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关系到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如何采用高效有序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是主旨所在。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现状;一体化教学;实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76-02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CAD辅助绘图的普及,企业对人才的实用型尤其制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素质和企业需求,如何采用高效有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成为本学科当前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与思考
(一)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职业能力不高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部分学生只是初中毕业和肄业,综合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理解能力不够,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十分吃力。学生入学后,只有三分钟热度,然后兴趣渐失。久而久之,厌学情绪蔓延,学习能力退化。此外,我们发现在企业可以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了两三年后竟然还不会,甚至连简单的图纸都难以读懂,更无法进行生产加工。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这些因素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职学校的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生产一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课的教学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技术语言的机械制图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效果不佳
理论教学方面,教师教学水平不低,但教学效果不佳。机械制图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强大的实用性,有复杂的理论知识又和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选择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教学内容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讲授与演画上,学生的学习角色相对被动和消极,课堂上体现多元的学习方式不多,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环节少,模型、幻灯片等教具只是简单的浏览式观看,缺乏深入的引导和启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停留在静态的、文字的、演示的、PPT的档次上,没有新意,难以吸引学生,更缺少过程考核。若用传统标准来衡量,教师讲得费力而全面,教学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实习教学方面,学生通过识读和理解图纸实现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从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学生想多动手,但往往刚开始热情高,一段时间后就没了兴趣,学生只知道模仿教师做,离开教师就什么都不会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呈现出两张皮的局面。学生现场识图绘图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临场进行讲解和指导,而实习教师理论授课水平有限,不讲理论又不行,讲理论势必会占用实习时间而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如何解决这种分段式教学产生的矛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一定的职业素养,是我们专业课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有创新和突破。能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即“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探索与尝试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使教、学、做同步进行,达到培养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中学,学中做”,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而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能很好地解决理实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理实教学中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在机械制图课中尝试一体化教学
1.根据教材内容及培养目标,制定一体化教学模块,按模块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
原则:以实用够用为度,简化教学内容,理实优化组合,突出包含实训在内的课题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要求: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做学相济”的教学思想,从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逐步完成的学习任务,制作相应的课堂工作页加以引导,促进教学内容有序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将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和实训教学的技能点模块化;以任务为载体,明确实训所需器材、步骤、内容、过程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内容完整,环节齐全。
2.创建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室,创设一体化教学情境
要实现一体化教学,首先必须教室一体化,即将各类简易机床和机械零部件、各类模型、挂图、尺规、图纸、工量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脑一体机、工作台、活动课桌椅、移动黑板等同置一室,归类分区域放置,以方便学生按模块分组学习、讨论、实践和演画,为创设一体化教学情境做好准备,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成实践任务过程获得职业能力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教师一体化,即“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能让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好的连贯性。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没有实践经验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比如,我们在讲绪论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台虎钳,完成工件挟持和松开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讲出其工作原理;再让学生对台虎钳进行彻底拆装和观察。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教师提出系列问题:该部件的拆装顺序?制造过程?零件组成?各零件大小及结构形状?怎样表达最为清楚?等等,分组讨论后多媒体展示该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图,由此引入制图课的理论学习。再比如,阶梯孔的尺寸标注,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毛坯件上钻一通孔和一盲孔,观察孔底异同及钻头顶部结构,再换一大直径钻头在通孔上方同一位置钻下去一半,然后让学生观看孔底并用相应圆棒试装配,学生通过实践、讨论、探究后得出结论:阶梯孔的尺寸标注应以加工顺序为基准,先标注小尺寸再标注大尺寸,孔底不计入孔深,钻头顶角约为120度,还可延伸到车削、镗削加工孔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里学到的知识会很牢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感性认识,又使相关知识点具有连贯性。
3.以项目推进为前提,以任务驱动为形式尝试一体化教学
古人云:知易行难。在尝试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职业能力”这个关键点,以项目为前提将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阶段化。以企业生产需要为基准设计主要学习任务,在任务中融合新旧知识,使难度适中,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比如,“轴承座”是一个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综合类组合体,结构符合任务设计要求,如何绘制它的三视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下面就以轴承座为例,论述画组合体三视图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阶段
教师通过复习导入,按教学项目创设情境:展示组合体零件“轴承座”,引出学习任务;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弄清轴承座的作用及主要承载配合部位,为后续画图标尺寸作准备;再对形体进行观察和简要分析,明确组合形式及各部分表面连接关系。这一阶段中,教师可先通过不同组合体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异同;并完成该阶段的学习任务:课堂练习工作页;最后由教师以多媒体形式总结归纳出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及其画法等新知识。再配合各小组相互检查指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知识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为顺利完成下一主要任务作铺垫。
(2)逐步推进项目,驱动实施主要任务阶段
首先,教师派发轴承座零件及包含学习任务在内的课堂工作页和图纸,然后学生开始任务实施:围绕“轴承座”零件,通过仔细观察,讨论、分析该零件的组合形式及各组成部分组合关系,分清主次结构、大小、连接处有无轮廓线、方位是否对称以及基准要素等,以组为单位共同探討决策画图步骤;一步步完成工作页任务,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指导思想,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技巧;同时明确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该阶段中,教师可按工作页上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画基准线、打底稿的必要性;三个视图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的必须性;检查修改描深的保证性,以促进主要知识点的掌握。
(3)学习效率评价、反馈、考核和激励阶段
分组讨论,动手、动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制定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来考核学生的小组协作性、个人参与性,空间分析能力的强弱、学习效率等。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讲析轴承座的画法步骤及标准三视图,再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以及个体行为表现评价,以积分形式体现能力目标的实现程度,胜出者适当给予奖励,以此营造轻松、愉悦、进取的课堂气氛。
在此阶段中,教师可通过展示优秀作品,交流、分享作图技巧,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等活动达到知识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懂得分享,学会欣赏他人并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自己;体现情感目标的实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综合情况,对有创新精神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协作良好成绩突出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学习兴趣;点评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自查和纠错,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尝试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机械制图原来课堂的沉闷和枯燥,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兴趣、挖掘个体潜能,明确学习动机和绘图动机;多元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效果。
三、结语
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具有突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特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获取和运用知识与技能,不仅有效解决了原来学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晖.工学一体化在数控铣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4(7).
[2]刘涛.数控铣床实习应用“一体化教学法”初探[J].新一代,2010(6).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现状;一体化教学;实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76-02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CAD辅助绘图的普及,企业对人才的实用型尤其制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素质和企业需求,如何采用高效有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成为本学科当前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与思考
(一)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职业能力不高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部分学生只是初中毕业和肄业,综合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理解能力不够,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十分吃力。学生入学后,只有三分钟热度,然后兴趣渐失。久而久之,厌学情绪蔓延,学习能力退化。此外,我们发现在企业可以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了两三年后竟然还不会,甚至连简单的图纸都难以读懂,更无法进行生产加工。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这些因素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职学校的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生产一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课的教学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技术语言的机械制图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效果不佳
理论教学方面,教师教学水平不低,但教学效果不佳。机械制图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强大的实用性,有复杂的理论知识又和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选择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教学内容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讲授与演画上,学生的学习角色相对被动和消极,课堂上体现多元的学习方式不多,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环节少,模型、幻灯片等教具只是简单的浏览式观看,缺乏深入的引导和启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停留在静态的、文字的、演示的、PPT的档次上,没有新意,难以吸引学生,更缺少过程考核。若用传统标准来衡量,教师讲得费力而全面,教学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实习教学方面,学生通过识读和理解图纸实现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从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学生想多动手,但往往刚开始热情高,一段时间后就没了兴趣,学生只知道模仿教师做,离开教师就什么都不会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呈现出两张皮的局面。学生现场识图绘图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临场进行讲解和指导,而实习教师理论授课水平有限,不讲理论又不行,讲理论势必会占用实习时间而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如何解决这种分段式教学产生的矛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一定的职业素养,是我们专业课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有创新和突破。能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即“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探索与尝试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使教、学、做同步进行,达到培养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中学,学中做”,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而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能很好地解决理实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理实教学中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在机械制图课中尝试一体化教学
1.根据教材内容及培养目标,制定一体化教学模块,按模块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
原则:以实用够用为度,简化教学内容,理实优化组合,突出包含实训在内的课题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要求: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做学相济”的教学思想,从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逐步完成的学习任务,制作相应的课堂工作页加以引导,促进教学内容有序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将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和实训教学的技能点模块化;以任务为载体,明确实训所需器材、步骤、内容、过程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内容完整,环节齐全。
2.创建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室,创设一体化教学情境
要实现一体化教学,首先必须教室一体化,即将各类简易机床和机械零部件、各类模型、挂图、尺规、图纸、工量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脑一体机、工作台、活动课桌椅、移动黑板等同置一室,归类分区域放置,以方便学生按模块分组学习、讨论、实践和演画,为创设一体化教学情境做好准备,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成实践任务过程获得职业能力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教师一体化,即“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能让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好的连贯性。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没有实践经验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比如,我们在讲绪论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台虎钳,完成工件挟持和松开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讲出其工作原理;再让学生对台虎钳进行彻底拆装和观察。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教师提出系列问题:该部件的拆装顺序?制造过程?零件组成?各零件大小及结构形状?怎样表达最为清楚?等等,分组讨论后多媒体展示该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图,由此引入制图课的理论学习。再比如,阶梯孔的尺寸标注,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毛坯件上钻一通孔和一盲孔,观察孔底异同及钻头顶部结构,再换一大直径钻头在通孔上方同一位置钻下去一半,然后让学生观看孔底并用相应圆棒试装配,学生通过实践、讨论、探究后得出结论:阶梯孔的尺寸标注应以加工顺序为基准,先标注小尺寸再标注大尺寸,孔底不计入孔深,钻头顶角约为120度,还可延伸到车削、镗削加工孔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里学到的知识会很牢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感性认识,又使相关知识点具有连贯性。
3.以项目推进为前提,以任务驱动为形式尝试一体化教学
古人云:知易行难。在尝试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职业能力”这个关键点,以项目为前提将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阶段化。以企业生产需要为基准设计主要学习任务,在任务中融合新旧知识,使难度适中,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比如,“轴承座”是一个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综合类组合体,结构符合任务设计要求,如何绘制它的三视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下面就以轴承座为例,论述画组合体三视图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阶段
教师通过复习导入,按教学项目创设情境:展示组合体零件“轴承座”,引出学习任务;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弄清轴承座的作用及主要承载配合部位,为后续画图标尺寸作准备;再对形体进行观察和简要分析,明确组合形式及各部分表面连接关系。这一阶段中,教师可先通过不同组合体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异同;并完成该阶段的学习任务:课堂练习工作页;最后由教师以多媒体形式总结归纳出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及其画法等新知识。再配合各小组相互检查指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知识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为顺利完成下一主要任务作铺垫。
(2)逐步推进项目,驱动实施主要任务阶段
首先,教师派发轴承座零件及包含学习任务在内的课堂工作页和图纸,然后学生开始任务实施:围绕“轴承座”零件,通过仔细观察,讨论、分析该零件的组合形式及各组成部分组合关系,分清主次结构、大小、连接处有无轮廓线、方位是否对称以及基准要素等,以组为单位共同探討决策画图步骤;一步步完成工作页任务,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指导思想,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技巧;同时明确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该阶段中,教师可按工作页上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画基准线、打底稿的必要性;三个视图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的必须性;检查修改描深的保证性,以促进主要知识点的掌握。
(3)学习效率评价、反馈、考核和激励阶段
分组讨论,动手、动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制定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来考核学生的小组协作性、个人参与性,空间分析能力的强弱、学习效率等。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讲析轴承座的画法步骤及标准三视图,再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以及个体行为表现评价,以积分形式体现能力目标的实现程度,胜出者适当给予奖励,以此营造轻松、愉悦、进取的课堂气氛。
在此阶段中,教师可通过展示优秀作品,交流、分享作图技巧,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等活动达到知识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懂得分享,学会欣赏他人并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自己;体现情感目标的实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综合情况,对有创新精神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协作良好成绩突出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学习兴趣;点评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自查和纠错,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尝试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机械制图原来课堂的沉闷和枯燥,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兴趣、挖掘个体潜能,明确学习动机和绘图动机;多元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效果。
三、结语
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具有突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特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获取和运用知识与技能,不仅有效解决了原来学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晖.工学一体化在数控铣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4(7).
[2]刘涛.数控铣床实习应用“一体化教学法”初探[J].新一代,2010(6).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