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共建 心灵共融 信息共享 家校共育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sh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原市杏花岭区杏花岭小学学区发展共同体(杏花岭小学、东华门小学、小东门小学、杏东小学和迎春街小学)自成立以来,着力架构学校发展共同体经纬网。经线是学校从上到下的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形成纵向体系。纬线是各成员校对接学区长校分管领导形成横向体系。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共同体工作网络,使各项工作能够一一到位,科学灵活。
  孩子成长,家校缺一不可。唯有家校携手,方能让孩子在这四方天地中自由呼吸、茁壮成长。唯有家校携手,才能使教育有温度,让学生的内心更温暖。在构建杏花岭小学学区发展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家校共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没有既有经验,共同体学区长校和成员校上下动员、群策群力,汇集管理层、一线教师、家长集体的智慧,开展家校共育建设路径的新探索。
  一、共思理清目标、共治形成机制,让共育制度化
  大学区制改革下的家校共育,是共同体成员校共同研究、摸索后的更广意义上的家校共育。
  “家”就是家庭,包括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能影响孩子成长的所有家庭成员。“校”是学校,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环境。由此,家长、教师、学生组成了家校共育的主体。“共”的古字形象双手捧物,表示供奉、供给,双手捧物时两手共举一物,引申为“一起承受或从事”,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一同、一起”的意思。“共”表达了家校共育的形式、方法和途径。《说文解字》中记载,“育”即养子使作善也,后引申为培养、教育。“育”表达了家校共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立德树人,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向上向善。向上:自强不息,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能力;向善:厚德载物,培育实现中国梦的必备品格。就像一个大写的“人”,一撇代表无限生长的创新实践能力,一捺是时代精神的有力支撑。
  概括起来,家校共育就是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学习,成就最好的自己,是三者的共同成长。
  1.学校建章程
  家长参与管理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共同体成员校基于校情以不同形式推选家委会,建立起三级六部家委会工作机制:三级包括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六部主要是指在三级家委会的构架之下分别设立督政督学部、实践活动部、培训学习部、安全教育部、宣传策划部、生活管理部。独具特色的家校合作机制的特点是把家长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写进学校章程。
  2.家庭立公约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契约精神。成员校以不同形式组织家长与学生制定了家风建设计划,引导、规范家长和学生的行为,以达到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杏花岭小学的《家庭公约》成为每个家庭的“小宪法”,是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助推器。《家庭公约》以契约的形式保证在平等、愉快、有趣的家庭氛围中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让彼此听到对方的心里话,减少沟通误会和情感伤害,改善家庭教育氛围,达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功效。
  二、共融统一思想、共情建立信任,让共育整体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是文化的浸润。家校共育离不开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以及教育理念的契合。
  融文化:每年新生开学,杏花岭小学的阳光教育文化、小东门小学的自然教育文化、杏东小学的幸福教育文化以及东华门小学、迎春街小学的微笑教育文化就会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新生和家长,以学校文化浸润家庭。
  融理念:文化的浸润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紧紧围绕本校的核心理念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的误区。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杏花岭小学学区发展共同体把心理学上“共情”的方法植入家校共育。理顺家庭与学校以及家长、教师、孩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彼此信任。以小東门小学为例,他们从“立本求真、顺应自然、绽放潜能”的自然教育理念出发,围绕“品性纯良、善思好问、体健心悦、潜能绽放”的育人目标,开展了“自然教育微讲坛”活动,逐步形成了“充分相信孩子,全面依靠孩子”“智慧放手,静待花开”“做有格局的家长,为孩子埋下品性纯良的种子”“你学他就学,为孩子埋下善思好问的种子”“陪孩子一玩,为孩子埋下体健心悦的种子”等系列自然教育理念课程。
  1.家校共情
  学区共同体成员校每年面向新生家长的第一课是通过讲座、网络、微信、活动等向家长传达一种理念: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一起,从今天开始您和我们就是朋友关系,彼此信任;从今天开始,您和我们就是同事关系,共担教育责任;从今天开始,您和我们就是伙伴关系,互助前行!学校是咱们的学校,今后您有不满意的事请告诉我们,您满意的话请告诉您的朋友。家校深层沟通,增强信任,拉近年轻家长的心,引起家长的群体共鸣。
  2.师生共情
  在成员校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百名志愿者进校园”活动中,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近距离地接触,亲自感受学生所处的环境,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会换一种心态理解学生,换一种方法教育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日常工作,自然会体谅教师辛苦,理解教师的难处,积极配合教师教育好孩子。共情给家长、教师带来的是感动、理解和信任。
  3.亲子共情
  学校发展共同体亲子共情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读书分享、体育锻炼、手工制作、实践体验、社会公益等,使原本相对封闭的家庭中的孩子和家长一起走到群体中,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共同参与的活动使学生与家长有了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合力。
  三、共享提升能力、共赢成就大家,让共育共享化
  近年来“共享”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家校共育的共享就是以学校为主体,组织家长、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感悟和体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达到“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以一棵树摇动一片林”的效果。   1.共享方法交流经验
  教育理念的落实离不开有效的方法。在成员校每学期的共享交流活动中,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以家长来影响家长,更接地气,更便于操作;学生分享学习方法,以孩子带动孩子,更能接近孩子,走进心灵。
  2.共享资源丰富课程
  “我的爸爸妈妈当老师啦”,这是学生最引以为傲的事。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从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未雨绸缪、轻松前行”到和学科知识相关的“深描细写话作文”“快乐英语伴我行”,让孩子们脑洞大开;警察叔叔给孩子们带来“珍爱生命从我做起”“依法治国从娃娃抓起”,让法制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医务工作者则引导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舌尖上的美味”到“舌尖上的安全”,从“珍惜健康从我做起”到“爱的心理体验”,从“与孩子一起成长”到“感恩你我一路相随”,安全知识、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为人处世、旅游须知等等内容五花八门。聘请家长开发课程已成为共同体各校的规定动作。开门办教育,不仅丰富了各校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们的成长。
  3.共享平台相互促进
  学习平台是促进家校共育的有力抓手。杏花岭小学学区共同体各校通过微信群、校讯通和各种APP搭建起家长、学生、教师共同成长的平台。
  杏东小学用《家校联系手册》“鸿雁传书”。家长每天了解孩子在校动态,教师明了学生校外情况,及时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于无声,共同探讨教育思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该手册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心连心手册”。
  东华门小学以《习惯养成小册子》为抓手,认真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交流,确定出孩子每学期要養成的一个好习惯,并设计习惯养成阶梯式评价方法。目标是在校6年整,12个习惯伴终身。
  家校共育的目标是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学生成长、家长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家校共育工作不是简单的1+1跃2,而是打开校门搞教育、把小教育做成大教育的突破式教育成长。
  杏花岭小学学区发展共同体组建三年来,在专家指导下,通过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各成员校在家校共育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逐步实现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多赢的目标。东华门小学李新花、马秀明、张建福荣获2017年山西省最美家长称号。家校共育永远在路上,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
  在以大学区制改革为背景的家校共育探索之路上,我们坚信每天向上一点点,人生因此而精彩;人人向善一点点,世界因我而改变!
  (作者系太原市杏花岭区杏花岭学区学校发展共同体小东门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习主席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讲道:“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句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的话,让我们激情满怀。“努力奔跑”、当“追梦人”需要有实力、有毅力、有体力、有活力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但是“保温瓶”式的家庭教育越来越普遍的现状让我们忧心忡忡。  这种“全方位”的呵护带来的后果是弱化了孩子的士气,磨灭了孩子的锐气,耗尽了孩子的精气,压制了孩子的灵气。孩子呈现出心理扭曲、体质虚弱、意志
期刊
有一种花,生于暖棚,长于温室,园丁呵护,百工娇宠。一旦被置于野外,遇风雨则花容失色,凌寒霜则枝枯叶败。  有一种“花”,捧在手心,抱在怀里,万千宠爱,众星捧月。一旦独立于世,见困难则不知所措,遇挫折则一筹莫展。  上面两种花,一是自然之物,一是人之子女。两者虽然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温室”中的产物,我们称之为“温室之花”。  这些“温室之花”,长期生活在优渥的物质生活环境里,过着衣来伸手
期刊
在日本,人们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们会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比如,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帮助父母烧饭、饭前准备、饭后收拾,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去买东西等等。旅游时,日本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小小背包,背包里装的都是些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品……这些方式对于养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期刊
年末岁首、回眸盘点,三年多的历程,一千多个日夜,集团化办学已在杏花岭区的大地上呈燎原之势。2015年7月4日,新建路小学正式与羊市街小学融合,实践“名校带弱校”模式;2016年5月17日,杏花岭区教育局与富力华庭签约,成立新建路小学富力华庭分校,实践“名校带新校”模式;2016年9月20日,新建路小学正式托管民营经济区实验小学,实践“名校托管”模式。  一校四址(旱西关南二条10号、奶生堂19号、
期刊
再次谈起“温室教育”,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这种“陈词滥调”早应随着热点事件的冷却而消逝。然而,问题尚未解决之际,它永远是社会发展的障碍。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狗十三》重新聚焦中国式“爱的教育”,叙述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一个家庭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式,决定了成长中孩子的性格走向和人格形成。  在当代,独生子女享受着来自所有家人全方位的呵护,物质生活充裕,想要的东西唾手可得,丧失自力更生的能力。家长为
期刊
寒假前热映的电影《狗十三》中有这样一幕:李玩年幼的弟弟在玩转椅时不慎摔落在地,孩子尖利的哭闹声中不时夹杂着“打椅子,打姐姐”这样的字眼。这样的话语我们并不陌生———心疼孩子的长辈们总在孩子摔倒之后疼惜地抱起来,一边“心肝宝贝儿”地哄着,一边装模作样地拍打几下无辜的地板,念叨着:“这个坏家伙,把我的宝贝儿弄疼了。”地板有冤不能诉,平白无故挨了不少指责。孩子也有样学样,摔倒之后抱怨“椅子”、抱怨“姐姐
期刊
有这样一个孩子,没有人会否认他的聪明,即使休学一个月,再到学校参加考试,他还是能考到这所重点高中的前两百名。他的聪明,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上崭露头角:基本上不听课,但成绩绝对不会拖班级的后腿。但是,说到他,教過他的所有老师都会感叹:头疼。  在学校的每一堂课,他会故意捣乱,凳子被他弄得吱吱响;作业当然是不做不交的;别人不能碰他,一碰他,绝对会挨一顿狠揍。因为在他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打架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第一粒扣子。”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曲解了这一意思,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自己最大的人生财产”的错误观点。  回想我们这一代人,在生活的磨难和历练中长大,但培养了驾驭生活、获取幸福的能力。小时候,为在田间里劳作的父母做午餐,为瘫痪在床的爷爷煮糖蛋;下雨时,几个小伙伴手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一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就号召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他还曾多次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每个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据了解,太原市杏花岭区从2015年开始积极稳妥地实行大学区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很大,直接关系着一个孩子成长的轨迹以及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一、注重言行,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有主见的青年学生,班主任就应该作好典范。  一是班主任要有爱心
期刊