅层次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在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对德育元素进行有效的渗透,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体育专业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8]。作为体育专业教师,要在专项训练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比如说,“篮球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融入相应的德育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礼仪,挖掘学生的潜力,禁止使用不文明的用语。在比赛过程中,不管出现任何突发状况都不能够辱骂裁判员以及其他队员。经过德育元素的有效融入,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激情,掌握分寸,与其他的队员相互尊重,将团体利益放在首位,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3 强化思政意识,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对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来说,体育专业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以体育专业学生为本,结合教学大纲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不过,不少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需要将育人理念进行有效的渗透,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多元化体育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体育情怀,从而能够真正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对“跆拳道”进行教学时,体育专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不畏强敌,也要尊重对方,彰显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如此,在体育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政教育,体育专业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精神以及思想境界进行深化,使得学生具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检验思政成果
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的体育人才是体育院校的使命。而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是检测成果的根本。对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来说,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十分重要。针对教学实操评价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应与思政教育部以及学生处等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能够包括学生思想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9]。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各专业教师也需要结合思政课程的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不仅要从学生的技能考核和出勤方面进行评价,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德育素养问题,应在评价体系中加入情感、团结和思政方面的内容。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让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让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还可以由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评价。经过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体育专业“术科”学生的素质修养,也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除此之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也需要注重育人效果、育人态度等,确保教师能够在讲解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快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体育这门课程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工作中,需要提升体育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地进行德育元素渗透,另外,体育专业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思政教育与体育专业教学进行密切融合,使体育专业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爱国精神,让体育专业学生能够立志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真正地实现体育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翔. 做好“课程思政”的供给侧改革[N]. 学习时报,2020-01-10(006).
[2] 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25-31.
[3]许瑛.构建艺术院校“课程思政”立体模式[J].北方文学,2019(08):173-174.
[4] 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46-51.
[5] 赵富学,陈慧芳,李攀飞,等.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6):27-34.
[6] 刘纯献,刘盼盼.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难点与价值引领[J].体育学刊,2021,28(01):1-6.
[7] 高海.从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研究[J].山西青年,2016(12):115.
[8]韦苑.以传播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4):189-190.
[9] 王建伟.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普童话,2018(04):38.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HNJG-2020-0511)。
收稿日期:2021-05-30
作者简介:朱莉莎(1996-)女,河南三门峡人,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讯作者:李理(1982-),女,湖南湘潭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