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应该说,新课程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要使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勇气。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学语言要富于激励性、启发性;更多地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采用多种让学生参与的形式,如谈话、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调查访问等教学活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程 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情境 几点尝试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应该说,新课程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那么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能够“亲身经历内容”呢?我认为,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要使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勇气。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学语言要富于激励性、启发性;更多地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采用多种让学生参与的形式,如谈话、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调查访问等教学活动。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勇气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鼓励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宽松、融洽、愉快,没有任何压抑与被强制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反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压力大,一味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个人的聪明才智与热情被扼杀,更何来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宽容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一个点头,一个大拇指等,教师唯有以情换情,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情感的碰撞融合中闪烁出美丽的火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调动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个班通常总是一部分学生积极发言,参与活动,很多学生虽然心知肚明,却不愿或不敢表白。为了鼓励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我在每节课上课前组织了一个“五分钟小论坛”活动,按学号顺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选择话题,或历史故事,或时事新闻,或名人故事,或读书体会,甚至猜谜语。每当一位同学讲完,我和其他同学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自己的特长得到肯定和赏识。渐渐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要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应付考试的知识,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知识与生活似乎是脱节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生活性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我身边,从而对学习产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如学习《妈妈的帐本》时,我让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份个人预算,感受开源节流的意义。又如,在学习《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的深圳市旅游交通图进行如下活动:(1)在地图上找到世界之窗和深圳火车站的位置。火车站在世界之窗的什么方向?(2)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一算世界之窗到深圳火车站的直线距离。(3)从火车站到世界之窗应选择的最佳公交线路,请说明理由。这一活动的设计将地图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上这些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3.创设探究、实践、操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平台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历史与社会》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节综合探究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各种能力,发挥各种才能的机会。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及成功的感受。例如,学习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宝安区在环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并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同学们利用放学和周末时间,到超市调查塑料袋的使用;到十字路口观察车流量以及交通拥堵问题;到餐馆调查一次性餐盒的使用;在公共场所调查垃圾桶的设置及分类摆放等等。同学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实地拍摄照片,网上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等,最终形成了图文并茂、有理有据、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行使了他们的批评建议权、监督权,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有了一种真正的“我是社会小主人”的感觉。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我们举行了学生优秀调查报告展评,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概括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创新,使学生阶段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展示其生命价值的芳草地。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程 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情境 几点尝试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应该说,新课程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那么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能够“亲身经历内容”呢?我认为,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要使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勇气。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学语言要富于激励性、启发性;更多地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采用多种让学生参与的形式,如谈话、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调查访问等教学活动。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勇气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鼓励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宽松、融洽、愉快,没有任何压抑与被强制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反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压力大,一味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个人的聪明才智与热情被扼杀,更何来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宽容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一个点头,一个大拇指等,教师唯有以情换情,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情感的碰撞融合中闪烁出美丽的火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调动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个班通常总是一部分学生积极发言,参与活动,很多学生虽然心知肚明,却不愿或不敢表白。为了鼓励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我在每节课上课前组织了一个“五分钟小论坛”活动,按学号顺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选择话题,或历史故事,或时事新闻,或名人故事,或读书体会,甚至猜谜语。每当一位同学讲完,我和其他同学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自己的特长得到肯定和赏识。渐渐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要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应付考试的知识,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知识与生活似乎是脱节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生活性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我身边,从而对学习产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如学习《妈妈的帐本》时,我让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份个人预算,感受开源节流的意义。又如,在学习《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的深圳市旅游交通图进行如下活动:(1)在地图上找到世界之窗和深圳火车站的位置。火车站在世界之窗的什么方向?(2)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一算世界之窗到深圳火车站的直线距离。(3)从火车站到世界之窗应选择的最佳公交线路,请说明理由。这一活动的设计将地图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上这些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3.创设探究、实践、操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平台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历史与社会》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节综合探究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各种能力,发挥各种才能的机会。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及成功的感受。例如,学习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宝安区在环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并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同学们利用放学和周末时间,到超市调查塑料袋的使用;到十字路口观察车流量以及交通拥堵问题;到餐馆调查一次性餐盒的使用;在公共场所调查垃圾桶的设置及分类摆放等等。同学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实地拍摄照片,网上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等,最终形成了图文并茂、有理有据、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行使了他们的批评建议权、监督权,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有了一种真正的“我是社会小主人”的感觉。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我们举行了学生优秀调查报告展评,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概括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创新,使学生阶段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展示其生命价值的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